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人教版新教材化学高考第一轮基础练--第14讲 氯及其化合物(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人教版新教材化学高考第一轮基础练--第14讲 氯及其化合物(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30.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3-21 10:58: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人教版新教材化学高考第一轮
第14讲 氯及其化合物
层次1基础性
1.(2023·广东深圳期末)如图所示实验装置,烧瓶内充满氯气,底部有一层细沙(不参与反应),玻璃导管下口b处塞有一小块钠。从a口伸入一根细铁丝把钠块捅下去,再用滴管从管口滴下一滴水,恰好落在钠块上,立即剧烈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烧瓶中所有反应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B.反应中,烧瓶内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C.烧瓶内的压强先变大后变小
D.金属钠最终转化为NaOH、NaCl两种物质
2.(2023·广东广州三模)某溶液的主要成分为NaClO(含有一定量的NaOH),既能杀菌消毒又能漂白。下列用来解释事实的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
A.该溶液可用NaOH溶液吸收Cl2制备:Cl2+2OH-Cl-+ClO-+H2O
B.该溶液与洁厕灵(主要成分为HCl)混合产生Cl2:2H++Cl-+ClO-Cl2↑+H2O
C.该溶液与过氧化氢溶液混合产生O2:2ClO-+H2O22Cl-+O2↑+2OH-
D.该溶液加白醋可增强漂白作用:CH3COOH+ClO-HClO+CH3COO-
3.氯气性质的微型实验装置如图所示。①是浓盐酸,⑥是高锰酸钾,②~⑤是滤纸条,依次滴有石蕊溶液、淀粉KI溶液、KBr溶液、含KSCN的FeCl2溶液,实验时滴入浓盐酸,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产生氯气的离子方程式为16H++10Cl-+2Mn2Mn2++5Cl2↑+8H2O
B.⑤处变红色,发生的反应为2Fe2++Cl22Fe3++2Cl-,Fe3++3SCN-Fe(SCN)3
C.②处先变红后褪色,说明氯气溶于水后,溶液有酸性和漂白性
D.③处变蓝色,④处变橙色,说明氧化性:Cl2>Br2>I2
4.(2023·广东韶关期末)氯元素的化合价与其形成的常见物质种类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c和d都具有漂白性
B.b和e两种溶液混合,能够生成c
C.同浓度b水溶液的酸性比d强,d的酸性比碳酸强
D.以e为有效成分的消毒剂可以消毒有色衣物、瓷砖、地板等
5.(2023·广东汕头期末)某校化学兴趣小组为研究氯气的性质并模拟工业制备漂白粉,设计了下列装置进行实验。已知:
①A中反应为KClO3+6HCl(浓)KCl+3Cl2↑+3H2O;
②石灰乳的主要成分为Ca(OH)2,其他杂质不参与反应。
(1)实验结束后,立即将B中溶液滴几滴在紫色石蕊试纸上,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2)装置C的实验目的是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为此C中Ⅰ、Ⅱ、Ⅲ处依次放入的物质正确的是   (填字母)。
编号 Ⅰ Ⅱ Ⅲ
A 干燥的有色布条 碱石灰 湿润的有色布条
B 干燥的有色布条 浓硫酸 湿润的有色布条
C 湿润的有色布条 浓硫酸 干燥的有色布条
D 湿润的有色布条 碱石灰 干燥的有色布条
(3)待E中物质完全反应后,经过一系列加工处理,得到漂白粉样品,其主要成分为   (填化学式)。
(4)F装置的作用是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5)含氯消毒剂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
①已知KMnO4的摩尔质量为158 g· mol-1,其与浓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该反应也可以用来制取氯气: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15.8 g KMnO4参与上述反应,产生的Cl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L。
②常温下,氯气与烧碱溶液反应得“84”消毒液,NaClO是“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浸泡衣物时加入“84”消毒液,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漂白效果更好,原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为     (已知酸性:H2CO3>HClO>HC)。
层次2综合性
6.(2024·广东六校第一次联考)二氧化氯(ClO2)是一种黄绿色、易溶于水的气体,常用于饮用水消毒。下列有关ClO2的制备与杀菌的说法不合理的是(  )
A.NaClO2在酸性条件下歧化生成ClO2和NaCl,则n(氧化剂)∶n(还原剂)=1∶4
B.ClO2在强碱性环境中使用失效,可能的原因是2ClO2+2OH-Cl+Cl+H2O
