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1张PPT。第二节 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一二三一、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
1.工业区位因素
(1)自然条件:土地、原料、水源等。
(2)社会经济条件:交通运输、劳动力、动力、市场和政府政策等。
(3)根据主导区位因素不同,常见的工业类型有:原料指向型、市场指向型、劳动力指向型、动力指向型、技术指向型。一二三2.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思考讨论工业区位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一些企业会向郊区搬迁,你认为搬迁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提示:环境因素、地租高低。一二三二、工业地域的形成
1.工业联系:产品联系、空间联系、信息联系。
2.工业集聚:具有工业联系的工厂在地域上的集聚现象。
(1)影响。
①有利:充分利用基础设施,加强彼此之间的交流和协作,降低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
②不利:用地紧张,水电供应不足,交通堵塞,原料、燃料供应困难等问题。
(2)意义:扩大总体生产能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获得规模效益。
3.工业地域:由于工业联系和集聚效应的作用,工业生产在空间上形成规模不等、形态各异的工业地域。一二三4.工业扩散
(1)原因:工业部门过分集中,出现用地紧张、水电供应不足、交通堵塞以及原料、燃料供应困难等问题。
(2)条件:现代交通运输的进步,超高压远距离输电技术和信息化技术等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
5.工业集聚与工业扩散的关系
在工业化前期和中期表现为工业集聚,到工业化后期表现为工业分散。
思考讨论摩托罗拉公司元件生产厂在美国的“硅谷”,为什么其分厂遍布世界各地?
提示:这是工业扩散现象,主要是因为电子元件运输量小,可以空运;分散到世界各地可以充分利用各地的优势条件:接近市场、接近原料地、利用廉价劳动力等,以减少市场的交易费用。一二三三、工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有利影响
工业的发展、工业企业的建立是人类文明的重要体现;工业生产创造出巨大的社会财富,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2.不利影响
(1)工业生产对原材料需求与自然界中有限的资源、能源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2)人类对资源、能源的不合理利用会造成严重的工业污染,并直接破坏环境。
3.解决方法
防治工业生产带来的环境污染,成为协调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重要内容。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探究一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
问题导引
材料:2015年2月18日《华尔街日报》消息,富士康旗下FIT鸿海连接器事业群,目前计划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哈立斯堡建厂。下面为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图。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结合材料探究:
(1)从材料中看出,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提示自然因素:土地、原料、水源。社会经济因素:运输、劳动力、动力、市场、政策等。
(2)富士康为什么先后在世界各地建立工厂?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富士康先后在世界各地建立工厂的目的是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成本最低点。
区位因素的不断变化,导致原工厂所在地劳动成本上升,促使企业到成本较低的另一地点投资建厂。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名师精讲
一、工业主导区位因素及其对工业区位的影响
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有很多,但不同的工业部门在进行区位选择时考虑的主导因素不同,据此可将工业部门划分为五种指向型,其生产特点及主导区位因素如下表所示。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二、工业主导区位因素的判断
工业主导区位因素可以从工业生产投入的角度加以判断,即所需的生产成本中投入越大,其主导地位越强。工业主导因素确定后,在工业布局时优先考虑,并对其他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具体分析如下所示。
1.根据生产要素的投入比重
比重越大者为其主导因素,如下图。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图中A工业投入比重最大的是电能,则其主导因素为动力;B工业投入比重最大的是廉价劳动力,则其主导因素为劳动力;C工业投入比重最大的是原材料,则其主导因素为原料。
为了尽可能降低成本,工厂应该选择在上述主导因素丰富而价优的地方。
2.根据特定生产环节判断
(1)①原材料运输量大(如制糖工业)或不能长途长时间运输(如水产品加工业),则布局于原料地,主导因素为原料。②产品运输要求高(如成品油)或产品不便于运输(如玻璃制品)或产品需快速上市(如食品厂),则布局在消费地,主导因素为市场。
(2)产品研发环节: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快,研发投入较多,主导因素为科学技术。
(3)工业布局转移中条件优越性增强的环节,如首钢搬迁至河北曹妃甸,海洋运输的优势增强,主导因素则是交通。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3.根据某地发展工业的优势条件判断
如北京中关村地区的科研技术力量强大,以电子产业为主,则这种产业的主导因素是科技。大庆市发展石化工业属于原料指向型,而南京市发展石化工业则属于市场指向型。两地的区位优势不同。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例题1
2013年12月18日至19日,中缅孟印经济走廊联合工作组第一次会议在昆明召开,会议正式建立了四国政府推进经济走廊合作的机制。结合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下面为中、缅、孟、印四国位置示意图。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材料二:孟加拉国农产品主要有茶叶、稻米、小麦、甘蔗、黄麻等,矿产资源有限,制造业欠发达。纺织服装、冷冻食品、黄麻及其制品以及皮革制品为孟加拉国主要的出口商品。
(1)简析孟加拉国发展纺织服装制造业的有利区位条件。
(2)构建“中缅孟印经济走廊”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何积极意义?
