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8张PPT。第三节 交通与通信发展带来的变化一二三一、交通和通信发展与全球化
1.作用
联系生产与消费、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的桥梁,是地区与地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联系纽带。
2.发展
(1)工业革命后:轮船、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的相继出现,使人们可以快捷、舒适地到达更多、更远的地方。
(2)当今社会。
①移动电话、传真等先进通信手段广泛应用,使人际交往变得更加快捷。
②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网络通信,更是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促进了全球化的进程。一二三二、交通运输布局变化与聚落形态
1.聚落形态
世界各地城乡聚落形态各异,大致可分为块状、带状、星状。从乡村演变为城市的进程中,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深刻地影响着聚落形态及其扩展方向。
2.历史演化一二三思考讨论交通条件对城市区位有何影响?
提示:交通条件是城市发展的重要保证,交通的发展能消除城市发展的各种局限与不足,如能源不足、市场较小等,因此世界上的城市,尤其是大城市,一般都是建立在主要交通线上。一二三?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一交通运输布局变化与聚落形态
问题导引
材料:世界各地城乡聚落形态各异,在从乡村演变为城市的进程中,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深刻地影响着聚落形态及其扩展方向。下图是某聚落形态变化示意图。探究一探究二结合材料探究:
图中所示聚落形态的变化与哪种因素的影响有关?并说明理由。
提示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在聚落发展的初期沿运河布局,主要是因为运河能提供水源,而且水运便捷;1960年之后受铁路的影响,聚落沿铁路布局;1990年以后受长江水运的影响,聚落向长江方向扩展。探究一探究二名师精讲
一、交通运输对城市区位及发展的影响
聚落空间形态往往沿交通干线(铁路、公路、河道)扩展,即交通干线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具体如下所示。探究一探究二二、交通运输方式对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探究一探究二例题1
读某历史名城图,完成下列各题。
(1)你认为旧城区①区域和②区域哪个形成时间较早,请说明你的理由。
(2)说明新城区的发展将向什么方向延伸。
(3)旧城区发展速度缓慢,形态基本保持不变,试分析其原因。探究一探究二解析:1.读图析图:第(1)题,旧城区①区域和②区域相比较,①区域位于河流交汇处,应该最早形成;第(2)题,由新城区沿铁路线分布可知,新城区是随着铁路的修建而兴起的。第(3)题,从图中看出,旧城区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而新城区主要沿铁路线布局,说明该地区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影响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
2.思路展示:(1)首先,阅读图示信息,明确该城市旧城区和新城区的位置;(2)其次,看清本城区重要的交通线是河流和铁路;(3)根据①、②两个旧城区的位置特征(处于河流的不同河段位置),分析其形成的时间早晚;(4)结合运输方式的变化及城区范围的空间变化特征,理解交通运输变化对城市面积及空间形态的影响。
答案:(1)①区域。因为①区域位于河流交汇处,交通便利,水源充足,更容易出现聚落。
(2)南北方向沿铁路伸展。
(3)河流淤积导致航运能力下降;铁路出现,河流运输地位下降;煤、铁资源枯竭。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二交通运输布局对商业网点的影响
问题导引
材料一:在城市和乡村,商业网点一般也要求有便捷的交通条件,这样才能吸引大量的购物者。便利的交通位置对商业网点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材料二:山区和平原商业网点示意图。探究一探究二结合材料探究:
(1)山区和平原商业网点设置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提示在人口相对密集、对外联系方便的交通线两侧。
(2)山区与平原相比,商业网点密度较小的是哪里?为什么?
提示山区商业网点密度较小。
原因:山区自然条件差,交通不便,人口稀少。探究一探究二名师精讲
一、山区和平原商业网点的比较探究一探究二二、交通运输影响商业网点分布的位置
商业网点遵循市场最优原则,为接近最大消费人群,多分布在市中心处;其次遵循交通最优原则,分布在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图示如下。探究一探究二三、交通运输对商业中心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商业中心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在它的周围要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商品来源区和销售区(前者决定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后者决定于人口密度、数量和消费水平);要有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便于商品的集散。如下图所示。探究一探究二四、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影响商业网点的位置变化
如传统中心商业区衰落和城市外围商业区的发展:探究一探究二例题2
阅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所示的A、B、C、D四地中,最有可能成为商业街的是哪里?