C.可用饱和食盐水除去ClO2中的NH3
D.等物质的量的ClO2杀菌效果比Cl2强
7.ClO2和NaClO2均具有漂白性,工业上由ClO2气体制取NaClO2固体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通入的空气可将发生器中产生的ClO2全部驱赶到吸收器中
B.吸收器中生成NaClO2的离子方程式为2ClO2+H2O22Cl+2H++O2
C.步骤a的操作包括过滤、洗涤和干燥
D.工业上将ClO2气体制成NaClO2固体,其主要目的是便于贮存和运输
8.(2023·广东广州期末)部分含氯物质的分类与相应化合价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气体溶于水可制得液氯
B.b通入冷的石灰乳中可制得漂白粉
C.c可用于自来水消毒
D.存在a→b→d→a的循环转化关系
9.某同学向SO2和Cl2的混合气体中加入品红溶液,振荡,溶液褪色,将此无色溶液分成三份,依次进行实验,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记录如下:
序号 ① ② ③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溶液不变红,试纸不变蓝 溶液不变红,试纸褪色 生成白色沉淀
下列实验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A.①说明Cl2被完全消耗,③中白色沉淀为BaSO4
B.②中试纸褪色的原因是SO2+I2+2H2OH2SO4+2HI
C.③中若将BaCl2溶液换成Ba(NO3)2溶液,也能说明SO2被Cl2氧化为S
D.该实验说明,品红溶液和SO2均被氧化
10.某研究小组为了探究NaClO溶液的性质,设计了下列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序号 试管试剂 实验现象
① 饱和Ag2SO4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② CH3COOH溶液 光照管壁有无色气泡产生
③ 0.2 mol·L-1 FeSO4酸性溶液和KSCN溶液 溶液变红
④ 0.2 mol·L-1 AlCl3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下列相关判断中错误的是(  )
A.实验①:发生的反应为Ag++ClO-+H2OAgCl↓+2OH-
B.实验②:无色气体为O2
C.实验③:还原性强弱顺序为Fe2+>Cl-
D.实验④:ClO-与Al3+的水解相互促进
层次3创新性
11.(2024·福建泉州第一次质检)常温常压下,Cl2O为棕黄色气体(沸点为3.8 ℃),42 ℃以上会分解生成Cl2和O2,Cl2O易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HClO。现将氯气和空气(不参与反应)按体积比1∶3混合通入含水8%的碳酸钠中制备Cl2O,并用水吸收后得次氯酸溶液。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装置的连接顺序为①→④→②→③→⑤
B.装置②应采用水控温,防止反应放热引起Cl2O分解
C.氯气直接溶于水制备次氯酸溶液的方法,比本题目的方法简便且次氯酸更纯、浓度更高
D.两处多孔球泡的作用均是为了加快反应速率
1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查阅资料得知,漂白粉与硫酸溶液反应可制取氯气,化学方程式为Ca(ClO)2+CaCl2+2H2SO42CaSO4+2Cl2↑+2H2O,他们设计如图实验装置制取氯气并验证其性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中A部分的装置是    (填字母)。
(2)装置B中的现象是                。
(3)请写出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装置E的作用是                。
(4)请帮助他们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洗气瓶C中的亚硫酸钠已被氧化(简述实验步骤):                  。
(5)制取Cl2的方法有多种,若A部分的装置是a,请再写出一种制备方法: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第14讲 氯及其化合物
1.B 解析 烧瓶中HCl和NaOH的反应无化合价变化,是非氧化还原反应,A错误;钠与水反应有氢气生成,且放出热量,放出的热量使氢气、钠分别与氯气反应生成HCl气体、NaCl固体,白烟为NaCl固体,而HCl与水蒸气结合形成白雾,B正确;长玻璃导管可以平衡烧瓶内外压强,C错误;体系中有氯气与NaOH的反应,所以金属钠可能转化为NaClO,D错误。
2.C 解析 NaClO溶液可用NaOH溶液吸收Cl2制备:Cl-+ClO-+H2O,A正确;次氯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氯气和水,离子方程式为2H++Cl-+ClO-Cl2↑+H2O,B正确;NaClO溶液与过氧化氢溶液混合产生O2:ClO-+H2O2Cl-+O2↑+H2O,C错误;NaClO溶液加白醋可生成次氯酸,增强漂白作用:CH3COOH+ClO-HClO+CH3COO-,D正确。
