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北京版选修一2.8《冯谖客孟尝君》课件(85张)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北京版选修一2.8《冯谖客孟尝君》课件(85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9-17 12:40: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85张PPT。馮諼客孟嘗君齊人有馮諼者 古今存現句的區別:(1)主語。現代漢語是範圍存在;古漢語是整體領有。(2)賓語。現代漢語是在專名前加量詞,如“中國出了個毛澤東”,如果賓語是人稱代詞,則把數量詞后置,如“浙江來了我一個”;古漢語無定化的方法是加“者”,把有定名詞變成無定名詞,“者”在這裡是不能省略的。什麽是存現句?
句子头上有一个表示处所或时间的类主语,中间的动词多是动结式或动趋式短语(不及物或者及物),最后是出现或消失的事物,一般是无定性的。 貧乏不能自存(一) 貧乏:窮困。貧,財少;乏,缺少,特指食用的缺少。
注意:“疲乏”是後起的意義。乏,見課本57頁。貧乏不能自存(二) 存:存在,這裡指生活。(課本102頁)誤。此為“養”義,所謂“自存”就是自己養活自己。
參見:王念孫《讀書雜誌·淮南内篇第三》“養老鰥寡”條。使人屬孟嘗君(一) 屬:囑託。
課本102頁的注解與136頁常用詞演變部分的講解不一致。注解認為在“囑託”這個意義上,“屬”與“囑”是古今字。而常用詞部分以“通”這個一般是用來標注通假字的術語標注。使人屬孟嘗君(二) 《說文·尾部》:“屬,連也,從尾,蜀聲。”徐灝注箋:“屬之言續也。《繫傳》曰:屬,相連續,若尾之在體,故從尾是也。引申為會合之義。”“屬”有連義,故從尾,尾是連在軀體上的。本義是“連接”。有研究者提出此為“接洽”“溝通”義。使人屬孟嘗君(三) 同一類的事物有孶乳派生的關係,稱為某屬,即在狀態形質上有聯繫。比如:粳米、糯米稱稻屬,雖然有黏與不黏的區別,但都是生長于水田中的榖物。用語言進行交流,把思想串通起來,也稱屬,這個意義後來寫成“囑”,是一個後起字。這裏用的就是“囑託”義。使人屬孟嘗君(四) 孟嘗君:姓田,名文,“孟嘗君”是其封號。齊王室貴族,任齊相。多門客,與楚國春申君、魏國信陵君、趙國平原君、並稱“戰國四公子”。使人屬孟嘗君(五) 初,田嬰有子四十餘人。其賤妾有子名文,文以五月五日生。嬰告其母曰:“勿舉(撫養)也。”其母竊舉生之。及長,其母因兄弟而見其子文於田嬰。田嬰怒其母曰:“吾令若去此子,而敢生之,何也?”文頓首,因曰:“君所以不舉五月子者,何故?” 來源:《史記·孟嘗君列傳》使人屬孟嘗君(六) 嬰曰:“五月子者,長與戶齊,將不利其父母。”(索隱按:《風俗通》云:“俗說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 )文曰:“人生受命於天乎?將受命於戶邪?”嬰默然。文曰:“必受命於天,君何憂焉。必受命於戶,則可高其戶耳,誰能至者!”嬰曰:“子休矣。” 來源:《史記·孟嘗君列傳》使人屬孟嘗君(七) 齊湣王二十五年,復卒使孟嘗君入秦,昭王即以孟嘗君為秦相。人或說秦昭王曰:“孟嘗君賢,而又齊族也,今相秦,必先齊而後秦,秦其危矣。”於是秦昭王乃止。囚孟嘗君,钟麣⒅?C蠂L君使人抵昭王幸姬求解。 來源:《史記·孟嘗君列傳》使人屬孟嘗君(八) 幸姬曰:“妾原得君狐白裘。”此時孟嘗君有一狐白裘,直千金,天下無雙,入秦獻之昭王,更無他裘。孟嘗君患之,徧問客,莫能對。最下坐有能為狗盜者,曰:“臣能得狐白裘。”乃夜為狗,以入秦宮臧中,取所獻狐白裘至,以獻秦王幸姬。幸姬為言昭王,昭王釋孟嘗君。 來源:《史記·孟嘗君列傳》使人屬孟嘗君(九) 孟嘗君得出,即馳去,更封傳(凴證),變名姓以出關。夜半至函谷關。秦昭王後悔出孟嘗君,求之已去,即使人馳傳逐之。孟嘗君至關,關法雞鳴而出客,孟嘗君恐追至,客之居下坐者有能為雞鳴,而雞齊鳴,遂發傳出。來源:《史記·孟嘗君列傳》使人屬孟嘗君(十) 出如食頃,秦追果至關,已後孟嘗君出,乃還。始孟嘗君列此二人於賓客,賓客盡羞之,及孟嘗君有秦難,卒此二人拔之。自是之後,客皆服。 來源:《史記·孟嘗君列傳》願寄食門下願:希望。
寄食門下:借寓在別人門下,以求口飯吃。
門,這裏是家的意思。門下,指孟家。戰國後期開始處所成分前的介詞“於”常常省略。《孟子·萬章上》:“昔者有饋生魚于鄭子產,子產使校人畜之池。”補全應為“畜之(于)池”。 愿、願
在古代,“愿”和“願”是两个字,意义各不相同。“願”的各个义项都不写作“愿”。现“願”简化为“愿”。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362页:
愿,老实;
願,愿望,心愿;愿意,乐意;希望。//仰慕。孟嘗君 曰:“客何好?”曰:“客無好也。” 曰:“客何能?”曰:“客無能也。” “何好”的結構:一説為動賓結構,“何”疑問代詞作賓語前置,“好”是動詞;一説為偏正結構,“何”作定語,“好” 名詞。
何能:(有)什麽才能。孟嘗君笑而受之,曰:“諾。” 諾:應答的聲音。成語“唯唯諾諾”。
《說文·口部》:“唯,諾也。”段注:“此渾言之。《玉藻》曰:‘父命呼,唯而不諾’,析言之也。”左右以君賤之也,(一) 左右
孟嘗君手下的辦事人員。

