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 山西卷01(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年中考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 山西卷01(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20 09:49:17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中考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8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置。
3.答案全部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读·书(12分)
1.同学们想用一幅书法作品展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所呈现出的杜甫的博大胸怀,下列对甲乙两幅书法作品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甲鲜于枢书法作品乙陈士荣书法作品
A.甲是行书,行云流水、潇洒飘逸、灵动自如,展现出杜甫广济苍生、心忧天下的博大胸怀。
B.乙是行书,笔断意连、端庄浑厚、庄重严肃,展现出杜甫为人正直、忧国忧民的浩荡胸襟。
C.甲是草书,点画飞动、气势磅礴,让杜甫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情感从字里行间喷薄而出。
D.乙是楷书,方正质朴、端庄大气,让我们更能感受到杜甫正气凛然、一心为民的浩荡胸怀。
【参考答案】C
【解析】故选C。
2.中国古代诗歌能展现诗人的人格修养,请在下表横线处填写相应的古诗文名句。(10分)
自然无字书,山水案头文。古往今来,诗人们用生花妙笔向我们描绘了中华大地上一幅幅美丽的画卷。欧阳修说:“①____________,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让我们追随古代文人墨客,踏上亲近自然的旅程,随苏轼赏西湖,领略“水光潋滟晴方好,②____________”(《饮湖上初晴后雨》)的旖旎风光;随孟浩然望洞庭,感受“③________________,波撼岳阳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磅礴气势;随陶渊明看南山,体会“山气日夕佳,④______________”(《饮酒》)的悠长韵味。“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望岳》)是杜甫遐想的泰山登顶感受,“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至塞上》)是王维勾勒的边塞壮美晚景,“枯藤老树昏鸦,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净沙·秋思》)是马致远描绘的他乡独特秋景,我们在诗的行走中,寻找精神的远方。
【参考答案】①醉翁之意不在酒 ②山色空蒙雨亦奇 ③气蒸云梦泽 ④飞鸟相与还 ⑤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⑥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二、读·思(38分)
创建丝路“新奇内容”全方位感知丝路艺术
①继“文明的印记——敦煌艺术大展”后,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2024年度巨制“驼铃声响——丝绸之路艺术大展”即将开启。该展由“文明的印记——敦煌艺术大展”原创制作团队制作,同时也是2024开年重量级年度文化大展。
②本次展览主要呈现陆上丝绸之路东段:从洛阳、长安到新疆这一区域的艺术。展览主题结构分为“序”“大地”“人间”“天空”“艺术恒久”五个篇章,为丝路文明在艺术展览中的呈现,提供全新的艺术诠释样本。
③“一切创新举措,都旨在能为观众提供一次得以深刻感知丝绸之路艺术魅力的观展机会,更是业内外都不可错过的一次‘丝路艺术’全场景大观。”民生现代美术馆馆长李峰说,“区别于近年来‘丝路类’展览趋向流于表面形式的现状,本次大展拒绝搬运工似的‘文物陈列展’,力图开启丝路艺术更为合理、触及核心的叙事方式;在布展设计上,遵循线索环环相扣、逻辑层层递进的独立策展立场。”
3.校园广播站设置了“新闻速递”专栏。为了及时报道相关资讯,需要概括这则消息最重要的事实,请你帮助完成。(30字以内)(2分)
4.如果你是校园广播站记者,要采访新闻中的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的馆长,请设计采访提纲。(4分)
采访对象: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馆长 采访目的: 采访问题:
5.茫茫大漠,漫漫风沙,伴随着阵阵清脆的驼铃,一串长长的驼队浩荡穿过,这便是古代的丝绸之路;皑皑雪山,茫茫草地,凭借着对革命的坚定信仰,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万里行军,他们用鲜血与生命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当丝绸之路与长征之路交汇,小州想撰写一幅对联表达内心的感受,请你根据名著《红星照耀中国》的相关内容,帮他完成下联。(3分)
上联:千古丝路,越雄关,穿大漠,驼铃声声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3.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2024年度巨制:“驼铃声响——丝绸之路艺术大展”即将开启。(主要意思对即可。例如写“驼铃声响——丝绸之路艺术大展”即将开启,或者写“丝绸之路艺术大展”为丝路文明提供了“全新的艺术诠释样本”等都可以。答案不能局限于上述示例。)
4.答案示例:采访目的:了解大展的内容、特点、价值和意义等(写出一点即可);
采访问题:李馆长您好,您能“剧透”一下这次大展的主要内容吗?您觉得这次大展最大的“亮点”是什么?(以上仅为示例,写一个即可。只要选择合适的角度,采访问题与采访目的相统一即可)
【详解】(1)本题考查新闻内容的概括。题目要求为校园广播站的“新闻速递”专栏概括一则消息的最重要事实,要求字数在30字以内。这意味着我们需要从提供的消息中提炼出最核心、最关键的信息点,以简洁明了的方式表达出来。首先,我们识别出消息中的主体是“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这是一个关键信息点。接着,我们注意到消息中提到了该美术馆即将在2024年举办一项大展,这是另一个关键信息点。最后,展览的名称“驼铃声响——丝绸之路艺术大展”也是非常重要的信息,因为它直接说明了展览的主题和内容。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确定消息的最重要事实是: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即将在2024年举办一场以丝绸之路为主题的艺术大展。
(2)本题考查拟写采访词。本次任务是设计一份采访提纲,针对的是“驼铃声响——丝绸之路艺术大展”的策展人——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馆长。采访的目的是了解展览的策划背景、内容、特点、价值以及对公众的影响和意义等。因此,采访问题应该围绕这些方面展开,旨在深入了解展览的全貌和策展人的意图。
5.下联:万里长征,爬雪山,过草地,红星闪闪
【详解】本题考查拟写对联的能力。根据对联上下联结构相同、词性相同、意思相关、字数相等的要求,从题目设定的情景中选取词性相同的词语和结构相同的短语,结合“皑皑雪山,茫茫草地,凭借着对革命的坚定信仰,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万里行军,他们用鲜血与生命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可用“万里长征”对“千古丝路”,都是偏正短语;“爬雪山,过草地”对“越雄关,穿大漠”,都是两个动宾短语;“红星闪闪”对“驼铃声声”,都是主谓短语。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第6~7题。
一个年轻人要去远方,途中,遇一条恶狗挡道。年轻人并不与它对峙,而是绕道而行。
一路人见了,对年轻人说,“一条狗都让你怕了,又怎么去远方呢?”年轻人说,“我不是怕狗,而是不想与狗纠缠”。
路人说,“在通往远方的途中,会遇到许许多多像‘恶狗挡道’一样的障碍,你不去一一战胜它们,那怎能到达远方呢?”
