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中考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四个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共23分)
1. 阅读下面语段,根据要求答题。
以前,许多公园的入口位置偏僻(pì),道路狭窄,游人进出不便。现在,随处都可入园。市民纷至沓来,或欣赏美景,或休闲健身,别有一番韵(yùn)味。老师也带领同学们来这里研学,共享天伦之乐。
拾级而上,到达公园高处。凭(píng)栏远眺,大海波澜状阔;俯瞰脚下,高树低树俯仰生姿。鸟儿在树上栖(xī)息,清脆的鸣叫声此起彼伏。这一切,宛如一幅写意画,又似一曲交响乐。
围栏拆除后,“无界公园”将自然风景融入了城市。
(1)文段中标注的四个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僻(pì) B. 韵(yùn) C. 凭(píng) D. 栖(xī)
(2)文段中四个画线词语,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波澜状阔 B. 此起彼伏 C. 宛如 D. 融入
【答案】(1)D (2)A
【解析】
【分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
D. 栖(xī)——qī;故选D。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字形。
A.波澜状阔——波澜壮阔;故选A。
2. 根据下面语段情景,在横线上填写适当的古诗词句。
(1)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读诗使人灵秀。读不同的诗,只要你认真体会,会有碰撞,会有收获,会有成长……读李白的《行路难》,你会为诗人“______,______”这种乐观进取、自强不息的气魄所震撼;读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你会为诗人“______,______”这种在应对世事变迁中豁达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所感动;读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你会为作者“______,______”这种突破时空的美好祝愿所感染。
(2)“岳阳楼长联”是指晚清著名文学家窦垿题写的一副102字的对联,其中有“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最能体现“两字关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答案】 ①. 长风破浪会有时 ②. 直挂云帆济沧海 ③. 沉舟侧畔千帆过 ④. 病树前头万木春 ⑤. 但愿人长久 ⑥. 千里共婵娟 ⑦. 先天下之忧而忧 ⑧. 后天下之乐而乐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注意易错字:浪、济、沧、畔、婵娟。
3.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一幅完整的书画,需要使其更加美观以及便于保存、流传和收藏,__________________。装裱也称为“装潢”“装池”“裱精”,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保护和美化书画的技术。
装裱可以分为原裱和重新装裱。原裱就是把新画好的画按装裱的程序进行装裱;重新装裱就是对那些原裱不佳或是由于保管不善,发生空壳脱落、受潮发霉、糟朽断裂、虫蛀鼠咬的传世书画及出土书画进行装裱。经过装裱的书画,不仅便于收藏和布置观赏,而且更加牢固、美观。
(1)在语段空格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语段意思完整连贯,逻辑严密。(l0字以内)
(2)上面语段中画横线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答案】(1)示例:这就离不开装裱(意思对即可)
(2)将“更加牢固、美观”与“便于收藏和布置观赏”调换位置。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的衔接与补写能力。
解答此题时,首先要通读语段,明确语段主要讲的是书画的装裱。根据空格前的内容“一幅完整的书画,需要使其更加美观以及便于保存、流传和收藏”可知,空格处需要填写保存书画的手段;再根据空格后的句子“装裱也称为”,可知空格处与“装裱”有关,故应填写“这就离不开装裱”。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能力。解答此题时,首先要通读语段,理解语段的内容,然后判断。
画横线句的主要错误是语序不当,书画装裱后应该先是“更加牢固、美观”,然后才是“便于收藏和布置观赏”。故将“更加牢固、美观”与“便于收藏和布置观赏”调换位置。
4. 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且以方寸寄深情
古往今来,书信一直是一种高雅的文化,是敞开心扉的对谈。翘首以盼对方的来信,不论时间长短都是幸福的味道。
【历史溯源】
(1)书信在我国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在中国古代,书信用一个字可以称——简、信,函,札等。除此之外,从下面古诗词中还可以找到两个字的叫法,请你从中再找出两个。
①雁书不到,蝶梦无凭,漫倚高楼。——晏几道《诉衷情·凭觞静忆去年秋》
②衡阳无过雁,尺素若为传。——杨亿《集贤刘工部腐知衡州》
③晚犹温荐语,病尚寄书筒。——刘克庄《挽搏谏议三首》
【纸短情长】
(2)在书信领域中,“寄友人书”是一处重镇,许多真切情感穿越古今,令人感怀。
下面的书信“只语见真情”,请你认真阅读,将对应内容的选项填写在表格中。
名句 作者 出处 目的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司马迁 《报任安书》 泄忧抒怀
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可多得。 王羲之 《奉橘帖》 ①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 《答谢中书书》 ②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吴均 《与朱元思书》 ③
道源无事,只今可能枉顾啜茶否?有少事须至面。 苏轼 《啜茶帖》 ④
A.劝说友人 B.比肩前贤 C.邀约见面 D.分享美食
【云中谁寄】
(3)如今,现代通讯基本取代了纸笔书信,手指一按,你的表述瞬间就可以送达,大大省去了书来信往的等待时间。作为发微信多简单!一种独特的情感交流形式,写信在互联网时代成了“奢侈品”。某学校老师向同学们布置了写一封信给远方亲友的任务,有的同学对这项任务不理解,请你以书信的形式劝他拿起纸笔传情达意。(120字以内)
同学: 你好! 祝 学业有成! 你的学长:xx X年x月x日
【答案】(1)“雁书、尺素、书筒”任意两个
(2)①——D ②——B ③——A ④——C
(3)观点明确,语言流畅,条理清晰,有劝说之意。答案示例:用电子媒介进行沟通固然节省时间,但却缺少了交流时的仪式感。以笔写心,这是对收信人的尊重,更是对自己的尊重。另外,字如其人,见字如面。透过文字,我们还可以看到写信人的精神世界。如果你想以最坦诚的态度与对方沟通,请拿起笔来!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文化常识
①“雁书不到,蝶梦无凭,漫倚高楼”中的“雁书”指书信。雁足书,系于雁足的书信,典故出自于《汉书 苏武传》。后来引申意义直接指书信。
②“衡阳无过雁,尺素若为传”中的“尺素”指书信。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中有“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用“尺素”代指书信。
③“晚犹温荐语,病尚寄书筒”中的“书筒”指书信。书筒,意思是为古代盛书信用的筒,亦指书信。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词句理解。
“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可多得”,送给友人三百枚橘子,共同分享,故选D。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意思是“我”和前代的康乐公一样游赏山水,故选B。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吴均用自然美景引导朱元思,想让他归隐山水间,故选A。