3.D 解析 高锰酸钾和浓盐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氯气,离子方程式为16H++10Cl-+2Mn2Mn2++5Cl2↑+8H2O,A正确;氯气将氯化亚铁氧化为氯化铁,铁离子遇到KSCN溶液显红色,发生的反应依次为2Fe2++Cl22Fe3++2Cl-,Fe3++3SCN-Fe(SCN)3,B正确;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C正确;氯气和碘化钾反应生成碘单质,淀粉遇碘单质变蓝色,说明氧化性:Cl2>I2,氯气和溴化钾反应生成溴单质,溶液变橙色,说明氧化性:Cl2>Br2,但不能说明氧化性:Br2>I2,D错误。
4.B 解析 结合价—类二维图分析:a为含Cl-的盐、b为HCl、c为Cl2、d为HClO、e为含ClO-的盐。Cl2没有漂白性,次氯酸有漂白性,A错误;e为含ClO-的盐、b为HCl,两者可以发生价态归中反应生成Cl2,B正确;盐酸是强酸,碳酸、次氯酸是弱酸,碳酸的酸性大于次氯酸,C错误;次氯酸盐有强氧化性,可杀菌消毒,可以用于瓷砖、大理石地面的消毒,次氯酸盐有漂白性,不能用于有色衣物的消毒,D错误。
5.答案 (1)先变红后褪色 (2)C (3)Ca(ClO)2
(4)Cl2+2OH-ClO-+Cl-+H2O
(5)①5.6 ②ClO-+H2O+CO2HClO+HC
解析 浓盐酸与氯酸钾反应生成氯气,氯气中含有挥发出的HCl,用水吸收氯气中HCl,再将氯气通入放有湿润的有色布条的Ⅰ中,检验氯气能否使其褪色,再通入盛有浓硫酸的试剂瓶Ⅱ中干燥氯气,再通入放有干燥的有色布条的Ⅲ中,检验氯气能否使其褪色,D中浓硫酸防止水蒸气进入Ⅲ中,然后将氯气通入石灰乳中制取漂白粉,最后用NaOH溶液吸收多余的氯气防止污染空气。
(1)B中溶液为新制氯水,含有盐酸,能使紫色石蕊试纸变红,含有HClO,能使试纸褪色,因此滴到紫色石蕊试纸上可观察到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2)由以上分析可知:C中Ⅰ、Ⅱ、Ⅲ处依次放入湿润的有色布条、浓硫酸、干燥的有色布条。
(3)E中氯气与石灰乳反应生成氯化钙、次氯酸钙,其中Ca(ClO)2具有强氧化性,是漂白粉的有效成分。
(4)F中氯气与NaOH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OH-ClO-+Cl-+H2O。
(5)由反应可得关系式:
2KMnO4 ~ 5Cl2
2 mol 5 mol
x
x=0.25 mol,产生的Cl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0.25 mol×22.4 L·mol-1=5.6 L。
“84”消毒液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因碳酸酸性强于HClO,次氯酸钠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HClO,发生反应:ClO-+H2O+CO2HClO+HC;反应后溶液中HClO浓度增大,漂白性增强。
6.C 解析 酸性条件下Cl发生歧化反应,生成Cl-和ClO2,可写出离子方程式:4H++5ClCl-+4ClO2↑+2H2O,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A正确;ClO2易溶于水,不能用饱和食盐水除杂,C错误;等物质的量的ClO2作氧化剂时得电子数比Cl2得电子数多,杀菌效果更好,D正确。
7.B 解析 吸收器中ClO2、双氧水和NaOH溶液反应,混合液呈碱性,离子方程式应为2ClO2+H2O2+2OH-2Cl+2H2O+O2,B错误;冷却结晶后,要经过滤、洗涤、干燥得到NaClO2固体,C正确;ClO2和NaClO2均具有漂白性,将ClO2气体制成NaClO2固体,便于贮存和运输,D正确。
8.A 解析 a气体为HCl,溶于水为盐酸而不是得到液氯,A不正确;b为氯气,通入冷的石灰乳中可制得漂白粉,B正确;c为+4价氯形成的氧化物ClO2,具有氧化性,可用于自来水消毒,C正确;a、b、d为盐酸、氯气、次氯酸,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加热生成氯气、氯气和水生成次氯酸、次氯酸分解能生成盐酸,存在a→b→d→a的循环转化关系,D正确。
9.C 解析 ①中湿润的淀粉KI试纸不变蓝,说明溶液中不含Cl2,则Cl2被完全消耗,③中白色沉淀为BaSO4,A正确;②中实验现象说明二氧化硫过量,加热后二氧化硫与碘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SO2+I2+2H2OH2SO4+2HI,试纸褪色,B正确;硝酸根离子能将亚硫酸根离子氧化,故③中若将BaCl2溶液换成Ba(NO3)2溶液,不能说明SO2被Cl2氧化为S,C错误;加热后溶液均未恢复至红色,证明品红溶液和SO2均被氧化,D正确。
10.A 解析 实验①中离子方程式没有还原剂,不可能将ClO-还原为Cl-,A错误;反应生成HClO,光照分解产生O2,会产生气泡,B正确;实验③中ClO-将Fe2+氧化为Fe3+,而ClO-则被还原为Cl-,故还原性:Fe2+>Cl-,C正确;实验④中产生的白色沉淀应为Al(OH)3,说明ClO-与Al3+的水解相互促进,D正确。
11.C 解析 Cl2O在42 ℃以上会分解生成氯气和氧气,为防止反应放热后温度过高导致Cl2O分解,装置②需放在冷水中,B正确;与用氯气直接溶于水制备次氯酸溶液相比,氯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于Cl2O,与水反应得到的次氯酸中混有盐酸,所得次氯酸的浓度小于Cl2O与水反应得到的次氯酸溶液,且反应中氯元素的利用率也小于Cl2O与水的反应,C错误;多孔球泡可以使反应物充分接触,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故其作用是加快反应速率,使反应充分进行,D正确。
12.答案 (1)b (2)溶液变蓝色
(3)Cl2+2Fe2+2Cl-+2Fe3+ 吸收多余的Cl2,防止污染空气
