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形形色色的生物 第2课时 学案(含答案) 2023-2024学年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1.1 形形色色的生物 第2课时 学案(含答案) 2023-2024学年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3-19 20:26: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单元 认识生命
第1章 生命的世界
第1节 形形色色的生物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识别生物与非生物,举例说明生物的基本特征。
2.关注身边的生物。
◎学习重点:列举实例,总结生物共有的特征。
评价任务
通过探究任务驱动一、二完成本课时重点的学习。
【预习导学】
知识点一 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我们教室内部,说出教室内部的生物和非生物。
2.怎样区分生物与非生物
·易错易混·
判别生物和非生物的方法
能生长、繁殖、新陈代谢、对外界刺激能作出规律性反应的是生物。
3.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本中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所有生物都具有的特征包括   、   、   、   等。
(2)植物的花朵由于受到昆虫的刺激而收拢,这是生物在遇到   时能够作出的   ,叫作应激性。
(3)生物通过生长使   不断增大、   增加。
(4)绿色植物通过   制造“食物”,动物吸入   呼出   ,人体排出   和   ,这些现象叫新陈代谢。
对点自测
草原上,一群旱獭发觉老鹰在上空盘旋,便迅速逃离险境躲进附近的洞内。旱獭的这种行为体现了生( )
A.具有生长的特性   
B.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具有新陈代谢的特性
D.具有繁殖的特性
【答案】知识点
1.教室内的同学、老师,还有一些微生物等属于生物。
教室里面的书本、桌椅等属于非生物。
2.有生命的物体叫生物。
无生命的物体叫非生物。
3.(1)应激性 新陈代谢 生长 繁殖
(2)外界刺激 规律性反应
(3)体形 体重
(4)光合作用 氧气 二氧化碳 汗液 尿液
对点自测
B
【合作探究】
任务驱动一 剖析身边事,探究生物的特征
【情景呈现】
小明的爸爸是当地有名的养猪能手,他们家的一头母猪一胎产了8头小猪仔,这8头小猪有白的、黑的、花的等多种体色。细心的小明发现小猪饿了就去吃奶,见到生人或听到声响,就跑到母猪旁进行躲避,但它们不讲卫生,随地大小便。不知不觉中,小猪已经出生1个月了,体长、身高、体重都增加了不少,可以断奶喂食了。
【合作探究】
这段文字体现了生物的哪些特征 请说明理由。
任务驱动二 区分生物与非生物
【情景呈现】
在学习了“生物的基本特征”后,小红说:“我们教室里的木质课桌是树木做的,属于生物。”小华说:“木质课桌不是生物,因为它没有生物的基本特征”。
【合作探究】
小红和小华谁的说法对,为什么
【答案】任务驱动一
这段文字体现了生物的应激性、生长、繁殖、新陈代谢、遗传和变异等特征。母猪产小猪,是生物的繁殖现象。“见到生人或听到声响,就跑到母猪旁进行躲避”,是小猪对外界刺激所作出的反应,即应激性。小猪吃奶、排尿、排便等,是生物的新陈代谢现象。小猪长大是生物的生长现象;母猪产小猪,是生物的遗传现象;小猪的体色不同,是生物的变异现象。
任务驱动二
小华的说法对。教室里的木质课桌是树木做的,虽然植物是生物,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但做成课桌的木材已经没有生物的基本特征了,属于生物的遗体,不是生物。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