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人教版新教材化学高考第一轮基础练--第16讲 卤族元素 溴、碘的提取(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人教版新教材化学高考第一轮基础练--第16讲 卤族元素 溴、碘的提取(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90.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3-21 10:59: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人教版新教材化学高考第一轮
第16讲 卤族元素 溴、碘的提取
层次1基础性
1.(高考题组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2023·全国新课标卷)向溴水中加入苯,振荡后静置,水层颜色变浅,溴与苯发生了加成反应
B.(2022·全国乙卷)向NaBr溶液中滴加过量氯水,再加入淀粉KI溶液,先变橙色,后变蓝色,则氧化性:Cl2>Br2>I2
C.(2022·江苏卷)证明Br2的氧化性比I2的强:向盛有淀粉KI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几滴溴水,振荡,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D.(2021·海南卷)在淀粉和I2的混合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已知:(SCN)2、SCN-分别与卤素单质、卤素离子性质相似],溶液仍为蓝色,则氧化性:(SCN)22.(2023·广东肇庆统考)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某食用盐中含有的碘元素以KIO3形式存在。已知溶液中I与I-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I+5I-+6H+3I2+3H2O。实验小组的同学为检测该加碘食盐中的I做了如下实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试管①中溶液会变蓝
B.试剂1可换成蓝色石蕊溶液
C.试剂3可以是乙醇溶液
D.试管②中溶液变蓝,说明食盐中含有I
3.“空气吹出法”是目前海水提溴最成熟的工业方法,部分工艺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步骤③发生时溶液的酸性增强
B.溶液中Br2的浓度:Ⅰ<Ⅱ
C.步骤②利用了溴易挥发的性质
D.使用乙醇萃取溶液Ⅱ中Br2后再蒸馏
4.(2024·湖南部分重点中学开学考)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用双氧水滴定淀粉KI溶液 溶液变蓝 达到滴定终点
B 向食用加碘盐中加入食醋和KI溶液,再加入CCl4振荡,静置 下层呈紫红色 该食用加碘盐中含有KIO3
C 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鉴别NO2、溴蒸气 试纸变蓝 该气体为溴蒸气
D 最后试管有浅黄色沉淀 有机物中含有溴原子
5.(2021·江苏卷,9题改编)通过下列实验可从I2的CCl4溶液中回收I2。
I2的CCl4溶液含I-和I的水溶液粗碘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NaOH溶液与I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I2+2OH-I-+I+H2O
B.通过过滤的方法可将水溶液与CCl4分离
C.加稀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5I-+I+6H2O3I2+3H2O+6OH-
D.回收的粗碘可通过升华进行纯化
6.溴、碘主要存在于海水中,有“海洋元素”的美称。海水中的碘富集在海带中,我国海带产量居世界第一,除供食用外,大量用于制碘。实验室提取碘的途径如下所示:
干海带海带灰水溶液碘单质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实验室在坩埚中焙烧干海带,并且用玻璃棒搅拌
B.在含I-的水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和双氧水后,碘元素发生氧化反应
C.操作a是萃取,操作b是分液,操作a和b均在分液漏斗中进行
D.在含I-的水溶液中加入氧化剂后滴加几滴淀粉溶液,溶液变蓝色,说明I-完全被氧化
层次2综合性
7.某同学设计完成了以下两个实验:
①向盛有KI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许CCl4后滴加氯水,CCl4层变成紫色。继续向试管中滴加氯水,振荡,CCl4层会逐渐变浅,最后变成无色(生成了HIO3)。
②向盛有KBr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许CCl4后滴加氯水,CCl4层变成红棕色。继续向试管中滴加氯水,振荡,CCl4层的颜色没有变化。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①生成HIO3时发生的反应为I2+5Cl2+6H2O2HIO3+10HCl
B.实验②中当CCl4层变成红棕色时可通过分液的方法获得Br2的CCl4溶液
