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人体内平衡的维持
1、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脊神经)。神经元(又称神经细胞)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神经元的结构包括细胞体①和突起④(树突②和轴突③)两个部分
神经元的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能传导的兴奋叫神经冲动
2、脑的组成:大脑、小脑、脑干
大脑的结构: 表层是灰质:神经元的细胞体构成,颜色灰暗,又叫大脑皮质,有许多重要的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高级神经中枢。
内部是白质:神经纤维汇集,颜色白亮,有传导功能。
小脑功能:协调全身肌肉的活动,维持运动的协调性、保持身体平衡;
脑干功能:有呼吸中枢、心血管中枢等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中枢,称为“生命中枢”。
醉酒既损伤大脑,也损伤小脑。植物人的脑干是正常、未受损伤的。
3、脊髓由灰质和白质组成,灰质在中央,呈蝶形,白质分布在周围。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低级部位,具有传导上下神经冲动和完成低级反射的能。
4、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⑴ 完成反射的结构——反射弧
⑵ 反射弧的组成和传导途径:
感受器①→传入神经②→神经中枢③→传出神经④→效应器⑤
⑶ 反射的类型:
非条件反射—-生来就有的反射,如吮吸反射、缩手反射、膝跳发射
条件反射—-通过后天学习形成的反射,如望梅止渴
对语言文字的反射是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如看书大笑、谈虎色变、谈梅生津。
“望梅止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虽是条件反射,但不是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
区分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非条件反射是一种比较简单、低级的神经调节方式,由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
条件反射是一种比较复杂、高级的神经调节方式,是在大脑皮质的高级中枢的参与下完成的。
条件反射的形成要以非条件反射为基础。
5、眼:眼球是眼的主要结构(P42图16—9)。
瞳孔②是光线进入眼球内部的通道,随光线的强弱虹膜调整瞳孔的大小。俗话说的白眼球是巩膜⑥;黑眼珠是虹膜③;眼球内折射光线的主要结构是晶状体①。
沙眼和红眼病(急性结膜炎)发病部位在结膜。
6、视觉的形成:
【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角膜④→瞳孔②→晶状体①→玻璃体⑤→成像于视网膜⑧→视神经→大脑皮层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注意点:物象形成部位——视网膜;视觉形成部位——大脑的视觉中枢;
盲人“阅读”利用躯体感觉中枢,而不是视觉中枢)
7、近视的原因:眼球前后径过长或者晶状体曲度过大 。(P46图16—12)
近视成像特点: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 近视矫正:凹透镜
8、耳的结构及其听觉的形成
⑴ 耳的结构:
外耳(耳郭②、外耳道③)、中耳(鼓膜④、鼓室⑩、
听小骨①)、内耳(半规管⑤、前庭⑧、耳蜗⑦)。
⑵ 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与听觉形成有关。听觉形成部位——大脑听觉中枢。
⑶ 半规管和前庭有感受运动状态和头部位置变化的感受器,晕车晕船与此有关。
⑷ 遇到巨大声响,应迅速张口,或者闭嘴堵耳,维持鼓膜两侧大气压的平衡。
⑸ 听觉的形成:
声波→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大脑皮层听觉中抠→形成听觉。
耳毒性药物能损伤听神经功能,戴助听器无效。
与中耳和咽相通的结构是咽鼓管,鼻咽部发炎,易引起中耳炎。
9、人体的腺体有两种:
内分泌腺:无导管,其分泌物都叫激素,直接进入腺体内毛细血管。
外分泌腺: 有导管,分泌物由导管排出腺体。如汗腺、泪腺、唾液腺、肝脏等
胰腺既是内分泌腺(胰腺中的胰岛),又是外分泌腺(分泌胰液)。
10、卵巢和睾丸统称为性腺。它们既是重要的内分泌腺,又是重要的生殖器官。
11、激素调节:
a、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少——侏儒症
b、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呆小症
c、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巨人症
d、饮食中长期缺碘——甲状腺肿大(俗称大脖子病)。多吃海带和紫菜可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大。
e、成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
f、胰岛素分泌不足---糖尿病。可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
12、人体生命活动受神经和激素共同调节,或者说受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共同调节,以神经调节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