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第8课 戊戌变法》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历史《第8课 戊戌变法》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9-16 19:44: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8课 戊戌变法》学案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等历史基础知识。
2、 通过对洋 ( http: / / www.21cnjy.com )务运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洋务运动虽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但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二、重点:
1、 主要代表人物:奕訢(中央)、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地方)
2、内容:(1)创办军事工业  (2)民用工业
    (3)筹划海防     (4)培养人才
三、难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洋火:火柴     洋货:从外国进口的货物
     洋人:外国人    洋房:指欧美式样的房屋
(一)、“自强”与“求富”
1、背景:
第二次鸦片战争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期间,清政府再次见到了列强船坚利炮的厉害,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一部分人开始求变。
2、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失败标志是甲午战败,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3、代表人物:奕訢(中央)、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地方)
4、口号:“师夷长技”;军事上“自强”,经济上“求富”
5、什么是洋务派?
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这些官员称为“洋务派”
6、“洋务运动”
洋务:指一切涉外的事务
洋务运动:即洋务派为了镇压人民,维护封建统治,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掀起的一场“师夷长技“的封建者自救运动。
7、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1)创办近代军事工业(19世纪60到70年代)
 ①安庆内军械所  曾国藩          1861   第一个新式军事工业
②江南制造总局  曾国藩、李鸿产章     1865   最大的近代军事工业
③福州船政局   左宗棠          1866   当时远东第一大造船厂
  这类军事工业,经费由政府调拨,生产不计 ( http: / / www.21cnjy.com )成本,内无利润积累,外无市场联系,缺乏发展动力。它采用衙门式的管理,因此,其生产不是价值规律制约下的商品生产,从生产关系来说,它是历史上官办封建工业的继续。同时,技术上受外国资本主义国家制约。
(2)创办民用工业
 ①原因:A 适应各军工业燃料、材料的需要
     B 为了获取利润
 
②轮船招商局  李鸿章    1873   中国第一家轮船公司(第一个民用工业)
汉阳铁厂   张之洞    1890
湖北织布局  张之洞
作用:洋务运动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到一些抵制作用
(3)筹划海防
①背景:1874年日本出兵侵略朝鲜,清朝朝野上下基本一致地认识到建立海军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②时间:19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
③三支舰队:北洋、福建、南洋
④目的:一方面担负着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秩序,镇压国内一切反抗势力的使命,另一方面又负有抵抗外侮的责任。
(4)创办新式学堂
①背景:中国旧时代的教育场所主要是私塾和书 ( http: / / www.21cnjy.com )院,学习四书五经(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八股文:是明朝考试制度所规 ( http: / / www.21cnjy.com )定的一种特殊文体。八股文专讲形式,没有内容,文章的每一个段落死守在固定的格式里,连字数都有限制,内容分为八部分,即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因此名为八股文
科举制度:隋代始  1906年止
②京师同文馆  1862年  第一所新式学堂
③宗旨
④作用
三、洋务运动的评价
1、失败的根本原因:没有触动封建制度
2、积极作用
(1) 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
(2) 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
(3) 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3、洋务运动的性质: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等历史基础知识。
2.通过对洋务运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但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从而对学生进行辩证发展地看待历史事物的教育。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一、重点和难点
本课教材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洋务运动的兴起。第二,洋务运动的概况。第三,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本课的重点是洋务运动的概况。教学中应主要抓住洋务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和主要内容。其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创办军事工业;二是创办民用工业;三是筹划海防;四是培养人才。
本课的难点是:对洋务运动的评价。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创办近代工业,尽管其根本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但在客观上迈出了中国近代化重要的一步,开始了近代工业的大机器生产。
但洋务运动具有明显的保守性。洋务派试图用近代西方科学技术挽救封建统治的危机,仅仅将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嫁接在腐败的封建制度的肌体上,不触动封建制度。这是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的根本原因。
二、教法建议
1.本课是第二单元的第一课,应对本单元的内容作一概述:(1)所谓近代化,即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寻求新的出路的过程;(2)本单元的主题内容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2.什么是“洋务派”?洋务派办洋务的目的是什么?导入新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者在内政外交上面临很多棘手的问题。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这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
