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共3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共3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3-20 09:24: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第15课 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学习目标:
1.能够描述各国著名的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空分布;
2.能够选择典型的“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说明文化遗产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
3.能够运用材料叙述世界各国保护文化遗产的措施及意义;
世界遗产:
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
1972年通过的《世界遗产公约》中确定了世界遗产的三种类型:包括世界文化遗产(包含文化景观)、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三类。
自然遗产:
指从审美或科学的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天然名胜、动植物景观或自然景观。
双重遗产:
指既具有突出文化价值又具有突出自然价值的景观。
世界遗产
自然遗产
文化遗产
双重遗产
物质
文化遗产
非物质
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
从存在形态上分为物质文化遗产(有形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无形文化遗产)。
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建筑群、遗址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且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
比如:表演艺术、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传统手工技艺、
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等。

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古代对文物的保护
近现代对文物古迹的保护
文化遗产保护的必要性
在《奇葩说》关于“火灾中救猫还是救画”的辩论当中,詹青云这么说:“一个正在面临战争、丧乱、连民族的存亡都存在危机的国家,去保护那些没有生命的文物。那些作者肯定已死而且湮没无闻的东西;那些厚重的石鼓;那些青铜器;那些已经褪色的丝帛和刺绣;那些我可能看不懂的石雕和壁画;
值得吗?
保护文化遗产?
(一)、 原因
2001年,阿富汗巴米扬大佛毁于战火。
①重要性:
历史研究价值;经济价值;
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
有利于维护文化多样性、创造性。
②必要性:
文化遗产一直受到严重威胁,人类文化遗产不可再生,且正面临自然灾害、战争、对资源的过度消耗等诸多威胁。
1、古代:收藏艺术珍品
(1)欧洲:皇室、贵族和教会中,收藏艺术珍品和宗教遗物之风颇为盛行。
(2)中国:帝王、达官贵人和民间收藏家十分重视收藏各种器物、字画、书籍等;
中国形成了专门针对古代器物进行分类、著录的金石学。
古代铜器和石刻
田野调查
(二)保护措施
2、近代以来(约19世纪开始)︰立法保护
(1)世界
①1834年,希腊针对古迹保护制定了法律。
②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保护文物古迹的高潮。
③1964年的《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是关于古迹保护的第一个国际宪章, 强对文物古迹的保护以历史的真实性为第一要义。
材料一 四川安岳县峰门寺的一尊摩崖造像,被以红黄蓝绿颜色重绘的“浓墨重彩”,瞬间让网友们觉得“眼怀慈悲,神态安静的活佛生生被画成了地主家的胖儿子”。此类“破坏性修复”问题令人警醒。
真实性
材料二 主持人介绍到,法国早在1913年就制定了非常严格、明确的古建筑保护法,例如规定古建筑及其方圆五百米内的景物未经政府允许不得变动。
完整性
思考:你觉得在保护文化遗产方面应遵循哪些原则?
原真性
(2)中国
①1906年,清政府颁布《保存古物推广方法》;
②1930年,公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文物保护法律《古物保存法》;
③1961年, 公布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④1982年,通过并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建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
第一批24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1982年02月08日公布)
北京、承德、大同、南京、苏州、扬州、杭州、绍兴、泉州、景德镇、曲阜、洛阳、开封、江陵、长沙、广州、桂林、成都、遵义、昆明、大理、拉萨、西安、延安。
革命遗址及革命纪念建筑物:
古遗址、石窟寺
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物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时间 欧洲各国 中国
古代 以收藏为主要方式,主要由皇室、贵族和民间收藏家进行,同时也是拥有财富与权力的体现。
近代 从19C开始,一些国家通过立法进行现代意义上的法律保护
希腊针对古迹保护制定法律 清政府颁布《保存古物推广办法》;
南京国民政府设立中央古物保管委员会,公布《古物保存法》
现代 《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 ——关于古迹保护的第一个国际宪章 ①建立起专业化的文物保护体系,完成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性文物普查;
②公布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③通过并实施《文物保护法》
个人
国家
世界
文物保护措施的发展趋势?