主人。

形容詞用作意動,以之為賤,輕視他。

出現在話題性的小句之後,起篇章提示作用,類似於現代漢語中的“吧”“啊”話題標記,如北京話“我們家吧……”“他這個人啊……”。 左右以君賤之也,(二) 以:動詞,認為。中華書局本《史記·孟嘗君列傳》為:“孟嘗君客無所擇,皆善遇之。人人各自以為孟嘗君親己。”(2354頁)食以草具食:給……吃。(去聲別義:通過去聲與非去聲的對立或者交替來體現詞的不同語法意義,是上古漢語的一種形態手段。《左傳·宣公二年》:“華元殺羊食士。”)
草:粗劣,不精。
具:課本注釋迂曲不明,容易引起歧義。
“具”有兩說,一說:器物、器械,这裏指餐具。另一說:酒肴飯食,草具,粗茶淡飯。當為後者。參見教材145頁“具”條。居有頃,倚柱彈其劍,歌曰:居有頃:居,猶經過,表示相隔若干時間;
頃,短時間。即過了有一段時間。
《史記·项羽本纪》:“宋義論武信君之軍必敗,居數日,軍果敗。”
倚:斜靠著。
彈:用手指輕敲。
歌:動詞。指按一定的樂曲或節拍詠唱。
《說文·欠部》:“歌,詠也。”徐鍇
《繫傳》:“歌者,長引其聲以誦之也。”“長鋏歸來乎,食無魚!” 鋏:劍柄,手握持的部分。這裏“長鋏”也就是“長劍”。
“鋏”的命名之由:劍柄是由木片綁在劍莖之上,以便手握持時不傷手,有“兩夾一”的形態特徵,故以與“夾”聲音相同的語音形式去指稱它。“長鋏歸來乎,食無魚!”左右以告。 歸
回家。