年轻人回答说,“正因为通往远方的途中有许许多多的障碍,所以才要有选择地去避开它,如果一遇障碍,就非要去扫平它,反而误了行程。有时,避开障碍,绕道而行,不失为一条更有效的捷径”。
路人摇摇头,笑了笑,转身而去。
6.根据你的理解,给短文加合适的标题。(3分)
7.读了上面的内容和故事,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请围绕你感受最深的一点,写一段议论性文字,表明你的观点并加以阐释。(8分)
写作提示:①观点明确;②论证合乎逻辑;③不少于100字。
【参考答案】6.学会绕道
7.示例:变通会使人生从容淡定、渐入佳境,同时也会让人生智慧丰盈、绝处逢生。贝尔不想因传递信息而长途奔波,于是他冲破思维定势,发明了电话;毕昇因看到刻字的繁琐、竹帛的繁重,于是他另辟蹊径,活字印刷术应运而生。他们因变通而名传千古,也为人类带来了福祉。可见,变通是人类文明的助推器。
【解析】6.本题考查对标题的理解。标题可以从中心主旨、主要事件、主要人物、线索等四个方面入手。该片段通过讲述一个小故事,告诉生活中的道理。学会绕道。所以标题可以是“学会绕道”“成功的捷径”“避开障碍,绕道而行”等。
7.本题考查议论文写作。结合关键词,提炼关键信息。结合“年轻人并不与它对峙”,而是“绕道而行”,“避开障碍,绕道而行”,不失为一条更有效的“捷径”可知,遇到困难,要懂得变通。
(三)
班级组织了一场关于“国家兴盛存亡之道”的辩论赛,小慧整理了以下材料,带领大家阅读赏析。
曹刿论战《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8.辨其音·初探文本:与“忠之属也”中“属”的读音和词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属引凄异 B.桑竹之属
9.明其义·理解内容:请完成下面语句的翻译。(3分)
(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敢独自享受,____________________。
(2)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不断增加他的才干。
10.思其质·感悟情感: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写道:“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表现了他坚定的志向。请摘抄下面这首词中与志向相关的句子,并将词人的情感批注在相应的位置。(3分)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批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取其精·学以致用:辩论赛开始前,你和小伙伴们商量辩论战术。请你结合《曹刿论战》中曹刿的战术,提出两条建议。(4分)
(帝①)大祀天地于南郊。礼成,天气清明。侍臣进曰:“此陛下敬天之诚所致。”帝曰:“所谓敬天者,不独严而有礼,当有其实。天以子民之任付于君,为君者欲求事天,必先恤民。恤民者,事天之实也。即如国家命人任守令之事,若不能福民,则是弃君之命,不敬孰大焉。”又曰:“为人君者,父天母地子民,皆职分之所当尽,祀天地,非祈福于己,实为天下苍生也。”
(节选自《明史》)
[注释]①帝:指明太祖朱元璋。
12.小英想知道“此陛下敬天之诚所致”中“诚”的意思,她在《古代汉语词典》中查到“诚”的几种释义,她应该选(3分)( )
A.真实,实情B.确实,的确C.真诚,真心D.如果,果真
13.国之兴盛,君之责也,臣之责也。结合选文中明太祖关于“敬天”的言论,我们可以看出他具有怎样的治国思想?(3分)
【参考答案】8.B(2分)
【解析】“忠之属也”中的“属”读音为“shǔ”,词义为“类”。A项中的“属”读音为“zhǔ”,词义为“连接”;B项中的“属”读音为“shǔ”,词义为“类”。
9.(1)衣食这类用来安身的东西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2)(通过这些)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每空1分,共3分)
10.示例:词句: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批注:词人以魏尚自喻,含蓄地表现出其企望重新受到朝廷重用,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词句1分,批注2分,选用其他体现志向的句子,合理亦可,共3分)
11.①曹刿行事谨慎,观察了车轮痕迹和敌军军旗才下令追逐,我们在辩论中也应以谨慎的态度对待,保持精力高度集中,谨防对方在言语间设陷阱。②曹刿在对方士气穷尽时下令攻打,我们在辩论中,一旦对方产生懈怠,就应一鼓作气,乘胜追击。(4分)