“道源无事,只今可能枉顾啜茶否?有少事须至面”,想邀请友人来当面交谈,故选C。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劝说词
题干为:某学校老师向同学们布置了写一封信给远方亲友的任务,有的同学对这项任务不理解,请你以书信的形式劝他拿起纸笔传情达意。劝说时首先表明态度“用笔写信比用手机等电子媒介更好”,然后从情感交流等方面说明理由,最后表明劝说之意,语言流畅,态度诚恳,言之有理即可,注意字数不相超过120字的要求。
示例:用手机、电脑等发微信或QQ聊天,虽然简捷快速,但缺少了情感的温度。用笔在纸上写信,会让收信人感受到你的重视,觉得更受尊重。一笔潇洒的字,一封充满感情的信,会让对方感受到你的诚意,理解到你的内容世界。请你不要嫌麻烦,拿起笔来,写一封情真意切的信吧。
二、现代文阅读(27分)
(一)(16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扁担那头的父亲
卞毓方
①小时候,没人说我长得像父亲。除了身高不及,脸型也不像,父亲的脸明显偏长,我的近似于圆;五官也不像,父亲的线条是儒家的,外柔而内刚,我的线条却是刚的,更准确地说,是粗糙的;脾性也不像,父亲诙谐、幽默,我则木讷、无趣。
②夏日晚间,一帮小孩捉迷藏,玩得兴起,夜深了也不归宿。这时,各家大人就会出来找。找着了,不肯回,大人出手就打:“让你疯!让你疯!”父亲也会出来找我,他号准我的脉,料定我会往哪儿躲,一下子就找个正着。见了面,老远扬起右手,作狠抽狠揍状。我晓得,那是唱戏的胡子——假生气,父亲的巴掌不会落下,吓唬而已。父亲从来没有打过我和弟弟。
③父亲在家里,从来不发脾气;对外人,更是笑颜相对。四弟元气足,疯劲大,拳头硬,诨名“四乱子”,与小朋友玩耍,常常话不投机就“看家伙”。那些吃了眼前亏的孩子哭哭啼啼回家找大人诉苦,有的家长就找上门来,向我父亲告状。父亲总是千赔礼,万道歉,答应等“四乱子”回来,好生收拾收拾。四弟察知有人告状,蹑手蹑脚踅回,躲在屋角,等着挨训。然而父亲视若无睹,仿佛啥事也没有发生。
④是出尔反尔、自食其言吗?非也。父亲对邻里关系是看得很重的,“行要好伴,住要好邻”“恼个邻居瞎只眼”是他的口头禅。事后见了那曾被四弟欺负的小朋友,他总会摸摸头,拍拍肩,好言抚慰。父亲对四弟的“劣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并非放任自流,而是“知子莫若父”,他晓得四弟只是顽童意气,争强好胜,骨子里还是个仁义的孩子,知羞耻,识好歹——父亲有句挂在嘴边的话:“牛大自耕田。”因此,对一时过错无须责打,重在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果然,四弟上学后,各方面表现皆优。
⑤为人处世,父亲常讲,宰相肚里能撑船,小肚鸡肠成不了大事。他跟我讲过“秦穆饮盗马”的故事,特别强调,是祖上传下来的。
⑥秦穆公丢了几匹马,派负责养马的官员去找。官员回报:“马儿已经被三百多个农夫杀了分吃,我把这帮不知好歹的家伙统统抓了来,国君您看如何处治!”秦穆公说:“别,别,哪儿能因为几匹马,就把这么多百姓都抓起来呢?我听说马肉不是寻常食物,吃它时必须喝点儿酒,否则会伤肠胃。赶紧给每人都喝点儿酒吧,然后放他们回家。”三年后,秦国与晋国爆发战争。秦穆公被围,身负重伤。节骨眼上,那三百个农夫赶了来,舍命将秦穆公救出。
⑦这个故事,令我想到祖父的待人接物,原来这是“家学”。
⑧我家竹棚上还搁着一根扁担。这也是文物级的古董,串联着父亲前半生的许多故事。父亲说,这扁担是曾祖父留下的,祖父用过,他去上海打工,在码头上装货卸货,用的也是它。船与码头之间,搭着一尺宽的跳板,挑着担子走在上面,没经验的,腿会发抖,一不小心,就会栽下河。经验从哪里来?练呀。巷子里放几条长板凳,连在一起,权当跳板,徒手走,挑着担子走,闭了眼睛走,练腿劲,练胆量。杂技演员能在空中走钢丝,这都是练出来的。
⑨1964年,我去北京念大学,上学时因直言贾祸,陷入困境。我惶惑,写信给父亲,说不想念书了,干脆回家种田。父亲回信:“人都有七灾八难,捆起来经住打,牙打碎了往肚子里咽,挺一挺就过去了。大丈夫要能伸能屈,一根扁担能睡三个人,天无绝人之路。”
⑩“一根扁担能睡三个人”,这句话给了我力量。我后来遇到过更大的苦境、逆境,也都是凭了这种信念,咬牙度过。
晚岁揽镜,发现我和父亲竟然有几分相像,而且是愈老愈挂相。当初为什么觉得不像呢?这是因为,那时我面对的是父亲的不惑之年或天命之秋,以我之稚嫩,去比照岁月的沧桑,当然是合不上辙的。如今我已迈入耄耋,五官逐渐向父亲趋同,总归是基因相承,血浓于水,繁华落尽,露了本色。
偶尔玄想,岁月是一根长长的扁担,父亲在那头,我在这头。
(节选自2023年5月5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5. 做批注是重要的读书方法。仿照示例,为下表中加点字做批注。
语句 批注
1964年,我去北京念大学,上学时因直言贾祸,陷入困境。 贾,音gǔ,招致,招惹的意思。“贾祸”语言简练,写出了“直言”的后果。
他跟我讲过“秦穆饮盗马”的故事,特别强调,是祖上传下来的。
6. 读完文中的画线句,你想到的问题是什么?请将问题写出来,并结合作品内容谈谈产生问题的原因。
7. 试从语言描写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四弟元气足,疯劲大,拳头硬,诨名“四乱子”,与小朋友玩耍,常常话不投机就“看家伙”。
8. 联系全文,谈谈你对“岁月是一根长长的扁担,父亲在那头,我在这头”这句话含意的理解。
【答案】5. 饮,音yìn,动词,意思是“给……酒喝”(《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有“中军置酒饮归客”句)。秦穆公非但不杀盗马贼,还给他们酒喝,表现了他的气量与胸怀。
6. 问题:父亲为什么会这样(出尔反尔视若无睹)?
原因:从前文看,父亲是个好人,他曾经承诺要“好生收拾收拾”四弟,现在却对惹祸的四弟“视若无睹”,这一做法太反常,似乎没有兑现自己的诺言,有点不讲诚信。
7. 这句话用了“元气足”“疯劲大”“拳头硬”等三字短语,句式整齐,读起来短促有力。“四乱子”“看家伙”等词语形象生动。写出了四弟生命力旺盛、调皮淘气、争强好胜、意气用事等特点,人物形象呼之欲出。
8. 扁担是父亲用过的“古董”串联起父亲的许多故事,见证了父亲的经历与磨难,也是家学传承的象征;“父亲在那头,我在这头”说明扁担是父子俩感情联系的纽带,表现了“我”对父亲的深深怀念,这句话同时又照应了标题。
【解析】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做批注的读书方法。
结合示例可知,做批注时要先分析加点字的读音、意思,而后结合语境进行分析。“秦穆饮盗马”指秦穆公给盗马贼酒喝,所以“饮”在此处表示“给……酒喝”,读音为yìn。再结合第⑥段“秦穆公丢了几匹马,派负责养马的官员去找。官员回报:‘马儿已经被三百多个农夫杀了分吃,我把这帮不知好歹的家伙统统抓了来,国君您看如何处治!’秦穆公说:‘别,别,哪儿能因为几匹马,就把这么多百姓都抓起来呢?我听说马肉不是寻常食物,吃它时必须喝点儿酒,否则会伤肠胃。赶紧给每人都喝点儿酒吧,然后放他们回家。’”体现了秦穆公不仅没有惩处盗马贼,还给他们酒喝,表现了秦穆公的大度。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句子的理解。
解答此题需联系上下文。结合第③段“父亲在家里,从来不发脾气;对外人,更是笑颜相对。四弟元气足,疯劲大,拳头硬,诨名‘四乱子’,与小朋友玩耍,常常话不投机就‘看家伙’。那些吃了眼前亏的孩子哭哭啼啼回家找大人诉苦,有的家长就找上门来,向我父亲告状。父亲总是千赔礼,万道歉,答应等‘四乱子’回来,好生收拾收拾。四弟察知有人告状,蹑手蹑脚踅回,躲在屋角,等着挨训。然而父亲视若无睹,仿佛啥事也没有发生”可知,讲述父亲答应等四弟回来收拾他,但四弟回来后,父亲却视若无睹,没有实现自己的诺言,这一做法使人困惑。围绕父亲这一“反常行为”提出疑问并讲明原因即可。示例:问题:父亲为什么这么教育儿女?原因:从前文看,父亲是个好人,他曾经承诺要“好生收拾收拾”四弟,现在却对惹祸的四弟“视若无睹”,这一做法太反常,好像在纵容孩子,有点教子无方。
【7题详解】
本题考查表达效果。
赏析语句时,要抓住语句的特点。此句可从词语、句式等角度入手,分析其对四弟形象塑造的作用。“四弟元气足,疯劲大,拳头硬,诨名‘四乱子’,与小朋友玩耍,常常话不投机就‘看家伙’”中的“元气足,疯劲大,拳头硬”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四乱子”“看家伙”使用了口语,生动形象,体现出四弟淘气顽皮的特点。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把握。理解结尾句需要结合文章主题,抓住关键词进行分析。