語氣詞,表示祈使語氣。

語氣詞。

名詞,飯菜。

介詞,後省略賓語“之”。孟嘗君曰:“食之,比門下之客。”比門下之客:一本作“比門下之魚客”。鮑彪《補注》引《列士傳》:孟嘗君廚有三列,上客食肉,中客食魚,下客食菜。認為此處奪 “魚”字。依下文“比門下之車客”看,當有一“魚”字。
注[13]“比照一般門客”不夠準確。居有頃,復彈其鋏,歌曰:“長鋏歸來乎,出無車!” 出:這裏是“出行”的意思。
車:上古屬魚部。左右皆笑之,以告。孟嘗君曰:“為之駕,比門下之車客!” 為之駕
雙賓語結構。
翻譯時,語序與現代漢語不同。於是乘其車,揭其劍, 於是
這時。與現代漢語 “于(於)是”不同。

高舉。《說文·手部》:“揭,高舉也。從手曷聲。”如成語“揭竿而起” 。過其友曰:“孟嘗君客我!” 過:探望,拜訪。
客:名詞的意動用法,以……為客。後有頃,復彈其劍鋏,歌曰:“長鋏歸來乎,無以爲家!” 家:上古屬魚部。“食無魚”、“出無
車”、“無以為家”,三句末尾字
押韻。
無以:古代漢語凝固結構,“沒有什麼可
以拿來”。
為家:這裏是養活家的意思。左右皆惡之,以爲貪而不知足。 以為: 認為。
貪:求無饜足。
而:連詞,連接兩個並列關係的成分。
孟嘗君問:“馮公有親乎?”對曰:“有老母。” 親:父母親。
孟嘗君使人給其食用,無使乏。 於是馮諼不復歌。給:jǐ,供給,供應。
用:錢財。
無:禁令性否定副詞,不要。
於是:可以理解為連詞。“與、予、給”, 見課本146頁。給(一) 在上古,“給”的常用意義有二。一是形容詞,食用豐足的意思。二是動詞,供應的意思。“給”的以上兩義都讀jǐ,第一義在今義中已不存在,只保留在少數成語中。第二義也不常用,但在“供給”、“給養”等雙音詞中仍作為詞素保存著。來源:郭錫良《古代漢語》109頁 “給”的今音主要讀gěi,義為“給予”,這個意義在上古還沒有產生,古書中很少出現。
現在“給”還有表示被動的用法,如“錢給花完了”等,這也是古代所沒有的。給(二)來源:郭錫良《古代漢語》109頁後孟嘗君出記,問門下諸客: 出:發出,發佈。
記:佈告,公告。誰習計會習
熟習,通曉。
計會
就是“會計”,即記帳的工作。見課本146頁、147頁。“會”“計”的區別:
計,一切與賬目有關的活動都稱計;會,是指一年總的收入和支出。《周禮·要會》鄭玄注曰:“月計為要,歲計曰會。”習 “習”字從羽,本義是鳥反復地飛,頻繁地飛。……引申為反復練習,鑽研。……再引申為熟習,通曉。……由反復練習也引申為對某事物反復接觸而產生的反應,習慣。……又為動詞。習慣於。成語有“習以為常”。來源:郭錫良《古代漢語》728頁能爲文收責于薛者乎責
債務,債款。後來寫作“債”。《説文》:“責,求也。”本義為索取錢財。欠人錢財,人則索取之,故有“債務”之義。在“債務、債款”這個意義上,責、債為古今字。