12.C(3分)【解析】根据文章可知,“此陛下敬天之诚所致”的意思为“这是陛下……敬天所导致的”,将选项中的意思代入语境,可知应选“真诚,真心”。
13.他认为一国之君应重民、恤民、爱民,具有民本思想。(3分)
【课外文言文参考译文】(明太祖朱元璋)在南郊隆重祭祀天地。祭祀结束,天气(变得)清澈明朗。侍臣进言说:“这是陛下真诚敬天所导致的。”皇帝说:“(大家)所说的祭祀上天,不仅要严肃认真而且有礼仪气度,还要(注重)实际。上天将(管理)百姓的责任交给君王,身为君王如果想要侍奉上天,一定首先忧虑百姓的疾苦。忧虑百姓疾苦的人,(才是)实际在侍奉上天。就像国家命令官员担任太守县令的事一样,如果不能造福百姓,就是舍弃君王交给的使命,(这是)大不敬的事啊。”(皇帝)又说:“成为万民的君王的人,(就要)以上天为父,以大地为母,以百姓为子,这都是(君王)应尽的各种职责,祭祀天地,并不是给自己祈福,其实是为了天下万民。”
三、读·写(70分)
14.科学家培根等人曾提出一种科学知识增长的模式(如下图)。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表述这一模式。(6分)
写作提示:①注意写作顺序;②80字左右。
【参考答案】示例:科学知识增长的模式是这样的:从观察经验事实出发,通过归纳,概括为科学定律,然后用事实对它进行检验和证实,上升为科学理论,再通过演绎,去解释新的事实、预见新的问题。
【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解读时先确定叙述顺序。(如:由上到下,由左到右)方框里的词语不能被遗漏。注意箭头走向,不能违背这一顺序。若横线上出现词语,属于概念间(环节间)发生关系的方式,不能遗漏。适当增补字词以便衔接连贯。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第15题。
界 碑
王晓廉
这是一个听来的故事,但愿它不是真实的。
——题记
①从东往西数,是十二块长满苔藓的界碑。
②从西往东数,也是十二块长满苔藓的界碑。
③十二块界碑埋在这高原山脉的一座座积满冰雪的山脊上,像十二个高过茫茫岁月的忠勇士兵。
④这条山脉有多长?他也说不清楚。他只知道两匹军马轮换着骑,来回要走一个多月。而且,要选在天气最好的夏季。
⑤其实,所谓夏季,不过是山谷底下开放出一片片永远长不大的小花,山涧里流淌着冰雪融化成的细细泉水。但在那遥远的山脊依然堆满常年不化的冰凌和积雪,在太阳下反射着耀眼的光芒,山风吹过山脊,风雪立刻弥漫开来,形成一个寒冷的短暂的冬季。
⑥他牵着马,领着另外两名牵马的士兵,向绵长陡峭的雪山爬去。他那被风雪吹打得黑红的脸庞,刻满了坚毅的皱纹。一圈浓黑的络腮胡须,掩盖他真实的年龄。他的领章已磨掉了光泽,军装也被风雪涮得泛白,如同脚踩的皑皑白雪。他是个很少有人知道名字的边防站站长。任务就是每年踏查一次界碑——自己管辖的十二座界碑,并且庄严地记载下来,留给永不磨灭的历史。
⑦稀薄冷凝的空气,憋得人喘不过气来。尽管如此,他依然领着两个战士向山脊爬去。渴了,就捧一把积雪扔到嘴里吞化。
⑧哦,就是这样牵着军马踏查,已经走过了二十几载岁月,抚摸了二十几遍界碑。他已从一个年轻的小伙子长成一个中年。尔后,他还不知要再沿边境线走过多少春秋?马儿打着响嚏,累得蹄子直打滑。人也乏了,帽檐上挂满了霜花。于是,他们坐在一座背风的山崖下,点燃了一堆篝火。松开缰绳的马匹,自由自在地啃着石缝间的青苔。
⑨他背依石头,眯缝着眼睛像要睡熟,心,却在驰骋:来过几次调令,说要调自己去内地,再派一个新站长来接替自己,可新站长从未露个人影。——有谁愿意到这杳无人迹的鬼地方,成年累月面对风雪。于是,他就一年年的留了下来,继续荣任这芝麻大的边防站长……
⑩是人拉着马?是马拽着人?人马终于一齐爬上了雪山脊背。但呼啸的风,狂舞的雪,却在时时刻刻赶他们离开这个冰雪王国。
山脊,被积雪厚厚地包裹着。两个士兵虽然已经是第二次来巡查,但瞅着四处几乎都是一样的峰头与白雪,却记不清界碑究竟埋在哪片冰雪之下?其实,即使知道,又能怎样?明年踏查前,他们将和以前的士兵一样服役期满,离开风雪边境,回到温暖的故乡。只有他这位边防站长,肩负着不可推卸的重责,只有他,目光如锐利的鹰隼。此刻,他用双手使劲地在厚厚的积雪里扒呀扒,扒呀扒,终于露出一块经过雕琢的界碑。他赶紧用衣袖轻轻拂掉冰屑雪粒,显出“中国”两个大字,映耀着蓝天和白云。
他和士兵,情不自禁地站起身来,一步步向后退去。接着并拢脚跟,举起右手,向界碑,向祖国,庄严地敬个军礼。然后,用冻僵的手捏住笔,在《踏查日志》上记下今天的日期。
站在山脊,眼前是异国莽莽苍苍的冰峰雪岭,没有苍鹰,没有奔鹿;身后,是祖国苍苍莽莽的冰峰雪岭,也没有鹰飞和鹿鸣。但他知道,远隔无数座雪山之后,有着自己熟悉的欢快歌声、绿色牧场、雪白羊群……
马背驮着夕阳,隐进了镶着红色弧线的雪山缝隙,一片浓重的晚霞染红了山山岭岭的积雪,红得热烈,红得悲壮。他眯缝着眼睛,没有说话,默默地牵着马向山下走去。他觉出寻找一块界碑,已经不像几年前那样敏捷、轻松了。他担心,自己一旦猝然倒下,界碑会不会从此埋在积雪里,再不见阳光?
