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六单元 第21课 社会习俗的变化导学案 东师大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六单元 第21课 社会习俗的变化导学案 东师大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9-17 09:15: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21课 社会习俗的变化
主备人: 审阅人: 姓名 班级
教师寄语:成功的秘诀,在于对目标的坚忍不拔!矢志不移,才能取得最终胜利!加油!
学习目标(目标明确,行动才能有效)
1、知道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的变化。
2、探究这些社会习俗发生变化的原因及其重大意义。
温馨提示
注意特定称谓及带有“易”、“改”、“废”、“禁”“倡”等字眼,结合课前热身,在书上划出主要内容。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课前热身(先阅读课本内容,然后完成下列知识填空。试一试,你一定能行!)
1、“习俗”的含义:先辈云:“习俗移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贤智者不免。”今一衣一帽、一器一物、一字一语,种种所作所为,凡唱自一人,群起而随之,谓之“时尚”。“社会习俗”即社会生活中普遍流行的服饰、器物、言谈举止等的时尚。本课社会习俗的变化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
2、剪发辫 易服饰
(1)、剪发辫
时间:_______年。
倡导者:_________。
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教育网
(2)易服饰
在清朝和近代,男人一般穿_______。民国初年,男子礼服一般分为_______和________褂袍两种。20世纪20年代后,在各大城市流行的,男装是________、 与长衫,女装是________。21cnjy.com
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cn·jy·com
2、改称谓 废跪拜
______年3月孙中山发布命令废除 ( http: / / www.21cnjy.com )清朝官场的“______”、“______”称呼,官员之间以官职相称,民间称“______、“______”www.21-cn-jy.com
这些称谓变化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清代通行的礼节有______、______、______和拱手。民国成立后以______和 ______代替跪拜等旧有礼节。另外中外人士交往时开始使用______礼。【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废跪拜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禁缠足 倡女权
1912年孙中山命令各省劝禁 ( http: / / www.21cnjy.com )______各地展开放足运动。妇女在政治上可以______。在教育上可以出洋留学、______。在婚姻上,追求______,反对包办婚姻。
课堂探究
一、自主学习(先独立去完成,疑难问题小组内讨论。做一做,相信你有很多收获!)
1、剪辫子、改称谓、禁缠足等社会习俗的变化是由谁主导的?
2、 清末民初中国社会生活在发式、人际称谓、服饰礼节、脚形等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2·1·c·n·j·y
3、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法令革除了“大人”、“老爷”等前清官场的称呼。为什么要这样做?
二、合作研讨(不会的请尽快与同伴们研讨)
三、展示风采(以你超人的风采赢得同学们的喝彩吧!)
四、知识归纳(提纲挈领,你就会高瞻远瞩)
巩固提升
必做题(自信是成功的法宝)
1、中山装出现在____________之后。
2、改跪拜礼为鞠躬礼体现了当时人们追求______的观念。
3、民国初年女子的礼服是____________。
选做题(尝试就有成功的机会)
4、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剪辫子和废止缠足等法令,其目的是为了
学后记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