C.由上述实验得出Cl2、Br2、I2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Cl2>Br2>I2
D.由上述实验得出Cl2、HIO3、HBrO3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HBrO3>Cl2>HIO3
8.硫氰[(SCN)2]称为拟卤素,其化学性质与Cl2相似。将几滴KSCN溶液加入酸性含有Fe3+的溶液中,溶液变为红色,将该红色溶液分为两份:①向其中一份溶液中加入适量KMnO4溶液,红色褪去;②向另一份溶液中通入SO2,红色也褪去。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Fe3+与SCN-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3++3SCN-Fe(SCN)3
B.②中红色褪去的原因是SO2将SCN-还原
C.①中现象说明SCN-与Cl-相似,有还原性
D.加入合适氧化剂,SCN-可被氧化为(SCN)2
9.利用海洋资源获得的部分物质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海水中获取淡水,历史最久的方法是离子交换法
B.实验室中从海带中获得I2,需要用到的主要玻璃仪器只有烧杯、分液漏斗、玻璃棒
C.用SO2溶液吸收从苦卤中吹出的单质溴时,发生的离子反应是Br2+SO2+2H2O4H++S+2Br-
D.用石灰石、盐酸等从苦卤中提取镁时,发生反应的反应类型有化合、分解、置换和复分解
10.(2024·辽宁沈阳六校联考)某混合溶液中含有NaI、NaBr、Na2SO4三种溶质,其物质的量均为1 mol,向混合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氯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将溶液蒸干最多可以得到4 mol NaCl
B.将溶液蒸干并灼烧,得到的固体可能是NaCl、NaBr、Na2SO4
C.向溶液中滴加淀粉KI溶液,溶液变蓝,但不能判断氯气是否过量
D.若通入氯气的体积为11.2 L(标准状况下),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I-+Cl2I2+2Cl-
11.某工业食盐样品中混有NaBr杂质,现对其进行提纯,并获取液态溴,可设计实验流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依据实验流程可知,操作Ⅰ为萃取、分液,可选取CCl4作为萃取剂
B.由液体D中获取液溴时采用蒸馏操作,所用温度计的水银球应插入液面以下
C.在进行操作Ⅱ时,需要的主要仪器有铁架台(带铁圈)、酒精灯、蒸发皿、玻璃棒、坩埚钳
D.若样品为44.0 g,最终获得42.1 g氯化钠固体,则原固体混合物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约为90%
层次3创新性
12.(2023·广东惠州期末)某研究小组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备氯气,并进行Cl2、Br2、I2性质的探究。
Ⅰ.制备Cl2并进行性质实验(夹持装置和加热仪器略):
(1)实验室用MnO2与浓盐酸反应制取Cl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Ⅱ.为探究Cl2、Br2、I2的氧化性强弱,设计实验如下:
【查阅资料】①Cl、Br、I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都是7,单质Cl2、Br2、I2的化学性质相似。②稀溴水呈黄色;浓溴水呈红棕色;碘水呈棕黄色。③淀粉溶液遇I2变蓝色。
氧化性强弱探究:
实验1
实验2 取a中的黄色溶液少许,加入KI溶液,再加入淀粉溶液
【分析与解释】
(4)实验1中a试管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5)通过实验1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6)①甲同学认为:实验2观察到       现象,得出氧化性Br2>I2;
②乙同学对上述实验进行反思,认为实验2不能充分证明氧化性Br2>I2,他补做了实验3。
实验3 另取a中的黄色溶液少许,先加入足量的NaBr固体,充分振荡,然后加入KI溶液和淀粉溶液
补做实验3的目的是                。
第16讲 卤族元素 溴、碘的提取
1.C 解析 苯不能与溴水反应,能够萃取溴水中的溴,使水层颜色变浅,A错误;过量的氯水能够与KI反应生成碘(I2),不能得出相应的结论,B错误;向盛有淀粉KI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几滴溴水,振荡,溶液变为蓝色,说明Br2的氧化性比I2的强,C正确;若向淀粉和碘的混合溶液中滴加不足量的硫氰化钾溶液,碘未完全反应,溶液也呈蓝色,故溶液仍为蓝色不能判断(SCN)2和碘的氧化性强弱,D错误。
2.D 解析 试管①中溶液不会变蓝,溶液中没有单质碘,只有碘酸根,A错误;试剂1不能换成蓝色石蕊溶液,要通过实验证明生成了单质碘,再证明食盐中有碘酸根,B错误;试剂3应该提供酸性环境,可以是稀硫酸或醋酸等,C错误;试管②中溶液变蓝,说明生成了单质碘,则说明食盐中含有I,主要是碘离子和碘酸根在酸性条件下反应生成单质碘:I+5I-+6H+3I2+3H2O,D正确。
