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运动的描述
【素养目标】
1.认识描述运动必须要有参照物,学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参照物。
2.体验用实例解释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3.总结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掌握利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重点:用公式进行速度计算。
【评价任务】
通过任务驱动完成目标2的学习。
【预习导学】
小明和小华坐着公交车去旅游,小明看到路旁的树木迅速地向后退去,便说:“我运动得好快啊。”小华看了看小明说:“你没动啊。”小明和小华的说法矛盾吗
知识点1参照物
1.当你坐在行驶的车上,透过车窗看路旁的树和电线杆,感觉到它们在怎么运动
2.你也许有过这样的体验:两列火车并排停在站台上,你坐在车厢中向另一列车观望。一时间,你觉得自己的列车开始缓缓地前进了,但是“驶过”了对面列车的车尾你才发现,实际上你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而对面的列车却向相反方向开去了。
回忆类似场景,想一想为什么你会产生这样的错觉呢
3.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和如何运动,总要先选择另一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作 。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称这个物体是 的;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变化,则称这个物体是 的。
对点自测
1.下列词语或情境中,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什么
(1)水涨船高: ;(2)月亮在云中穿行: ;
(3)太阳落山: ;(4)刻舟求剑: 。
2.参照物的选择应根据需要和方便来确定。一般来说,研究地面上的物体时通常选取 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略去不提。
·学习小助手·
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着,绝对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对于同一物体,如果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其运动情况就有可能不同。
【答案】知识点一
1.答:会感觉到路旁的树和电线杆在向后运动。
2.答:因为你选择了对面的列车为参照标准,产生了与你用地面为参照物时不同的判断。
3.参照物 静止 运动
对点自测
1.(1)河岸 (2)云 (3)山 (4)舟
2.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
知识点2动与静
对点自测
3.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以及它的运动情况,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 。如果两个运动的物体运动的快慢相同,运动的方向相同,我们就说这两个物体 。
4.仔细观看以下图片可以发现:坐在教室里学习的同学,若以同桌为参照物是 的,若以教室外面行走的人为参照物,则教室里的同学是 的;若以一起骑双人车的女同学为参照物,男同学是 的,若以海边的人为参照物,则男同学是 的。
5.如图所示,这是正在太空飞行的“神舟九号”飞船,里面坐着的是景海鹏、刘洋、刘旺三位宇航员,若以地面为参照物,三位宇航员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 若以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为参照物,另外两人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
【答案】知识点二
对点自测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相对静止
4.静止 运动 静止 运动
5.答:若以地面为参照物,三位宇航员都是运动的;若以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为参照物,另外两人则是静止的。
知识点3快与慢
6.速度是表示 的物理量,它等于运动物体在 内通过的 。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是 。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 ,符号为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用 作为速度的单位,其符号为 ;两者之间的关系为 。
对点自测
7.某飞机做匀速飞行,在5 s内匀速飞行了1000 m,它飞行的速度为 m/s,合 km/h,它25 s内通过的路程是 m,它在第30 s内的速度是 m/s。
【答案】知识点三
6.物体运动快慢 单位时间 路程 v= 米/秒 m/s 千米/小时 km/h 1 m/s=3.6 km/h
对点自测
7.200 720 5000 200
【合作探究】
任务驱动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讨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000米的高空飞行的时候,发现脸旁有一个小东西,飞行员以为是昆虫,敏捷地一把抓了过来,令他吃惊的是,抓到的竟是一颗德国子弹,这名法国飞行员怎么会有这么大的本领呢
这是因为尽管子弹在高速飞行,但是对飞行员来说那颗子弹是 的。
2.探究活动:探究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器材:小车、砝码、木板、细线。
方法:观察法。
步骤:
(1)将木板平放到桌面上,把小车放到木板上,砝码放到小车上。
(2)用细线拴住小车,拉动小车,使小车在木板上运动。
(3)观察现象,以木板为参照物,小车和砝码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 以小车为参照物,砝码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
现象: 。
结论:以木板为参照物,小车和砝码是 的;以小车为参照物,砝码是 的。
【答案】任务驱动
1.静止
2.(3)随着小车在木板上运动;砝码随小车一块运动 运动 静止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