本為孟嘗君父親的食邑,後來成了他繼承的封地。誰習計會,能爲文收責于薛者乎?者
与“習計會,能為文收責於薛”这个複雜的動詞性短语构成“者”字结构,作“谁”的名词性判断谓语。整個句子的意思是:谁是精通會計業務,能替我到薛地去收債款的人呢? “誰習計會,能爲文收責于薛乎?”是“记”的内容。馮諼署曰:“能。”孟嘗 君怪之,曰:“此誰也?”署:签名。
怪:驚奇。左右曰:“乃歌夫‘長鋏歸來’者也。”乃
副詞,就是,加強判斷。

指示代詞,當“那”講。孟嘗君笑曰:“客果有能也! 吾負之,未嘗見也。”果
果然。詞義引申過程,見下頁。

對不起。課本520頁有論述。
未嘗
否定副詞。

這裏是“接見”的意思。果
果實 (本義)引申 像果實那樣飽滿
引申 成為事實
假 虛化
借 副詞,果然,終於
虛化
表示假設,假如是真的
果敢,果決請而見之,謝曰:“文倦於事,憒於憂,而 性懧愚,沉於國家之事,開罪於先生。”請:請求。
之:“請”和“見”的共同賓語。
謝:見課本132頁。
憒:心亂。
性:本性。
開罪:得罪。於倦於事、憒於憂:
“於”引進事件的原因。
沉於國家之事:
“於”引進動作的範圍。
開罪於先生:
“於”引進受事的對象。“先生不羞,乃有意欲為收責於薛乎?” 馮諼曰:“願之。”羞
意動用法,以(此)為羞,羞慚,丟臉。
《說文·丑部》:“進獻也。從羊,羊,所進也。從丑,丑亦聲。”《左傳·隱公三年》:“可薦於鬼神,可羞于王公。”杜預注:“羞,進也。”引申指美食,即“饈”之初文。

卻、竟。【辨】羞,恥,辱。 “羞”只表示羞慚,丟臉,語義比恥、辱輕。“恥”與“辱”用作名詞時是同義詞。但當他們用作及物動詞時,意義大不相同。“恥”表示以此為恥;“辱”表示侮辱。例如《孟子·梁惠王上》:“南辱于楚,寡人恥之。”“恥”與“辱”是不能互換的。 來源:課本1231頁於是約車治裝,載券契而行。約車: “約”本義是纏,束縛。“約車”即將馬系在車轅下(套車)。
治:整理。
載:裝載。
券:從刀。古券契刻竹木為之,債權人持左券以為討債憑證(亦有以右券為討債憑證者),故有“操左券、操右券”之語,以表示有主動權。又有“穩操勝券”語,亦由此而來。
契:券,符契。
行:出發。治 “治”的本義是治水。……由治水引申
為治理、管理、處理、研治等意思。如“治
國”、“治兵”、“治本”、“治地”、
“治絲”、“治人”、“治學”、“治
任”。……及物動詞“治”的意思很靈活,
譯為現代漢語時,要依賓語的不同情況考
慮。(郭錫良本742頁)另見課本322頁:【辨】治,理。辭曰:“責畢收,以何市而反?”辭:告別。可参課本131-132頁。
畢收:完全收了。畢,副詞,統統,全部。
何市:賓語前置。市,動詞,買。
反:返回,後來寫作“返”。“市”詞義的演變,見課本422頁。孟嘗君曰:“視吾家所寡有者。”所寡有者
所、者都是特指代詞。“所”在這裏只有指示的作用,“者” 指代行為的對象。整個結構應看成者字結構。(詳見課本366頁)驅而之薛,使吏召諸民當償者,悉來合券。 驅
本為趕馬,這裏指駕車。

