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生活中的美和丑、真和假、善和恶。
2.了解童话想象和夸张的特点。
3.理解这篇童话的讽喻意义。
4、培养复述课文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1)学习复述课文。(2)理解这篇童话的讽喻意义。
难点:童话想象和夸张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诗意表达,导入新课
师:有人曾说:“诗意的童话装点了我们的幸福的记忆”,那么今天希望大家从记忆库里搜寻一下,看看老师出示的几张画片选自哪篇童话。(出示幻灯片)
生:《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海的女儿》、《野天鹅》
师:这些童话的作者都是谁?
生:安徒生。
师:看来大家对他的《野天鹅》不是很熟悉,这也是经典篇目,希望大家课下阅读阅读。
生:安徒生,19世纪丹麦最著名的作家,更是世界文学童话的创始人。丹麦的小美人鱼铜像因他而塑,可以比肩诺贝尔文学奖的安徒生奖,以他而名。
师:我国也有位作家获此殊荣,是谁呢?
生:曹文轩。
师:看来他不光得到孩子们的喜欢,甚至对我国的作家都有影响,可谓之深远。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另一篇童话《皇帝的新装》。
自主学习,明确目标
师:在学习之前,我们必须了解这堂课学习要学习什么?
(出示幻灯片)1、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2、分析人物形象,揣摩人物心理,有感情朗读课文。
3、理解童话的教育意义。
三、初步感知,朗读课文
师:有人说“童话是写给儿童的,更是写给成人的”,你认同这个观点吗?
生:认同、不认同
师:相信同学们对于这个观点有不同的看法,那么咱们共同学习这一篇童话,来对于这个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师:默读课文 要求(1)标出段落序号 (2)标注不熟悉的生字、词
学生默读课文(3-5分钟)
xuàn chèn jī bì xián 炫 耀 称 职 滑稽 陛下 头 衔 yù pìn jué gēng xūn cì yǔ 御 聘 爵 士 更 衣 勋章 赐予 hài qīn chāi fù hè 骇人听闻 钦 差 大臣 随声附和
师:请个别同学朗读生字。
师:请同学集体朗读生字。
整体感知,分析课文。
师:这篇童话从内容上看,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围绕哪一个字展开?
生:两个骗子骗皇帝有奇特的“新装”,皇帝穿上之后举行了游行大典。
师:这个学生对于文章内容进行整体的概括。
师:请问还有哪个同学对这个问题进行补充。
生:这是一场关于“骗局”的故事。围绕“骗”字展开。
师:围绕“骗”字有哪些人出场?又有哪些人活动?
生:出场的有:骗子、皇帝、大臣官员、百姓、小孩。
师:回答很全面。
师:他们有哪些活动?
生:骗子行骗、皇帝受骗、小孩揭示骗局
师:大臣官员、百姓对于这场骗局起到什么作用?
生:大臣官员间接帮助骗局的发生,百姓传骗言。
生:大臣官员助骗、百姓传骗
师:骗子设了怎样的一个骗局?为什么大家都会相信呢?
师:骗子能够骗取成功,是他的广告词打得响亮,那么是什么呢?
生: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衣服。
师:在哪些段落?
生:第二段
师:齐读这句话。
生:因为人们都怕成为愚蠢的人或者不称职的人。
师:这些人见到“新装”时各有不一样的反应?请同学找出最能表现人物心理的句子,认真揣摩,有感情地朗读。”(小组合作)(8-10分钟)
师:先明确有哪些人?
生:大臣、官员、皇帝、百姓、小孩。
师:我们先分析大臣、官员、皇帝、百姓这四类人的心理活动。
(讨论完之后)
师:小组选一个同学朗读,有感情朗读,把当时人物的心理读出来。
师:请第一小组展示:
生:大臣,他的反应在(8)—(13)段。最能表现大臣心理的句子是“难道我是愚蠢的吗?”“难道我是不称职的吗?”。
师:你在读这句话的时候,揣摩一下老大臣应该是什么样的心理?
生:他的心理是惊讶、怀疑?
师:为什么有这样的心理?
生:不相信自己没有看到“新装”。
师:哪些词语能够体现出他没有看到“新装”后的吃惊、怀疑?
生:“难道”“难道”。
师:找到了,很好,这是什么句子?
生:反问句,感情最强烈!
师:很好,找得很准确。那么他的态度又有了怎样的转变?
生:不能让人看出来。
师:那个词能体现出这种态度的坚决。
生:“决不能”“决不能”。
师:所以在阅读的时候,这一组词必须要重读,请你来试试。
生阅读。
第二小组展示:
生:官员的心理体现的段落是第(17)段。
生读:“我并不愚蠢啊!”“这大概是因为我不配有现在这样好的官职吧?这也真够滑稽,但是我决不能让人看出来!”