(4)取少量C中溶液于小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振荡后滴加BaCl2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且沉淀不消失,则证明C中亚硫酸钠已被氧化
(5)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解析 (1)从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加热,所以应选固液混合加热型装置。
(2)氯气具有强氧化性,与碘化钾发生反应:2KI+Cl22KCl+I2,淀粉遇碘变蓝色。
(3)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l2+2Fe2+2Cl-+2Fe3+;装置E的作用是吸收多余的Cl2,防止污染空气。
(4)亚硫酸钠被氧化生成硫酸钠,只要验证S的存在就可证明亚硫酸钠已经被氧化,检验S的存在选用稀盐酸和氯化钡溶液。
(5)实验室通过装置a制备氯气,可以用高锰酸钾与浓盐酸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
2025山东专版新教材思想政治高考第一轮
课时规范练34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为留住红色记忆,重温延安精神,延安市推出“延安1938”主题文化街区。游客进入街区,仿佛穿越到20世纪30年代的延安:“梦里搂定”宝塔山、“陕北好江南”南泥湾等传统红色地标;《新中华报》影印装饰、“为人民服务”墙体宣传等红色文化符号,为观众打开通往历史现场的通道;窑洞、信天游展示着陕北的地域文化、风土民情,等等。“延安1938”主题文化街区(  )
①通过多种载体呈现革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 ②立足当地文化资源,推动各民族文化完全交融 ③通过沉浸体验,增强游客对红色历史文化的认同感 ④坚持经济效益为先,“牵手”红色文化推动经济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2023年3月,湖南郴州市安仁县党史陈列馆正式开馆。陈列馆内不仅运用了静态的图文展示,还运用艺术场景复原、雕塑、油画和影音多媒体等多样化展示形式,大大增强展览吸引力、感染力。可见,建设安仁县党史陈列馆旨在(  )
A.通过提供沉浸式的文化体验引发精神共鸣
B.提高文化软实力,促进当地旅游产业发展
C.汲取革命火种,传承红色基因和坚定理想信念
D.展示光辉党史,丰富革命文化的基本内涵
3.大型原创舞剧《红楼梦》用当下年轻人的视角观察红楼梦中人的悲欢离合,结合舞台美术、人物造型、服装设计、场面调度等多维方式向观众呈现了一场关于女性情感、命运和生命力的视听盛宴。这种打破时空局限的古今对话,在演员、角色、观众之间产生了一种奇妙的碰撞,让《红楼梦》拥有了更丰富的外延、更饱和的色调和全新的打开方式。这一原创舞剧的成功得益于(  )
①创新表现方式,以丰富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②保持开放心态,坚持吸收外来优秀文化成果 ③满足人民期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④体现时代特征,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4.2023年3月25日至26日,成渝两地演奏家奏响成渝双城音乐会,两场艺术与文化交融的精彩演出令成渝两地音乐爱好者称赞不已。成都交响乐团将在精品力作创演、音乐文化品牌建设、音乐人才交流等方面与重庆文旅部门开展深入合作互动,携手迈进巴蜀文旅走廊新赛道,共同推动成渝两地音乐事业建设发展,为把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打造成为具有国际范、中国味、巴蜀韵的世界级休闲旅游胜地提振文旅经济助力。这表明(  )
①巴蜀文化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和认同 ②成渝地区音乐合作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发展 ③推动本民族文化发展要吸收外来文化优秀成果 ④文化发展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5.大型纪录片《征程》全景式表现了广大人民群众昂扬精神风貌,是一部具有强烈感染力和吸引力的新时代人民史诗和精神史诗。全片本着立意求高度、内容重厚度、表达有温度的创作理念,勾勒出新时代十年的时代底色。在全国电视观众和广大网民中引发强烈反响。《征程》取得成功告诉我们(  )
①文艺工作者必须牢牢地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 ②优秀的文化作品孕育在人民的伟大社会实践中 ③必须融通古今中外各种文化资源,弘扬主旋律 ④文艺工作者要不负时代,全身心讲好中国故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乡村振兴题材电影《山河谣》根据武安市白沙村党委书记侯二河真实事迹改编,讲述了白沙村坚持“党建引领、共同富裕”,在党委书记侯二河带领下,历经40余年奋斗,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发展为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样板村的故事。这对文化创作的启示有 (  )