注意區別同義詞。參課本320頁、郭錫良本896頁。
當償者
應當還債的人。

盡,都。券徧合,起,矯命以 責賜諸民,因燒其券,徧
同“遍”。
徧合
普遍地合過了。

站起來。矯命
假託命令。
以責賜諸民
把債款賜給老百姓。

於是。
民稱萬歲(一) 萬歲,即萬年,本是慶賀的吉祥用語,在任何場合、任何人,凡表歡慶之情均可稱“萬歲”;人死也可稱“萬歲”,有如“百年”之類;人名也有叫“萬歲”(《三國志·吳志·朱治傳》其弟名為萬歲)。由於臣下對帝王歡呼慶賀時也常用“萬歲”,故而逐漸稱謂帝王的代稱。
清·趙翼《陔余叢考》卷21:
蓋古人飲酒必上壽稱慶曰萬歲,其始上下通用為慶賀之詞,猶俗所雲萬福、萬幸之類耳。因殿陛之間用之,後乃遂為至尊之專稱。而民間口語相沿未改,故唐末猶有以為慶賀者,久之,遂莫敢用也。民稱萬歲(二)長驅到齊,晨而求見。長驅
一直趕著車,指毫不停留。與上文“驅”形成對比。

齊的國都。
孟嘗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見之,怪
意動用法,對……感到奇怪。
其疾
“怪”的賓語。
衣冠
一般認為是名詞動用。
曰:“責畢收乎?來何疾也?” 曰:“收畢矣。”畢收,收畢:
結構不同。

“疾”的狀語。“以何市而反?”馮諼曰:“ 君云‘視吾家所寡有者’,……”回顧:

反臣竊計,君宮中積珍寶,狗 馬實外廐,美人充下陳。竊
私自,謙詞。

考慮。
下陳
等於說後列。按:這個注釋不被認同。见下頁。提問: “宮”詞義演變的特點。下陳(一)來源:陸宗達《訓詁簡論》來源:陸宗達《訓詁簡論》下陳(二)來源:陸宗達《訓詁簡論》下陳(三)“君家所寡有者以義耳。竊以爲君市義。”以(義耳)
副詞,僅。一説,衍文。
以為
以(債)為。以,介詞,用;為,介詞,給。
孟嘗君曰:“市義奈何?”曰:“今君有區區之薛,……”奈何
怎麽様
區區
小小的
“不拊愛子其民,因而賈利之。”拊:跟“撫”義近。
子:名詞的意動用法,以……為子。
拊愛子:三字同義連言。又如《左傳·襄公三十
一年》:“繕完葺牆以待賓客。”
因而:因,凭借。後省略賓語。與現代漢
語不同“因而”不同。
賈:作状語,用商賈之道。“賈”與“商”之別,見課本340頁。“臣竊矯君命,以責賜諸民,因燒其券,民稱萬歲,乃臣所以為君市義也。”所以:用來……的方式。所,代詞;以,介詞。
整個句子是一个長判斷句,請同學們分析句子结構。
孟嘗君不說,曰:“諾,先生休矣!”說
喜悦,高興。後來寫作“説”。
《說文·言部》:“說,說釋也。從言兌,一曰談說。”段注:“說釋即悅懌。說悅釋懌皆古今字。許書無悅懌二字也。說釋者,開解之意,故為喜悅。”古無悅字,凡當用悅字時,皆用說字,後來為與談說之義區別,才造了一個後起區別字——悅。
後朞年,齊王謂孟嘗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為臣!” 朞年
一周年。古代單説“朞”,也指一周年。朞,又寫作“期”。孟嘗君就國於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攜幼,迎君道中。 就國:就,靠近,这裏指前往;國,这裏指孟嘗君的封邑薛。
未至百里:還差百里没到。 “未至”+(處所名詞)+數量詞,表示快要到某處,或距目的地若干距離,強調指離到達某處若干距離的處所或時間,其意義中心在處所或時間,而不是距離。
“未至”+時間,表示在到達某地之前的某一時間。如“未至之夜”,指“到達之前的那天晚上”。
還有“未生二月”,指生前兩個月,“未亡二日”,指臨死前兩天,“未死一日”,指臨死前一天。
“未至”+處所詞,表示“在到達某處之前”,“未至惠懷縣”,至到達惠懷縣之前。(江藍生《魏晉南北朝小說詞語匯釋》)孟嘗君顧謂馮諼:“先生所為文市義者,乃今日見之!” 顧
回頭,此為本義。

