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题(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7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3-20 09:57: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3月份阶段练习
九年级化学试题
注意事项:
1.化学练习共两大题17小题,满分为40分。物理和化学练习时间共120分钟;
2.本练习包括“练习卷”和“答题卷”两部分,“练习卷”共6页“答题卷”共2页;
3.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练习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4.练习结束后,请将“练习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5.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14 Ca:40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给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
1.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对下列诗词划线部分隐含的化学现象解释不合理的是
A.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爆竹爆炸,属于物理变化
B.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煅烧石灰石,发生化学变化
C.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燃烧秸杆的过程,是化学能转化成了热能
D.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金化学性质稳定,自然界中以单质形态存在
2.2023年,德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进入攻坚阶段,下列做法与“文明德州”这一主题不相符合的是
A.参与植树造林,扩大植被面积 B.节日燃放烟花爆竹,增加喜庆气氛
C.垃圾分类放置,减少环境污染 D.金属回收利用,变废物为资源
3.某兴趣小组为探究蜡烛燃烧的产物进行了实验,其装置如图所示,主要实验现象如表所示。已知:蓝色石蕊试纸是由蓝色石蕊溶液浸渍滤纸,晾干后得到;湿润的黄色氯化钯试纸遇CO会变蓝。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实验现象 1.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2.黄色氮化钯试纸变蓝
A.图中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说明蜡烛燃烧只生成了CO2
B.图中黄色氯化钯试纸变蓝说明蜡烛燃烧会生成CO和H2O
C.此实验可说明蜡烛燃烧的产物有H2O、CO2和CO
D.实验结束吹灭蜡烛,吹气不仅吹走了石蜡蒸气,还将温度降低到石蜡着火点以下
4.规范的操作可以保证实验的科学性和安全性。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倾倒盐酸 B.过滤
C.检查装置气密性 D.添加药品
5.天宫课堂中,航天员王亚平视频展示了在无容器材料实验柜中进行的“锆金属熔化与凝固”实验。锆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锆原子中的质子数为40 B.锆属于非金属元素
C.锆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91.22g D.锆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51
6.磷酸奥司他韦胶囊是治疗流感的特效药,奥司他韦化学式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物质分类上看:属于混合物
B.从微观结构上看:中有1个氮分子
C.从宏观组成上看: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
D.从质量占比上看: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1
7.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离子是带电的微粒,所以带电的微粒一定是离子
B.单质只含有一种元素,所以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溶液是均一、稳定的物质,所以均一、稳定的物质一定是溶液
D.石蜡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石蜡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
8.近日,我国科学家开发了在低温下具有高活性的SCR催化剂,实现氮氧化物的节能减排,如图是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使用该催化剂可以帮助节约能源 B.反应后氮元素质量减少
C.60gNO完全反应至少需32gO2 D.生成的N2与H2O的分子个数比为1:1
9.实验是化学学习的基础和兴趣之源,如下是四个实验的设计,其中能达到目的的是

A.比较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效果 B.证明CO2可与水发生反应 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证明石墨具有导电性
A.A B.B C.C D.D
10.日前,科学家首次制造出一种全新形式的冰,是一些细白色的粉末,密度几乎与液态水的密度相同,名为“中密度无定形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无定形冰中水分子没有间隔
B.无定形冰与水的物理性质相同
C.无定形冰中水分子不运动
D.无定形冰与水的分子构成相同
11.下列有关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金刚石用于钻探机钻头——硬度大
B.石墨用于制作铅笔芯——质软,深灰色
C.N2用作保护气——不与任何物质反应
D.CO2用作气体肥料——参与光合作用
