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放牛歌》
教材分析: 《放牛歌》是一首轻松活泼的民歌风格的歌曲。不同的音符出现的频率较高,较难。这首歌曲出现了音乐知识反复记号,在教唱时要求学生认识、了解,并且知道它的作用。在教唱歌曲时创建语境,让学生边学边了解山村景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二、学生分析: 一年级学生在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后,对歌曲的接受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方面都有一定的提高。在音乐课堂上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遵守课堂纪律,积极举手回答问题,从整体上看,行为习惯方面进步较大。每个班都有一些表现非常棒的学生,他们在课堂上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但一年级的同学专注力持续时间不长,感动,对事物的兴趣浓厚,因此,我们还是要以唱游为主,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放牛歌》的学习,了解、感受山村大自然的风景。 2.过程与方法:学会用轻松、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用自制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3.知识与技能:认识反复记号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轻松、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通过多种表现形式表现对大自然的热爱。 难点: 认识歌曲中的反复记号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 术?在哪些环节如何使用?预期效果?) 《放牛歌》是一首欢快活泼的民族风格的歌曲,在教学设计和教授环节,分别使用了PPT、微课、录屏等多媒体技术,在空中授课时采用了钉钉软件的直播功能。下面分别对这些技术的使用情况做一下细致的分析。在备课环节首先通过网络查找上课所需要的素材,如图片、乐谱、音乐等,同时汇集这些资料通过PPT呈现出来。在制作微课时就充分利用了多媒体资料,首先在导入环节让学生通过一幅图片来进入学习情境当中;聆听环节,通过乐谱、音频与问题的结合,让学生感知音乐、充分思考;在教唱环节,老师通过口头传授知识、教师范唱等手段达到解决难点,完整演唱的目的。在拓展环节通过微课呈现的技术手段让学生自主参与,进一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每个环节知识脉络清晰,通过环节的学习,学生能够在家自主掌握《放牛歌》。
六、教学流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技术融合应用
(一)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老师指导学生轻轻的随着音乐的旋律闭上眼睛静静的听,睁开眼睛观察电子白板中的图片。 师:同学们你们观察到了什么? 揭示课题《放牛歌》 在《放牛歌》伴奏中,老师走进教室,学生静静地坐在座位上。 生回答问题 微课 PPT
(二)关注音乐 有效聆听 1、初听歌曲 通过第一次聆听,让学生感知歌曲的情绪、速度 (通过让学生聆听歌曲,达到第一次从听觉上熟知歌曲的目的) 2、复听歌曲 复听歌曲,找出歌曲演唱顺序,歌曲演唱了几遍呢? (本次聆听,第一次接触反复记号,一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通俗易懂的告知反复记号的作用即可) 3、再次聆听歌曲 师:歌曲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你能从歌词中找到答案吗? (再次聆听,引导学生关注歌词,创设情境) 学生聆听歌曲,并回答问题:歌曲的情绪与速度是怎样的? 2.学生聆听歌曲,并回答问题:歌曲演唱了几遍?演唱的循序是怎样的? 3.学生聆听歌曲,并回答问题:歌曲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微课
(三)巧解难点 完整学唱 1.有节奏的读歌词 师:多么美的歌词啊,接下来咱们一起去读一读歌词吧(出示歌词,学生有节奏的模仿老师读) 重点解决八分音符节奏型 2.分句用“la”模唱歌曲,固定歌曲节奏 师:你们也想唱一唱么?老师给你们伴奏,咱们一起用“la”轻声把第一段唱一唱(过程中固定节奏) 3.分句填词演唱 师:牧童的笛声让我们很快乐,所以我们也想加入歌词一起来跟牧童唱歌,对不对呢?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唱起来,我来唱一句,大家唱一句。 师:小朋友们唱的真好(或只要把几条节奏唱的再准确一点,那就更棒了!跟着老师来唱唱)。 4.完整演唱歌曲 (1)跟着范唱完整演唱歌曲 师:同学们基本上能够完整的演唱歌曲了,让我们跟着歌曲范唱,一起来唱一唱吧。 师:听一听牧童是怎样唱的。 (2)指导学生用欢快、活泼的声音完整演唱歌曲 5.跟着伴奏完整演唱歌曲 师:你们喜欢牧童的歌声吗?让我们跟着伴奏一起再次演唱歌曲吧! 有节奏的朗读歌词 用“la”分句模唱歌曲 3.跟着老师分句加歌词演唱歌曲 4.跟着范唱完整演唱歌曲 5.跟着伴奏完整演唱歌曲 微课 PPT
听听看看 课堂拓展 教师创设情境,利用身边物品制作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课下听着歌曲,创作 一幅放牛生回图。 制作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2.作画 微课 PPT
教学特色: 通过微课的制作,让学生清楚的知道自己所要学习的重点、难点。通过钉钉网络课堂,能够跟学生分步骤学习歌曲,学习效率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