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湖北省巴东县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科学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湖北省巴东县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科学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3-20 11:00:54

文档简介

湖北省巴东县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科学试题
一、我会填。
1.北京时间10月26日11时14分发射了   号载人飞船,它将与中国空间站核心舱对接,形成三舱三船组合体,继续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
【答案】神舟十七
【知识点】探索宇宙
【解析】【分析】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于北京时间2023年10月26日11时14分发射, 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在轨驻留期间,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迎来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的来访对接。神舟十七号飞船对接于空间站核心舱前向端口,形成三舱三船组合体。
2.液态的水凝固成冰以后,    (水分子)的    方式发生改变,间隙变大,致使水结冰
   变大。
【答案】水微粒;排布;体积
【知识点】凝结
【解析】【分析】液态水凝固成冰会使整体体积变大,从微观上讲是因为液态的水分子在氢键的作用下紧密连在一起,导致分子间隙较小;当液态水凝固成冰时,水的微观物理结构发生变化,水变为晶体,水分子之间的氢键作用力被削弱,导致分子间隙变大。在宏观上表现出水的体积变大。
3.鸟的身体呈   形,可以降低飞行时的   。
【答案】纺锤;阻力
【知识点】鸟类
【解析】【分析】 在物理学中,纺锤体的形状有利于物体在运动过程中保持稳定,纺锤体可以减小空气空气阻力,使物体更加平稳移动。小鸟为了飞行更加平稳,保留了纺锤体的外形。如下图。
4.航天员王亚平“天宫”中古筝演奏《茉莉花》,向世界传递古筝之声。古筝是中国一种古老的   器,被称为   ,   。
【答案】弦乐;众乐之王;东方钢琴
【知识点】弦乐器的声音
【解析】【分析】古筝是一种多弦多柱的弹拨乐器,共21弦,又名汉筝、秦筝,是汉民族古老的民族乐器,流行于中国各地。古筝的结构由面板、雁柱、琴弦、前岳山、弦钉、调音盒、琴足、后岳山、侧板、出音口、底板、穿弦孔组成。常用于独奏、重奏、器乐合奏和歌舞、戏曲、曲艺的伴奏。因音域宽广,音色优美动听,演奏技巧丰富,表现力强,而被称为“众乐之王”,亦称为“东方钢琴”,是中国独特的、重要的民族乐器之一。
5.据科学测算,地球表面的大部分是   其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的   
【答案】海洋;71%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
【解析】【分析】 地球的表面大约 29% 是由大陆和岛屿组成的陆地,剩余的 71% 大部分被海洋、海湾和其他咸水体覆盖,也被湖泊、河流等其他淡水体覆盖,尤其冰川覆盖最多,它们共同构成了水圈。
6.元宵节话天灯,孔明灯能在空中“飞”,就是利用了   上升的原理。
【答案】热空气
【知识点】制作热气球
【解析】【分析】 当热气球内的空气被加热时,空气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剧烈,体积膨胀,密度减小,因此热空气会上升,从而带动着热气球上升。
7.做“探究水沸腾时”水温变化和出现的现象实验中发现,一般情况下,当水的温度升到   ℃时,水就会沸腾,水沸腾以后继续加热,温度   。
【答案】100;不变
【知识点】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
【解析】【分析】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而沸点是指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固定的,为100 ℃。沸点与大气压强有关,大气压强降低沸点降低。大气压不变,当水温上升到100℃ 时,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不会改变。
8.制作乐器需要根据乐器   原理进行设计。
【答案】发声
【知识点】制作乐器
【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乐器发声的方式不同,就需要选择不同的材料、不同的弹奏方式。例如弦乐器的主要发声原理是使拉紧的弦振动发音。弦乐器的音高是通过改变弦的长度来实现的,有时还需要通过手指按弦来改变弦长。
二、我会辨(你认为描述正确的填涂"T",错误的填涂“F”)
9.(2023六下·渭南)所有生活在水中的动物都属于鱼类。
【答案】错误
【知识点】鱼的特点;海洋动物
【解析】【分析】鱼类的特征是身体表面有鳞(少数种类无鳞),都用鳃呼吸,靠鳍运动,用卵繁殖后代,终生生活在水里。鲸是生活在水中的动物,胎生哺乳,用肺呼吸,而不是鱼类。