3.D 解析 Br2+SO2+2H2O2HBr+H2SO4,生成的HBr、H2SO4均为强酸,故酸性增强,A正确;Ⅰ→Ⅱ是Br2的富集,溶液中Br2的浓度:Ⅰ<Ⅱ,B正确;溴单质易挥发为溴蒸气,所以用热空气吹出,步骤②利用了溴易挥发的性质,C正确;乙醇与水互溶,不能作为萃取剂,D错误。
4.B 解析 淀粉KI溶液一般作为指示剂,设计用双氧水滴定淀粉KI溶液无法判定终点,A错误;在酸性环境中,KIO3与KI反应生成I2,B正确;NO2与水反应生成硝酸,硝酸也具有强氧化性,也可使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C错误;加入AgNO3溶液之前要用硝酸中和溶液中的碱,D错误。
5.D 解析 不符合原子守恒和得失电子守恒,正确应为3I2+6OH-5I-+I+3H2O,A错误;水溶液与CCl4互不相溶,利用分液漏斗分液将其分离,B错误;加稀硫酸反应时溶液呈酸性,正确应为5I-+I+6H+3I2+3H2O,C错误;碘易升华,故回收的粗碘可通过升华进行纯化,D正确。
6.D 解析 灼烧固体在坩埚中进行,并且用玻璃棒搅拌,A正确;含I-的滤液中加入稀硫酸和双氧水后,碘元素发生氧化反应,B正确;碘单质在四氯化碳中溶解度大于水,操作a是萃取,操作b是分液,操作a和b均在分液漏斗中进行,最后再蒸馏分出碘,C正确;在含I-的水溶液中加入氧化剂后滴加几滴淀粉溶液,溶液变蓝色,说明I-被氧化有碘单质生成,但不一定完全被氧化,D错误。
7.C 解析 由实验①继续向试管中滴加氯水,振荡,CCl4层会逐渐变浅,最后变成无色(生成了HIO3)可知,氯气可氧化碘单质,发生的反应为I2+5Cl2+6H2O2HIO3+10HCl,A正确;由实验②向盛有KBr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许CCl4后滴加氯水,CCl4层变成红棕色可知,溴易溶于CCl4,则可通过分液的方法获得Br2的CCl4溶液,B正确;根据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由实验①可知氧化性:Cl2>I2,由实验②可知氧化性:Cl2>Br2,不能比较Br2、I2的氧化性强弱,C错误;由实验①、②可知,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HBrO3>Cl2>HIO3,D正确。
8.B 解析 ②中红色褪去的原因是发生反应2Fe3++SO2+2H2O2Fe2++4H++S,使平衡Fe3++3SCN-Fe(SCN)3逆向移动,红色消失,B错误;SCN-与Cl-均具有还原性,可失去电子被氧化,C正确;高锰酸钾可氧化Cl-生成Cl2,则SCN-在适当条件下可失去电子被氧化剂氧化生成(SCN)2,D正确。
9.C 解析 从海水中获取淡水,历史最久的方法是蒸馏法,A错误;从海带中获得I2,灼烧后的海带灰经浸泡后过滤,需要漏斗,B错误;从苦卤中提取镁时,不涉及置换反应,D错误。
10.A 解析 氯气与硫酸钠不反应,因此将溶液蒸干最多可以得到2 mol NaCl,A错误;若氯气与部分溴化钠反应,则将溶液蒸干并灼烧,得到的固体可能是NaCl、NaBr、Na2SO4,B正确;向溶液中滴加淀粉KI溶液,溶液变蓝,说明有碘生成,氯气可能只与部分NaI反应,C正确。
11.B 解析 依据实验流程可知,操作Ⅰ是从NaCl和Br2的混合溶液中分离出NaCl溶液和液溴,故为萃取、分液,上层为NaCl溶液,下层为有机溶剂和Br2溶液,故可选取CCl4作为萃取剂,A正确;由液体D中获取液溴时采用蒸馏操作,蒸馏时温度计测量的是蒸气的温度,故所用温度计的水银球不能插入液面以下,应该在蒸馏烧瓶支管口中下部,B错误;操作Ⅱ是从NaCl溶液中获得NaCl固体,故操作Ⅱ为蒸发结晶,故在进行操作Ⅱ时,需要的主要仪器有铁架台(带铁圈)、酒精灯、蒸发皿、玻璃棒、坩埚钳,C正确;若样品为44.0 g,最终获得42.1 g氯化钠固体,根据反应计算可知:
2NaBr+Cl22NaCl+Br2  Δm
206 89
m (44.0-42.1) g
解得m≈4.4 g,则原固体混合物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约为×100%=90%,D正确。
12.答案 (1)MnO2+4HCl(浓)MnCl2+Cl2↑+2H2O
(2)Cl2+2Fe2+2Fe3++2Cl-
(3)Cl2+2NaOHNaCl+NaClO+H2O
(4)Cl2+2Br-2Cl-+Br2
(5)Cl2氧化性强于Br2和I2
(6)①溶液变为蓝色 ②使氯水充分反应,防止氯水与KI反应,干扰实验
解析 A为制取氯气的发生装置,B为氯气氧化氯化亚铁的装置,证明氯气的氧化性强于铁离子,C为氯气与溴化钠溶液的反应,验证氯气的氧化性强于溴单质,D是尾气处理装置。
(1)实验室用MnO2与浓盐酸反应制取Cl2和氯化锰、水,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
(2)B中是氯化亚铁,能和Cl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Fe2+2Fe3++2Cl-。
(3)D中为氢氧化钠溶液,能和氯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2NaOHNaCl+NaClO+H2O。
(4)实验1中a试管是溴化钠溶液和氯气反应,能够生成氯化钠和溴单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l2+2Br-2Cl-+Br2。
(5)实验1中a试管是溴化钠溶液和氯气反应,能够生成氯化钠和溴单质,b试管是KI溶液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钾和碘单质,通过实验1可以得出的结论是Cl2氧化性强于Br2和I2。