马蹄敲打冰雪,清脆而悠长。明天,他们将再越过无数座雪峰,去寻找另一块界碑……
15.(1)文章以“界碑”为题,有什么含义?(5分)
(2)文章讲述了那些守卫边陲,看守巡查界碑的边防战士,为了祖国和人民,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并且还将继续付出牺牲,显得悲壮。请你从下面句子中任选一句作为开头,写一段赏析性文字,与同学们分享交流。(不少于150字)(10分)
◎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
◎双线并行的结构令文章增色。
【参考答案】15.(1)“界碑”有两层含义,实指边防战士看守巡查的十二块长满苔藓的界碑;虚指那些守卫边陲,看守巡查界碑的边防战士。
(2)示例一: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人是平凡的,任务是普通的,但他的精神是崇高的,他的责任是重大的。他扒开积雪,拂掉冰屑,让界碑显出两个大字:“中国”。他们向界碑、向祖国敬礼,他在《踏查日志》上记下日期。在祖国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选择了为国家,为社会尽责,体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文章刻画了一个在边境坚守多年,饱经沧桑,而今依旧深爱祖国,坚守职责,有着高度责任感的普通而伟大的边防站长形象。
示例二:双线并行的结构令文章增色。文章讲述了一个普通的边防站长踏查界碑的故事,主体部分沿两条线索展开,一是对踏查过程的叙述,一是对20多年来边防站长的点滴回溯,后者点缀于前者当中,使文章结构严谨,故事更加完整。热情地赞颂了边防军人不畏艰苦守卫边疆、保卫祖国的崇高精神,同时唤起人们对奉献者的关注。双线并行,突出主旨。
【解析】15.(1)本题考查标题的含义理解能力。结合内容分析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
(2)本题考查学生对线索的作用的理解能力。线索是全文发展的脉络,贯穿文章始末,使文章化零为整,浑然一体。常见的线索类型:人物线、物品线、感情线、事件线、时空线、见闻线。结构上的作用,可从形成文章线索、前文为后文作铺垫等方面进行分析;内容上的作用,可从刻画人物形象、表达主旨等方面进行分析。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第16题。
在2022年3月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加强文物古籍保护利用”被首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作为学校图书馆志愿者,对古籍保护很感兴趣,收集了相关资料。
材料一:
中国是一个很早就注重书写的国家。与印度、伊朗以史诗传唱、经典传诵为主要传播方式不同,中国人更相信书写下来的文本,并以文本的形式传播自己的文明。中国是最早发明纸张的国家,这就为书写提供了廉价而又实用的书写载体,相比羊皮、简牍、石板、铜器,纸张能够书写更加丰富的内容,承载数量更多的文字。而且中国还是最早发明印刷术的国家,书籍文本利用印刷的手段大量复制出来,使得中国的典籍比世界其他文明的典籍更早地大量复制,并流传广远。此外,中国还是一个喜欢收藏图书的国度,举凡官府、学校、寺庙以及个人,都喜爱收藏,各朝各代都有公私收藏,保存了大量的图书典籍;而这些公私机构还组织抄书、印书,使得中国的古籍既得到保存,又不断推陈出新。因此,延至今日,海内外都有大量的中国古籍的留存。
(整理自荣新江《展望古籍整理研究的明天》)
材料二:
保护好古籍,对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几年各地纷纷开展古籍普查工作,普查范围逐渐扩大,突破了传统的图书馆、档案馆系统,拓展到文化博物馆等新领域。古籍保护工作取得了跨越式、系统性进展,一大批“大部头”古籍得到发掘、整理、校勘、刊布,焕发出新的文化光芒。
数字化可以实现资源共享,让古籍走进人们的生活。敦煌研究院研究员杨秀清表示,在当前新媒体蓬勃发展的背景下,要针对古籍、壁画等活性文化遗产,积极构建科学的数字化保护利用体系,打造国家古籍资源数据库。
保护古籍,人才是根本。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副馆长陈红彦建议,将古籍保护设立为一级学科,有效整合现阶段相关学科资源,为古籍保护事业打造源源不断的生力军,让古籍保护更科学、更规范、更可持续发展。
(整理自朱羿《加强古籍保护绵延中华文化》)
材料三:
从整个古籍整理与保护来说,我们不但要对重要典籍进行整理、出版,还可以做深度注释、研究,乃至外译。另外,还要以通俗易懂的形式,使古籍中的精华为大众所熟知。
大型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引发了古籍新热潮,古籍保护及推广实践活动越来越多。许多地方积极组织古籍保护培训班,开展古籍保护与修复主题讲座,举办古籍修复技艺进校园活动等;各大短视频平台也推出大量与古籍相关的视频;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社交平台,围绕古籍展开二次创作。古籍经典正引发新的关注,激荡着更多青年的灵感。
(整理自《新华每日电讯》等报刊)
材料四:
“十三五”规划以来,我国在古籍的普查、整理与出版、修复、数字化等领域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下表例举部分项目及相关成果。
领域 项目 相关成果
古籍普查 汉文古籍普查 已普查到的汉文古籍总量为270余万部,占预计汉文总量的90%以上
古籍整理与出版 国家传统文化典籍整理工程 推进历代海洋文献、石刻文献等的整理与研究,累计出版近200册
中华再造善本工程 《中华再造善本》(续编)出版,共计收录583种珍贵典籍
古籍修复 清宫“天禄琳琅”等国家珍贵古籍重点修复项目 古籍修复总量超过370万叶
古籍数字化 国家图书馆“中华古籍资源库”平台建设 累计发布古籍及特藏数字资源10万部(件),实现免登录在线阅览
(整理自《光明日报》等报刊)
(1)结合材料一分析关于中国古籍大量留存的原因有哪些,请补充完整。(4分)




(2)古籍保护利用,需要大家提高认识。请结合以上资料二、三、四,你作为班级小组代表,在全班发言,阐明保护古籍的方法及古籍保护利用的意义,体现青年人的责任和担当。(10分)
写作提示:①思路清晰,结合材料;②语言准确得体;③不少于150字。
【参考答案】16.(1)①中国人更相信书写下来的文本,并以文本的形式传播自己的文明。
②纸张的发明,为中国人提供了廉价实用的书写载体,有助于书写更多内容。
③印刷术的发明,使得中国的典籍比世界其他文明的典籍更早地大量复制。
④中国人喜欢收藏图书,公私机构组织抄书、印书,使中国古籍得到保存。
(2)示例:同学们,保护好古籍,能够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为做好古籍保护工作,有如下措施:可以对文物进行修复,积极培养相关人才,对重要典籍进行整理、出版,做深度注释、研究,乃至外译;要以通俗易懂的形式,使古籍中的精华为大众所熟知;利用数字化实现资源共享,让古籍走进人们的生活。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应该保护好古籍,传承优秀文化。
【解析】16.(1)本题考查信息的提取概括。结合原文语句分析概括,“中国是一个很早就注重书写的国家。……中国人更相信书写下来的文本,并以文本的形式传播自己的文明”;“中国是最早发明纸张的国家,这就为书写提供了廉价而又实用的书写载体”;“中国还是最早发明印刷术的国家,书籍文本利用印刷的手段大量复制出来,使得中国的典籍比世界其他文明的典籍更早地大量复制,并流传广远”;“此外,中国还是一个喜欢收藏图书的国度”,因此,延至今日,海内外都有大量的中国古籍的留存。
(2)本题考查学生整合信息并进行语言表达的能力。题干要求考生作为小组代表进行总结发言,故作答时一定要体现交际意识。一定要有发言对象“同学们”;发言主题为“文物古籍保护利用”,要围绕这一主题,结合四则材料内容表达观点。需要注意的是,题干要求“展现新时代青少年的责任与担当”,故作答时要点明青少年应该怎么做,发出号召或倡议。
17.(35分)题目一:“别丢掉,这一把过往的热情,现在流水似的,轻轻在幽冷的山泉底,在黑夜,在松林,叹息似的渺茫,你仍要保存着那份真!”(林徽因《别丢掉》)生活中有许多东西值得我们珍藏,不能丢掉,如那份童真、那份善良、那份勇敢……
请以“别丢掉”为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二:白杨树的不平凡点亮了茅盾眼前的世界,父亲的背影点亮了朱自清对父爱的理解,母亲的深明大义点亮了朱德的尽忠之心……生活中,总有一种力量像一盏灯点亮了我们,是冬日里的一句暖言、是启迪智慧的一本好书、是老师的批评鞭策、是父母的鼓励安慰、亦或是我们自己的梦想与奋斗……那么,在你的成长路上,什么点亮了你呢?