结合第⑧段“我家竹棚上还搁着一根扁担。这也是文物级的古董,串联着父亲前半生的许多故事。父亲说,这扁担是曾祖父留下的,祖父用过,他去上海打工,在码头上装货卸货,用的也是它”可知,“扁担”与父亲密切相关,它“串联着父亲前半生的许多故事”,如上海打工的经历、鼓励陷入困境的孩子等。扁担由曾祖父传给祖父,祖父又传给父亲也体现了家学传承。“岁月是一根长长的扁担,父亲在那头,我在这头”此句中,将“岁月”比作“扁担”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扁担跨越岁月,将“我”与父亲联系在一起的特点,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怀念。同时,此句还与标题“扁担那头的父亲”照应。
(二)(11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网红老师”以德立魂用爱圈粉
①一位全网“最卑微”班主任火了。高考结束后,吉林松原一高中班主任王钰与60余名毕业生相约公园用水枪、水气球等玩具打水仗,他在“围攻”下被浇成落汤鸡。三年的相处时光,“塞满”了王钰的视频主页,也让他在抖音上收获了300多万粉丝,累计获赞4000多万。
②“太有爱了!”“羨慕有这样的老师!”在网友一片叫好的同时,也有人担忧,老师都当网红了,还能不能好好教学生。
③与众不同的是,这名“网红”班主任的背后,是爱和情怀的沉淀。今天与学生“打”成一片,缘于无教个日子与学生朝夕相处。为全班同学准备“定制款”毕业礼物,送每位女生一支口红。高三备考阶段,为学生们买西瓜、送零食、发新年红包,把“高考倒计时”改成“班主任挨揍倒计时”。他用照片和视频把学生们在校园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让他们的青春不留遗憾,网络上传播着青春的活力和激情,教育的故事和智慧。把寻常日子过得不寻常,把紧张压抑的日子过得像一首诗。这才是孩子们喜欢的青春,这正是理想的教育生活。
④教育与“网红”并不矛盾。生在电脑时代,长在网络之中。作为网络原住民的新一代学生,学习的视野从来不只有书本和习题。他们眼中的“好老师”,也要有个性,合脾气,会抖音,懂游戏;能体察学生的冷暖,能懂得学生的喜好,能和学生一起拼搏,也能一起放肆,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⑤新时代的老师与时代同频才能更好地育人。“互联网+教育”的新时代,只有搭乘数字信息化的快车,教育才能永远鲜活生动。我们要用互联网思维来重塑教师形象、班主任角色。要懂得用学生喜爱的图画、H5、动画、快内、直播、短视频等最新的传播技术,又提高教师的亲和力和教育的吸引力。要通过微信、QQ、微博等网络平台与学生建立更便捷的沟通,成为学生的“网友”。要打磨教师自己的网络空间,以有趣、有理、有例来实现认同和信赖,让学生和家长成为自己的“粉丝”。
⑥“网红老师”是时代的产物。“网红老师”这个群体,显得越来越时尚,越来越多元化。必须看到,网络从来就是一把“双刃剑”,作为教师,不能为了走红而“剑走偏锋”。因此,更要谨慎地利用网络新技术、新平台。只有让自己的网络言行在法律法规和道德伦理的框架下,我们才能减少和避免舆论的潮涌。“网言网语网事”虽然自由活泼,让人亲近,也容易让人置于舆情的涡流。防范和规避风险的最好办法,就是坚守初心,坚守师德,坚守规范。
⑦用爱加持,“网红”老师才不会是昙花一现。教不好学生,考不出成绩的班主任或老师,不会成长为真正的“网红”。正如这位王钰老师,他的初心就是把孩子教好。今年高考,他手下曾经的“问题学生”,冲到班级前五,全班基本都过了二本线。
⑧好时代催生了各具个性和风格的“网红老师”,好教育同样需要真正的“网红老师”。好老师“红”起来,教育才能“好”起来。
(作者:山栀子。有删改)
【文本二】
“网红教师”为何能红?
①疫情重卷,教师们在线上线下融合的教学过程中,网上名师的走红,也让我们思考,“网红教师”为何能红?好老师的标准有什么变化?好课程更加丰富了吗?
②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戴建业在视频中用带着一些湖北口音的普通话讲唐诗宋词,不少人评论说“像评书一样”。“李白一听说奉召进京,马上就膨胀了。写出‘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看他的鬼样子,你们知道什么叫‘得意忘形’吧,这就是活标本。”“苏轼贬到黄州后,是被监管的犯人。但他一到黄州,不仅没有人监管他,天天有酒喝有肉吃,快活得要死。”一名优秀的老师,是书里到书外的一座桥梁,将意、趣、情、境圆融于身,以己身渡诗文,引你我跨万里、越千年,抵达品味奥义之彼岸。
③从课本到黑板、PPT、智能屏幕,教学方式在变,好老师的标准变了吗?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牛楠森坦言:“教学方式、教学技术的变化,将会丰富我们对好老师的认识,但却不会改变好老师的核心标准。”
④经典之谈莫过于“经师”“人师”之别,韩愈又对此区分为“句读之师”和“解惑之师”,近世又有“德高”“身正”之说,今日则有“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表述。虽跨越千年,但经典表述在精神上具有内在的继承性和一致性。即:一位好教师,首先是一位品行高尚的人;其次是有爱生之心,以引导、成就学生为本心;最后是有善教之能,以人生体验和智慧帮助学生解答其遭遇的人生困惑,带领学生走出观念的泥沼。
⑤好老师的标准没有变,好课堂的标准也没有变。好课堂是有趣的,是充满互动的,也是干货满满的。总之,好课堂是有美感的,情景交融方显教学本义。这就更需要有更多的好老师与时俱进地进行耕耘了。
(摘编自河南省教育厅公众号《“网红教师”为何能红?》。有删改)
9. 下列选项中,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 要想成为学生的“网友”,教师就要打磨自己的网络空间,以有趣、有理、有例来实现认同和信赖,让学生和家长成为自己的“粉丝”。
B. 能体察学生的冷暖,能懂得学生的喜好,能和学生一-起拼搏,也能-起放肆,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就会成为真正的“网红”老师。
C. 文本一第⑥段的论述中,作者用“只有……才……”一组条件关联词推进论证,论述了“网络言行要在法律法规和道德伦理的框架下才能减少和避免舆论的潮涌”的观点。
D. 文本一结尾段从内容上重申观点,起强调作用,结构上总结全文,使文章结构严谨。
E. 文本二的结尾段只论述了“好课堂”的标准,在内容上与前文相脱节,文章结构显得不够严谨。
10. 文本一第⑥段和文本二第②段都采用了哪种论证方法?请分析其作用。
11. 请简要分析文本一的论证思路。
【答案】9. BE 10. 都运用了比喻论证。文本一第⑥段将“网络”比成“双刃剑”,论证了“网络一方面提供了便捷、时尚、鲜活生动的交互平台,另一方面也容易让人丢失初心,陷入舆情的涡流中”的观点。文本二第②段将“优秀的老师”比作“桥梁”,论证了优秀教师如何引领学生到达学习的成功彼岸。作用:使说理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便于读者理解和接受。
11. ①文本一首先由“一位全网‘最卑微’班主任火了”这个事件引出议论的话题,②然后具体阐释这位班主任是怎样用爱和情怀与学生“打”成一片的,③接着论述成为“网红老师”需要具备的条件,④最后以“好教育同样需要真正的‘网红老师’。好老师‘红’起来,教育才能‘好’起来”作结。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议论文内容的理解。
B.有误。根据第④段“他们眼中的‘好老师’,也要有个性,合脾气,会抖音,懂游戏;能体察学生的冷暖,能懂得学生的喜好,能和学生一起拼搏,也能一起放肆,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可知,这是成为“网红”老师的充分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本项的表述太过绝对。
E.有误。根据第③段“教学方式、教学技术的变化,将会丰富我们对好老师的认识,但却不会改变好老师的核心标准”可知“好老师”与“好课堂”是相互关联的,故结尾段论述的“好课堂”的标准,在内容上并未与前文相脱节。
故选BE。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议论文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熟悉议论文常用的论证方法及其特点,然后推断这个论证方法是为哪个观点服务的,最后结合论证方法的一般作用和文章的内容,准确分析其在文章中的作用即可。常见的论证方法有: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