10.我们读书的声音是通过声带振动而产生的。
【答案】正确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声带是我们发声器官的主要组成部分,声音的产生是由于声带的振动产生的。
11.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声音会逐渐地变小,直至消失,说明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答案】正确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闹钟刚放进玻璃罩时,声音传播途径:响铃→玻璃罩内空气→玻璃罩→玻璃罩外空气→人耳朵。当玻璃罩内的空气被抽走之后玻璃罩内形成了真空环境,缺少了声音传播的空气介质,导致声音无法传入我们的耳中。由此说明声音无法在真空中传播
12.冰和雪一般出现在冬季,它们是固态的水。
【答案】正确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冰和雪都属于固态的水。 冬季气温通常较低,当气温接近或低于冰点时,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凝结成小水滴,形成云层。这些云层中的水滴会因为低温而逐渐凝结成雪晶。或者是上升的水蒸气在高空中遇冷直接凝结成冰晶。
13.测水温时,要将水温计的玻璃泡浸到水中,触碰试管的底和壁。
【答案】错误
【知识点】温度计
【解析】【分析】温度计测水温时应该将玻璃泡完全浸入水中,避免和试管的底和壁接触。因为碰触到容器壁时,测量的温度数值容易受外界环境影响。
14.水是生命之源。如果地球上没有水,我们周围多彩的世界将不会存在。
【答案】正确
【知识点】节约用水
【解析】【分析】 水是人类及所有生物赖以生存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物质。水在地球表面的覆盖面积大约达到72%,构成了所有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无论是动物还是植物,都依赖于水来维持最基本的生命活动。
15.据观测,在海滨地区,白天陆地上的气温比海面上的低。
【答案】错误
【知识点】测量气温
【解析】【分析】陆地的吸热快,散热快,而海洋的吸热慢,散热也慢。故白天时,在太阳照射下陆地吸收的热量多,气温要高于海面;到了晚上,陆地的气温比低于海面。
16.温泉是地下水上涌形成的,其中含有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微量元素。
【答案】正确
【知识点】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温泉是泉水的一种,从地下自然涌出的,含有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微量元素的矿物质(微量元素)泉水。
17.当气温降到0℃及以下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和小水滴会结成冰晶。
【答案】正确
【知识点】水结冰过程中的变化;凝结;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水的凝固点是0 ℃ ,因此当空气中的水蒸气和小水滴遇较冷温度时会凝结成冰。
18.万一洒出的酒精在实验桌上燃烧起来,正确的灭火方法是用水浇灭。
【答案】错误
【知识点】酒精灯的使用
【解析】【分析】正确的灭火方法是用湿毛巾盖灭,而不能用水浇灭。因为水与酒精是互溶的,加了水之后,由于水的隔氧效果不佳,被稀释的酒精会继续燃烧,无法达到有效灭火。
19.马头琴是云南少数民族常用的吹奏乐器,音质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答案】错误
【知识点】弦乐器的声音
【解析】【分析】马头琴属于弦乐器,应该是用弹拨的方式弹奏。
20.湿衣服变干就是湿衣服上的水蒸发到空气中了。
【答案】正确
【知识点】水的蒸发
【解析】【分析】湿衣服变干是因为衣服中的水蒸发变成水蒸气,去到了空气中。
21.一个物体(比如音叉、橡皮筋等)在力的作用下,会不断地做往复运动,这种运动称为旋转。
【答案】错误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 一个物体(比如音叉、橡皮筋等)在力的作用下,会不断地做往复运动,这种运动称为振动。而旋转是物体围绕一个点或一个轴做圆周运动。
22.戴玉强是中国的男高音歌唱家,此处的“高音”是指声音的高低,也叫作音调。
【答案】正确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
【解析】【分析】音调即音的高低,也叫“音高”,是由声音振动的频率决定。
23. 夏季的电线松弛又下垂,是因为电线受风吹日晒老化了。
【答案】错误
【知识点】固体的热胀冷缩
【解析】【分析】金属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工人师傅在夏天拉电线时,会注意多预留一些电线,所以夏季的电线松弛又下垂。到了冬天,则能够避免电线遇冷收缩被拉断。
三、我会选(每小题有唯一正确答案,填涂选项代号)
24.按物体存在的状态分类,可以把(  ) 分为一类。
A.牛奶和面包 B.水和白糖 C.水和橙汁
【答案】C
【知识点】物体的分类
【解析】【分析】物体的状态有固态、液态、气态。