请以“点亮了我”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如下题目二,要补充完整;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不少于600字;⑤文中不得出现可能透露考生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参考答案】
第一,审题立意。准确解题,完成构思。“别丢掉”是表明态度的,文题完整的题目应该是:谁在成长过程中别丢掉什么。因此我们可以先把“别丢掉”的中心词想好,除了提示语当中的“那份童真、那份善良、那份勇敢”之外,还可以考虑填写自信、谦逊、包容等道德品质;抑或是坚持、挑战、拼搏等积极精神;还有就是优雅、诗意、高贵等修养和心境。既然是“别丢掉”,那就一定是值得珍惜拥有的。什么东西如此珍贵呢?同学们最好从精神品质、文化传统等方面进行考虑。主要有三个方向,一是着眼于人的道德品质层面,比如“别丢掉善良”“别丢掉诚信”等;二是着眼于人的精神生活层面,比如“别丢掉故乡情”“别丢掉童心”等;三是以具体事物承载环保、传统文化等社会主题,比如“别丢掉碧水蓝天”“别丢掉粵剧”等。“别丢掉”的主语可以是第一人称,也可以是第二人称。不过,写作的主体最好是“我”,因为文题中要求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写。选材上,我们可截取过去生活的一个或几个片段来写,来表达那份美好品质,要写出自己的人生感悟。
第二,选材构思。在成长过程中,我们需要一路摒弃许多东西,比如嫉妒、自私、冷漠、怯懦、利欲……但也有许多东西千万不能缺失,正直、勇敢、诚信、善良、宽容,这些都是生命行囊中闪光的珍珠,谁把它们弄丢,谁的生命就会失去一份色彩。本文选材范围广,但选材、扣题的重点应在“那份……”的事件体现,以及为什么“别丢掉”,从而呼吁人们学会珍惜。写作时,我们要从正面着笔,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抒发你对“那份……”带给自己的美好感受或生活感悟的热爱与赞美。从命题者的意图来看,我们可以通过丢掉前后的对比描写,来进一步突出“别丢掉”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比如你曾经丢掉过自信,结果一败涂地,就可以“别丢掉自信”来写作。再如现在年轻人有事没事就刷智能手机,捧着书本阅读的人越来越少,你想对这种现象发表一下议论,就可以“别丢掉书籍”来写作。
第三,文体选择。可写成记叙文、散文或者议论文均可。如果写记叙文,记叙事件要将事件有条不紊地交代清楚,让人觉得“眉清目秀”,一气呵成。要运用多种手法刻画好人物,人物活则全篇活;同时,还要在情节的波澜起伏、矛盾的激烈冲突上下工夫。如果写议论文,则要想好如何开头,在什么地方亮出观点,分几个层次论证,选用几个论据,最后如何收尾等。力求做到层次清晰,环环相扣,浑然一体。语言要简明而不失生动,最好能恰当进行引用,以增强文章的可读性。
【范文分享】
别丢掉
拨开清透的露水,望着细碎的阳光,心中怀揣着梦想,纵使路遥天长,纵使踽踽独行,我也要勇往直前!敬不灭的你——中华文化!
——题记
天,暗得令人心颤。
大巴启动,凌晨的内蒙古大草原,到处都是昏暗的灯光,大巴车摇摇晃晃地前行,此行,我们是去听那马头琴演奏的。
车终于停下,迷迷糊糊间被拽入蒙古包中。温暖一下子簇拥而来,我彻底清醒了。抬眸,却是个草原汉子。花白的胡子留在两腮,皱纹如沟壑一般纵横交错,他咧嘴笑着,眼中闪着朴实的光亮,显得很精神。布满老茧的大手叠在一起,泛着深色的红。
导游打圆场似的说道:“不是要弹马头琴吗?开始吧!”他这才醒悟般地抓起琴杆。笑着说:“献丑。”但我却实在不相信这笨重粗短的指尖下能弹奏出怎样的乐音来。
月亮在阴云下似是隐隐向西,不小心漏下的清辉也是清澈照人。他缓缓坐下,持琴置于腿上,弓猛地一颤,似早春的惊雷,猛地惊醒了我麻木不仁的心。只见他身体微微前倾,浅浅闭着眼,随着音乐摇头,气度也收敛了不少,似如水温柔。但那弓啊,那攥着弓的笨重而又发了狠的手啊,却似蝴蝶飞舞一般灵巧了。
乐音陡升陡降。那琴首处小小的马头似也活了,发了狠、发了疯地嘶鸣着。“马头琴竟然有如此魅力,这是草原的,还是中华的、世界的宝藏!”此刻,我这样想道。
忽地,他像是僵住一样了,只是略一停顿,琴声却又若水色清冽了,韶光也舍不得流转摇曳。
曲毕,是满堂喝彩。
当下,很多的文化凋零缺失,尽管有“某某博物馆打卡”的字样频频出现,抑或是各种文化类的节目走上荧屏,但,远古文化的湮灭,还是以不可避免的速度走向落幕。
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萚。我知道,这乐音是从过去走来的,也必将向前走去,走向未来。别丢掉,别丢掉民族的文化宝藏,我见证了其中一粒,我很欣喜。
时代的进步,不能以文化的“锈蚀”“史册”的断码为代价。唯愿这种源自内心的热爱之火种不灭,且熊熊燃烧在每一个子民的心中,“别丢掉”民族文化的根,方能永远让它驻扎在我们的血脉深处。
曙光在天际淡淡染开,未来,美丽如画……
【评点】马头琴,是属于草原的、中华的、世界的文化宝藏,更是每一个草原人的精魂所在:马头琴乐音中,不仅传达着草原人的自由性灵,更是凝结着历代草原人的梦想追求。这是我们民族文化的根,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不会“丢掉”。
爷爷的那句话点亮了我
黄昏饭罢,一老一小便在院内石桌前开始鏖战。
“着”爷爷果断出棋,棋子在方格间打了几个转,定格下来。我烦躁不安,一手打翻棋盘,围棋子散落在了地上,发出“啪嗒”的声响。蝉鸣声、蛙声刺耳,让我的心愈加烦躁。灯花黯淡,“要不再来一局?”爷爷摇着蒲扇,摸摸我的头说道,我点头答应。再摆一局,这一局我执黑,爷爷执白。开局我有着极大的优势,势如破竹,在黑白棋子间大杀四方。我更是将自负发挥到了极至,连用接、虎、双、飞、跳等招势展开进攻。又执一子,这一回合,爷爷果断出招。“着”这招着实精妙,打乱了我的思路。我挠挠头,焦急地扫视着棋盘,灯花黯淡。
爷爷叹了口气,摇摇蒲扇对我说:“你下围棋太浮躁了。下棋讲究的是心静,唯有心静下来了,方能行稳致远,你不能总是受到别人的影响,这个坏习惯得改!”