(2)A、B、C、D四地中,商业网点密度最大的是哪里?原因是什么?
(3)A、B、C、D四地中,商业网点经济效益由高到低的正确排序是什么?探究一探究二解析:第(1)题,商业街多分布在交通便利、人口密集的市中心。第(2)题,由于市中心人口多,市场广阔,商品生产能力强,商品流通速度快,所以市中心商业网点密度最大。第(3)题,商业网点的经济效益受市场、交通、地租等因素影响。
答案:(1)B地。
(2)B地。地势平坦,交通便利,人口众多,商品生产能力强,接近消费市场,商品流通速度快。
(3)B>C>D>A。1 2 3 4 5 6“网络经济”越来越被人们关注,它被称为人类社会由工业文明时代进入信息文明时代的象征。据此完成第1~2题。
1.有关“网络”在国民经济中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电子商务是“网络经济”的重要表现形式
B.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愈来愈重要
C.运用网络开展电子商务效率高、成本高
D.通过“网络技术”可以防灾减灾,减少国民经济的损失
2.下列关于电子邮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能在自己的电脑上收发
B.离开了所在城市就收不到
C.同个人所在国家的位置有关
D.可以在任何一台与网络相连接的电脑上收发1 2 3 4 5 6解析:本组题主要考查国际互联网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国际互联网”是当前信息领域发展最快、作用最大、影响最广的通信网络,开展电子商务效率高、成本低,通过互联网收发电子邮件迅速便捷。
答案:1.C 2.D1 2 3 4 5 6读广州市轨道交通30分钟等时线图(阴影部分表示以公园前、体育西为中心乘坐轨道交通30分钟覆盖范围),完成第3~4题。1 2 3 4 5 63.由图中信息可知,今后广州城市空间( )
A.向东、向南扩张 B.向西、向北扩张
C.呈同心圆状扩张 D.由“单中心”到“双核”转换
4.广州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将( )
①提高沿线地区房价 ②促进跨城居住、就业 ③增加运输成本 ④加剧环境污染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第3题,从图中看出,轨道交通30分钟覆盖范围向东、向南最远,因此受其影响,城市空间将向这些方向扩展。第4题,城际快速客运系统能促进人员流动,加强区域联系,沿线因交通便利而促使房价上升。
答案:3.A 4.A1 2 3 4 5 65.下图为城市轨道交通(地铁)对住宅空间分布影响的示意图。由市中心向外,轨道交通( )
A.对住宅分布的影响力逐渐减小
B.对住宅影响的辐射范围变大
C.不利于市中心人口的疏散
D.站点附近住宅开发密度较过去变低1 2 3 4 5 6解析:由图可知,离城市市中心越远,轨道交通对住宅区分布的影响越强,住宅区分布范围越广,所以,轨道交通对住宅影响的范围越大。随着郊区交通的发展,也有利于市中心人口向外疏散;站点附近由于交通的便利,住宅开发的密度较过去变大。
答案:B1 2 3 4 5 66.读安徽省阜阳城区扩展图,其中箭头及①~④为其城区随时间扩展方向及范围,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20世纪20年代,安徽阜阳城北商业贸易繁荣,原因是 河是对外交通口岸,说明 对城址的选择有很大影响。?
(2)20世纪20年代后,商业中心移至三里河一带,原因是泉河淤塞,说明城市的布局向 的位置移动。?
(3)20世纪70年代后,淮南铁路、京九铁路相继建成,阜阳成为重要的 城市,火车站附近形成河东 区和 区。?
(4)阜阳对外交通口岸先后发生了三次重大变迁,说明交通因素对 的影响。?1 2 3 4 5 6解析:第(1)题,20世纪20年代以前,阜阳城北商业贸易繁荣,反映了水运对城址选择和商业发展的作用。第(2)题,20世纪20年代后,由于泉河淤塞,主要对外口岸转移至三里河一带,说明城市的形态和扩展方向向交通便利的地方移动。第(3)(4)题,铁路的建成,促使城市沿交通干线不断延伸和扩展。20世纪90年代京九铁路全线贯通,阜阳成为重要的交通枢纽。
答案:(1)泉 河流
(2)交通便利
(3)铁路枢纽 工业 仓库
(4)城市形态和商业中心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