收藏
立法
国际合作
建立保护组织
主体
方式
③1947年文物从重庆运回南京
①1933年起,故宫文物开始分批运往上海
②1937年运往四川
1936年故宫文物运往南京保存;
④1948年底至1949年初部分文物运至台湾
【知识拓展】故宫文物南迁
九一八事变之后,故宫博物馆搬迁文物的计划早早的提上了日程。有人提出异地迁移,先至上海,再入南京专建之文保库。但争议纷至:有人责备:亡国亡种就在眼前,区区古物就完好如初有何意义?更有人扬言,一旦故宫文物运出北平,就要在铁路上安放炸药实施爆炸。 时任故宫博物院理事、中央研究院院长蔡元培称文物不可不迁。
①历史悠久 ②专业化:法律制度化、体系化
③渐进性:遗产数量增多、保护范围更广
④全方位:从中央到地方,个人、国家、世界
特点:
【探究】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特点
史料实证
材料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1年《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就提出应将文化多样性视为“发展的因素”之一,而文化遗产作为一种稀缺的不可替代的资源,是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构成,它不仅是人类以往文明的见证和产物,也是促进人类未来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也被视为“文化创作的源泉”。因此,促进人类和谐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不仅要实现人与自然生态和谐共生,而且保护文化遗产是促进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摘编自李玉雪《可持续发展视角下文化遗产保护的法治进路思考》
意义:
①从文化层面看,有助于增进文化认同、增强文化自信。
②从历史层面看,记录和传承文明发展史,以史鉴今;
③从社会发展层面看,为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提供基本素材;
④从政治经济层面看,在扩大对外交流、促进民族融合、发展文化旅游等方面
发挥着作用。
根据材料指出文化遗产具有怎样的价值及保护文化遗产的意义
文化遗产的价值:是人类历史文化的载体;有助于传承民族文化、维护文化的多样性和创造性;是历史、文化、民俗、宗教和民族学研究的重要资源。
唯物史观
【典例研析】 (2023·安徽合肥·统考一模)1964年的《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规定:古迹保护与修复目的旨在保存和展示古迹的美学与历史价值,并以尊重原始材料和确凿文献为依据。一旦出现臆测,必须立即予以停止。这一规定强调对古迹保护与修复应( )
A.以真实性为第一要义 B.以艺术性为审美追求
C.以主观性为研究依据 D.以完整性为修复目标
【答案】A【详解】根据材料“古迹保护与修复目的旨在保存和展示古迹的美学与历史价值,并以尊重原始材料和确凿文献为依据。一旦出现臆测,必须立即予以停止。”可知,强调了古迹保护与修复必须以“真实性”为第一要义的原则和方法,A项正确
A

《世界遗产公约》
《世界遗产公约》1972
中国对世界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1972年《世界遗产公约》
注意到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越来越受到破坏的威胁……考虑到国家一级保护这类遗产的工作往往不很完善,原因在于这项工作需要大量手段,以及应予保护的财产的所在国不具备充足的经济、科学和技术力量……保护不论属于哪国人民的这类罕见且无法替代的财产,对全世界人民都很重要……因而需作为全人类世界遗产的一部分加以保存。
1959年,埃及政府计划修建阿斯旺大坝,但大坝工程可能危及尼罗河河谷里的珍贵古迹。于是,埃及和苏丹两国政府向联合国发出援助请求。
196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了“挽救努比亚遗址国际行动”,50多个国家集资4000万美元,成功地保护了这些世界遗产。
①遗产破坏问题日益突出
②各国保护能力有限
③世界遗产是人类共同的财富
阅读《世界遗产公约》前言部分,并概括颁布这一条约的原因有哪些?
二、《世界遗产公约》
宗旨
内容
发展完善
成就
①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人类口头和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条例》,正式提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概念。
②2003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①充分肯定文化遗产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整个国际社会有责任通过提供集体性援助来参与保护。
②对于一部分全人类的共同遗产,应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加以重点保护
③确定了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的三种类型。
旨在集各国之力,对日益遭到损毁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实施有效保护。
①至2017年,共有193个国家加入《世界遗产公约》,这是目前拥有缔约国最多的公约之一。 ②1978年,首批12处世界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截至2019年,数量达到1121处。
二、《世界遗产公约》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世界遗产公约》(1972年)
措施
意义
①1985年11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遗产公约》,成为缔约国
②2004年8月,中国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③2006年,审议通过《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
④2011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①保护遗产、传承文化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推动了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
②中国成为推动世界遗产保护的重要力量,体现出一个文明大国守护人类共同财富的担当
2、中国对世界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帝王之山:
帝王在泰山祭祀天地。
宗教之山:
是佛、道、儒共存。
文化之山:
碑刻题名冠中国名山之首。
泰山——中国第一个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
35亿年前,这座大山就屹立于中国东部平原上,巨大山体记录着地球的沧桑变化。
中华流派分界地
中华文明汇集地
泰山以西
儒家学说
泰山以东
齐国文化
泰山以南
以离骚及黄老之学为基调的楚文化
长城
莫高窟
明清皇宫——故宫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良渚古城遗址
古城宫殿区鸟瞰图
“中华第一城”良渚古城
陆城门遗址
“世界第一坝”
古城外围水利系统
古城反山王陵
(等级最高墓地)
象征神权的礼器玉琮
神人兽面像
实证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圣地
昆曲
皮影戏
二十四节气
活字印刷术
蒙古族长调民歌
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①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指出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
具有历史、文学、艺术、科学的价值
②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通过立法加以保护。
【思考点P90】:为什么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材料 目前我国非遗保护存在五大问题:一、全球化趋势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环境遭受冲击;二、长期以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认识不足、关注不够、领导管理不到位;三、机制不够完善,法律法规缺位;四、传承人未受到应有的社会承认,缺少管理人员和研究队伍;五、财力支持不足。
——《2011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
【探究】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如何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进行立法保护;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民众的保护意识;整体性保护,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态环境;生产性保护;抢救性保护;加大政府的财政投入;保护传承人等。
历史解释
2018年9月启动的“故宫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强调“最大限度保留古建筑的历史信息”“不改变古建筑的文物原状”“在修缮过程中进行古建筑传统修缮技艺传承”三大原则。
——摘编自《故宫古建怎么修》,《人民日报》2018年9月4日第13版
【问题探究】故宫博物院为什么把养心殿的修复定为为“研究性保护项目”?