①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问题 ②贴近现实生活,讴歌伟大实践 ③立足中国国情,继承传统文化 ④保持开放心态,实现交流互鉴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文化自信对年轻人意味着什么 文化的自信自强和传承,是纽约时代广场上的一抹中国红,是巴黎街头蓦然流淌的古筝声,是四海同庆中国年,是孩子们朗朗诵读的唐诗,是墨笔下的一撇一捺,是木雕里的历史人物,是我们心心念念的家乡美食。这说明 (  )
①优秀文化积淀着一个国家最深层的情感和精神追求 ②文化自信来自我国多元文化中形成的广泛社会共识 ③文化自信是在肯定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基础上产生的 ④文化自信的价值在于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近年来,各大文博机构推出的文创产品令人目不暇接,“把文物带回家”正成为一种流行趋势。除了玩偶“马踏飞燕”,三星堆博物馆的黄金面具、青铜小人搓麻将摆件等也成为爆款,在网络销售平台卖到断货。那些或精美可爱或“脑洞大开”的文创产品,让文物“活”起来也“火”起来,制造着一个个消费热点。由此可见(  )
①只有借助跨界文创,才能让文物以更多方式走近大众 ②文化创意日益成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和经济的新增长点 ③将传统文化进行现代表达,可以满足人们个性化的消费需求 ④契合年轻人喜好,方可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方向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近年来,福建省三明市借助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契机,借助科技手段,在红色场馆运用创新展陈方式讲述长征故事。在此基础上,串联全市重要景区、红色村镇和红色场馆,推出红色旅游研学精品线路,打造长征精神教育培训品牌,讲好新时代长征故事。上述举措有利于(  )
①弘扬长征精神,打造赓续红色血脉的精神家园 ②弘扬革命文化,助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③发展文化产业,不断夯实文化自信的基础 ④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桃红、青绿、缃叶……中国传统色彩浩如烟海,遍布于诗词、典籍、史书、服饰、器物中。它是欧阳修笔下“夜雨染成天水碧,朝阳借出胭脂色”;是《红楼梦》中宝钗的蜜合色棉袄、葱黄绫棉裙。从中国传统色彩出发,能够溯源中国人独特的情感表达。由此可知(  )
①中国传统色彩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拓展其基本内涵 ②坚定文化自信就是要坚定对中华传统色彩文化的自信 ③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需要文化载体承载、表达和展现 ④人在实践中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发挥着塑造人的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1963年,毛泽东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雷锋精神自此广泛传扬。
雷锋,1940年出生,在旧社会时饱尝苦难,他以“一心向着党、向着社会主义、向着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崇德向善、大公无私的道德境界,甘当“螺丝钉”和“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意识,自我完善、不断超越的精神追求,“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历经岁月,“雷锋”早已从一个名字,转变为好人、模范、英雄、榜样的代名词,成为社会主义中国的道德标识、精神标杆。2021年,雷锋精神被列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
60年来,从“学雷锋做好事”到“岗位学雷锋,行业树新风”,从“学雷锋树新风”到在抗击疫情、脱贫攻坚等中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学雷锋活动在全国持续深入开展,雷锋的名字家喻户晓,雷锋的事迹深入人心,雷锋精神滋养着一代代中华儿女的心灵。
结合材料,从文化角度,说明为什么时代在变,雷锋精神却永不过时。
课时规范练34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A 解析 材料呈现当地的革命文化,与民族文化的交融无关,且“完全交融”说法错误,②排除;应该是坚持社会效益为先,做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④错误;①③符合题意。
2.C 解析 由题干可知,安仁县党史陈列馆不仅运用了静态的图文展示,还运用艺术场景复原、雕塑、油画和影音多媒体等多样化展示形式,增强展览吸引力、感染力。可见,建设安仁县党史陈列馆旨在汲取革命火种,传承红色基因和坚定理想信念,C项符合题意;A项是意义,不是建设安仁县党史陈列馆的目的,排除;B项也不是建设安仁县党史陈列馆的目的,排除;党史宣传可以展示光辉党史,但无法丰富革命文化的基本内涵,D项有误。
3.D 解析 大型原创舞剧《红楼梦》主要是创新了优秀传统文化的表现方式,展现了其魅力,并没有丰富其内涵,①错误;材料强调的是传统文化要体现时代特征,未涉及吸收外来优秀文化成果,②排除;“打破时空局限的古今对话,在演员、角色、观众之间产生了一种奇妙的碰撞”表明该剧的成功得益于满足人民期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体现时代特征,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③④正确。
