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地理(中图版)导学案-51 自然环境对地方文化的影响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下地理(中图版)导学案-51 自然环境对地方文化的影响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5-09-16 22:08: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节 自然环境对地方文化的影响
1.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所有____和____财富的总和。
2.____是人类最重要、最基本的需要。________是我国华北地区一种传统的住宅建筑形式,____广泛分布于我国黄土高原地区,傣族的住宅多为____。藏族的服装主要是传统的____。
3.我国可分为____菜系、四川菜系、____菜系、____菜系、广东菜系、____菜系、湖南菜系、____菜系八大菜系。
4.自然因素是地方文化形成和发展的____,同时也成为地方文化极其重要的________。
5.气候影响当地房屋的____形式。我国东北地区的居民以____和____为主食,以____为主要食用油。
6.贵州和湘西的少数民族居住在山区,因而顺山坡地势盖起______。人们在建房时,总是尽量________以降低房价。如西北地区的人们将____直接夯筑成墙,建造房屋。
答案:1.物质 精神
2.居住 四合院 窑洞 竹楼 藏袍
3.山东 江苏 浙江 福建 安徽
4.基础 组成部分
5.建筑 面粉 杂粮 豆油
6.吊脚楼 就地取材 黄土
1.地理环境如何影响青藏高寒区少数民族的服饰?
(1)青藏高寒区土地面积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25%,人口占全国总人口不到1%,在这因新构造运动大幅度的差别上升造成地势高峻、地貌复杂的高原上,居住着藏族、门巴族、珞巴族、裕固族、土族等少数民族。
(2)由于地势高、空气稀薄,气压低,日照强,高原形成了气温低、日温差大,降水少的特点。为了适应这样的高寒气候,这些少数民族的服饰利用高原牧区丰富的动物皮毛制成皮袍、皮靴、皮帽用来防寒,同时,在皮袍的制作上多采用开胸、长袖连接下身摆裙,以应付高原地区温差变化大,天气变化异常的恶劣气候,以藏族男子为例:袍内着布衣或袒胸,中午炎热时褪下缠于腰间,早晚寒冷时穿好,或只露出右臂便于劳作。
(3)青藏高原是我国四大牧区之一,为方便放牧及抵御猛兽,他们的服饰设计上采用腰带短刀、火石等饰品,由于深受佛教影响,藏族和门巴族服饰上多戴佛珠,依靠丰富的矿产资源,这些少数民族腰间挂有银饰和铜饰的品种形式繁多,走动时会发出有节奏的声响。
【例1】 藏族人民穿的藏袍可以适应当地( )。
A.气候湿热的特点 B.气候干旱的特点
C.昼夜温差大的特点 D.日照强烈的特点
解析:此题考查了藏族的服饰特色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藏袍是长袖、宽腰、大襟,以适应高原昼夜温差大、气温相对较低的环境。由于气温日较差大,藏袍的穿戴方式在同一天内也不一样,中午温度高时,褪下一只或两只袖子围在腰间,早晚寒冷时穿好,有时只露出右臂便于劳作。
答案:C
2.自然环境如何影响房屋建筑?
