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考前第1天
1.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检验酸碱性 B.闻气体气味
C.干燥氢气 D.移走蒸发皿
【答案】B
【详解】A、检验溶液的酸碱性,可取样滴加酚酞溶液,不能直接向原试剂瓶中滴加酚酞溶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氢气反应,图中装置起洗气功能时进气管与出气管的方向是“长进短出”,图中进气管与出气管的方向错误,图中所示装置错误;
D、正在加热的蒸发皿温度较高,为防止烫伤手,不能用手直接拿热的蒸发皿,应用坩埚钳夹取,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B。
2.2023年3月19日(农历二月二十八)在宁波奉化举行了马拉松赛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天的地球位于图中d位置附近 B.当晚的月相接近上弦月
C.宁波当天正午的杆影方向为正南 D.当晚可能会出现月食现象
【答案】A
【详解】图中a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夏至,按公转方向推b为秋分、c为冬至、d为春分,3月19日接近春分d,A正确;上弦月出现在农历初七八左右,B错误;3月19日宁波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杆影位于正北,C错误;月食出现在满月时(农历十五六),D错误。故选A。
【点睛】
3.20oC时,将等质量a、b两种固体,分别加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甲,升温到50oC时,现象如图乙,a、b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甲a、b溶液中的溶质质量相等 B.图乙a、b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图丙N表示a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D.30oC时a、b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
【答案】B
【详解】A、20℃时,将等质量的a、b两种固体,分别加入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a中有剩余固体,b中无剩余固体,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a应小于b,故A错误;
B、图乙中的b不是饱和溶液,在50℃时,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所以a肯定也不是饱和溶液,故B正确;
C、根据图甲中信息可以知道20℃时a的溶解度小于b的溶解度,而图3中在20℃时,N曲线的溶解度大于M曲线的溶解度,故M表示的是a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故C错误;
D、根据图丙可知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因此30℃时,a、b的溶解度都比20℃时大,且30℃时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当a中的物质完全溶解时,溶质的质量分数就会相等,故D不正确。
故选:B。
4.汉代的《淮南万毕术》中记载:“取大镜高悬,置水盆于下,则见四邻矣。”如图所示,院子主人可以通过水盆观察农夫劳作的情形,其中涉及光学知识的分析正确的是( )
A.高悬的大镜是凸透镜 B.墙外农夫在大镜中成倒立的实像
C.从水盆中看到农夫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 D.大镜悬挂得越高,农夫所成的像越小
【答案】C
【详解】A.根据图片可知,光线在大镜上发生了反射,因此它应该为平面镜,故A错误;
B.因为大镜为平面镜,所以墙外农夫在其中成正立的虚像,故B错误;
C.根据图片可知,光线在水盆里发生了反射,故C正确;
D.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只与物体的大小有关,与距离大小无关,故D错误。
故选C。
5.如图为某同学实验时所用电路,电路中电流表量程为0~0.6A,电压表量程0~3V,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50Ω,定值电阻为10Ω,电源电压6V且保持不变,实验操作正确并保证电路各器材安全,则在闭合开关后移动滑片P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流表的最大示数是0.6A B.电压表的最小示数是1V
C.滑动变阻器的最大功率是0.5W D.电阻R0的最大功率是0.6W
【答案】B
【详解】A.由电路图可知,定值电阻R0与滑动变阻器R串联,电压表测定值电阻R0两端电压,电流表测电路电流;根据电流表的量程可知,通过电路的最大电流为0.6A;根据电压表的量程可知,电路中的最大电流为
二者比较可知,通过电流表的最大电流为0.3A,故A错误;
D.电阻R0的最大功率为
故D错误;
B.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时,电压表的示数最小,电路中的电流为
电压表最小示数
故B正确;
C.在串联电路中,此时电路中的电流为
则滑动变阻器最大电功率为
如果变阻器的最大阻值大于定值电阻的阻值,那么当二者的阻值相同时,滑动变阻器的电功率最大,此时
故C错误。
故选B。
6.小明同学想在家里安装一盏照明灯,如图所示是他设计的电路。图中虚线框1和2应连入开关和电灯,则开关应装在 方框中。安装完毕后,闭合开关,电灯不亮,用测电笔分别测试a、b、c点时,测电笔的氖管都发光,则电路的故障为 。
【答案】 2 进户的零线断路
【详解】保险丝接在火线上,开关应接在灯与火线之间.因此开关应接在2处.当测电笔分别测试a、b、c点时,测电笔的氖管都发光,说明火线上有电,而零线处不该亮,但也亮了,说明通过电灯、开关与火线相通了,故零线断路.