A、牛奶是液态,面包是固态,故不属于同一类,错误;
B、水是液态,白糖是固态,故不属于同一类,错误;
C、水和橙汁都是液态,正确。
25.上课时,教室每个角落都能听见老师讲课的声音,这说明声音能在(  )中传播。
A.空气 B.固体 C.液体
【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声音能在固体、气体和液体中传播。老师讲课的声音会通过空气的振动传到教室每个角落,故A项正确
26.如果用1000毫升代表地球的总水量,那么地球上的淡水总量大约(  )毫升。
A.20 B.25 C.30
【答案】B
【知识点】节约用水
【解析】【分析】地球上淡水储量仅占全球总水量的2.5%。用 1000毫升代表地球的总水量 ,则地球上的淡水总量为:1000 × 2.5%=25 (毫升),B项正确。
27. (  )在1603年,制作了世界上第一支温度计------空气温度计。
A.伽利略 B.爱迪生 C.牛顿
【答案】A
【知识点】科学常识
【解析】【分析】伽利略在1603年,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发明制作了世界上第一支空气温度计,A项正确。
28.右图是风的形成模拟实验装置图,从A孔流入的是(  )空气。
A.冷 B.热 C.冷热混合
【答案】A
【知识点】风
【解析】【分析】模拟风的成因实验中,蜡烛加热的是实验装置内的空气,加热的空气后会从上方B孔流出口,而A孔流入的是实验装置外的冷空气。故A项正确。
29.将敲响的锣面用手一按,响声就立即消失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波传到锣内去了 B.锣面的温度升高了 C.锣面停止了振动
【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用手按住鼓面,使鼓面无法继续振动,因此响声随之消失,故C项正确。
30.(2020三上·龙华期末)在做水结冰的实验时,往碎冰中加入食盐的目的是(  ) 。
A.让盐结冰 B.制造更低的温度 C.制造更高的温度
【答案】B
【知识点】水结冰过程中的变化
【解析】【分析】盐能加速冰的融化,快速吸收热,所以水就结冰了。
31.关于噪声的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
A.在家里旁若无人地引吭高歌不是噪声
B.让人心情烦躁的杂乱声音是噪声
C.噪声不会影响听力
【答案】B
【知识点】噪音
【解析】【分析】从生理学方面来说,凡是干扰人们休息、学习和工作以及干扰人们所要听的声音,都被成为噪声。
A.在家里旁若无人的高歌,显然是未考虑他人的感受,会干扰他人,所以是噪声,错误;
B.让人心情烦躁的杂乱声音,属于噪声,正确;
C.长期处于噪音环境下对人体身体造成严重危害,最主要影响的是听力方面,所以C项错误。
32.用尺子探索声音的高低变化中发现,尺子伸出桌面越长,振动(  ),发出的声音就(  )。
A.越快 越高 B.越慢 越低 C.越快 越低
【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 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音高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的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用同样大小的力去拨动尺子,当尺子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尺子伸出桌面越短,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
33.蚕豆种子和菜豆种子都是由(  )和胚两部分组成。
A.种皮 B.子叶 C.胚根
【答案】A
【知识点】种子的结构、形态
【解析】【分析】 蚕豆种子和菜豆种子为双子叶植物的种子,种子由种皮和胚两部分组成,缺胚乳。故选择A项。
四、实践与运用 探究多样的动物
34.(2023四上·巴东期末)白鳍豚是一种生存在长江里的珍稀动物,右图是该物种自1980年至2002年的数量变化。
(1)根据右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白鳍豚在1980年的数量是400头,2002年的数量仅剩50头
B.1980 年至1986年,白鳍豚数量下降幅度最大
C.白鳍豚的数量总体呈下降趋势
(2)白鳍豚是我国特有的(  )
A.淡水鱼 B.淡水鲸 C.海水鱼
(3)根据所学知识,导致白鳍豚种群急剧减少乃至灭绝的原因包括(  )(多项选择)
A.围湖造田、修筑大坝切断了白鳍豚的洄游路线,导致食物匮乏
B.水污染
C.水下施工,使用非法渔具等
D.国家没有建立专门的自然保护区与养护场
(4)我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分为   级。动物分类的主要依据是身体的    、内部结构、   特点等。根据这些,可以将动物逐步分类并   。
(5)关于哺乳动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普氏原羚是我国特有的哺乳动物
B.兔、鸡、黄牛都是哺乳动物
C.哺乳动物的体表有毛,用乳汁喂养后代
(6)(  )动物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A.爬行 B.两栖 C.哺乳
