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知识点
一、思维导图
二、知识梳理
考点一:交通
1、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
(1)现代交通运输方式: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 运输、管道运输
(2)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
运输方式 优 点 选 择
公路运输 机动灵活、速度较快、适应性较强 门对门,适合短途运输
铁路运输 速度较快、运费较低、运量较大 适宜长距离运送客、货
航空运输 速度快、舒适、安全 贵重或急需货物、数量不大的
水路运输 运载量大、投资省、运价低(缺点速度慢受自然条件限制) 适宜运输量大、距离长、实效性不强的大宗货物
管道运输 运量大、运价低、损耗少、安全可靠、连续性强、管理方便 石油、天然气等
2、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
(1)铁路主干网。
方向 铁路干线名称 起止点
南北 方向 京沪线 北京-上海
京九线 北京-香港九龙
京哈线 哈尔滨-北京
京广线 北京-广州
焦柳线 河南焦作-广西柳州
宝成-成昆线 陕西宝鸡-成都-昆明
青藏线 青海西宁-拉萨
东西 方向 京包-包兰线 北京-包头-兰州
陇海-兰新线(第二亚欧大陆桥东段) 江苏连云港-兰州-乌鲁木齐
沪昆线 上海-昆明
滨洲-滨绥线 满洲里-哈尔滨-绥芬河
南昆线 昆明-南宁
(2)交通运输网的特点:东南部密集,西北部稀疏。
考点二:农业
1、农业及其重要性
(1)农业的含义: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农业的劳动对象是生物,获得的劳动产品也是生物本身。
(2)主要农业部门: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
(3)农业的重要性: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2、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1)东、西部的差异:大致以400年等降水量线为界,把我国分为东部农耕区和西部牧业区。
西部 分界线 东部
以畜牧业为主 大体以400 mm年等降水量线为界 种植业、林业、渔业
四大牧区: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青海牧区、西藏牧区 种植业: 主要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平原、河谷和绿洲 种植业:湿润、半湿润的平原和盆地 林业:分布在东北、西南和东南的山地、丘陵 渔业:分布在东部沿海,长江中下游平原
(2)南、北方的差异(纬度位置引起的热量条件的差异):南北方差异的分界线大体为秦岭—淮河一线。
地区 耕地类型 耕作制度 主要粮食作物 主要糖料作物
秦岭—淮河以北地区 旱地 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小麦 甜菜
秦岭—淮河以南地区 水田 一年两熟或三熟 水稻 甘蔗
3、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自然因素:光照、热量、水分、地形和土壤等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很大,不同农作物对于自然条件的要求不同。
社会经济因素:农业技术水平、市场需求、交通条件、国家政策等。
4、走科技强农之路
(1)发展方向:依靠科技的优势,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加快我国从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迈进的步伐。
(2)具体措施
采用高产、优质的优良品种;采用机械化、专业化生产;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等。
考点三:工业
1、工业及其重要性
(1)含义:工业生产包括开采自然资源(煤炭、石油、铁矿石等)以及对原材料(矿产品、农产品等)进行加工和再加工。
(2)重要性:为社会经济各部门提供先进的工具和设备、原材料和动力等生产必须的物质条件。
2、我国工业的分布
(1)分布格局
东部沿海地区工业中心密集,并集中了主要的工业基地;中部地区工业中心较多;西部地区工业中心较少,分布稀疏。
(2)四大工业基地
工业基地 工业中心 工业特色 优势条件
辽中南 沈阳、大连、鞍山 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丰富的资源 便利的交通
京津唐 北京、天津、唐山 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丰富的矿产和海盐 便利的交通
沪宁杭(长三角) 上海、南京、杭州 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消费市场广阔 科技力量雄厚 水陆交通发达
珠三角 广州、深圳、珠海 以轻工业为主的 综合性工业基地 靠近香港、东南亚 可利用外资发展
3、蓬勃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
(1)主要部门: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能源和新材料等。
(2)分布
分布特点:多依附于大中城市。东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速度远高于中、西部地区。
聚集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
(3)典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中国“硅谷”——北京中关村,我国首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4)作用:成为带动我国工业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