文本一第⑥段根据“网络从来就是一把‘双刃剑’,作为教师,不能为了走红而‘剑走偏锋’”可知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将“网络”比成“双刃剑”,论证了“网络一方面提供了便捷、时尚、鲜活生动的交互平台,另一方面也容易让人丢失初心,陷入舆情的涡流中”。
文本二第②段根据“一名优秀的老师,是书里到书外的一座桥梁,将意、趣、情、境圆融于身,以己身渡诗文,引你我跨万里、越千年,抵达品味奥义之彼岸”可知运用了比喻论证,将“优秀的老师”比作“桥梁”,论证了优秀教师如何引领学生到达学习的成功彼岸。作用:使说理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便于读者理解和接受。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议论文论证思路。
解答此类题时,首先审清题干,通读全文,然后细读每段,划分段落层次,归纳段落部分的论述要点。文本一第①至③段主要论述了“最卑微”班主任火了及火的原因,引出“教育需要‘网红老师’”的观点。第④至⑦段论述了“网红老师”是怎样“红”起来的,最后一段总结出“好教育同样需要真正的‘网红老师’。好老师‘红’起来,教育才能‘好’起来”的观点。最后用“首先”“然后”“接着”“最后”等关联词串联起答案要点即可。同时还要注意表述要具有条理性、逻辑性。
三、古诗文阅读(16分)
(一)(11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
桃花源记(节选)
陶渊明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2. 下面是小川同学对加点字词含义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怀民亦未寝”——由成语“废寝忘食”可知,“寝”的意思为“睡觉”。
B.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结合上下文语境,推知“但”的意思为“但是”。
C. “阡陌交通”——与今义“交通安全”的“交通”含义不同,应解释为“交错相通”。
D. “欣然规往”——由【甲】文“欣然起行”迁移可知其为“高兴的样子”的意思。
1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4. 【甲】文紧扣“夜游”写景,请用原文词语梳理作者的游踪。
解衣欲睡 ①______ ②______ ③______
15. 苏轼的“承天寺景”和陶渊明的“桃花源景”,分别属于以下【链接材料】中谈到的哪里之山水?请结合以上选文简要阐述。
【链接材料】
论山水(节选)
[清]张潮
有地上之山水,有画上之山水,有梦中之山水,有胸中之山水。地上者妙在丘壑深邃,画上者妙在笔墨淋离,梦中者妙在景象变幻,胸中者妙在位置自如。
(选自《幽梦影》)
【答案】12. B 13. 老人和小孩都安闲快乐。
14. ①. 欣然起行 ②. 至承天寺 ③. 步于中庭
15. 承天寺景是“地上之山水”。承天寺的月色之美吸引了作者,但眼前的美景又触发了他被贬谪的悲凉,自谓“闲人”,种种难言的感情尽在其中。桃花源景是“胸中之山水”(“梦中之山水”也可)。文中所描绘的“土地、屋舍、良田美池、鸡犬相闻”等等景致,渔人虽“处处志之”却“不复得路”,以致“后遂无问津者”,表明作者所写之景亦真亦幻,是作者虚构的美好世界。
【解析】
【分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
B.句意为: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但:只是;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重点词语:
黄发,古时认为老人头发由白转黄是长寿的象征,这指老人;垂髫,古时小孩不扎结头发,头发下垂,这里指小孩子;并,都;怡然,愉快、高兴的样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
第一空,结合“月色入户,欣然起行(恰好看到这时月光从门户照进来,于是高兴地起身出门)”可概括为:欣然起行;
第二空,结合“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考虑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可概括为:至承天寺;
第三空,结合“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张怀民也还没有入睡,就一同在庭院里散步)”可概括为:步于中庭。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意和文章主旨的能力。
根据材料可知,“有地上之山水,有画上之山水,有梦中之山水,有胸中之山水”。
《记承天寺夜游》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古文。文章对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绘,真实地记录了作者被贬黄州的一个生活片段,也体现了他与张怀民的深厚友谊以及对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同时表达了他壮志难酬的苦闷及自我排遣,表现了他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由甲文“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可知,承天寺景是“地上之山水”。承天寺的月色之美吸引了作者,但眼前的美景又触发了他被贬谪的悲凉,自谓“闲人”,种种难言的感情尽在其中。
《桃花源记》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诗》的序言,选自《陶渊明集》。此文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由乙文“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的内容可知,桃花源景是“胸中之山水”“梦中之山水”,文中所描绘的“土地、屋舍、良田美池、鸡犬相闻”等等景致,渔人虽“处处志之”却“不复得路”,以致“后遂无问津者”,表明作者所写之景亦真亦幻,是作者虚构的美好理想世界。
【点睛】参考译文: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准备脱衣入睡,恰好看到这时月光从门户照进来,于是高兴地起身出门。考虑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入睡,就一同在庭院里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的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是院中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乙)桃花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面隐隐约约透着点光亮。渔人便下了船,从洞口走了进去。最开始非常狭窄,只能容得下一人通过。又向前行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渔人眼前这片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排列得非常整齐,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以及桑树、竹子这类的植物。田间小路四通八达,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人们在田间来来往往耕种劳动,男女的穿戴装束,完全如同世俗之外的人一样。老年人和小孩儿,都怡然并自得其乐。
渔人出来之后,找到了自己的船,就沿着来时的路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他到了郡城武陵,就去拜见太守,说了自己的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遣人员跟随他前往,寻找渔人先前作的记号,竟然迷路了,后来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有个叫刘子骥的人,是一个高尚的读书人,他听到了这个消息,非常愉快地计划着前往桃花源。但没有实现,不久后就病死了,后来就再也没有探访桃花源的人了。