(6)①实验1第一个试管中黄色溶液中含有Br2,加入KI溶液,再加入淀粉溶液后,若溶液颜色变蓝,则说明有碘单质生成,也就说明了氧化性Br2>I2。
②实验1中第一个试管中还含有氯水,所以实验2中溶液变蓝,不能证明一定是溴单质将碘单质置换出来的,实验3中先加入溴化钠,可以将溶液中的氯水除去,防止它氧化碘离子,对后续实验产生干扰。
2025山东专版新教材思想政治高考第一轮
课时规范练34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为留住红色记忆,重温延安精神,延安市推出“延安1938”主题文化街区。游客进入街区,仿佛穿越到20世纪30年代的延安:“梦里搂定”宝塔山、“陕北好江南”南泥湾等传统红色地标;《新中华报》影印装饰、“为人民服务”墙体宣传等红色文化符号,为观众打开通往历史现场的通道;窑洞、信天游展示着陕北的地域文化、风土民情,等等。“延安1938”主题文化街区(  )
①通过多种载体呈现革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 ②立足当地文化资源,推动各民族文化完全交融 ③通过沉浸体验,增强游客对红色历史文化的认同感 ④坚持经济效益为先,“牵手”红色文化推动经济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2023年3月,湖南郴州市安仁县党史陈列馆正式开馆。陈列馆内不仅运用了静态的图文展示,还运用艺术场景复原、雕塑、油画和影音多媒体等多样化展示形式,大大增强展览吸引力、感染力。可见,建设安仁县党史陈列馆旨在(  )
A.通过提供沉浸式的文化体验引发精神共鸣
B.提高文化软实力,促进当地旅游产业发展
C.汲取革命火种,传承红色基因和坚定理想信念
D.展示光辉党史,丰富革命文化的基本内涵
3.大型原创舞剧《红楼梦》用当下年轻人的视角观察红楼梦中人的悲欢离合,结合舞台美术、人物造型、服装设计、场面调度等多维方式向观众呈现了一场关于女性情感、命运和生命力的视听盛宴。这种打破时空局限的古今对话,在演员、角色、观众之间产生了一种奇妙的碰撞,让《红楼梦》拥有了更丰富的外延、更饱和的色调和全新的打开方式。这一原创舞剧的成功得益于(  )
①创新表现方式,以丰富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②保持开放心态,坚持吸收外来优秀文化成果 ③满足人民期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④体现时代特征,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4.2023年3月25日至26日,成渝两地演奏家奏响成渝双城音乐会,两场艺术与文化交融的精彩演出令成渝两地音乐爱好者称赞不已。成都交响乐团将在精品力作创演、音乐文化品牌建设、音乐人才交流等方面与重庆文旅部门开展深入合作互动,携手迈进巴蜀文旅走廊新赛道,共同推动成渝两地音乐事业建设发展,为把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打造成为具有国际范、中国味、巴蜀韵的世界级休闲旅游胜地提振文旅经济助力。这表明(  )
①巴蜀文化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和认同 ②成渝地区音乐合作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发展 ③推动本民族文化发展要吸收外来文化优秀成果 ④文化发展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5.大型纪录片《征程》全景式表现了广大人民群众昂扬精神风貌,是一部具有强烈感染力和吸引力的新时代人民史诗和精神史诗。全片本着立意求高度、内容重厚度、表达有温度的创作理念,勾勒出新时代十年的时代底色。在全国电视观众和广大网民中引发强烈反响。《征程》取得成功告诉我们(  )
①文艺工作者必须牢牢地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 ②优秀的文化作品孕育在人民的伟大社会实践中 ③必须融通古今中外各种文化资源,弘扬主旋律 ④文艺工作者要不负时代,全身心讲好中国故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乡村振兴题材电影《山河谣》根据武安市白沙村党委书记侯二河真实事迹改编,讲述了白沙村坚持“党建引领、共同富裕”,在党委书记侯二河带领下,历经40余年奋斗,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发展为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样板村的故事。这对文化创作的启示有 (  )
①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问题 ②贴近现实生活,讴歌伟大实践 ③立足中国国情,继承传统文化 ④保持开放心态,实现交流互鉴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文化自信对年轻人意味着什么 文化的自信自强和传承,是纽约时代广场上的一抹中国红,是巴黎街头蓦然流淌的古筝声,是四海同庆中国年,是孩子们朗朗诵读的唐诗,是墨笔下的一撇一捺,是木雕里的历史人物,是我们心心念念的家乡美食。这说明 (  )