7.兴趣小组在课外实验中意外发现:将镁条放入Na2CO3溶液中,快速产生较多气泡,并有白色沉淀生成。小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镁能与水缓慢反应生成氢气;Na2CO3溶液中除含有Na+、CO;-外,还含有OH-。请你与小组同学一起完成 下列探究:
(1)产生气体真的是氢气吗?小敏选用图甲中的 (选填“A"或“B" )作为反应装置,将适量镁条、Na2CO3溶液置于其中,按图乙所示方案进行检验。他根据“C中不变浑浊;D处气体燃烧,烧杯内壁有水珠”的现象,确认产生气体为氢气。小组同学讨论认为,要确认烧杯内壁的水珠是由氢气燃烧产生,需要对图乙装置进行的改进是 ;
(2)快速产生气体的原因是什么?按图丙所示方案进行实验,发现E、G中缓慢产生气泡,F中快速产生较多气泡,同学们由此得出:是 促进了镁与水的反应。则试剂X是 溶液;
(3)生成的白色沉淀是否含有碳酸镁?请你简要写出实验方案: 。
【答案】(1) A 在C、D装置之间添加干燥装置
(2)NaOH
(3)在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盐酸,若有气体生成,说明沉淀中含有碳酸镁沉淀
【详解】(1)该反应是固体与液体常温反应,应选择A作发生装置;气体从溶液中经过会带出水蒸气,为验证气体燃烧产生水蒸气,应在C、D装置之间添加干燥装置;
(2)Na2CO3溶液中除含有Na+、外,还含有OH- ,要得出碳酸根离子促进镁与水的反应,需加入其它含钠却不含碳酸根、氢氧根离子的溶液进行对比,则X为NaOH溶液;
(3)碳酸镁与酸反应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氢氧化镁与酸反应但不产生气体,所以要验证沉淀含碳酸镁,可在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盐酸,若有气体生成,说明沉淀中含有碳酸镁沉淀。
8.在“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的实验中,选用如图甲所示的器材,其中电源电压为6V, 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 (灯丝电阻约为12Ω);
(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测定灯泡额定功率的实物图”连接完整(要求滑片向左移时灯泡变暗,连线不得交叉);( )
(2)小明在连接好电路的最后一根导线时,发现电压表指针立刻偏到最大刻度处,小灯泡却不亮,且电流表也没有示数,上述现象反映他在操作中存在的不规范之处是 。排除故障后,继续实验,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绘制出小灯泡的电流随它两端电压变化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测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发现小灯泡灯丝电阻是变化的;
(3)完成上述实验后,小明进行了反思:如果电表损坏了,能不能借助其他实验器材完成实验?经过思考,小明打算增加一个阻值为10Ω的电阻R0,只利用一只电表(理想电表),通过开关S接“a”、“b”各一次的简单操作来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方案一、二是小明设计的两种不同方案的电路图。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两种方案都能 B.两种方案都不能
C.方案一能,方案二不能 D.方案一不能,方案二能
【答案】 连接电路时未断开开关 C
【详解】(1)[1]在测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中,电流表与灯泡串联,变阻器也与灯泡串联,且接线“一上一下”。由于灯泡的额定电流约为
因此电流表选择量程0~0.6A,变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动时灯泡变暗,那么此时变阻器的阻值增大,则应该将右下角的B接线柱接入电路,如下图所示
(2)[2]小明在连接好电路的最后一根导线时,发现电压表指针立刻偏到最大刻度处,小灯泡却不亮,且电流表也没有示数,上述现象反映他在操作中存在的不规范之处是:连接电路时未断开开关。
(3)[3]方案一:①将开关S接b,此时灯泡与R0并联,电流表测R0的电流。调节滑动变阻器,直到电流表的示数为,此时灯泡正常发光;
②将开关S接a,此时电流表测总电流I总,那么灯泡的额定电流为
③根据公式P=UI计算灯泡的额定功率。
故方案一可行。
方案二:开关S接a时,电压表测R0的电压;开关S接b时,电压表测R0与灯泡的总电压。无论怎样,都无法准确得到灯泡电压为2.5V的状态,因此方案二不可行,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9.根据国家于2020年初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要求,许多饮品店已用纸质吸管代替塑料吸管。纸质吸管的主要成分纤维素的化学式为(C6H10O5)n,塑料吸管的主要成分聚丙烯的化学式为(C3H6)n。
(1)纤维素是一种___________(选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纤维素分子中,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___________。
(3)计算:多少克聚丙烯的碳元素质量与32.4克纤维素的碳元素质量相等?