(3)目前,印度IT产业已成为印度经济的支柱产业。相对于中国而言,印度在发展软件产业上有哪些优势?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解析:1.读图析图:第(1)题,孟加拉国发展纺织服装制造业的区位优势应从劳动力、原料、生产历史和经验、国家政策、市场需求等方面分析。第(2)题,“中缅孟印经济走廊”的构建,有利于我国加强对外联系,扩大消费市场,同时也有利于促进我国传统产业的转移及产业结构升级。第(3)题,与中国相比,印度的英语普及程度高,有利于交流沟通;信息技术发展水平较高。
2.思路展示:首先,明确本题考查工业区位因素分析、开展国际合作的意义等知识。其次,工业发展的区位条件包括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然后,针对不同的产业部门,具体分析服装制造业、工厂产业的区位条件。最后,分析工业生产对当地经济发展、就业、产业升级等方面的积极影响。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答案:(1)劳动力资源充足;原材料丰富;历史悠久,生产经验丰富;国家政策支持;国际市场需求大。
(2)扩大市场;促进我国传统产业转移及产业升级;扩大交流与合作。
(3)印度英语普及程度和信息技术发展水平较高,有利于交流沟通;计算机技术水平较中国高。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探究二工业地域的形成
问题导引
随着陶氏化学、中石化LNG、壳牌、奥德费尔等公司一一聚拢而来,天津滨海新区石油化工产业示范基地“油头—化身—轻纺尾”的完整产业链正在加速形成。下面为天津滨海新区综合性工业区域示意图。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结合材料探究:
分析归纳工业地域是怎样形成的。
提示具有工业联系的一些工厂,往往发生近距离集聚现象。由于工业联系和集聚效应的作用,工业生产在空间上便形成规模不等、形态各异的工业地域。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名师精讲
一、工业联系、工业集聚以及工业地域之间的关系
工业联系导致工业集聚,工业集聚形成工业地域。工业联系、工业集聚与工业地域是紧密联系的、逐步递进的,其关系如下所示。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二、工业集聚与工业扩散的比较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例题2
下图示意工业集聚中的扩散,读图完成(1)~(2)题。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1)下列关于集聚和分散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只有具备投入和产出关系的工业才能集聚
B.工业越集聚、规模越大,效益越高
C.一般来说,工业化前期、中期,区域工业多表现为分散;工业化后期,区域工业多表现为集聚
D.工业分散是为了发挥不同地方的区位优势,并引发了工业的地域联系
(2)若图中细箭头表示我国“长三角”地区的空间扩散,则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
A.政府的行政规划
B.集聚区外围和周边地区比集聚核心区更具吸引力
C.工业企业之间联系不紧密
D.产业升级以及原有区位优势的降低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解析:第(1)题,工业集聚包括具有投入和产出联系的工业区的集聚,也包括具有空间利用关系的集聚;工业集聚具有集聚效应,但集聚规模过大,会产生一定的负面效应,进而影响经济效益;一般来说,工业化前期、中期,工业以集聚为主,后期多表现为分散;工业分散可以发挥各地的区位优势,并引发工业地域联系。第(2)题,我国“长三角”地区工业集聚区的扩散主要是因为老工业区区位优势下降,需要进行产业升级。
答案:(1)D (2)D探究二探究三探究一探究三工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问题导引
材料一:2014年9月,一则关于腾格里工业园区部分化工企业肆意排放污水,导致沙漠被严重污染的重磅新闻,引起了社会各界高度关注,中共中央总书记亲自做出批示,要求予以整治。
材料二:首都钢铁公司已在2010年末从北京迁至河北曹妃甸,下面为曹妃甸位置示意图。探究二探究三探究一结合材料探究:
(1)工业生产会造成哪些严重的环境问题?
提示会造成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
(2)首钢搬迁对北京的影响有哪些?