①优秀文化积淀着一个国家最深层的情感和精神追求 ②文化自信来自我国多元文化中形成的广泛社会共识 ③文化自信是在肯定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基础上产生的 ④文化自信的价值在于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近年来,各大文博机构推出的文创产品令人目不暇接,“把文物带回家”正成为一种流行趋势。除了玩偶“马踏飞燕”,三星堆博物馆的黄金面具、青铜小人搓麻将摆件等也成为爆款,在网络销售平台卖到断货。那些或精美可爱或“脑洞大开”的文创产品,让文物“活”起来也“火”起来,制造着一个个消费热点。由此可见(  )
①只有借助跨界文创,才能让文物以更多方式走近大众 ②文化创意日益成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和经济的新增长点 ③将传统文化进行现代表达,可以满足人们个性化的消费需求 ④契合年轻人喜好,方可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方向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近年来,福建省三明市借助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契机,借助科技手段,在红色场馆运用创新展陈方式讲述长征故事。在此基础上,串联全市重要景区、红色村镇和红色场馆,推出红色旅游研学精品线路,打造长征精神教育培训品牌,讲好新时代长征故事。上述举措有利于(  )
①弘扬长征精神,打造赓续红色血脉的精神家园 ②弘扬革命文化,助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③发展文化产业,不断夯实文化自信的基础 ④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桃红、青绿、缃叶……中国传统色彩浩如烟海,遍布于诗词、典籍、史书、服饰、器物中。它是欧阳修笔下“夜雨染成天水碧,朝阳借出胭脂色”;是《红楼梦》中宝钗的蜜合色棉袄、葱黄绫棉裙。从中国传统色彩出发,能够溯源中国人独特的情感表达。由此可知(  )
①中国传统色彩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拓展其基本内涵 ②坚定文化自信就是要坚定对中华传统色彩文化的自信 ③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需要文化载体承载、表达和展现 ④人在实践中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发挥着塑造人的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1963年,毛泽东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雷锋精神自此广泛传扬。
雷锋,1940年出生,在旧社会时饱尝苦难,他以“一心向着党、向着社会主义、向着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崇德向善、大公无私的道德境界,甘当“螺丝钉”和“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意识,自我完善、不断超越的精神追求,“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历经岁月,“雷锋”早已从一个名字,转变为好人、模范、英雄、榜样的代名词,成为社会主义中国的道德标识、精神标杆。2021年,雷锋精神被列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
60年来,从“学雷锋做好事”到“岗位学雷锋,行业树新风”,从“学雷锋树新风”到在抗击疫情、脱贫攻坚等中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学雷锋活动在全国持续深入开展,雷锋的名字家喻户晓,雷锋的事迹深入人心,雷锋精神滋养着一代代中华儿女的心灵。
结合材料,从文化角度,说明为什么时代在变,雷锋精神却永不过时。
课时规范练34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A 解析 材料呈现当地的革命文化,与民族文化的交融无关,且“完全交融”说法错误,②排除;应该是坚持社会效益为先,做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④错误;①③符合题意。
2.C 解析 由题干可知,安仁县党史陈列馆不仅运用了静态的图文展示,还运用艺术场景复原、雕塑、油画和影音多媒体等多样化展示形式,增强展览吸引力、感染力。可见,建设安仁县党史陈列馆旨在汲取革命火种,传承红色基因和坚定理想信念,C项符合题意;A项是意义,不是建设安仁县党史陈列馆的目的,排除;B项也不是建设安仁县党史陈列馆的目的,排除;党史宣传可以展示光辉党史,但无法丰富革命文化的基本内涵,D项有误。
3.D 解析 大型原创舞剧《红楼梦》主要是创新了优秀传统文化的表现方式,展现了其魅力,并没有丰富其内涵,①错误;材料强调的是传统文化要体现时代特征,未涉及吸收外来优秀文化成果,②排除;“打破时空局限的古今对话,在演员、角色、观众之间产生了一种奇妙的碰撞”表明该剧的成功得益于满足人民期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体现时代特征,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③④正确。
