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2.2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2.2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共2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3-20 07:17: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一、地域文化和城乡景观的内涵
二、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
3. 表现形式:历史遗存、文化形态、社会习俗、生产生活方式
4. 特点:区域性、独特性、多样性、相对稳定性
2. 分类
物质文化:建筑、服饰、饮食
非物质文化:价值观、制度、习俗、语言、艺术
1. 定义:地域文化是指在一定的地理环境中成长起来、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是一定地域内自然和人文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徽派民居的特点
院落坐北朝南,依山傍水,以堂屋为中心,高墙封闭,马头翘角,黑瓦白墙,天井居中,石雕木雕、砖雕别致,质朴中流露出清秀。
城乡景观是人们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结果,其外部形态和组合类型与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有树才有水,有水才有田,有田才有粮,有粮才有人。P40
哈尼族
(1)该生态系统中,森林的主要功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村庄建在森林之下的半山腰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水质
①减少洪涝灾害;②获得清洁水源;③就近管理梯田;④气候适宜。
(2)该生态系统中,沟渠的主要功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公平合理分配水源
二、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
地域文化对城乡建设的影响非常广泛,集中体现在民居特色、城市格局和建筑风格等方面。
建筑用材较多,体积庞大,运输困难,因而必须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最大限度发挥当地建筑材料的力学和美学的特点。
(一)在民居特色上的体现——建筑材料
产石地区多石构,产木材地区多木构,
产竹地区多竹楼,黄土地区多土筑窑洞。
云南西双版纳傣家竹楼
(一)在民居特色上的体现——建筑材料
干栏式建筑
就地取材
底部架空:排水、通风散热、防潮
避虫兽侵袭
抗震(木构架房屋)
自然地理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气温高、降水多、湿度大;
居住问题:易霉腐、易虫蛀、临江河、水患频发
因纽特人冰屋
密封性好,可免受寒风侵袭。
冰的热传导性较差,屋内产生的热量能很大程度地封在屋内。
(一)在民居特色上的体现——建筑材料
自然地理条件:高纬度地区,气候寒冷,冰雪常年不化
土耳其洞穴房屋(卡帕多西亚)
(一)在民居特色上的体现——建筑材料
土耳其岩熔台地广泛,因地制宜依山势建洞穴居住,冬暖夏凉,跟陕北类似。
叙利亚泥屋(蜂巢屋)
(一)在民居特色上的体现——建筑材料
用土砖砌成,表面用草杆和泥土混合填料涂抹,冬暖夏凉。墙壁有小洞,起采光、通风、挡风沙的作用。
湘西吊脚楼
依山而建,就地取材,用当地盛产杉木(耐腐防虫,耐磨性强)
亚热带季风气候,多雨,空气和地层湿度大
吊脚楼底层架空,利于通风防潮,(早期)防避毒蛇猛兽的侵扰
(一)在民居特色上的体现——湘西吊脚楼
陕北窑洞
黄土高原地区气候较干旱,地下水位低,且黄土厚实,胶结性、直立性好,便于挖掘窑洞;
冬暖夏凉,利于居住;
依山而建,不破坏地表地貌,减少水土流失,不占耕地,建设费用低。
(一)在民居特色上的体现——陕北窑洞
印度尼西亚巴塔克式房屋(船形屋)
气候湿热(热带雨林气候),雨量大,气温高;河流众多(梭罗河、巴里托河等)
底层架空,利于通风散热
屋顶坡度大,不易积水
(一)在民居特色上的体现——印度尼西亚巴塔克式房屋
英国乡土民居
降水多(温带海洋性气候)
以茅草农舍为代表
屋顶坡度大,利于排水
(一)在民居特色上的体现——英国乡土民居
肯尼亚茅草屋
草原面积广大(热带草原气候)
就地取材
(一)在民居特色上的体现——肯尼亚茅草屋
伊朗风塔
气候酷热,风塔是建筑物中用来通风降温的建构。外部的空气经过这一系统降温后飘散到各个房间,让主人享受着酷暑中的阵阵清爽。
(一)在民居特色上的体现——伊朗风塔
建筑物内部,风塔下面有水池
是世界上最早的天然空调
(二)在城市格局上的体现——明清北京城
我国古代城市建设体现了皇权至上的思想,在功能分区上反映出严格的等级制度。都城以宫殿为中心并确定中轴线,构建城市的基本骨架。
我国古代城市建设,强调天地人和,依山傍水,城市与大自然融合发展。
(二)在城市格局上的体现——我国古代城市建设
【唐长安城】
城市格局:城市的北部为皇城,城市的东部和西部居住着王公贵族,城市的南部和外围为平民居住区,东西两市为商业区。
建设思想:皇权至上、中轴线对称
【明清北京城】
城市格局:以皇城居中,中轴线对称,天坛、地坛、日坛、月坛位于四周,代表“天南地北,日东月西”,一条南北向的主轴线贯穿全城。
建设思想:皇权至上、中轴线对称
挖池筑丘:①解决了漕粮运输和给排水的问题;②营造了广阔的水面和生动的天际轮廓线。
(二)在城市格局上的体现——我国古代城市建设
【南宋平江府】
城市格局:将城市布局与河网水系相结合,引水入城,形成纵横交错的水网系统,有河有路有桥,舟楫车马兼备。
建设思想:注重发挥南方水乡的特色,街坊建筑与河网结合,形成“前街后河”的江南水乡景色。
(二)在城市格局上的体现——我国古代城市建设
北方皇家园林:红黄色调为主,讲究帝王气派,雄伟高大、金碧辉煌,主体突出,强调中心。体现了皇权至上、中轴线对称的封建思想。
江南园林:建于市井内,空间狭小,灰瓦白墙,淡雅朴素,配以周围的山水绿化,给人以清新幽雅,凉爽宁静的感觉。多与河网结合,形成“前街后河”的江南水乡景色。
欧洲城市多围绕教堂、市政厅、城市广场布局;
中心与四周的建筑物高度差别小,高层建筑一般在城市外围,
体现历史文化和现代文化的融合;
(二)在城市格局上的体现——欧美城市建设
威尼斯依赖当地发达的商贸海运业兴起,市区建在118 个小岛上,桥梁将各岛连为一体,以舟代车,有“水上城市”之称。
(二)在城市格局上的体现——欧美城市建设
美国城市发展历史短
缺少体现悠久历史的传统建筑
中心多围绕摩天大楼布局
外围建筑高度逐渐下降
逐渐形成连绵的城市带
(二)在城市格局上的体现——欧美城市建设
尖塔
柱廊
雕塑
喷泉
(三)在建筑风格上的体现——西方建筑
西方建筑中柱廊、尖塔、喷泉、雕塑等特点明显。
飞檐
斗拱
这些建筑风格是在各地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和风俗人情基础上逐步形成的,生动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当地域文化发生变化,建筑风格也会随之变化。
(三)在建筑风格上的体现——中国建筑
我国城乡建设历史悠久;
天人合一的思想延续贯穿;
砖墙木梁架结构广泛流行;
斗拱飞檐和雕梁画栋是我国特有的建筑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