房屋的用材、房顶坡度、墙壁厚度、窗户大小和形态等,都深受当地的自然环境的影响。世界上一些独具特色的房屋建筑大多反映了所在地的自然环境。西亚热带沙漠地区,终年炎热干燥,当地的房屋多具有墙厚、窗小、隔热性能好的特点;北极严寒的气候条件下,因纽特人的冰屋,多具有低矮、无窗户、保温效果好的特点;黄土高原地区,气候冬冷夏热,黄土具有直立性强的特点,当地农民利用黄土挖成窑洞,具有冬暖夏凉的特性;在高温多雨的西双版纳,傣族人利用当地盛产的竹子搭建傣家竹楼,不仅屋顶坡度大,而且分上、下两层,具有通风防潮的作用。
【例2】 以下是一位探险家描绘的一组民居景观图片,其中位于沙漠地区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对民居的影响。草原牧区的人们为了适应游牧为主的生活方式,他们居住在便于拆迁的蒙古包或帐篷内,如图甲所示。生活在北极地区的因纽特人,因气候寒冷,冰天雪地,他们只好以冰雪作为建筑材料,建造冰屋作为他们的民居。生活在热带多雨地区的人们,因气候湿热,他们的民居必须通风散热,而骑楼则具有这样的功能。生活在沙漠地区的人们,因降水少,气候干燥,他们可以以泥屋作为民居。
答案:C
1.(2011·福建安溪)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下列自然景观或人文活动与我国北方地区相符的是( )。
A.传统民居屋顶坡度大,有利于排水 B.代表性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C.滑冰是人们喜爱的传统体育活动 D.以种植水稻、油菜为主
2.下面四幅文化景观图反映了我国复杂多样的地理环境,孕育着多姿多彩的( )。
A.校园文化 B.饮食文化
C.地方文化 D.建筑文化
3.老北京民居建筑的代表是( )。
A.竹楼 B.冰屋 C.四合院 D.窑洞
4.冬暖夏凉、节约土地和木材的窑洞主要分布在我国( )。
A.东北平原 B.内蒙古高原 C.黄土高原 D.青藏高原
5.在2010年世博会的展区中,窑洞引起了各国参观者的浓厚兴趣。我国北方窑洞的建造方法是( )。
A.利用原始洞穴加以改造而成 B.将黄土用水搅拌后做成土坯再建造
C.利用黄土的直立性直接挖成 D.背倚山坡利用砖木材料建造而成
6.竹楼式的民居反映的自然环境是( )。
A.炎热多雨 B.干燥少雨 C.四季分明 D.寒冷潮湿
7.由于气温日较差大,牧民们往往穿着可露出一只胳膊的服饰的民族是( )。
A.蒙古族 B.回族 C.维吾尔族 D.藏族
8.“鱼香肉丝”“宫保鸡丁”“麻婆豆腐”所属的菜系是( )。
A.鲁菜 B.川菜 C.粤菜 D.湘菜
读下图,完成第9~10题。
9.根据图中民居的建筑风格及民族服饰,判断该地区是( )。
A.青藏高原地区 B.内蒙古高原地区
C.黄土高原地区 D.云南西双版纳地区
10.根据图中民居的建筑风格及民族服饰,判断居住在该地区的少数民族是( )。
A.维吾尔族 B.傣族 C.鄂伦春族 D.藏族
11.连连看:将下列相关地理事物用线连起来。
答案:1.C A、B、D三项均与我国南方地区相符。
2.C 校园文化、饮食文化、建筑文化都属地方文化范畴。地理环境不同,地方文化也各不相同。
3.C 竹楼是傣族的建筑代表;冰屋是因纽特人的建筑代表;窑洞是黄土高原地区的民居建筑代表。
4.C 窑洞广泛分布于黄土高原。
5.C 我国北方窑洞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此地的黄土具有直立性,可直接挖洞居住。
6.A 竹楼透气通风,反映了当地的气候特点是又热又湿。
7.D 藏族同胞居住的青藏高原地区气温日较差大,中午气温较高或劳作时,人们就脱下一只袖子纳凉和便于劳作。
8.B 9.D 10.B
11.解析:可按照以下思路解题:地名→气候特点→建筑特点→建筑名称。如西双版纳属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夏季降水多,因而需要一种通风散热、屋顶坡度大的建筑——竹楼。北极地区气候严寒,人们住低矮、无窗、保温效果好的冰屋或地窖,也便于就地取材。黄土高原冬冷夏热,降水较少,黄土具有直立性,故当地人们挖窑洞居住,既可节约建筑材料,又有冬暖夏凉的优点。
答案:Ⅰ—③—A—c Ⅱ—①—B—a Ⅲ—②—C—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