生点评
师:这位官员在见到所谓的“新装”,通过他的心理活动的刻画,你觉得他是什么样的心理。
生:从怀疑到坚定。
第三小组展示:
生:皇帝的心理体现的段落是第(21)段。
生:皇帝此时的心理是极度恐慌。
师: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得出来他的恐惧呢?
生:骇人听闻。
生:“难道”表反问的词语。
师:骇人听闻是个成语,“骇”是什么意思?
生:害怕,使——害怕。
师:为什么害怕?
生:因为没有看到能够检测自己是否愚蠢得魔力“新装”。
师:请同学重新朗读皇帝心理活动的句子。
第四小组展示:
生:百姓的心理体现的段落是第(33)段。
生朗读:“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
师:百姓见到魔力“新装”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
生:赞美之情。
师:是的,我们发现四个带有感叹词的句子,所以读起来应该是语调上扬的。
师:请同学继续朗读。
师:这些人面对“新装”都是一致赞美,他们性格上有什么共同点?
生:愚蠢、自私、虚伪、自欺欺人。
师:他们都没有看到有魔力的“新装”,却是不敢把真相说出来,却是口是心非的赞美,可以说虚伪之极,自认为不愚蠢,实则最愚蠢。这恰恰体现出人性的弱点,衣服没有魔力,而他们却有心魔,使他们的弱点充分暴露了出来。上至皇帝,下到百姓,都在说谎话,并且人人附和,真是可怕。这就是童话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师:小孩最终道出了真相,安徒生为什么安排一个小孩来揭穿骗局呢?
生:因为孩子童言无忌,纯真无邪,符合儿童的性格特点。
师:请大家找到小孩子在见到“新装”之后的表现?
生:“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啊!”
师:后面的旁白:“一个小孩最后叫了出来。”关键看“叫”字。该怎么朗读?
生:声音洪亮
师:请同学朗读。
师:我们发现了一个现象,一个孩子说出来之后,爸爸也说出真相,所有百姓都说出真相。
原来“孩子是成人之师”,孩子身上可贵的品质往往是我们的榜样。正如丰子恺在《给我的孩子们》中所说:(出示幻灯片)
我在世间,永没有逢到像你们这样出肺肝相示的人。世间的人群结合,永没有像你们样的彻底地真实而纯洁。 你是全身心公开的真人。
师:所以说,童话是写给儿童的,更是写给成人的。孩子的一句真言教会我们要勇于讲真话,更是批判了那些虚伪、愚蠢得皇帝和官员们。(回扣开头,彰显童话的教育意义。)
五、拓展延伸,回扣主题
师:学习每节课都应该有所得,请同学们写写感悟,不需要多,只要精彩的几句话即可。
(由于时间关系,这里没有落实到写,只是让学生谈了谈感受。)
生:应该像孩子一样勇于说真话。
生:保留一份童真,不要被世俗所沾染,改变自己初衷。
师:教师寄语
作为一个人,就应该敢于正视现实,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要多一份真诚,多一份爱,那么世界就会变得更加美好!
(回扣开头)虽然这是一篇小小的童话,却是折射出丰富多彩的世界!
六、课后作业,同类比较
(出示幻灯片)
请同学们查询“指鹿为马”的成语故事,看看与我们今天所学童话的主题有什么异同。
教学反思
这次讲解《皇帝的新装》,从备课到讲课,从演练到实战,暴露了许多问题,而且亟待解决。
(一)一节“好课”需要做到
1、教师首先要自己独立钻研教材、教参,吃透文本。
2、课堂应该还给学生,真真正正地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因此教学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到如何落实学习目标。
3、教师课堂上要有随机应变和驾驭课堂的能力。同时还需要通过自己的人格魅力和特有的优点来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我的不足之处
1、在上课过程中,由于容量大,时间紧,讲得很匆忙,有的内容没时间展开。譬如,与要学生交流、讨论时,没等学生反映,我就直接往下讲课文了。尤其是在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动时,过于急迫答案的出现,而没有关注学生自主性的理解。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紧扣住文本,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的内容,甚至每一个环节、每一句话,注意各个环节的衔接。
2、只有在教授了之后,才能知不足。在引导学生方面,做的不够。应紧扣学生回答的问题,步步为营,牵引着学生向老师的预设目标靠近。就引导这点来说,我还得多看书,多向其他老师学生,多实践。
3、对学生的评价仅停留在“好”、“很好”等赞扬性的词语上,比较单一化,更多的忽略了“教学评价”一体中评价的真正意义,不能及时抓住学生回答问题的内容或角度作出评价。迅速生成能力较弱,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不强,以后还需要从意识形态加以重视,然后落实到自己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