(链接材料)有地上的山水,有画中的山水,有梦中的山水,有内心中的山水。地上的山水奇妙之处在于山丘沟壑深邃,画上的山水奇妙之处在于笔墨酣畅淋漓,梦中的山水奇妙之处在于景象变化万千,内心中的山水在于其位置不受约束。
(二)(5分)
过零丁洋 南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6. 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用词精炼,“辛苦”和“寥落”两个词道尽自己步入仕途和四年抗敌经历中坎坷的人生际遇,感情深沉,悲郁感人。
B. 这首诗构思巧妙,巧妙地借用“惶恐滩”和“零丁洋”这两个蕴含感彩的地名,又巧妙地将其转化为心情,意蕴深刻,富有情味,堪称史诗绝唱。
C. 这首诗前六句饱含沉痛悲凉,以“风飘絮”“雨打萍”这两个意象叙说国势艰危、身势困厄,既叹国运又叹自身,把家国之恨、艰危困厄渲染到极致。
D. 这首诗浩然正气,最后一句由壮而悲、由扬而郁,慷慨激昂、掷地有声,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语调直抒自己赤诚的爱国忠心。
17. 有同学用《鱼我所欲也》中“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一句来评价文天祥,你认为合适吗?请结合诗句说明理由。
【答案】16. D 17. 合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句,表现出文天祥兵败被俘后,暂不投降、忠贞报国的民族大义。《鱼我所欲也》中这句话的意思是我所追求的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所以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文天祥宁死不屈的行为印证了这句话。
【解析】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D.有误,“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一句,诗人对两件令人痛心的具体情境发出感慨,强化了诗人内心的隐痛,流露出一腔悲愤和盈握血泪;“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句悲壮激昂、掷地有声,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语调显示了诗人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表达了诗人赤诚的爱国情怀和视死如归的崇高精神。因此最后一句应该是“由悲而壮、由郁而扬”;
故选D。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
“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意为:我所想要的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文天祥通过写自己的身世和国家的遭遇,表明了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这一精神气概可以用“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一句来评价。可据此作答。
四、名著阅读(4分)
18. 阅读经典,美不胜收。同学们准备从不同角度对下面两部文文学名著进行寻美、探美。请任选一个专题,结合提示的名著内容,写出你的探究结论。
专题一:珠串联结的结构美(《水浒传》中鲁智深、林冲、柴进三人的故事联结)
专题二:危急时刻的人性美(《海底两万里》中尼摩船长等人在采珠场遇险)
【答案】专题一示例:《水浒传》中讲单个英雄人物的故事时,事件相对独立又环环相扣相互联结。比如,鲁智深在大相国寺演练武艺,正好被林冲看到,并在墙外叫好,两人因此结识并结拜为兄弟,由此引出林冲误人白虎堂、刺配沧州后遇险,鲁智深大闹野猪林救他等一系列故事;林冲到沧州后,因在酒店吃饭引出店主关于柴进的介绍,进而引出林冲与柴进结识,林冲在杀人后走投无路之际,又得柴进推荐去梁山泊等一系列故事。这种珠串联结的结构,使叙事纵横捭阖,主线清晰。
专题二示例:《海底两万里》中尼摩船长带领阿龙纳斯等人参观采珠场时,发现一位穷苦的采珠人受到鲨鱼袭击,就不顾个人安危,手持短刀和巨鲨搏斗,救下了采珠人,并送给他一袋珍珠,这表现出尼摩船长人性中的善良和对弱者的悲悯之心。而在尼摩船长要被鲨鱼压倒致死时,尼德·兰勇敢机警地出手相助,刺中了鲨鱼的心脏,救下了尼摩船长,这是他善良本性的体现,也是他对尼摩船长救命之恩的回报。他们在危急时刻都展现出人性的善和美。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答题时,联系名著相关内容,结合专题主题分析即可。
专题一示例:在《水浒传》中,鲁智深因受不了清规戒律,醉打山门,后投奔至东京大相国寺,在东京大相国寺鲁智深与林冲相识的情节,引出林冲误入白虎堂,随之刺配沧州后遭遇危险,鲁智深大闹野猪林救了林冲的故事,林冲到沧州后,又引出林冲与柴进结识,杀人后走投无路时被柴进推荐去梁山泊等一系列的故事。各个事件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结,这种链式结构使叙事环环相扣,主线清晰。
专题二示例:《海底两万里》中阿龙纳斯接受了尼摩船长的建议,步行到海底养珠场观看印度人在海底采珠,忽然,有条巨鲨向一位穷苦的采珠人扑来。尼摩船长不顾个人安危,手拿短刀,挺身与鲨鱼搏斗,最后救下了采珠人并送了一包珍珠送给采珠人,这表现出尼摩船长人性中的善良和对弱者的同情;在尼摩船长被鲨鱼巨大的身躯所压倒,危在旦夕时,尼德·兰迅速投出利叉,击中鲨鱼的心脏,救下了尼摩船长,这是他善良本性的体现,体现了尼德·兰知恩图报的美好品德。他们在危急时刻都展现出人性的善和美。
五、作文(50分)
19.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为了多一点光照,植物会努力向南面伸展腰肢,也就是光照更多的地方,枝叶也会更加茂密。这,就是植物的追光性。我们也是如此,对于少年来说,成长就是一场春风浩荡的“追光行动”。追寻一束光,就是无限相信精神与梦想的力量,就是矢志不渝地去追寻一种有意义的人生。
请从下面两个写作任务中任选一个,写一篇文章。
(1)请写一篇记叙文,记叙你成长过程中的追光故事。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③600字左右。④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2)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①观点明确,有理有据。②600字左右。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答案】例文一:
我也是追光少年
风再冷,不会永远不息;雾再浓,不会经久不散;风息雾散,仍是阳光明媚。如今我们年少的青春,只有希望,向着远方的未来,我们愿张开双臂,迎接新的未来。相信自己,明天是美丽的,因为我也是一名追光少年。
翻看着那一本手册,一个接着一个的名字映入我的眼帘,一个个名字又被圈出,划出。
“她,上次平了纪录;她,每次测试都是三分出头;她,是班里最快的;她,上次拿了第二个……我轻声嘀咕着,心被一次次揪紧,一滴泪从眼眶溢出,径直到达手册上,清脆的“嗒”声就像一道闪电划过寂静的夜空,我自己也被吓了一跳。
八百米,班里只报了我一个人,同学们都对我抱有拿金牌的憧憬,他们期望的眼神如千座大山压在我的胸口,使我快要窒息。今年是我最后一次参加运动会了,我必须要拿到前三,不能给自己的初中生活留下遗憾,层层暗示,挑战接踵而来。
无数个我被甩至队伍末尾的画面在我眼前浮现,我不敢再想下去,我双手抱头,额头抵在冰冷的桌子上,似乎是一个逃兵。
“这么多强手,我能行吗?“我不禁自问。严重的跑前焦虑症已让我面临心理崩溃。这,又是生活中的一个挑战!不仅挑战时间,挑战赛道,更要挑战自己!
比赛那天还是如期到来,我似乎患了忧郁症,独自蜷缩在角落里,沸腾的赛场在我看来只是无声的电影场景。紧张无措的我,无数个临阵脱逃的念头后,终于对自己说:“努力就行,名次不重要!”
一声枪响拉开序幕,加油呐喊声如浪潮般此起彼伏,而我只独自向自己发起挑战。最后六十米,仍位于末尾的我奋起猛追,如同打了鸡血似的,超过一个又一个,直至第二。到达终点后,就像没了支架的木偶轰然倒下,这已突破了我的极限,但我知道,我胜利了,挑战成功!
原来,对手并不强大,只是我把她们幻想得强大罢了。回想当初挑战前的懦弱、害怕,我不由得笑了。其实,每次挑战都如成长中褪去一层皮,而唯有如此,才能追逐更强烈的阳光,获得更多的能力,刷新我的生命。
我也是一名追光少年,向着美好未来冲刺把,成功永远属于不懈努力的人!