我的心猛得颤了一下,感觉什么东西被点亮了。回顾起自己被吃一两个子便焦躁不安,眼前又闪过爷爷处于劣势时的从容淡定,最后总能打牢基础,挽回局势。原来,那深遂的目光背后是沉稳和淡定;原来,在高手的词典里没有浮躁陋习。灯花若隐若现。
此后,在静谧的夜晚,我总会翻开古老的棋谱。点亮蜡烛,昏黄的光晕映在泛黄的纸张上,微风吹拂着我的头发。苦思时,额头上沁出细密的汗珠;冥想时,墨织成的黑夜更加浓稠。独自一人在石桌前,用棋子叩击石桌,想象不同的阵局会牵引出对方的什么招术,以及那时我又该如何应对……灯花渐明渐亮。
再来一局。爷爷一个“小飞挂”以星定式开局,我则以正统应法单关手法回应。我仿佛置身于黑白战场,在纵横方格间运筹帷幄。身旁是黄沙漫卷空城,身后是将士尽带黄金甲。剑指彼方,军队以排山倒海之势向敌方营垒攻去……我已从一名初出茅庐的小将,成长为身经百战的大将,灯花璀璨。
月华收,云淡霜天曙。月光裹挟着稻香,我心也沉醉,落子不禁莞尔,眼前万里江山。棋如人生,正是爷爷的那句话点亮了我。我褪去了浮躁陋习,变得沉稳淡定。
爷爷的那句话点亮了我,我双眼明净,望向人生的棋盘,从容落子。以沉稳的心态面对人生的困难,子落无声,落子生花。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中考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8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置。
3.答案全部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读·书(12分)
1.同学们想用一幅书法作品展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所呈现出的杜甫的博大胸怀,下列对甲乙两幅书法作品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甲鲜于枢书法作品乙陈士荣书法作品
A.甲是行书,行云流水、潇洒飘逸、灵动自如,展现出杜甫广济苍生、心忧天下的博大胸怀。
B.乙是行书,笔断意连、端庄浑厚、庄重严肃,展现出杜甫为人正直、忧国忧民的浩荡胸襟。
C.甲是草书,点画飞动、气势磅礴,让杜甫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情感从字里行间喷薄而出。
D.乙是楷书,方正质朴、端庄大气,让我们更能感受到杜甫正气凛然、一心为民的浩荡胸怀。
2.中国古代诗歌能展现诗人的人格修养,请在下表横线处填写相应的古诗文名句。(10分)
自然无字书,山水案头文。古往今来,诗人们用生花妙笔向我们描绘了中华大地上一幅幅美丽的画卷。欧阳修说:“①____________,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让我们追随古代文人墨客,踏上亲近自然的旅程,随苏轼赏西湖,领略“水光潋滟晴方好,②____________”(《饮湖上初晴后雨》)的旖旎风光;随孟浩然望洞庭,感受“③________________,波撼岳阳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磅礴气势;随陶渊明看南山,体会“山气日夕佳,④______________”(《饮酒》)的悠长韵味。“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望岳》)是杜甫遐想的泰山登顶感受,“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至塞上》)是王维勾勒的边塞壮美晚景,“枯藤老树昏鸦,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净沙·秋思》)是马致远描绘的他乡独特秋景,我们在诗的行走中,寻找精神的远方。
二、读·思(38分)
创建丝路“新奇内容”全方位感知丝路艺术
①继“文明的印记——敦煌艺术大展”后,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2024年度巨制“驼铃声响——丝绸之路艺术大展”即将开启。该展由“文明的印记——敦煌艺术大展”原创制作团队制作,同时也是2024开年重量级年度文化大展。
②本次展览主要呈现陆上丝绸之路东段:从洛阳、长安到新疆这一区域的艺术。展览主题结构分为“序”“大地”“人间”“天空”“艺术恒久”五个篇章,为丝路文明在艺术展览中的呈现,提供全新的艺术诠释样本。
③“一切创新举措,都旨在能为观众提供一次得以深刻感知丝绸之路艺术魅力的观展机会,更是业内外都不可错过的一次‘丝路艺术’全场景大观。”民生现代美术馆馆长李峰说,“区别于近年来‘丝路类’展览趋向流于表面形式的现状,本次大展拒绝搬运工似的‘文物陈列展’,力图开启丝路艺术更为合理、触及核心的叙事方式;在布展设计上,遵循线索环环相扣、逻辑层层递进的独立策展立场。”
3.校园广播站设置了“新闻速递”专栏。为了及时报道相关资讯,需要概括这则消息最重要的事实,请你帮助完成。(30字以内)(2分)
4.如果你是校园广播站记者,要采访新闻中的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的馆长,请设计采访提纲。(4分)
采访对象: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馆长 采访目的: 采访问题:
5.茫茫大漠,漫漫风沙,伴随着阵阵清脆的驼铃,一串长长的驼队浩荡穿过,这便是古代的丝绸之路;皑皑雪山,茫茫草地,凭借着对革命的坚定信仰,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万里行军,他们用鲜血与生命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当丝绸之路与长征之路交汇,小州想撰写一幅对联表达内心的感受,请你根据名著《红星照耀中国》的相关内容,帮他完成下联。(3分)
上联:千古丝路,越雄关,穿大漠,驼铃声声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第6~7题。
一个年轻人要去远方,途中,遇一条恶狗挡道。年轻人并不与它对峙,而是绕道而行。
一路人见了,对年轻人说,“一条狗都让你怕了,又怎么去远方呢?”年轻人说,“我不是怕狗,而是不想与狗纠缠”。
路人说,“在通往远方的途中,会遇到许许多多像‘恶狗挡道’一样的障碍,你不去一一战胜它们,那怎能到达远方呢?”
