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1 光合作用 第2课时 学案 (含答案)2023-2024学年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3.5.1 光合作用 第2课时 学案 (含答案)2023-2024学年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3-19 20:47: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3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5章 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
第1节 光合作用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识别叶片的结构,说出叶片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2.阐明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3.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原理对作物种植的指导意义。
◎学习重点:1.说出叶片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2.描述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评价任务
通过探究任务驱动一、二完成本课时重点的学习。
【预习导学】
知识点一 叶片的结构
1.制作叶片的临时切片:
(1)取一片   的叶片,放在载玻片上;
(2)用手捏紧并排的   刀片,切割载玻片上的叶片;
(3)每切一次,刀片要沾一次水,并将切下的   放入盛有清水的培养皿里;
(4)用毛笔从水中选取   的叶片切片,放在一张洁净的载玻片上,制成   。
2.请同学们根据自学内容,将叶片的各部分填写到下图中。
3.叶片的结构。


4.叶片之所以是绿色,是因为叶片的叶绿体中含有   ,它能   ,   是叶绿素形成的必要条件。
对点自测
1.下列关于植物叶片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叶片包括表皮、叶肉和叶脉三部分
B.叶脉具有输导和支持作用
C.叶肉细胞里含有大量叶绿体
D.植物叶片只有下表皮分布有气孔
2.在夏天的早晨,小草的叶子上晶莹的露珠滚来滚去,却不会渗入到叶片内部,原因是 ( )
A.叶片最外层是表皮细胞,阻挡水分进入
B.表皮细胞外面有不透水的角质层
C.气孔防止水分的进入
D.叶片内的水分太多
知识点二 光合作用的实质、意义及原理的应用
1.请同学们写出光合作用的反应式。
2.光合作用的实质包括两种变化:一是   ,即二氧化碳和水等简单无机物转变成淀粉等复杂的有机物;二是   ,即光能转化为贮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
3.光合作用的意义:
(1)人和动物的   来源;
(2)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   来源;
(3)维持大气中   的相对平衡。
4.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充分利用光能的典型事例是   。
对点自测
3.下列关于光合作用对生物圈的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是人类所用能源的主要来源
B.为生物圈中的生物提供了氧气来源
C.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能量来源
D.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只满足了植物生长的需要
4.一定面积的土地上,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应该让阳光尽量多地照射在农作物上,尽量少地照射到空地上,并要避免农作物的叶互相遮光,应该采用的栽培方法是 ( )                  
A.高度密植 B.高度稀植
C.合理密植 D.适当稀植
【答案】知识点一
1.(1)双子叶植物
(2)两个
(3)叶片薄片
(4)最薄 临时切片
2.
3.气体 水分
4.叶绿素 吸收和转化光能 光照
对点自测
1.D 2.B
知识点二
1.二氧化碳+水淀粉(贮存能量)+氧气
2.物质的转变 能量的转化
3.(1)食物
(2)能量
(3)氧气和二氧化碳
4.立体种植
对点自测
3.D 4.C
【合作探究】
任务驱动一 制作并观察叶片的结构
【情景呈现】
小明在做“观察叶片的结构”的实验时,用显微镜观察了菠菜叶片的横切面和下表皮,并绘制了菠菜叶片横切面示意图。
【合作探究】
1.制作徒手切片时常选取最薄的一片观察,为什么
2.小明观察叶片时发现叶片正面颜色深、背面颜色浅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光合作用需要的水分、无机盐运输到叶肉细胞是通过叶的什么结构完成的
4.落在地面的叶片一般是正面向下,这说明了什么
任务驱动二 结合具体情境分析增强光合作用的方法
【情景呈现】
某位乐于助人、学以致用的初中学生,根据所学生物学知识,提示一位农场主,在温室大棚中安装了一种增加二氧化碳浓度的仪器,获得诚信友善好评。
【合作探究】
1.安装这种仪器的目的是什么
2.在温室大棚中栽培农作物,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提高农作物产量
【答案】任务驱动一
1.用显微镜观察的生物材料应该要薄而透明。
2.[②]栅栏组织靠近上表皮,含叶绿体多,所以颜色深,[④]海绵组织靠近叶片下表皮,含叶绿体少,所以颜色浅。
3.[③]叶脉内有导管和筛管,导管主要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主要运输有机物。
4.[②]栅栏组织靠近上表皮,含叶绿体多,接收光照多,光合作用比[④]海绵组织强,制造的有机物多,正面的质量比背面的质量大所以落地时背面向上。
任务驱动二
1.因为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所以增加二氧化碳浓度有助于提高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效率,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2.还可以通过延长光照时间、合理密植、立体栽培等措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