【答案】(1)有机物
(2)2: 1
(3)解: 32.4克纤维素中所含碳元素质量=32.4克× ×100%=14.4克
含碳元素质量相同的聚丙烯=14.4克÷ ×100%=16.8克
答:与32.4克纤维素的碳元素质量相等的聚丙烯的质量为16.8克。
【详解】(1)根据化学式 C6H10O5 可知,纤维素由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符合有机物的特点,属于有机物,故填有机物。
(2)根据化学式 C6H10O5 可知,纤维素中氢气、氧原子的个数之比=10:5=2:1,故填1:2。
(3)见答案
10.某混合溶液由稀硫酸和硫酸铜溶液组成。小宁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取124.5g该混合溶液于烧杯中,将120gNaOH溶液分6次加入,每次充分反应后称量所得溶液的质量,获得相关数据如下表所示。求: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第6次
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g 20 20 20 20 20 20
反应后溶液的质量/g 144.5 164.5 179.6 189.8 200 220
每次产生沉淀的质量/g 0 0 4.9 m 9.8 0
(1)第3次实验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成分为___________ 。
(2)第4次实验后产生的沉淀质量m=___________g。
(3)所加NaOH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答案】(1)Na2SO4、CuSO4
(2)解:由图及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第4次实验后产生沉淀的质量=179.6g+20g 189.8g=9.8g,故填9.8。
(3)解:由(2)可知,20g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的质量为9.8g
设20gNaOH溶液中有NaOH的质量为x
=
x=8g
所加NaOH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 40%
答:所加NaOH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0%。
【详解】(1)由题文可知,第1次和第2次实验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均没有生成沉淀,即原溶液中的硫酸铜没有参加反应,第3次实验加入20g氢氧化钠溶液后生成沉淀,且后面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沉淀的质量增加,说明第3次实验中硫酸铜参加反应,且没有完全反应,则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成分是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硫酸钠和没有反应的硫酸铜,故填 Na2SO4、CuSO4。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考前第1天
1.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检验酸碱性 B.闻气体气味
C.干燥氢气 D.移走蒸发皿
2.2023年3月19日(农历二月二十八)在宁波奉化举行了马拉松赛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天的地球位于图中d位置附近 B.当晚的月相接近上弦月
C.宁波当天正午的杆影方向为正南 D.当晚可能会出现月食现象
3.20oC时,将等质量a、b两种固体,分别加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甲,升温到50oC时,现象如图乙,a、b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甲a、b溶液中的溶质质量相等 B.图乙a、b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图丙N表示a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D.30oC时a、b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
4.汉代的《淮南万毕术》中记载:“取大镜高悬,置水盆于下,则见四邻矣。”如图所示,院子主人可以通过水盆观察农夫劳作的情形,其中涉及光学知识的分析正确的是( )
A.高悬的大镜是凸透镜 B.墙外农夫在大镜中成倒立的实像
C.从水盆中看到农夫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 D.大镜悬挂得越高,农夫所成的像越小