才。注意翻譯時副詞“乃”的位置。馮諼曰:“狡兔有三窟,僅得免其死耳。”狡兔
狡猾的兔子。

洞穴;(窟窿,孔)

能。

語氣詞,同“而已”,相當於現代漢語的“罷了。”“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臥也。請為君復鑿二窟!”未得
不能。
高枕而臥
高,使動;臥:躺。

請允許我孟嘗君予車五十乘,金五百斤,西遊於梁。 予
見上文“給”、“與”、“予”。
車五十乘,金五百斤
數量結構與名詞中心語的位置。
西遊
西,方位名詞作狀語。注意“遊”和“游”的區別。謂惠王曰:“齊放其大臣孟嘗君於諸侯,諸侯先迎之者,富而兵強。” 放
放逐。《説文》:“放,逐也。”徐鍇《繫傳》:“古者臣有罪宥之於遠也。”於是梁王虛上位,以故相為上將軍;遣使者黃金千斤,車百乘,往聘孟嘗君。虛:使動用法。使……虛,空出來。
故:原來。
黃金千斤:“黃金”前省略了“以”。
聘:用禮物延請隱逸聖者;請人擔任一定職務或參加某項工作。馮諼先驅,誡孟嘗君曰:“千金,重幣也……”先驅
先趕車回去。與現代漢語不同。

告誡。

禮物。
“千金,重幣也;百乘,顯使也。” 這兩個分句都是判斷句,但前一個判斷句主語和
謂語有邏輯上的對等關係,千斤黃金=重幣。但後一
個分句卻不能構成邏輯上的對等關係,“百乘”是
指車馬,“顯使”卻是指人。後一分句可以看成是
內容壓縮了的判斷句:“具有百輛車子的迎聘使
節,是地位顯赫的迎聘使節。”“……齊其聞之矣。”梁使三反,孟嘗君固辭不往也。其
句中語氣詞,表示委婉語氣。
三反
古代漢語的動量表達法;反,返。

堅決。

推辭。齊王聞之,君臣恐懼。遣太傅賫黃金千金、文車二駟、服劍一。太傅:官名,位置次於太師。
賫:jī,贈送。
文車:繪有花紋的車子。文,甲骨文作 。《説
文》:“文,錯畫也。像交文。”
駟:量詞,四匹馬拉的車子一輛稱一駟。
服劍:佩带的寶劍,這裏指齊王佩带的寶劍。封書謝孟嘗君曰:“寡人不祥,被於宗廟之祟,沉於諂諛之臣,開罪於君。”封書:封好了書信
謝:道歉。
祥:善。
被:遭受。
廟:設置先祖牌位以供祭祀的建築。
祟:鬼神的禍害。提問:三个“於”的用法。“寡人不足為也,願君顧先王之宗廟,姑反國統萬人乎!”不足:不值得。
為:動詞,這裡意思是“輔佐”。
顧:顧念。區別于上文的“孟嘗君顧謂馮諼”。
姑:暫且,副詞。
反國:“反”與“返”。
國,這裏是齊國的國都。
統:治理。馮諼誡孟嘗君曰:“願請先王之祭器,立宗廟於薛。” 古人重視宗廟祭
祀,宗廟的存廢相當
於國家政權的存廢。
如在薛建宗廟,齊王
必當全力保護,不會
再奪回孟嘗君的食邑。
廟成,還報孟嘗君曰:“三窟已就,君姑高枕為樂矣!”就:完成,齊備。
為樂:享樂。
孟嘗君的三窟:
薛地的老百姓的拥戴;
建在薛地的齊宣王的宗廟;
梁惠王一直虛位以待,很看重他。後來孟嘗君還是去投靠了梁惠王。孟嘗君為相數十年,無纖介之禍者,馮諼之計也。纖:細。
介:通“芥”,小草。
纖介:細小。
分析這個“……者,……也”句型的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