年轻人回答说,“正因为通往远方的途中有许许多多的障碍,所以才要有选择地去避开它,如果一遇障碍,就非要去扫平它,反而误了行程。有时,避开障碍,绕道而行,不失为一条更有效的捷径”。
路人摇摇头,笑了笑,转身而去。
6.根据你的理解,给短文加合适的标题。(3分)
7.读了上面的内容和故事,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请围绕你感受最深的一点,写一段议论性文字,表明你的观点并加以阐释。(8分)
写作提示:①观点明确;②论证合乎逻辑;③不少于100字。
(三)
班级组织了一场关于“国家兴盛存亡之道”的辩论赛,小慧整理了以下材料,带领大家阅读赏析。
曹刿论战《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8.辨其音·初探文本:与“忠之属也”中“属”的读音和词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属引凄异 B.桑竹之属
9.明其义·理解内容:请完成下面语句的翻译。(3分)
(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敢独自享受,____________________。
(2)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不断增加他的才干。
10.思其质·感悟情感: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写道:“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表现了他坚定的志向。请摘抄下面这首词中与志向相关的句子,并将词人的情感批注在相应的位置。(3分)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批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取其精·学以致用:辩论赛开始前,你和小伙伴们商量辩论战术。请你结合《曹刿论战》中曹刿的战术,提出两条建议。(4分)
(帝①)大祀天地于南郊。礼成,天气清明。侍臣进曰:“此陛下敬天之诚所致。”帝曰:“所谓敬天者,不独严而有礼,当有其实。天以子民之任付于君,为君者欲求事天,必先恤民。恤民者,事天之实也。即如国家命人任守令之事,若不能福民,则是弃君之命,不敬孰大焉。”又曰:“为人君者,父天母地子民,皆职分之所当尽,祀天地,非祈福于己,实为天下苍生也。”
(节选自《明史》)
[注释]①帝:指明太祖朱元璋。
12.小英想知道“此陛下敬天之诚所致”中“诚”的意思,她在《古代汉语词典》中查到“诚”的几种释义,她应该选(3分)( )
A.真实,实情B.确实,的确C.真诚,真心D.如果,果真
13.国之兴盛,君之责也,臣之责也。结合选文中明太祖关于“敬天”的言论,我们可以看出他具有怎样的治国思想?(3分)
三、读·写(70分)
14.科学家培根等人曾提出一种科学知识增长的模式(如下图)。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表述这一模式。(6分)
写作提示:①注意写作顺序;②80字左右。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第15题。
界 碑
王晓廉
这是一个听来的故事,但愿它不是真实的。
——题记
①从东往西数,是十二块长满苔藓的界碑。
②从西往东数,也是十二块长满苔藓的界碑。
③十二块界碑埋在这高原山脉的一座座积满冰雪的山脊上,像十二个高过茫茫岁月的忠勇士兵。
④这条山脉有多长?他也说不清楚。他只知道两匹军马轮换着骑,来回要走一个多月。而且,要选在天气最好的夏季。
⑤其实,所谓夏季,不过是山谷底下开放出一片片永远长不大的小花,山涧里流淌着冰雪融化成的细细泉水。但在那遥远的山脊依然堆满常年不化的冰凌和积雪,在太阳下反射着耀眼的光芒,山风吹过山脊,风雪立刻弥漫开来,形成一个寒冷的短暂的冬季。
⑥他牵着马,领着另外两名牵马的士兵,向绵长陡峭的雪山爬去。他那被风雪吹打得黑红的脸庞,刻满了坚毅的皱纹。一圈浓黑的络腮胡须,掩盖他真实的年龄。他的领章已磨掉了光泽,军装也被风雪涮得泛白,如同脚踩的皑皑白雪。他是个很少有人知道名字的边防站站长。任务就是每年踏查一次界碑——自己管辖的十二座界碑,并且庄严地记载下来,留给永不磨灭的历史。
⑦稀薄冷凝的空气,憋得人喘不过气来。尽管如此,他依然领着两个战士向山脊爬去。渴了,就捧一把积雪扔到嘴里吞化。
⑧哦,就是这样牵着军马踏查,已经走过了二十几载岁月,抚摸了二十几遍界碑。他已从一个年轻的小伙子长成一个中年。尔后,他还不知要再沿边境线走过多少春秋?马儿打着响嚏,累得蹄子直打滑。人也乏了,帽檐上挂满了霜花。于是,他们坐在一座背风的山崖下,点燃了一堆篝火。松开缰绳的马匹,自由自在地啃着石缝间的青苔。
⑨他背依石头,眯缝着眼睛像要睡熟,心,却在驰骋:来过几次调令,说要调自己去内地,再派一个新站长来接替自己,可新站长从未露个人影。——有谁愿意到这杳无人迹的鬼地方,成年累月面对风雪。于是,他就一年年的留了下来,继续荣任这芝麻大的边防站长……
⑩是人拉着马?是马拽着人?人马终于一齐爬上了雪山脊背。但呼啸的风,狂舞的雪,却在时时刻刻赶他们离开这个冰雪王国。
山脊,被积雪厚厚地包裹着。两个士兵虽然已经是第二次来巡查,但瞅着四处几乎都是一样的峰头与白雪,却记不清界碑究竟埋在哪片冰雪之下?其实,即使知道,又能怎样?明年踏查前,他们将和以前的士兵一样服役期满,离开风雪边境,回到温暖的故乡。只有他这位边防站长,肩负着不可推卸的重责,只有他,目光如锐利的鹰隼。此刻,他用双手使劲地在厚厚的积雪里扒呀扒,扒呀扒,终于露出一块经过雕琢的界碑。他赶紧用衣袖轻轻拂掉冰屑雪粒,显出“中国”两个大字,映耀着蓝天和白云。
他和士兵,情不自禁地站起身来,一步步向后退去。接着并拢脚跟,举起右手,向界碑,向祖国,庄严地敬个军礼。然后,用冻僵的手捏住笔,在《踏查日志》上记下今天的日期。
站在山脊,眼前是异国莽莽苍苍的冰峰雪岭,没有苍鹰,没有奔鹿;身后,是祖国苍苍莽莽的冰峰雪岭,也没有鹰飞和鹿鸣。但他知道,远隔无数座雪山之后,有着自己熟悉的欢快歌声、绿色牧场、雪白羊群……
马背驮着夕阳,隐进了镶着红色弧线的雪山缝隙,一片浓重的晚霞染红了山山岭岭的积雪,红得热烈,红得悲壮。他眯缝着眼睛,没有说话,默默地牵着马向山下走去。他觉出寻找一块界碑,已经不像几年前那样敏捷、轻松了。他担心,自己一旦猝然倒下,界碑会不会从此埋在积雪里,再不见阳光?