5.如图为某同学实验时所用电路,电路中电流表量程为0~0.6A,电压表量程0~3V,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50Ω,定值电阻为10Ω,电源电压6V且保持不变,实验操作正确并保证电路各器材安全,则在闭合开关后移动滑片P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流表的最大示数是0.6A B.电压表的最小示数是1V
C.滑动变阻器的最大功率是0.5W D.电阻R0的最大功率是0.6W
6.小明同学想在家里安装一盏照明灯,如图所示是他设计的电路。图中虚线框1和2应连入开关和电灯,则开关应装在 方框中。安装完毕后,闭合开关,电灯不亮,用测电笔分别测试a、b、c点时,测电笔的氖管都发光,则电路的故障为 。
7.兴趣小组在课外实验中意外发现:将镁条放入Na2CO3溶液中,快速产生较多气泡,并有白色沉淀生成。小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镁能与水缓慢反应生成氢气;Na2CO3溶液中除含有Na+、CO;-外,还含有OH-。请你与小组同学一起完成 下列探究:
(1)产生气体真的是氢气吗?小敏选用图甲中的 (选填“A"或“B" )作为反应装置,将适量镁条、Na2CO3溶液置于其中,按图乙所示方案进行检验。他根据“C中不变浑浊;D处气体燃烧,烧杯内壁有水珠”的现象,确认产生气体为氢气。小组同学讨论认为,要确认烧杯内壁的水珠是由氢气燃烧产生,需要对图乙装置进行的改进是 ;
(2)快速产生气体的原因是什么?按图丙所示方案进行实验,发现E、G中缓慢产生气泡,F中快速产生较多气泡,同学们由此得出:是 促进了镁与水的反应。则试剂X是 溶液;
(3)生成的白色沉淀是否含有碳酸镁?请你简要写出实验方案: 。
8.在“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的实验中,选用如图甲所示的器材,其中电源电压为6V, 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 (灯丝电阻约为12Ω);
(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测定灯泡额定功率的实物图”连接完整(要求滑片向左移时灯泡变暗,连线不得交叉);( )
(2)小明在连接好电路的最后一根导线时,发现电压表指针立刻偏到最大刻度处,小灯泡却不亮,且电流表也没有示数,上述现象反映他在操作中存在的不规范之处是 。排除故障后,继续实验,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绘制出小灯泡的电流随它两端电压变化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测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发现小灯泡灯丝电阻是变化的;
(3)完成上述实验后,小明进行了反思:如果电表损坏了,能不能借助其他实验器材完成实验?经过思考,小明打算增加一个阻值为10Ω的电阻R0,只利用一只电表(理想电表),通过开关S接“a”、“b”各一次的简单操作来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方案一、二是小明设计的两种不同方案的电路图。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两种方案都能 B.两种方案都不能
C.方案一能,方案二不能 D.方案一不能,方案二能
9.根据国家于2020年初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要求,许多饮品店已用纸质吸管代替塑料吸管。纸质吸管的主要成分纤维素的化学式为(C6H10O5)n,塑料吸管的主要成分聚丙烯的化学式为(C3H6)n。
(1)纤维素是一种___________(选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纤维素分子中,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___________。
(3)计算:多少克聚丙烯的碳元素质量与32.4克纤维素的碳元素质量相等?
10.某混合溶液由稀硫酸和硫酸铜溶液组成。小宁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取124.5g该混合溶液于烧杯中,将120gNaOH溶液分6次加入,每次充分反应后称量所得溶液的质量,获得相关数据如下表所示。求: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第6次
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g 20 20 20 20 20 20
反应后溶液的质量/g 144.5 164.5 179.6 189.8 200 220
每次产生沉淀的质量/g 0 0 4.9 m 9.8 0
(1)第3次实验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成分为___________ 。
(2)第4次实验后产生的沉淀质量m=___________g。
(3)所加NaOH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