12.如图所示,室温下,盛有水的烧杯内放置了两支试管甲和乙,试管甲和乙分别盛放的是KNO3饱和溶液和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石灰水。向烧杯内的水中加入NaOH固体后,乙中观察到变浑浊的现象。(不考虑溶剂蒸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入NaOH固体前,石灰水一定是饱和溶液
B.加入NaOH固体后,甲中溶质质量分数会变小
C.若加入的固体是NH4NO3,甲中一定有固体析出
D.实验后,将甲乙试管中溶液倒一起,硝酸钾溶液仍为饱和溶液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
13.海水制氢分直接制氢和间接制氢两种技术路线。目前多采用先淡化后制氢的间接制氢技术,该工艺流程复杂且成本高昂。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和平团队研制出了海水直接制氢新技术。该技术彻底隔绝了海水中的离子,实现了无淡化过程、无副反应、无额外能耗的高效海水原位直接电解制氢,破解了有害腐蚀这一困扰海水电解制氢领域的最大难题。
根据上文,回答下列问题:
(1)海水电解制氢最大的难题是 。
(2)隔膜2的作用是 。
(3)海水原位直接电解制氢中,A电极应与电源的 极相连。
(4)海水原位电解制氢消耗的是_____。
A.海水中的水
B.海水中的阳离子
C.海水中的阴离子
D.海水中的水、阳离子、阴离子共同参与
(5)海水原位电解制氢技术的优点是 (写1条)。
14.根据下列装置回答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 。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常用的药品是 。
(3)实验室用装置A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用装置C收集氧气,当观察到 时,表示氧气已收集满。
(4)用装置F收集氧气,气体应该从 (填字母序号)端通入。
15.工业上炼铁炼钢和轧制钢材的主要流程如图。
(1)用赤铁矿石炼铁的反应原理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2)炼铁的固体原料需经过粉碎,其目的是 。
(3)热空气和高炉气体的主要成分有一种相同,(这种气体的化学式是 ,炉渣中含有硅酸钙(CaSiO3),其中硅元素的化合价是 。
(4)炼钢炉中,通入纯氧的目的是 。
16.蒸汽眼罩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缓解眼睛疲劳的产品,简单实用。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蒸汽眼罩开展了以下研究。
【查阅资料】
【1】蒸汽眼罩由无纺布眼罩和发热体构成。发热体内含有铁粉、活性炭、氯化钠、蛭石、高吸水树脂(良好保水性能,为眼罩提供水蒸气)等。
【2】铁粉、四氧化三铁均能被磁铁吸引。
任务一验证蒸汽眼罩发热体内含有铁粉和氯化钠
(1)甲同学用磁铁吸引了部分发热体内固体粉末,放入试管中,滴加硫酸铜溶液,观察到有红色固体析出,证明发热体内含有铁粉。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乙同学另取少量发热体内固体粉末于烧杯中,加入足量水,用玻璃棒搅拌,玻璃棒的作用是 。
任务二探究蒸汽眼罩的发热原理
(3)根据“使用方法-打开蒸汽眼罩包装,接触空气即开始发热”,小组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取20g发热体内固体粉末放入密闭容器中,通过数字传感器分别测得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变化如图。据图回答:发热体内的物质和空气中的 发生了反应,理由是 。
(4)丙同学研究发现如果实验时没有放蛭石的话,短时间内固体粉末也会放出大量热,但是温度下降的也非常快,查阅资料发现人工孵化乌龟蛋的时候也会使用蛭石,请问:蛭石的作用是 。
实验后,同学们观察到部分黑色固体变为红棕色,分析蒸汽眼罩的热量来源于铁粉生锈。有同学提出疑问,铁生锈是缓慢氧化放热不明显,但是蒸汽眼罩打开后会迅速升温,这是为什么呢?他们又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进行验证。
方案 药品 1分钟前后氧气含量变化 1分钟前后温度变化
实验1 4g铁粉、2mL水 20.1%→20.1% 16℃→16℃
实验2 4g铁粉、2mL水、2g氯化钠 20.1%→20.1% 16℃→16℃
实验3 4g铁粉、2mL水、2g活性炭 20.1%→20.1% 16℃→16℃
实验4 4g铁粉、2mL水、2g氯化钠、2g活性炭 20.1%→15% 16℃→55℃→26℃
(5)实验4中温度迅速上升的原因是铁粉与 共同作用的结果。
(6)炭粉、氯化钠等在一定条件下能促进铁的锈蚀。但在实际生产蒸汽眼罩时,炭粉等物质的质量要控制在一定的比例范围,并不是越多越好,你分析原因是 (写出一条)。
17.欲测定某生石灰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进行了如图实验。请计算: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g;
(2)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和解析
1.A
【详解】A、爆竹爆炸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该选项解释不合理;
B、烈火焚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该选项解释合理;
C、燃烧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热能,该选项解释合理;
D、从沙子中能掏出沙子,说明金化学性质稳定,自然界中以单质形态存在,该选项解释合理。
故选A。
2.B
【详解】A、参与植树造林,扩大植被面积,有利于环境保护,选项正确;
B、节日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大量烟尘和有害气体,选项错误;
C、垃圾分类放置,减少环境污染,选项正确;
D、金属回收利用,变废物为资源,有利于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选项正确;
故选:B。
3.A
【详解】A、二氧化碳不能使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是由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了碳酸,碳酸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CO2和H2O,故选项说法错误;
B、湿润的黄色氯化钯试纸遇CO会变蓝,干燥的黄色氯化钯试纸变蓝,说明蜡烛燃烧生成CO和H2O,故选项说法正确;
