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七年级上苏教版3.14《中秋咏月诗词三首》课件(30张)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七年级上苏教版3.14《中秋咏月诗词三首》课件(30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9-17 15:35: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0张PPT。中秋咏月诗三首学习目标 1.??养成良好的诵读诗歌的习惯,在“读”中理解诗所表达的感情。 2.??感悟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背诵三首诗。 预习布置 字词:
栖 ( ) 鸦 宫阙 ( ) 婵 ( ) 娟
琼 ( ) 楼 胜( ) 利 绮 ( ) 户
天涯( )
多音字 栖 阙
搜集三首诗作者的相关信息,课上交流。
十五夜望月预习检查 栖 鸦 宫阙    婵 娟
琼 楼 胜 利 绮 户
天涯
栖 阙(qī)(què) (chán)(qióng)(shèng)(qǐ)(yá)
qīxīquēquè栖息栖栖 形容不安定阙疑宫阙作者简介 王建(约767-830),字仲初,许州(今河南许昌)人。唐代宗大历十年(775)进士。一生困顿,晚景尤为凄凉。为官在外,常与家人别离。他与张籍齐名,世称“张王乐府”,作品有《王建诗集》,今存诗五百余首。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中庭地白树栖鸦
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萧森的树阴里,鸦鹊的聒噪声逐渐消停下来,它们终于适应了皎月刺眼的惊扰,先后进入了梦乡。
“地白”二字,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之感。“树栖鸦”三字,简洁、朴实,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况,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诗句分析冷露无声湿桂花
由于夜深,秋露打湿庭中桂花。这也让人联想到满月中的桂树。
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思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诗人无声望月的意境就显得更悠远。
冷露无声浸润了桂花,那么月中的白兔呢,挥斧的吴刚呢,那月中的嫦娥呢?诗句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明月当空,难道只有诗人独自在那里凝神注望吗?普天之下,有谁不在注目明月,神驰意远呢?
诗人由已推人,扩大了望月的范围。诗人由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清,引出了入骨的想思。他没有直说自己的情思,而是用了一种委婉的语气,不知那饱含相思的清辉洒在哪一家。欲说不尽,委婉动人。小组讨论1、诗人在这首诗中描绘的景色的特征是什么?
秋月——秋思
2、诗人通过这种景色表达何种情感?
诗人通过联想,由已推人,在这出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中,表达出别离思聚的情感。试试看,谁会背诵 在唐代咏月诗中,这是比较著名的一篇。
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广寒宫中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这样,“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意境就更显得悠远,耐人寻味。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凉,引发了入骨的思念,他的秋思必然是最浓挚的。
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形象地语言,渲染了中秋望月、思深情长的意境,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的委婉动人。
赏析借景抒情我的思念是圆的《我的思念是圆的》作者简介
艾青(1910—1996),现代诗人,原名蒋海澄。浙江省金华县畈田蒋村人。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他的著名诗篇。他的一生曲折坎坷。1929年,中学毕业后的第二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32年有感于中国的民族危机回国,开始画画和诗歌创作,1932年7月,被诬陷为阴谋颠覆政府,判刑6年,1935年10月出狱。在狱中写下了《大堰河—我的保姆》这首诗。解放 后,1959年被错划为右派,此后一直蒙受冤屈,直到20年后的1979年才得以洗雪。代表作诗集主要有《北方》、《向太阳》、《火把》《春天》等等。理解诗意,思考问题①作者为什么说“我的思念是圆的”?由此你联想到什么?
由诗人创作背景入手分析。“圆”既团圆、团聚的意思。“我的思念是圆的”,把无形的思念说成是有形的圆,形象的语言中包含着许许多多情感上的东西,诗人渴望团圆,渴望美满。
“八月中秋的月亮也是最圆最亮的”诗人由思念到圆月,引发人的联想与想象。月儿常圆吗?不圆时又是如何的一番情感啊?人们在看月的时候常常会想到——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激起人们对个人命运的遐思。
②如何理解“谁能把月饼咽下”隐含的意思及深沉的感情?
诗人由眼前的“西瓜、苹果都是圆的”联想到团聚的欢乐和“骨肉被分割的痛苦”,引出自己渴望亲朋团聚的情感。本诗的主旨是什么?