马蹄敲打冰雪,清脆而悠长。明天,他们将再越过无数座雪峰,去寻找另一块界碑……
15.(1)文章以“界碑”为题,有什么含义?(5分)
(2)文章讲述了那些守卫边陲,看守巡查界碑的边防战士,为了祖国和人民,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并且还将继续付出牺牲,显得悲壮。请你从下面句子中任选一句作为开头,写一段赏析性文字,与同学们分享交流。(不少于150字)(10分)
◎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
◎双线并行的结构令文章增色。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第16题。
在2022年3月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加强文物古籍保护利用”被首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作为学校图书馆志愿者,对古籍保护很感兴趣,收集了相关资料。
材料一:
中国是一个很早就注重书写的国家。与印度、伊朗以史诗传唱、经典传诵为主要传播方式不同,中国人更相信书写下来的文本,并以文本的形式传播自己的文明。中国是最早发明纸张的国家,这就为书写提供了廉价而又实用的书写载体,相比羊皮、简牍、石板、铜器,纸张能够书写更加丰富的内容,承载数量更多的文字。而且中国还是最早发明印刷术的国家,书籍文本利用印刷的手段大量复制出来,使得中国的典籍比世界其他文明的典籍更早地大量复制,并流传广远。此外,中国还是一个喜欢收藏图书的国度,举凡官府、学校、寺庙以及个人,都喜爱收藏,各朝各代都有公私收藏,保存了大量的图书典籍;而这些公私机构还组织抄书、印书,使得中国的古籍既得到保存,又不断推陈出新。因此,延至今日,海内外都有大量的中国古籍的留存。
(整理自荣新江《展望古籍整理研究的明天》)
材料二:
保护好古籍,对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几年各地纷纷开展古籍普查工作,普查范围逐渐扩大,突破了传统的图书馆、档案馆系统,拓展到文化博物馆等新领域。古籍保护工作取得了跨越式、系统性进展,一大批“大部头”古籍得到发掘、整理、校勘、刊布,焕发出新的文化光芒。
数字化可以实现资源共享,让古籍走进人们的生活。敦煌研究院研究员杨秀清表示,在当前新媒体蓬勃发展的背景下,要针对古籍、壁画等活性文化遗产,积极构建科学的数字化保护利用体系,打造国家古籍资源数据库。
保护古籍,人才是根本。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副馆长陈红彦建议,将古籍保护设立为一级学科,有效整合现阶段相关学科资源,为古籍保护事业打造源源不断的生力军,让古籍保护更科学、更规范、更可持续发展。
(整理自朱羿《加强古籍保护绵延中华文化》)
材料三:
从整个古籍整理与保护来说,我们不但要对重要典籍进行整理、出版,还可以做深度注释、研究,乃至外译。另外,还要以通俗易懂的形式,使古籍中的精华为大众所熟知。
大型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引发了古籍新热潮,古籍保护及推广实践活动越来越多。许多地方积极组织古籍保护培训班,开展古籍保护与修复主题讲座,举办古籍修复技艺进校园活动等;各大短视频平台也推出大量与古籍相关的视频;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社交平台,围绕古籍展开二次创作。古籍经典正引发新的关注,激荡着更多青年的灵感。
(整理自《新华每日电讯》等报刊)
材料四:
“十三五”规划以来,我国在古籍的普查、整理与出版、修复、数字化等领域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下表例举部分项目及相关成果。
领域 项目 相关成果
古籍普查 汉文古籍普查 已普查到的汉文古籍总量为270余万部,占预计汉文总量的90%以上
古籍整理与出版 国家传统文化典籍整理工程 推进历代海洋文献、石刻文献等的整理与研究,累计出版近200册
中华再造善本工程 《中华再造善本》(续编)出版,共计收录583种珍贵典籍
古籍修复 清宫“天禄琳琅”等国家珍贵古籍重点修复项目 古籍修复总量超过370万叶
古籍数字化 国家图书馆“中华古籍资源库”平台建设 累计发布古籍及特藏数字资源10万部(件),实现免登录在线阅览
(整理自《光明日报》等报刊)
(1)结合材料一分析关于中国古籍大量留存的原因有哪些,请补充完整。(4分)




(2)古籍保护利用,需要大家提高认识。请结合以上资料二、三、四,你作为班级小组代表,在全班发言,阐明保护古籍的方法及古籍保护利用的意义,体现青年人的责任和担当。(10分)
写作提示:①思路清晰,结合材料;②语言准确得体;③不少于150字。
(35分)
题目一:“别丢掉,这一把过往的热情,现在流水似的,轻轻在幽冷的山泉底,在黑夜,在松林,叹息似的渺茫,你仍要保存着那份真!”(林徽因《别丢掉》)生活中有许多东西值得我们珍藏,不能丢掉,如那份童真、那份善良、那份勇敢……
请以“别丢掉”为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二:白杨树的不平凡点亮了茅盾眼前的世界,父亲的背影点亮了朱自清对父爱的理解,母亲的深明大义点亮了朱德的尽忠之心……生活中,总有一种力量像一盏灯点亮了我们,是冬日里的一句暖言、是启迪智慧的一本好书、是老师的批评鞭策、是父母的鼓励安慰、亦或是我们自己的梦想与奋斗……那么,在你的成长路上,什么点亮了你呢?
请以“ 点亮了我”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如选题目二,要补充完整;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不少于600字;⑤文中不得出现可能透露考生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