可以保留这里的古建筑所包含的历史信息;
可以保留这里古建筑的原状,有利于对文物的研究;
可以使古建筑传统的修缮技艺得以传承。
你知道"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是哪一天吗?
根据2005年12月22日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规定,自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作为中国文化遗产日。
2016年9月,国务院批复住房城乡建设部,同意自2017年起,将每年6月第二个星期六的“文化遗产日”,调整设立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中国文化遗产标志采用四川成都金沙遗址出土金饰图案。有专家将其命名为“太阳神鸟”或“四鸟绕日”。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标志,中心造型的鱼纹,“纹"通“文”,“文”隐喻非物质文化遗产,而鱼生于水,寓意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源远流长,世代相传;鱼纹外的手上下围合,寓意着同心协力,共同继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守护中国的精神家园
2022年主题 文物保护:时代共进 人民共享
【典例研析】 (2023·江苏南通·统考一模)2003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承认全球化和社会变革进程除了为各群体之间开展新的对话创造条件,也使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损坏、消失和破坏的严重威胁。据此可知( )
A.文化保护已成为全球共识 B.民族文化保护必须适应新形势
C.非物质文化遗产亟待传承 D.全球化需要统一文化价值标准
【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全球化和社会变革进程除了为各群体之间开展新的对话创造条件,也使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损坏、消失和破坏的严重威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全球化带来了新的发展,但也使得一些非物质文化受到威胁,因此民族文化保护必须适应新形势,B项正确
B
【典例研析】 (2023春·高三单元测试)2022年11月7日,北京市文物局、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工作办公室主办的“数字传承,链接未来”纪念《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50周年主题活动拉开帷幕,此活动分别展现了几代人对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的保护、创新与传承的故事,同时一系列数字化成果也于当天发布。该活动旨在( )
A.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B.推动文化遗产和数字化的融合
C.建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 D.确保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答案】B【详解】根据“纪念《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50周年主题活动”可知,通过数字化成果来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推动文化遗产和数字化的融合,B项正确
B

各国的历史遗迹与文化遗产
国外遗迹
中国遗迹
1.世界:
三、各国的历史遗迹与文化遗产
古代:雅典卫城、阿布辛拜勒神庙、孟菲斯及其墓地金字塔等
埃及阿布辛拜勒神庙
近代:佛罗伦萨成为展示欧洲文艺复兴的重要文化遗产
①代表:长城、莫高窟、明清皇宫、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周口店北京
人遗址、泰山(文化自然双遗产)等。
②地位:截至2020年底,中国入选“非遗”的项目已达42个,是目前世
界上数量最多的国家。
2.中国:
孟菲斯及其墓地金字塔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思考:如此丰富的非遗,大家却说不出多少,反映了什么问题?
截至2020年底,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已达42个。中国是目前世界上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国务院批准命名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目录》,截至2014年共有1372项。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既表明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又意味着传承与保护文化遗产的工作任重道远
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课程小结
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
《世界遗产公约》
各国的历史遗迹与文化遗产
保护原因
如何保护
文化遗产的价值
各国经验
文化遗产的现状
中国做法
保护意义
历史
世界
中国
分类
中国与《世界遗产公约》
【典例研析】 (2021.6·浙江高考·2)秦兵马俑造型精美,比例匀称,神态逼真,威武雄壮的军阵生动再现了秦统一中国的磅礴气势。秦兵马俑大型艺术群塑体现了
A.和当地的自然环境和谐地融为一体
B.实用性与装饰性精确巧妙地结合
C.鲜明的民本意识和高超的表现技巧
D.高度概括和细腻写实的艺术手法
D
【典例研析】(2018·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27)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 
A.陆王心学广泛传播
B.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
C.社会等级观念弱化
D.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