1983年,诗人由于经历了太多的飘零磨难后,内心那淡漠的亲情日益浓郁起来。诗人托今追昔,想到心灵上的挚友和骨肉亲人多年不在身边,有的已经离世,而自己仍活着,自然产生一种沉重而凄惨的孤独。由于 诗人自身心境开阔,性格豁达,托今追昔,写下此诗表达自己对团聚、亲情、友情的珍视和怀念。作业及预习1、王建,字________,________代诗人。 B
2、________,原名蒋海澄,著名诗人,以《________________》一诗成名。 B
3、“我的思念是圆的”,此处的“圆”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B
4、诗人问:“在这样的夜晚/会想起什么?”请问,你会想起什么? A
5、你觉得诗人要表达的愿望,在今天看来有什么现实意义? A
6、背诵并默写这两首诗 A B
预习作业
(1)预习《水调歌头》,搜集作者资料。
(2)搜集咏月诗句,下节课展示水调歌头朗读作者简介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都在“唐宋八大家”之列。他21岁中进士,做地方官,后因反对王安石的新法被贬。他具有多方面的文学才能,诗、词、散文、书、画都有卓越的成就,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你能根据此小序的内容,判断苏轼创作这首词的背景吗? 1076年(丙辰)中秋节,41岁的苏轼在密州任太守,政治上不得意,与弟子由已经六七年未曾见面,心情抑郁不欢。他认为,一个人一生很难十全十美,只要大家都能在月光下过得很好,也就可以了。词的基调是乐观的,但也反映了作者现实与理想、出世与入世的某些思想矛盾。1.对照注释,疏通全词意思。
2.你认为词的上下阕主要写了什么?两者之间有何联系?
3.词中哪些景物是实景,哪些是虚景?你能说出这是什么手法吗?
4.诗人对人生的感悟体现在哪些词句中,你如何理解?思考上阕写月下饮酒。由幻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皎洁的明月何时出现?我端起酒杯询问青天。不知道月中宫殿,今晚该是哪一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我想驾着长风回到天上,又恐怕经不起那月中宫殿的高寒。月下起舞,清影随人,清冷的月宫怎比得上人间。下阕写对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而为对离人的祝福。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月光转过朱红色的楼阁,贴近雕花的窗户,照着离人不能成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它跟人不应该有什么怨恨,为什么总是在别离时又亮又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人间有离别的痛苦、团聚的欢欣,月亮也会阴藏晴出,团圆残缺。这些事自古以来难得圆满的。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只希望人人年年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上下两阕联系:借景抒情、情景交融)1、 词中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
实景:明月、酒、青天、“我”、风、清影、朱阁、绮户?
虚景:宫阙(琼楼玉宇)
2、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体现在哪些词句上?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3、 哪些地方用到了联想和想象?
联想:由于某人或某事物而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
想象:对于不在眼前的事物想出他的具体形象。
本首词 联想:明月(月圆)--> 团圆(人圆)?
想象:明月 -> 宫阙 -> 琼楼玉宇诗文分析1、词前小序,有何作用?
——词前小序,述作词缘由(怀念子由)。
2、“怀子由”体现在词中哪句?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联想:草尖上的露水珠
4、想象:看到旋转的电扇,我想到……?
本词主题:这首词表达了诗人的旷达胸襟和对亲人的怀念。当堂训练(滚动的玻璃珠等)让我们在歌声中结束这首词的学习作业布置1.给划线的字词注音。
(1)栖息(??? ) (2)咽下(??? ) (3)婵娟(??? )
(4)宫阙(??? ) (5)绮户(??? ) (6)琼楼(??? )
2.解释下列划线的字。
(1)中庭地白树栖鸦?
(2)不知秋思落谁家?
(3)把酒问青天???????? (4)低绮户??????????
(5)乘风归去??????????????(6)弄清影????????
(7)何似在人间? (8)千里共婵娟
3.翻译句子。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同学们根据所学诗篇,写一首四句以上的咏月小诗。
5、根据下文的开头,发挥联想和想象,续写文章。
中秋的夜晚,凉风习习,我坐在阳台上,望着明亮的月亮,心绪万千……
6、背诵这首词。展示咏月诗句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唐 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珍珠月似弓。 唐 白居易
《暮江吟》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宋 苏轼《中秋月》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宋 辛弃疾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