3.解释什么是“洋务运动”。“洋务” 指一切涉外的事务。“洋务运动” 即洋务派为了镇压人民,维护封建统治,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掀起的一场“师夷长技” 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洋务派在中央以奕訢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
4.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教材是从以下四方面介绍的,应以教师讲解为主。
第一、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洋务运动前期(19世纪60、70年代)以“自强”为旗号,采用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在介绍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和福州船政局时,要明确它们各自具有“开端”、“最大的近代军事工业”和“当时远东第一大造船厂” 的特点。近代军事工业的产生,不但搬来了西方的枪炮、轮船、弹丸,而且使外国机器制器之器(机器)也由此运入中国,中国社会因之出现了若干大规模机器生产的场所。这一类企业,经费由政府调拨,生产不计成本,内无利润积累,外无市场联系,缺乏发展的动力。它采用封建衙门式的管理,因此,其生产不是价值规律制约下的商品生产。从生产关系来说,它是历史上官办封建工业的继续。同时,技术上受外国资本主义国家的制约。
第二、创办民用工业。洋务派在后期(l9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打出“求富”旗号,兴办民用工业。这些企业的建立,一方面是为了适应各军工企业燃料、材料的需要,一方面是为了获取利润,即“求富”。同时,洋务派举办军用工业以来,屡患经费不足,连年内外战争,又闹得民穷财尽。他们也意识到“求强”没有经济实力是不行的。当时外商在华企业的高额利润和买办的暴富,又给他们以很大刺激,“分洋商之利”也是举办民用企业的动机。此外,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也为其提供了一定的社会条件。因此,他们在“求强” 的同时,着手兴办以“求富” 为目的的民用工业。这些企业涉及采矿、冶炼、纺织等工矿业和航运等交通运输业。其中,李鸿章在上海开办的轮船招商局是中国第一家轮船公司,是洋务派兴办的第一个民用工业。轮船招商局长期使用官款,发展迅速,所获利润大都落入李鸿章私囊。民间有“宰相合肥天下瘦” 的说法。
第三、筹划海防。1874年日本出兵侵略台湾,清朝朝野上下基本一致地认识到建立海军的必要性和迫切性。19世纪70年代中期起,中国开始正规筹建海军的活动。到80年代中期,近代海军初步建成,它包括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其中规模最大的是北洋海军。洋务派筹建海军的目的和作用,与他们创办军事工业一样,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担负着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秩序,镇压国内一切反抗势力的使命,另一方面又负有抵抗外侮的责任。
第四、创办新式学堂,中国旧时代的教育场所主要是私塾和书院。直到洋务运动兴起以前,在中国还没有近代新式学校出现。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洋务派为适应中外交涉和开展洋务运动的需要,开始创办新式学堂。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它以培养外语翻译和外交人才为宗旨。此后,洋务派在各地相继开办了一些科技学堂和军事学堂。这些近代学堂的出现,是文化教育领域中前所未有的事物,它们培养了一批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在沟通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和学习西方近代科技方面,打开了窗口。
为了培养人才,洋务派还有计划地向西方国家派遣留学生。这些留学生不但学到了外国语言文字和近代自然科学、军事技术以及某些社会科学知识,而且得以了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情况。他们中的不少人,在以后的政治、军事、外交和经济文化活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如严复、詹天佑等。
5.关于洋务运动的评价,教师可提出“洋务运动为什么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你怎样看待洋务运动”?等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归纳小结,对洋务运动作出客观、全面的评价:首先,指出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甲午中日战争,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宣告洋务运动破产。这其中的原因固有许多,但最根本的是不触动封建制度,布新而不除旧,这是洋务运动破产的根本原因。其次,充分肯定洋务运动的积极作用。其积极作用表现在:第一,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第二,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第三,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6.新课讲完后,教师对全课作小结:19世纪60—90年代,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部分官僚先后提出“自强”、“求富” 的口号,倡导和推行了以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引进机器生产为中心的洋务运动。这一运动,虽未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但它给近代中国的发展提供了一些新的东西,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而使古老的中国开始顺应世界潮流———在近代化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三、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读解课本的有关图片,使学生认识这些新事物,是古老中国迈向近代的起步。
2.对洋务运动的评价,可组织学生分成正、反两方以课本提供的资料进行辩论。正方的观点是洋务运动包含许多成功的因素,使中国成功地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反方的观点是洋务运动并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最终也只是以破产告终。在学生辩论的基础上,教师作小结。对学生的观点,不强求统一,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四、问题探究
动脑筋
有人说,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想一想,这种说法对不对?为什么?
思路一:可以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进行分析。洋务派不改变封建制度,就想让国家富强起来,这是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思路二:可以从洋务派学习西方的内容上进行分析。洋务派学习西方限于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单纯的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
活动与探究
1.提炼信息:根据课本的内容,请你提炼出有关洋务运动的有效信息,看谁能提炼得既多又准。
洋务运动的有效信息应包括:兴起、内容、口号、目的、作用等。
2.小讨论:根据你自己提炼出来的有关洋务运动的有效信息,谈谈你对洋务运动的看法。
参见教法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