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练基础】
知识点1 制取氧气
1.掌握常用仪器的特征和用途,积极动手实验,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基础。图甲为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
(1)取一定量的高锰酸钾粉末装入试管中,应选择的仪器是 (填字母)。
A.药匙 B.镊子 C.玻璃棒
(2)图甲中收集氧气所采用的方法是 法。
(3)加热试管时,先使酒精灯火焰在试管下方 ,让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对准高锰酸钾所在部位加热。
(4)检验氧气是否集满的正确操作是图乙中的 (填字母)。
知识点2 氧气的性质
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有以下四个步骤:
请回答:
(1)A、B、C、D四个步骤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2)木炭在C瓶中燃烧的现象是 ;D瓶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
。
(3)若将木炭改为铁丝放在C中燃烧,瓶中应预先放入少量 ,写出铁丝在C中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练能力】
3.【改编】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验证氧气的性质,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
A.检查装置气密性 B.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C.验证氧气已集满 D.硫在氧气中燃烧
4.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制取氧气,下列不是选用下图所示装置的理由是 ( )
A.在常温下反应
B.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剂
C.二氧化锰是固体,过氧化氢溶液是液体
D.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
5.氧气的制取和性质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内容,根据下图所示的装置回答问题。
(1)仪器a常用 (选填“内焰”、“外焰”或“焰心”)加热。
(2)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实验室里欲制取和收集一瓶较纯净的氧气,需选用的装置组合是 (填字母)。
(3)装置E中水的作用是 。
(4)若将铁丝改为少量木炭进行实验,为了检验产物,可将水换成 (填名称)。
【练素养】
6.(核心素养:科学思维)实验室现有氯酸钾、二氧化锰、过氧化氢溶液、高锰酸钾等药品及相关仪器和用品,请结合下列装置回答问题:
(1)认识仪器:仪器a的名称是 。
(2)反应原理:常温下制取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3)反应装置:制取并收集干燥的氧气应选择的装置是 (填字母)。
(4)实验操作:
①检查气密性:图1是甲同学对解决“气密性检查”类问题构建的思维模型:
结合甲同学构建的思维模型,回答下图所示装置气密性检查相关操作的问题:
操作一:往锥形瓶中加水至图2所示位置,从建模的角度分析,该操作归属于思维模型中的 。
操作二:往锥形瓶中加水后,接下来应从 (选填“A”或“B”)管向瓶内吹气。
②收集气体:若用装置E收集气体,待 时开始收集。
③验证验满:若用装置E收集氧气, 时氧气集满,检验氧气的方法是 。
(5)反思拓展:
①装置A中用注射器代替长颈漏斗的优点是 。
②用装置B制取氧气,实验结束后整理仪器时,发现试管破裂,其可能的原因是 。
7.(核心素养:科学探究与实践)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时,意外闻到刺激性气味,于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此“异常”现象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后产生的气体是什么
【查阅资料】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可能生成氯气,氯气是可溶于水、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该气体为氧气;
猜想二:该气体为氯气;
猜想三:该气体为 。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甲同学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A、B两瓶气体,将 伸入A瓶中,将 伸入B瓶中 A瓶中带火星的木条复燃,B瓶中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色 猜想三成立
乙同学用排水法收集A、B两瓶气体,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A瓶中,将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伸入B瓶中 A瓶中的现象是 ,B瓶中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 猜想一成立
【交流讨论】大家经过仔细分析,认为不需要实验就能确定猜想一错误,其理由是 。
【实验结论】猜想三正确。
【实验拓展】乙同学实验结论不科学的原因是 。
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参考答案
练基础
1.(1)A (2)向上排空气 (3)来回移动 (4)B
2.(1)BCD
(2)燃烧得更旺,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检验产物是否为二氧化碳
(3)水或细沙 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练能力
3.A 4.B
5.(1)外焰
(2)过氧化氢水+氧气 BD
(3)防止高温熔化物溅落,炸裂集气瓶
(4)澄清石灰水
练素养
6.(1)集气瓶
(2)过氧化氢水+氧气
(3)BD
(4)①构建封闭体系 B ②气泡连续均匀冒出 ③集气瓶瓶口有气泡冒出 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则该气体是氧气
(5)①得到平稳气流(或控制反应速率) ②没有预热(或没有擦干试管外壁等)
7.【猜想与假设】氧气和氯气
【实验探究】带火星的木条 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不变色
【交流讨论】氧气是没有气味的气体
【实验拓展】乙同学用排水法,氯气可溶于水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