C、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干燥的黄色氯化钯试纸变蓝,可说明蜡烛燃烧的产物有H2O、CO2和CO,故选项说法正确;
D、实验结束吹灭蜡烛,吹气不仅吹走了石蜡蒸气,还能将温度降低到石蜡着火点以下,达到灭火的目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4.D
【详解】A、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故A选项图中所示实验操作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B、过滤时应用玻璃棒引流,故B选项图中所示操作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C、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使容器密闭,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则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左侧有长颈漏斗与大气相通无法形成封闭空间,无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故C选项图中所示实验操作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D、向试管中装入胆矾时,先将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将胆矾粉末送至试管底部,再将试管竖立起来,故D选项图中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5.A
【详解】
A、在原子中,质子数=原子序数=40,正确;
B、由“金”字旁可知,锆属于金属元素,错误;
C、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常省略不写,故锆的相对原子质量为91.22,错误;
D、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40,错误;
故选A。
6.C
【详解】A、C16H28N2O4中只含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C16H28N2O4中不含氮气,则不含氮分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由化学式可知,C16H28N2O4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该选项说法正确;
D、C16H28N2O4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8):(16×4)=7:16,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7.D
【详解】A、离子是带电的微粒,但是带电的微粒不一定是离子,例如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故A推理错误;
B、单质只含有一种元素,但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例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故B推理错误;
C、水也是均一、稳定的,但水不是溶液,故C推理错误;
D、石蜡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物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物氧气中只含有氧元素,所以石蜡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故D推理正确。
故选:D。
8.A
【详解】A、由题意可知,该催化剂能实现氮氧化物的节能减排,该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质量守恒,反应前后氮元素质量不变,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由图可知,该反应为NH3、NO和O2反应生成N2和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设60gNO反应至少需要O2的质量为x,则:
解得x=64g,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由前面分析可知,生成的N2与H2O的分子个数比为2:6=1:3,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A。
9.D
【详解】A、该实验由于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不同,不能用于比较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效果。A不能达到目的;
B、该实验软塑料瓶变瘪了,不能证明CO2可与水发生反应,也可能是二氧化碳溶于水造成的。B不能达到目的;
C、该实验中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逸出,不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C不能达到目的;
D、该实验中灯泡发光,证明石墨具有导电性。D能达到目的。
综上所述:选择D。
10.D
【详解】A、分子之间都有间隔,故选项说法错误;
B、无定形冰为细白色粉末,水为液体,它们的物理性质不同,故选项说法错误;
C、分子在不断做无规则运动,故选项说法错误;
D、无定形冰与水都是由水分子构成,二者的分子构成相同,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11.C
【详解】A、金刚石硬度大,可作钻头,对应关系正确;
B、石墨质软,在纸上划过会留下深灰色的痕迹,用于制作铅笔芯,对应关系正确;
C、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用作保护气,氮气在一定条件下能其他物质反应,对应关系错误;
D、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用作气体肥料,对应关系正确。
故选C。
12.C
【详解】A、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会放出热量,导致水温升高。加入NaOH固体后,试管乙中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氢氧化钙晶体析出,但不能说明加入NaOH固体前,石灰水一定是饱和溶液。因为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加入NaOH固体前,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故选项A不正确;
