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神州音韵(四)——欣赏《半个月亮爬上来》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神州音韵(四)——欣赏《半个月亮爬上来》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4-03-20 08:19: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 神州音韵(四)
——欣赏《半个月亮爬上来》 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半个月亮爬上来》为无伴奏合唱歌曲采用了青海民歌为素材,这首歌虽然带有情歌的色彩,但更多的是表现人们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操。改编后的合唱,主要是用组调音乐的手法去表现的,但其中的第三句采用了复调音乐的手法,从而使整个合唱的艺术形象既统一又有变化,正如同学所说的歌曲的情绪,是安详,宁静和谐的,因此这首合唱,成为我国目前无伴奏合唱中保留曲目之一。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和演唱歌曲,感受合唱音乐的独特魅力,培养对歌唱的喜爱。
2.知识与技能:能够演唱《半个月亮爬上来》的各声部旋律,培养无伴奏合唱的能力,掌握相关的演唱技巧。
3.过程与方法:在欣赏的过程中感受混声合唱带来的情感体验,在歌唱的过程中体会民歌的艺术魅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够较为准确的感受、体验歌曲的地域风格及民族风格。
教学难点:歌曲中出现的乐理知识掌握,感情把握及节奏力度。
教学过程
师:从前大家都以为外国的爵士音乐很了不起,都是即兴的音乐,很过瘾很好听。但是中国也有即兴又过瘾好听的音乐:新疆十二木卡姆-----集歌、舞、乐等多种形式种类的音乐,有“刀郎木卡姆”“吐鲁番木卡姆”等,今天我们学的《半个月亮爬上来》也希望同学们能够用多样的内容或形式来演唱。
你们能想到有什么形式吗
生:独唱、合唱、舞蹈
师:好,等一下我们就用同学们所讲的方式来表现这首歌曲看看是什么效果。
出示课题:无伴奏合唱《半个月亮爬上来》
初听歌曲
什么是无伴奏合唱?
无伴奏合唱(意大利语:a cappella;中文音译:阿卡贝拉)是一种无伴奏的音乐形式,仅由人声来哼唱出旋律与节奏,层次感极强,亦有无伴奏乐团利用这种形式来重新编排流行音乐。在外国比较著名的无伴奏团体有国王合唱团、史温格歌手、Take 6、真实之声以及日本的The Gospellers。这种音乐风格的小组近年也流行于香港,台湾和日本。
2.歌曲《半个月亮爬上来》创作背景
歌曲是一首维吾尔族民歌,原歌是快速、跳跃的民间舞蹈歌曲,王洛宾整理为中速的抒情恋歌,表现了青年人的爱情生活。歌曲曲调优美、意境深远,篇幅短小、精练,富有合唱音乐所特有的协调感。20 世纪50年代,这首歌曲在内地广为流传,深受各族人民的喜爱。后来由蔡余文改编成混声四部无伴奏合唱曲。歌曲以级进、回绕的旋律音调和平稳、舒缓的节奏编织了一幅优美、真挚、抒情的画面。整部合唱丰满、宁静,充分展示了人声的和谐,是我国目前无伴奏合唱中的保留曲目之一。
3.作者简介
王洛宾(1913年-1996年),北京出生,中国著名作曲家和民族音乐学家。自1937年就开始搜集、整理、编写、出版中国西部地区的民歌,这些歌曲以新疆民歌的名义被许多中国人传唱,他被誉为“西部歌王”。代表作品《达坂城的姑娘》、《青春舞曲》、《在那遥远的地方》、《半个月亮爬上来》等。
歌曲的旋律特点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结合学生答案讲解:歌曲前半部分在主题音乐的基础上出现了一些变化,加入了新的音乐元素(即“换头”),而在每段的后半部分反复主题旋律(即“合尾”),这样的创作方式称之为“换头合尾”。换头合尾为变化重复手段中的一种,其主要功能是强化音乐主题。
复听歌曲
①聆听歌曲《半个月亮爬上来》,引导学生对歌曲的表现力留下都较为完整的的印象。
②学生分声部用“哼鸣”的方法演唱《半个月亮爬上来》的旋律。
③用元音“U”代替歌词进行演唱。
2.探究学习:①欣赏无伴奏混声合唱《半个月亮爬上来》。
②排练合唱,学生演唱《半个月亮爬上来》的歌词,并尽力表现出应有的情感。
③师生共同对欣赏曲及自己排练的合唱进行审美评价,找出自己进一步提高的学习目标。
④学生再次演唱《半个月亮爬上来》,力争表现的安详、宁静、和谐、有变化、有层次感。
⑶巩固提高
播放合唱歌曲《爱因为在心中》,引导学生与《半个月亮爬上来》进行对比感受,并探讨这首歌曲应如何分配、表现,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和分析想象的能力。
教学小结
我们祖国还有很多好听的民歌,让我们更多的去发现和欣赏我们国家的民族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