提示钢铁工业是重污染企业,首钢搬迁有利于改善北京城市环境。探究二探究三探究一名师精讲
环境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环境质量已成为重要的区位因素。不同类型的工业对环境的要求和污染不同,其区位选择主要考虑以下内容。探究二探究三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探究一例题3
某工业城市拟在适当的位置新建化工厂、自来水厂、钢铁厂、水泥厂,请根据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同时考虑对环境的保护,结合下图选择合适的区位布局相关企业并说明原因。探究二探究三探究一解析:化工厂的生产有大气污染和水污染,故应考虑河流流向和风向,应远离水源地或布局于河流下游、盛行风向的下风向或与其垂直的郊外。自来水厂需要清洁的水源,故分布于河流上游,水质好。钢铁厂有大气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故应布局于盛行风向的下风向或与其垂直的郊外,并兼顾经济效益考虑接近矿产资源和铁路。水泥厂有大气污染,故应布局于盛行风向的下风向或与其垂直的郊外,并且接近原料地。探究二探究三探究一答案:化工厂宜布局在B处,B处有化工厂所需要的原料海盐、石油,且该处离市区较远并位于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向,远离水源地,不易污染居民区的空气和水源;自来水厂宜布局在D处,D处位于河流上游,水质好;钢铁厂宜布局在A处,A处附近有煤矿,且与铁矿之间有铁路相连,交通方便,可将不远的铁矿石运到这里来炼钢,且这里离市区较远,不是位于盛行风向的上风向,在这里布局钢铁厂不易对居民区产生污染;水泥厂宜布局在E处,E处靠近山地,有生产水泥所需的石材,且水泥厂有大气污染,布局在E处离市区较远,且不是位于盛行风向的上风向,粉尘不易影响居民区。1 2 3 4 5 6下面表示工业区位选择的四种模式,图中圆圈大小表示各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影响程度的强弱。读图,完成第1~2题。1 2 3 4 5 61.工厂区位选择与图示相符的是( )
A.①生物制药厂 ②食品罐头厂 ③电脑装配厂 ④玻璃厂
B.①彩印厂 ②造船厂 ③纺织厂 ④皮革厂
C.①水泥厂 ②造纸厂 ③家具厂 ④烤烟厂
D.①啤酒厂 ②炼铝厂 ③缫丝厂 ④榨糖厂
2.日本某汽车公司在马来西亚投资建设轮胎制造厂的区位选择符合( )
A.① B.②
C.③ D.④1 2 3 4 5 6解析:本题组属于读图分析题。第1题,主要考查工业部门的特征,解题关键是有效获取题干及图中的信息。首先,应读懂工业区位模式图,从而确定其主导因素:①是市场指向型工业,②是动力指向型工业,③是劳动力指向型工业,④是原料指向型工业。再根据选项提供的各工业企业的区位特征,即可正确作答。第2题,马来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橡胶产地,日本某汽车公司在其境内建设轮胎厂,主要是考虑接近原料产地,以降低生产成本。
答案:1.D 2.D1 2 3 4 5 63.读下面四幅图,计划在图中①②③④四地建设钢铁厂、化工厂、自来水厂和普通服装厂,工厂排序与图相符的是 ( )1 2 3 4 5 6A.自来水厂、化工厂、普通服装厂、钢铁厂
B.钢铁厂、普通服装厂、化工厂、自来水厂
C.钢铁厂、自来水厂、普通服装厂、化工厂
D.钢铁厂、普通服装厂、自来水厂、化工厂
解析:钢铁厂布局在①处,既接近原料地又位于市区主导风向的下风向;自来水厂应布局在城市河流的上游;服装厂对环境污染较小,近城区布局可利用其丰富的劳动力;化工厂对水和大气都有严重污染,宜布局在城市河流下游和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地带。
答案:C1 2 3 4 5 6下图为江苏南部某镇一家炼铜厂的生产和销售流程示意图,读图完成第4~5题。
4.这家炼铜厂的工业布局属于( )
A.劳动力指向型
B.动力指向型
C.市场指向型
D.技术指向型
5.铜材加工厂的相对集中分布可以( )
A.密切增加工厂间联系,共同发展
B.减少废弃物排放,改善环境质量
C.降低劳动成本,提高生产效益
D.靠近炼钢厂,降低原料运输成本1 2 3 4 5 6解析:第4题,结合图示可以看出江苏南部这家炼铜厂生产的产品主要销往“长三角”消费区,且苏南地区毗邻“长三角”地区,靠近消费市场,故这家炼铜厂的工业布局属于市场指向型。第5题,铜材加工厂的相对集中现象是工业生产中的工业集聚。由图示看出铜材加工厂集中分布在炼铜厂周围,这种布局有利于降低原料运输成本。铜材加工厂的相对集中在某种程度会加剧污染;劳动成本的降低受综合因素的影响,铜材加工厂集中分布并不能降低劳动成本,但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生产成本。
答案:4.C 5.D1 2 3 4 5 66.结合下图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1 2 3 4 5 6(1)韩国浦项钢铁公司成立于1965年,目前已成为世界一流的钢铁企业,每年为全球超过六十个国家提供钢铁产品。简析浦项发展钢铁生产有利的区位条件。
(2)浦项钢铁基地的区位特点与我国哪个钢铁公司相近?据此说明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对钢铁工业布局的影响。
解析:第(1)题,可从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市场广阔方面分析。第(2)题,浦项钢铁基地属于临海型,与我国上海宝山钢铁公司的区位特点相近,这说明了资源和能源因素对钢铁工业的影响在减弱,而交通、技术、市场等因素的影响在增强。
答案:(1)港口优良,海运便利,有利于进口铁矿石和能源;科技水平高;资金雄厚;市场广阔。
(2)与我国的上海宝山钢铁公司区位特点相近。钢铁工业区位选择中,资源和能源对该工业布局的影响逐渐减弱;市场、技术、交通等社会经济因素对该工业布局的影响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