B、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热量,导致水温升高。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甲中盛放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会变成不饱和溶液,但溶液的组成没有发生变化,则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选项B不正确;
C、NH4NO3固体溶于水会吸收热量 ,导致水温降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降低,甲中盛放的硝酸钾饱和溶液由于溶解度减小,一定会有晶体析出,故选项C正确;
D、实验后,将甲乙试管中溶液倒一起,石灰水中的溶剂将使硝酸钾饱和溶液稀释,从而变成不饱和溶液,故选项D不正确。
故选:C。
13.(1)海水对设备具有较强腐蚀
(2)隔绝了海水中的离子
(3)正
(4)A
(5)高效(合理答案即可)
【详解】(1)根据“破解了有害腐蚀这一困扰海水电解制氢领域半个世纪的难题”可知,海水电解制氢最大的难题是海水对设备具有较强腐蚀,故填:海水对设备具有较强腐蚀;
(2)根据“该技术彻底隔绝了海水中的离子”可推测,隔膜2的作用是隔绝了海水中的离子,故填:隔绝了海水中的离子;
(3)电解水中,根据“正氧负氢、氧一氢二”,A电极端产生的气体为氧气,则A电极应与电源的正极相连,故填:正;
(4)海水原位电解制氢的原理与电解水原理相同,即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A、根据上述分析,海水原位电解制氢消耗的是海水中的水,故A正确;
B、根据上述分析,海水原位电解未消耗海水中的阳离子,故B错误;
C、根据上述分析,海水原位电解未消耗海水中的阴离子,故C错误;
D、根据上述分析,海水原位电解制氢消耗的是海水中的水,故D错误;
故选A。
(5)根据文中“目前多采用先淡化后制氢的间接制氢技术,该工艺流程复杂且成本高昂。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和平团队研制出了海水直接制氢新技术。该技术彻底隔绝了海水中的离子,实现了无淡化过程、无副反应、无额外能耗的高效海水原位直接电解制氢,破解了有害腐蚀这一困扰海水电解制氢领域的最大难题。”可知,海水原位电解制氢技术的优点是:工艺流程较简单且成本较低、无副反应、无额外能耗、高效、且破解了有害腐蚀等优点,故填:高效(或工艺流程较简单、或成本较低等合理答案均可)。
14.(1)试管
(2)大理石##石灰石和稀盐酸
(3) 2H2O22H2O+O2↑ 气泡从集气瓶口向外冒出
(4)b
【详解】(1)由图可知,仪器①的名称是试管,故填试管。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常用的药品是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故填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
(3)装置A为固液常温发生装置,选择该装置制取氧气的反应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2H2O22H2O+O2↑;
由图可知,装置C为排水法收集气体,装置C收集氧气,当观察到气泡从集气瓶口向外冒出时,表示氧气已收集满,故填气泡从集气瓶口向外冒出。
(4)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用装置F收集氧气,气体应该从长管,即b管进入瓶中,故填b。
15.(1)
(2)增大接触面积,使其充分反应
(3) N2 +4
(4)炼钢炉中通入氧气可以使生铁中的碳充分反应,降低含碳量
【详解】(1)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用赤铁矿炼铁反应原理就是利用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故填;
(2)炼铁的固体原料需经过粉碎,粉碎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故填:增大接触面积,使其充分反应;
(3)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热空气中的氮气没有参与反应,所以排放出的高炉气体中也含有氮气;
钙元素显+2价,氧元素显 2价,设硅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2)+x+( 2)×3=0,则x=+4价;故填:N2;+4;
(4)炼钢炉中通入氧气可以使生铁中的碳充分反应,降低含碳量。
16.(1)
(2)加快溶解速率
(3) 氧气##O2 氧气含量降低,二氧化碳含量不变
(4)保温
(5)氧气、活性炭、氯化钠、水
(6)炭粉等物质的质量太大,会使眼罩质量过大,不利于使用
【详解】(1)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溶液,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2)为加快溶解速率,乙同学另取少量发热体内固体粉末于烧杯中,加入足量水,用玻璃棒搅拌。故填:加快溶解速率。
(3)据图可知,由于氧气含量降低,二氧化碳含量不变,所以发热体内的物质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反应。故填:氧气;氧气含量降低,二氧化碳含量不变。
(4)根据题意可知,蛭石起到保温的作用。故填:保温。
(5)根据实验方案可知,实验4中温度迅速上升的原因是铁粉与氧气、活性炭、氯化钠、水共同作用的结果。故填:氧气、活性炭、氯化钠、水。
(6)由于炭粉等物质的质量太大,会使眼罩质量过大,不利于使用,所以在实际生产蒸汽眼罩时,炭粉等物质的质量要控制在一定的比例范围,并不是越多越好。故填:炭粉等物质的质量太大,会使眼罩质量过大,不利于使用。
17.(1)4.4
(2)解:设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
x=10g
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100%=80%
答: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0%。
【详解】(1)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12.5g+50g+50g 108.1g=4.4g,故填4.4。
(2)见答案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