例文二:
做追光少年
世界之大,天下人人怀揣梦想。有的人整日做着白日梦,一无所获;有的人怀揣梦想不懈追求,有些失败了,只有少数幸运儿能够取得成功。但是面对这个残酷的现实,我觉得我们作为追光少年应该依旧保持着奋斗的热情——如果追梦开始都没有,又怎么会有成功呢
那么我们如何追梦呢?
首先要将梦想付诸行动。如柏拉图提出“乌托邦”,是财产共有,人民平等,一切公正的美好社会,但其仅仅是种空想社会主义:没有人真正站出来用自我行动,鼓舞、带动大家一同为这一美好梦想而奋斗,又怎么可能会实现成真呢?因此,我们应该用实际行动追梦。
其次是自信追梦。余华二十岁时,与过来人分享自己的文学梦。前辈对他说:“我的昨天就是你的今天。”可他却怀揣着一份自信:“我的明天不会是你的今天。”如果当年的他没有拥有这一份自信,他也许就会在被泼冷水后放弃自己的梦想,也就不会有后来的成功了。因此,在追梦路上,不怕遇到什么困难打击,都要怀有对自信的肯定。
第三就是要坚持不懈,永不放弃。正因不惧困苦的坚持,杨时才得以打动陈颐,成功拜他为师;正因不怕迫害的坚持,司马迁才得以写出“史家之绝唱”的《史记》;正因有“铁杵磨成针”的坚持,李白才得以成为名垂千古的大诗人。因此,在追梦途中要有执着的内心。
当然,在追梦路上,即使有所成就,也不骄傲自满,要永远怀着“人外有人,山外有山”的信心,不断完善自我,学会精益求精。
梦想与年龄无关,与身份无关,与财富无关。它就像黑暗里的明灯,像深林中的指示,像沙滩上的珍珠。让我们拥抱梦想,追逐梦想吧,追梦路上充满期望,追梦的人儿青春永在。
【解析】
【详解】任务一:
考查话题作文。
第一,审题立意。“请写一篇记叙文,记叙你成长过程中的追光故事”。“追光”表层含义为追逐光明或追赶光芒,也可挖掘题目的深层意义,“光”可理解为指的应是梦想、人生目标、人生理想等,“追光”指的是怀揣梦想、为实现梦想而不断努力、努力追光的成长过程。立意方面,可将“追光”的过程或心路历程作为写作立意点,抒发自己在“追梦”中的所悟所感。真理是一种光,经典是一种光,高尚的道德、人格、思想都是一种光,而时光也是一种光。“光”还可以理解为某人或某物或某个场面,也就是说这些就像一道光一样照亮“我”的心灵,让“我”的心灵变得积极开朗,让“我”重新生发出前行的勇气和力量来。“追光”的结果,是给“我”带来转变,带来重大影响,使“我”变得积极向上。“追光”体现的应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构思选材。可以写追逐个人梦想,可以谈对追梦的感悟,写“追光”的意义,如分析是否要“追光”,“追光”与“不追光”有什么不同;也可以写要做什么样的追光少年,追什么样的梦;还可以如何追逐“光”。这束“光”可以是一本好书,写一本书指引“我”走出迷茫;这束光可以是父母的言传身教,给“我”心灵的熏陶;这束光可以是同学的鼓励,给“我”失落时的安慰;可以是逆行者无私奉献的精神,给群众以希望……所以本文应以写人记事为主,重点表现某人某物某场面对“我”产生的积极影响。此外,选取典型事件,能够表现出自己“追光”过程所展现的精神或感悟,记叙描写和抒情等表达方式可综合运用,使文章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突出文章主旨。
任务二:
考查材料作文。
一、审题立意。写作此题,首先理解什么是“追光”。根据材料,“光”指的应是梦想、人生目标、人生理想等。“追光”指的是怀揣梦想、为实现梦想而不断努力、努力追光的成长过程。只要围绕“追逐梦想”来写,主题积极向上,都是符合要求的。注意围绕一个与“追逐梦想”有关的中心,切不可面面俱到。可以写追逐个人梦想,可以谈对追梦的感悟,写“追梦”的意义,如分析是否要“追梦”,“追梦”与“不追梦”有什么不同;也可以写为什么做追光者,追什么样的梦;还可以写如何追逐梦想。
二、构思选材。本文要求写议论文。议论文可以用来交流思想、感情,表达主张、见解;具有宣传、鼓动、教育和欣赏等作用,它可以把作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写作时一定是先明确观点,然后梳理自己的论证思路,可以是并列式,可以是递进式,可以是总分总式。采用分论点的形式比较好,能清晰地展现自己的论证思路。“追光”是一个大话题,要把其缩小,为什么“追光”,怎么“追光”。“追光”的论据要充实,简·爱具有“追光”精神,孙悟空具有“追光”精神,他们都可以成为论据,丰富自己的论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中考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四个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共23分)
1. 阅读下面语段,根据要求答题
以前,许多公园的入口位置偏僻(pì),道路狭窄,游人进出不便。现在,随处都可入园。市民纷至沓来,或欣赏美景,或休闲健身,别有一番韵(yùn)味。老师也带领同学们来这里研学,共享天伦之乐。
拾级而上,到达公园高处。凭(píng)栏远眺,大海波澜状阔;俯瞰脚下,高树低树俯仰生姿。鸟儿在树上栖(xī)息,清脆的鸣叫声此起彼伏。这一切,宛如一幅写意画,又似一曲交响乐。
围栏拆除后,“无界公园”将自然风景融入了城市。
(1)文段中标注的四个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僻(pì) B. 韵(yùn) C. 凭(píng) D. 栖(xī)
(2)文段中四个画线词语,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波澜状阔 B. 此起彼伏 C. 宛如 D. 融入
2. 根据下面语段情景,在横线上填写适当的古诗词句。
(1)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读诗使人灵秀。读不同的诗,只要你认真体会,会有碰撞,会有收获,会有成长……读李白的《行路难》,你会为诗人“______,______”这种乐观进取、自强不息的气魄所震撼;读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你会为诗人“______,______”这种在应对世事变迁中豁达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所感动;读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你会为作者“______,______”这种突破时空的美好祝愿所感染。
(2)“岳阳楼长联”是指晚清著名文学家窦垿题写的一副102字的对联,其中有“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最能体现“两字关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3.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答题。
一幅完整的书画,需要使其更加美观以及便于保存、流传和收藏,__________________。装裱也称为“装潢”“装池”“裱精”,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保护和美化书画的技术。
装裱可以分为原裱和重新装裱。原裱就是把新画好的画按装裱的程序进行装裱;重新装裱就是对那些原裱不佳或是由于保管不善,发生空壳脱落、受潮发霉、糟朽断裂、虫蛀鼠咬的传世书画及出土书画进行装裱。经过装裱的书画,不仅便于收藏和布置观赏,而且更加牢固、美观。
(1)在语段空格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语段意思完整连贯,逻辑严密。(l0字以内)
(2)上面语段中画横线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4. 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且以方寸寄深情
古往今来,书信一直是一种高雅的文化,是敞开心扉的对谈。翘首以盼对方的来信,不论时间长短都是幸福的味道。
【历史溯源】
(1)书信在我国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在中国古代,书信用一个字可以称——简、信,函,札等。除此之外,从下面古诗词中还可以找到两个字的叫法,请你从中再找出两个。
①雁书不到,蝶梦无凭,漫倚高楼。——晏几道《诉衷情·凭觞静忆去年秋》
②衡阳无过雁,尺素若为传。——杨亿《集贤刘工部腐知衡州》
③晚犹温荐语,病尚寄书筒。——刘克庄《挽搏谏议三首》
【纸短情长】
(2)在书信领域中,“寄友人书”是一处重镇,许多真切情感穿越古今,令人感怀。
下面的书信“只语见真情”,请你认真阅读,将对应内容的选项填写在表格中。
