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翻转课堂课时学案
课 题 9.1 电荷 编制人
审核人
目标导学 学 习 目 标 是否达标 识记 理解 应用
1.知道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元电荷的概念。
2.掌握使物体带电的三种方法和实质。
3.电荷守恒定律。
重点 难点 利用电荷守恒定律分析解决相关问题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相关问题。
问题记录 自 学 质 疑 学 案
【我的问题】请同学们将预习中的疑难问题写出来 【我的问题】请同学们记录自己的错题并分析原因 电荷: 自然界中有哪几种电荷 请举例。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怎样的? 电中性物体中有无电荷存在?所谓“电荷的中和”是不是正、负电荷一起消失了? 为什么摩擦能够使物体带电呢?实质是什么呢? 4.什么是静电感应现象?
班级 小组 姓名 使用时间 年 月 日 编号 23
第 1 页
学 案 内 容 学生纠错
二.电荷守恒定律 1.电荷守恒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2.对于“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中的“电荷的总量”你是怎么理解的? 三、元电荷 1.电荷的多少如何表示?它的单位是什么? 2.什么是元电荷?一个电子就是一个元电荷吗? 3.元电荷的数值是多少?它的数值最早是由哪位物理学家测定的? 4.什么是比荷?电子的比荷是多少? 【预习检测】 1.(单选题)毛皮与橡胶棒摩擦后,毛皮带正电,这是因为( ) A.毛皮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橡胶棒上了 B.毛皮上的一些正电荷转移到了橡胶棒上了 C.橡胶棒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了毛皮上了 D.橡胶棒上的一些正电荷转移到毛皮上了 2.(多选题)关于电荷守恒定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一个物体所带的电量总是守恒的; B.在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情况下,一个系统所带的电量总是守恒的; C.在一定的条件下,一个系统内的等量的正负电荷即使同时消失,但 是这并不违背电荷守恒定律; D.电荷守恒定律并不意味着带电系统一定和外界没有电荷交换; 3.(单选题)关于元电荷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元电荷就是电子 B.元电荷是表示跟电子所带电量数值相等的电量 C.元电荷就是质子 D.物体所带的电量只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 请同学们记录自己的错题并分析原因。
第 2 页
训 练 展 示 学 案
学生笔记(教师点拨) 学 案 内 容
探究一:使物体带电的三种方法 1.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什么电荷?原理是什么 2.把带正电荷的导体 C 接触导体 A,箔片有什么变化,现象说明了什么呢?电荷是如何移动的? 3.把带正电荷的导体 C 移近导体 A,箔片有什么变化,现象说明了什么呢?然后又移走 C 呢? 4.如果先把 A 和 B 分开,然后移开 C,箔片什么变化,这种现象又说明什么呢? 5.在上一步的基础上,再让 A 和 B 接触,又会看到什么现象呢?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呢 探究二:验电器和静电计 1、验电器和静电计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如何用验电器检测带电体带 电的种类和相对数量? 2、是否只有当带电体与导体棒的上端直接接触时,金属箔片才开始张 开 解释看到的现象.
第 3 页
学 案 内 容 学生笔记
4.(单选题)如图所示,将用绝缘支柱支持的不带电金属导体 A 和 B 接触, 再将带负电的导体 C 移近导体 A,然后把导体 A、B 分开,再移去 C, 则 ( ) A.导体 A 带负电,B 带正电 B.导体 A 带正电,B 带负电 C.导体 A 失去部分负电荷,导体 C 得到 负电荷 D.导体 A 带正电是由于导体 B 的部分电子转移到 A 上,故 A、B 带等量异种电荷 5.(多选题)如图,有一带正电的验电器,当一金属球 A 靠近验电器的小球 B(不接触)时,验电器的金箔张角减小,则( ) A.金属球 A 可能不带电 B.金属球 A 可能带负电 C.金属球 A 一定带负电 D.金属球 A 一定带正电 ; 6(单选题)绝缘细线上端固定,下端挂一轻质小球 a,a 在 a 的近旁有一绝缘金属球 b,开始时,a、b都不带电,现使 b 带正电,则( ) A.b 将吸引 a,吸住后不放开 B.b 先吸引 a,接触后又把 a 排斥开 C.a、b 之间不发生相互作用 D.b 立即把 a 排斥开
自 我 反 思
第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