4.D 解析 对待本民族文化的态度是认同,对待其他民族文化的态度是尊重,①错误;成都交响乐团与重庆文旅部门开展深入合作互动,为把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打造成为具有国际范、中国味、巴蜀韵的世界级休闲旅游胜地提振文旅经济助力,这表明成渝地区音乐合作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发展,②正确;材料强调成渝两地演奏家奏响成渝双城音乐会,助推文旅经济发展,未涉及外来文化,③不符合题意;成渝两地演奏家奏响成渝双城音乐会,精彩演出令成渝两地音乐爱好者称赞不已,这表明文化发展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④正确。
5.C 解析 党要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动权,①错误;材料强调立足时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未涉及融通古今中外各种文化资源,③不符合题意;《征程》取得成功告诉我们优秀文化作品是在人民的伟大社会实践中孕育和创作的,文艺工作者要不负时代,用心用情用力地讲好中国故事,②④符合题意。
6.A 解析 《山河谣》根据白沙村党委书记侯二河真实事迹改编,反映了新时代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这对文化创作的启示有文化创作要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问题,贴近现实生活、讴歌伟大实践,①②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继承传统文化与文化交流,且我们要继承优秀传统文化,③④排除。
7.B 解析 文化自信是四海同庆中国年,这说明优秀文化积淀着一个国家最深层的情感和精神追求,①符合题意;文化自信是纽约时代广场上的一抹中国红,是巴黎街头蓦然流淌的古筝声,说明文化自信是在肯定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基础上产生的,③正确;②④观点错误。
8.C 解析 文创产品让文物“活”起来也“火”起来,说明借助跨界文创,有利于让文物以更多方式走近大众,①说法太绝对;文创产品卖到断货,制造着一个个消费热点,说明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文化创意日益成为经济的新增长点和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②符合题意;玩偶“马踏飞燕”,三星堆博物馆的黄金面具、青铜小人搓麻将摆件等文创产品,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有益尝试,用创意满足了人们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③符合题意;文创产品深受年轻人青睐,但并不是说契合年轻人喜好才能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方向,④错误。
9.A 解析 福建省三明市借助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契机,打造长征精神教育培训品牌,讲好新时代长征故事,既有利于弘扬长征精神,打造赓续红色血脉的精神家园,又有利于弘扬革命文化,助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①②符合题意;经济是基础,我们要继续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夯实文化自信的基础,③错误;长征文化属于革命文化,不属于传统文化,④错误。
10.D 解析 中国传统色彩随着时代的变化并不能拓展其基本内涵,①排除;坚定文化自信既包括坚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也包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还包括对外文化交流的自信,②错误;“中国传统色彩浩如烟海,遍布于诗词、典籍、史书、服饰、器物中”“从中国传统色彩出发,能够溯源中国人独特的情感表达”,由此可知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需要文化载体承载、表达和展现,人在实践中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发挥着塑造人的作用,③④正确。
11.答案 ①发扬雷锋精神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②发扬雷锋精神有利于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升社会道德水平。③发扬雷锋精神有利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提升公民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④作为一种精神力量,雷锋精神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也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育文明风尚。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