名句 作者 出处 目的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司马迁 《报任安书》 泄忧抒怀
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可多得。 王羲之 《奉橘帖》 ①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 《答谢中书书》 ②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吴均 《与朱元思书》 ③
道源无事,只今可能枉顾啜茶否?有少事须至面。 苏轼 《啜茶帖》 ④
A.劝说友人 B.比肩前贤 C.邀约见面 D.分享美食
【云中谁寄】
(3)如今,现代通讯基本取代了纸笔书信,手指一按,你的表述瞬间就可以送达,大大省去了书来信往的等待时间。作为发微信多简单!一种独特的情感交流形式,写信在互联网时代成了“奢侈品”。某学校老师向同学们布置了写一封信给远方亲友的任务,有的同学对这项任务不理解,请你以书信的形式劝他拿起纸笔传情达意。(120字以内)
同学: 你好! 祝 学业有成! 你的学长:xx X年x月x日
二、现代文阅读(27分)
(一)(16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扁担那头的父亲
卞毓方
①小时候,没人说我长得像父亲。除了身高不及,脸型也不像,父亲的脸明显偏长,我的近似于圆;五官也不像,父亲的线条是儒家的,外柔而内刚,我的线条却是刚的,更准确地说,是粗糙的;脾性也不像,父亲诙谐、幽默,我则木讷、无趣。
②夏日晚间,一帮小孩捉迷藏,玩得兴起,夜深了也不归宿。这时,各家大人就会出来找。找着了,不肯回,大人出手就打:“让你疯!让你疯!”父亲也会出来找我,他号准我的脉,料定我会往哪儿躲,一下子就找个正着。见了面,老远扬起右手,作狠抽狠揍状。我晓得,那是唱戏的胡子——假生气,父亲的巴掌不会落下,吓唬而已。父亲从来没有打过我和弟弟。
③父亲在家里,从来不发脾气;对外人,更是笑颜相对。四弟元气足,疯劲大,拳头硬,诨名“四乱子”,与小朋友玩耍,常常话不投机就“看家伙”。那些吃了眼前亏的孩子哭哭啼啼回家找大人诉苦,有的家长就找上门来,向我父亲告状。父亲总是千赔礼,万道歉,答应等“四乱子”回来,好生收拾收拾。四弟察知有人告状,蹑手蹑脚踅回,躲在屋角,等着挨训。然而父亲视若无睹,仿佛啥事也没有发生。
④是出尔反尔、自食其言吗?非也。父亲对邻里关系是看得很重的,“行要好伴,住要好邻”“恼个邻居瞎只眼”是他的口头禅。事后见了那曾被四弟欺负的小朋友,他总会摸摸头,拍拍肩,好言抚慰。父亲对四弟的“劣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并非放任自流,而是“知子莫若父”,他晓得四弟只是顽童意气,争强好胜,骨子里还是个仁义的孩子,知羞耻,识好歹——父亲有句挂在嘴边的话:“牛大自耕田。”因此,对一时过错无须责打,重在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果然,四弟上学后,各方面表现皆优。
⑤为人处世,父亲常讲,宰相肚里能撑船,小肚鸡肠成不了大事。他跟我讲过“秦穆饮盗马”的故事,特别强调,是祖上传下来的。
⑥秦穆公丢了几匹马,派负责养马的官员去找。官员回报:“马儿已经被三百多个农夫杀了分吃,我把这帮不知好歹的家伙统统抓了来,国君您看如何处治!”秦穆公说:“别,别,哪儿能因为几匹马,就把这么多百姓都抓起来呢?我听说马肉不是寻常食物,吃它时必须喝点儿酒,否则会伤肠胃。赶紧给每人都喝点儿酒吧,然后放他们回家。”三年后,秦国与晋国爆发战争。秦穆公被围,身负重伤。节骨眼上,那三百个农夫赶了来,舍命将秦穆公救出。
⑦这个故事,令我想到祖父的待人接物,原来这是“家学”。
⑧我家竹棚上还搁着一根扁担。这也是文物级的古董,串联着父亲前半生的许多故事。父亲说,这扁担是曾祖父留下的,祖父用过,他去上海打工,在码头上装货卸货,用的也是它。船与码头之间,搭着一尺宽的跳板,挑着担子走在上面,没经验的,腿会发抖,一不小心,就会栽下河。经验从哪里来?练呀。巷子里放几条长板凳,连在一起,权当跳板,徒手走,挑着担子走,闭了眼睛走,练腿劲,练胆量。杂技演员能在空中走钢丝,这都是练出来的。
⑨1964年,我去北京念大学,上学时因直言贾祸,陷入困境。我惶惑,写信给父亲,说不想念书了,干脆回家种田。父亲回信:“人都有七灾八难,捆起来经住打,牙打碎了往肚子里咽,挺一挺就过去了。大丈夫要能伸能屈,一根扁担能睡三个人,天无绝人之路。”
⑩“一根扁担能睡三个人”,这句话给了我力量。我后来遇到过更大的苦境、逆境,也都是凭了这种信念,咬牙度过。
晚岁揽镜,发现我和父亲竟然有几分相像,而且是愈老愈挂相。当初为什么觉得不像呢?这是因为,那时我面对的是父亲的不惑之年或天命之秋,以我之稚嫩,去比照岁月的沧桑,当然是合不上辙的。如今我已迈入耄耋,五官逐渐向父亲趋同,总归是基因相承,血浓于水,繁华落尽,露了本色。
偶尔玄想,岁月是一根长长的扁担,父亲在那头,我在这头。
(节选自2023年5月5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5. 做批注是重要的读书方法。仿照示例,为下表中加点字做批注。
语句 批注
1964年,我去北京念大学,上学时因直言贾祸,陷入困境。 贾,音gǔ,招致,招惹的意思。“贾祸”语言简练,写出了“直言”的后果。
他跟我讲过“秦穆饮盗马”的故事,特别强调,是祖上传下来的。
6. 读完文中的画线句,你想到的问题是什么?请将问题写出来,并结合作品内容谈谈产生问题的原因。
7. 试从语言描写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四弟元气足,疯劲大,拳头硬,诨名“四乱子”,与小朋友玩耍,常常话不投机就“看家伙”。
8. 联系全文,谈谈你对“岁月是一根长长的扁担,父亲在那头,我在这头”这句话含意的理解。
(二)(11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网红老师”以德立魂用爱圈粉
①一位全网“最卑微”班主任火了。高考结束后,吉林松原一高中班主任王钰与60余名毕业生相约公园用水枪、水气球等玩具打水仗,他在“围攻”下被浇成落汤鸡。三年的相处时光,“塞满”了王钰的视频主页,也让他在抖音上收获了300多万粉丝,累计获赞4000多万。
②“太有爱了!”“羨慕有这样的老师!”在网友一片叫好的同时,也有人担忧,老师都当网红了,还能不能好好教学生。
③与众不同的是,这名“网红”班主任的背后,是爱和情怀的沉淀。今天与学生“打”成一片,缘于无教个日子与学生朝夕相处。为全班同学准备“定制款”毕业礼物,送每位女生一支口红。高三备考阶段,为学生们买西瓜、送零食、发新年红包,把“高考倒计时”改成“班主任挨揍倒计时”。他用照片和视频把学生们在校园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让他们的青春不留遗憾,网络上传播着青春的活力和激情,教育的故事和智慧。把寻常日子过得不寻常,把紧张压抑的日子过得像一首诗。这才是孩子们喜欢的青春,这正是理想的教育生活。
④教育与“网红”并不矛盾。生在电脑时代,长在网络之中。作为网络原住民的新一代学生,学习的视野从来不只有书本和习题。他们眼中的“好老师”,也要有个性,合脾气,会抖音,懂游戏;能体察学生的冷暖,能懂得学生的喜好,能和学生一起拼搏,也能一起放肆,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⑤新时代的老师与时代同频才能更好地育人。“互联网+教育”的新时代,只有搭乘数字信息化的快车,教育才能永远鲜活生动。我们要用互联网思维来重塑教师形象、班主任角色。要懂得用学生喜爱的图画、H5、动画、快内、直播、短视频等最新的传播技术,又提高教师的亲和力和教育的吸引力。要通过微信、QQ、微博等网络平台与学生建立更便捷的沟通,成为学生的“网友”。要打磨教师自己的网络空间,以有趣、有理、有例来实现认同和信赖,让学生和家长成为自己的“粉丝”。
⑥“网红老师”是时代的产物。“网红老师”这个群体,显得越来越时尚,越来越多元化。必须看到,网络从来就是一把“双刃剑”,作为教师,不能为了走红而“剑走偏锋”。因此,更要谨慎地利用网络新技术、新平台。只有让自己的网络言行在法律法规和道德伦理的框架下,我们才能减少和避免舆论的潮涌。“网言网语网事”虽然自由活泼,让人亲近,也容易让人置于舆情的涡流。防范和规避风险的最好办法,就是坚守初心,坚守师德,坚守规范。
⑦用爱加持,“网红”老师才不会是昙花一现。教不好学生,考不出成绩的班主任或老师,不会成长为真正的“网红”。正如这位王钰老师,他的初心就是把孩子教好。今年高考,他手下曾经的“问题学生”,冲到班级前五,全班基本都过了二本线。
⑧好时代催生了各具个性和风格的“网红老师”,好教育同样需要真正的“网红老师”。好老师“红”起来,教育才能“好”起来。
(作者:山栀子。有删改)
【文本二】
“网红教师”为何能红?