4.D 解析 对待本民族文化的态度是认同,对待其他民族文化的态度是尊重,①错误;成都交响乐团与重庆文旅部门开展深入合作互动,为把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打造成为具有国际范、中国味、巴蜀韵的世界级休闲旅游胜地提振文旅经济助力,这表明成渝地区音乐合作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发展,②正确;材料强调成渝两地演奏家奏响成渝双城音乐会,助推文旅经济发展,未涉及外来文化,③不符合题意;成渝两地演奏家奏响成渝双城音乐会,精彩演出令成渝两地音乐爱好者称赞不已,这表明文化发展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④正确。
5.C 解析 党要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动权,①错误;材料强调立足时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未涉及融通古今中外各种文化资源,③不符合题意;《征程》取得成功告诉我们优秀文化作品是在人民的伟大社会实践中孕育和创作的,文艺工作者要不负时代,用心用情用力地讲好中国故事,②④符合题意。
6.A 解析 《山河谣》根据白沙村党委书记侯二河真实事迹改编,反映了新时代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这对文化创作的启示有文化创作要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问题,贴近现实生活、讴歌伟大实践,①②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继承传统文化与文化交流,且我们要继承优秀传统文化,③④排除。
7.B 解析 文化自信是四海同庆中国年,这说明优秀文化积淀着一个国家最深层的情感和精神追求,①符合题意;文化自信是纽约时代广场上的一抹中国红,是巴黎街头蓦然流淌的古筝声,说明文化自信是在肯定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基础上产生的,③正确;②④观点错误。
8.C 解析 文创产品让文物“活”起来也“火”起来,说明借助跨界文创,有利于让文物以更多方式走近大众,①说法太绝对;文创产品卖到断货,制造着一个个消费热点,说明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文化创意日益成为经济的新增长点和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②符合题意;玩偶“马踏飞燕”,三星堆博物馆的黄金面具、青铜小人搓麻将摆件等文创产品,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有益尝试,用创意满足了人们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③符合题意;文创产品深受年轻人青睐,但并不是说契合年轻人喜好才能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方向,④错误。
9.A 解析 福建省三明市借助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契机,打造长征精神教育培训品牌,讲好新时代长征故事,既有利于弘扬长征精神,打造赓续红色血脉的精神家园,又有利于弘扬革命文化,助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①②符合题意;经济是基础,我们要继续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夯实文化自信的基础,③错误;长征文化属于革命文化,不属于传统文化,④错误。
10.D 解析 中国传统色彩随着时代的变化并不能拓展其基本内涵,①排除;坚定文化自信既包括坚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也包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还包括对外文化交流的自信,②错误;“中国传统色彩浩如烟海,遍布于诗词、典籍、史书、服饰、器物中”“从中国传统色彩出发,能够溯源中国人独特的情感表达”,由此可知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需要文化载体承载、表达和展现,人在实践中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发挥着塑造人的作用,③④正确。
11.答案 ①发扬雷锋精神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②发扬雷锋精神有利于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升社会道德水平。③发扬雷锋精神有利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提升公民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④作为一种精神力量,雷锋精神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也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育文明风尚。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