①疫情重卷,教师们在线上线下融合的教学过程中,网上名师的走红,也让我们思考,“网红教师”为何能红?好老师的标准有什么变化?好课程更加丰富了吗?
②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戴建业在视频中用带着一些湖北口音的普通话讲唐诗宋词,不少人评论说“像评书一样”。“李白一听说奉召进京,马上就膨胀了。写出‘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看他的鬼样子,你们知道什么叫‘得意忘形’吧,这就是活标本。”“苏轼贬到黄州后,是被监管的犯人。但他一到黄州,不仅没有人监管他,天天有酒喝有肉吃,快活得要死。”一名优秀的老师,是书里到书外的一座桥梁,将意、趣、情、境圆融于身,以己身渡诗文,引你我跨万里、越千年,抵达品味奥义之彼岸。
③从课本到黑板、PPT、智能屏幕,教学方式在变,好老师的标准变了吗?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牛楠森坦言:“教学方式、教学技术的变化,将会丰富我们对好老师的认识,但却不会改变好老师的核心标准。”
④经典之谈莫过于“经师”“人师”之别,韩愈又对此区分为“句读之师”和“解惑之师”,近世又有“德高”“身正”之说,今日则有“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表述。虽跨越千年,但经典表述在精神上具有内在的继承性和一致性。即:一位好教师,首先是一位品行高尚的人;其次是有爱生之心,以引导、成就学生为本心;最后是有善教之能,以人生体验和智慧帮助学生解答其遭遇的人生困惑,带领学生走出观念的泥沼。
⑤好老师的标准没有变,好课堂的标准也没有变。好课堂是有趣的,是充满互动的,也是干货满满的。总之,好课堂是有美感的,情景交融方显教学本义。这就更需要有更多的好老师与时俱进地进行耕耘了。
(摘编自河南省教育厅公众号《“网红教师”为何能红?》。有删改)
9. 下列选项中,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 要想成为学生的“网友”,教师就要打磨自己的网络空间,以有趣、有理、有例来实现认同和信赖,让学生和家长成为自己的“粉丝”。
B. 能体察学生的冷暖,能懂得学生的喜好,能和学生一-起拼搏,也能-起放肆,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就会成为真正的“网红”老师。
C. 文本一第⑥段的论述中,作者用“只有……才……”一组条件关联词推进论证,论述了“网络言行要在法律法规和道德伦理的框架下才能减少和避免舆论的潮涌”的观点。
D. 文本一的结尾段从内容上重申观点,起强调作用,结构上总结全文,使文章结构严谨。
E. 文本二的结尾段只论述了“好课堂”的标准,在内容上与前文相脱节,文章结构显得不够严谨。
10. 文本一第⑥段和文本二第②段都采用了哪种论证方法?请分析其作用。
11. 请简要分析文本一的论证思路。
三、古诗文阅读(16分)
(一)(11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
桃花源记(节选)
陶渊明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2. 下面是小川同学对加点字词含义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怀民亦未寝”——由成语“废寝忘食”可知,“寝”的意思为“睡觉”。
B.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结合上下文语境,推知“但”的意思为“但是”。
C. “阡陌交通”——与今义“交通安全”的“交通”含义不同,应解释为“交错相通”。
D. “欣然规往”——由【甲】文“欣然起行”迁移可知其为“高兴样子”的意思。
1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4. 【甲】文紧扣“夜游”写景,请用原文词语梳理作者的游踪。
解衣欲睡 ①______ ②______ ③______
15. 苏轼的“承天寺景”和陶渊明的“桃花源景”,分别属于以下【链接材料】中谈到的哪里之山水?请结合以上选文简要阐述。
【链接材料】
论山水(节选)
[清]张潮
有地上之山水,有画上之山水,有梦中之山水,有胸中之山水。地上者妙在丘壑深邃,画上者妙在笔墨淋离,梦中者妙在景象变幻,胸中者妙在位置自如。
(选自《幽梦影》)
(二)(5分)
过零丁洋 南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6. 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用词精炼,“辛苦”和“寥落”两个词道尽自己步入仕途和四年抗敌经历中坎坷的人生际遇,感情深沉,悲郁感人。
B. 这首诗构思巧妙,巧妙地借用“惶恐滩”和“零丁洋”这两个蕴含感彩的地名,又巧妙地将其转化为心情,意蕴深刻,富有情味,堪称史诗绝唱。
C. 这首诗前六句饱含沉痛悲凉,以“风飘絮”“雨打萍”这两个意象叙说国势艰危、身势困厄,既叹国运又叹自身,把家国之恨、艰危困厄渲染到极致。
D. 这首诗浩然正气,最后一句由壮而悲、由扬而郁,慷慨激昂、掷地有声,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语调直抒自己赤诚的爱国忠心。
17. 有同学用《鱼我所欲也》中“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一句来评价文天祥,你认为合适吗?请结合诗句说明理由。
四、名著阅读(4分)
18. 阅读经典,美不胜收。同学们准备从不同角度对下面两部文文学名著进行寻美、探美。请任选一个专题,结合提示的名著内容,写出你的探究结论。
专题一:珠串联结的结构美(《水浒传》中鲁智深、林冲、柴进三人的故事联结)
专题二:危急时刻的人性美(《海底两万里》中尼摩船长等人在采珠场遇险)
五、作文(50分)
19.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为了多一点光照,植物会努力向南面伸展腰肢,也就是光照更多的地方,枝叶也会更加茂密。这,就是植物的追光性。我们也是如此,对于少年来说,成长就是一场春风浩荡的“追光行动”。追寻一束光,就是无限相信精神与梦想的力量,就是矢志不渝地去追寻一种有意义的人生。
请从下面两个写作任务中任选一个,写一篇文章
(1)请写一篇记叙文,记叙你成长过程中的追光故事。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③600字左右。④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2)读了上面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①观点明确,有理有据。②600字左右。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