(7)动物王国召开昆虫音乐会,下面哪种动物不能参加 (  )
A.蜻蜓 B.蜘蛛 C.蝴蝶
【答案】(1)B
(2)B
(3)A;B;C
(4)两;外部形态;胚胎发育;命名
(5)B
(6)A
(7)B
【知识点】动物的分类;海洋动物
【解析】【分析】(1)A、读图可知白鳍豚在1980年的数量是400头,2002年的数量仅剩50头;
B、1980年至1986年,白鳍豚数量下降100头,而1986年 至1990年,下降了1500头,所以下降幅度最大的是1986年 至1990年,B项错误;
C、据图可知,白鳍豚数量逐年递减,正确。
(2)白鳍豚是我国长江流域特有的淡水鲸类,因此选择B项。
(3)导致物种急剧减少乃至灭绝的原因有人为因素、环境因素等。其中人为导致的环境变化是影响白鳍豚灭绝的重要原因,例如围湖造田、修筑大坝切断白鳍豚的洄游路线,导致食物匮乏;水污染破坏了白鳍豚的生活环境;水下施工,使用非法渔具对白鳍豚造成伤害等,因此选择ABC三项。
(4)我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分为两级。动物分类的主要依据是身体的外部形态 、内部结构、胚胎发育特点等。根据这些,可以将动物逐步分类并命名。
(5)A、普氏原羚是中国境内分布数量最多的一种野生动物,是中国特有的物种,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称为“天空之舞者”,属于哺乳动物,正确;
B、鸡属于卵生动物,兔子和牛都是哺乳动物,错误当选;
C、哺乳动物的体表有毛,用乳汁喂养后代,正确。
(6)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是因为它们的生殖和幼体发育过程完全脱离了水的限制。例如,爬行动物用肺呼吸,体内受精,陆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保护,A项当选。
B、两栖类动物,可以爬上陆地,但是不能离水,因此不能称为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C、哺乳动物中的鲸鱼,是生活在水中的,所以也不能称为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7) 昆虫是六足节肢动物, 身体分为3个区域:头部、胸部和腹。
A、蜻蜓属于蜻蜓目蜓科马大头属的昆虫动物,因此可以参加昆虫音乐会;
B、蜘蛛属于节肢动物,其身体分头胸部和腹部,两部分由细长的腹柄相连,不属于昆虫,因此不能参加,当选;
C、蝴蝶是昆虫纲,类脉总目,鳞翅目,凤蝶总科昆虫的统称,因此能参加音乐会。
1 / 1湖北省巴东县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科学试题
一、我会填。
1.北京时间10月26日11时14分发射了   号载人飞船,它将与中国空间站核心舱对接,形成三舱三船组合体,继续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
2.液态的水凝固成冰以后,    (水分子)的    方式发生改变,间隙变大,致使水结冰
   变大。
3.鸟的身体呈   形,可以降低飞行时的   。
4.航天员王亚平“天宫”中古筝演奏《茉莉花》,向世界传递古筝之声。古筝是中国一种古老的   器,被称为   ,   。
5.据科学测算,地球表面的大部分是   其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的   
6.元宵节话天灯,孔明灯能在空中“飞”,就是利用了   上升的原理。
7.做“探究水沸腾时”水温变化和出现的现象实验中发现,一般情况下,当水的温度升到   ℃时,水就会沸腾,水沸腾以后继续加热,温度   。
8.制作乐器需要根据乐器   原理进行设计。
二、我会辨(你认为描述正确的填涂"T",错误的填涂“F”)
9.(2023六下·渭南)所有生活在水中的动物都属于鱼类。
10.我们读书的声音是通过声带振动而产生的。
11.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声音会逐渐地变小,直至消失,说明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12.冰和雪一般出现在冬季,它们是固态的水。
13.测水温时,要将水温计的玻璃泡浸到水中,触碰试管的底和壁。
14.水是生命之源。如果地球上没有水,我们周围多彩的世界将不会存在。
15.据观测,在海滨地区,白天陆地上的气温比海面上的低。
16.温泉是地下水上涌形成的,其中含有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微量元素。
17.当气温降到0℃及以下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和小水滴会结成冰晶。
18.万一洒出的酒精在实验桌上燃烧起来,正确的灭火方法是用水浇灭。
19.马头琴是云南少数民族常用的吹奏乐器,音质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20.湿衣服变干就是湿衣服上的水蒸发到空气中了。
21.一个物体(比如音叉、橡皮筋等)在力的作用下,会不断地做往复运动,这种运动称为旋转。
22.戴玉强是中国的男高音歌唱家,此处的“高音”是指声音的高低,也叫作音调。
23. 夏季的电线松弛又下垂,是因为电线受风吹日晒老化了。
三、我会选(每小题有唯一正确答案,填涂选项代号)
24.按物体存在的状态分类,可以把(  ) 分为一类。
A.牛奶和面包 B.水和白糖 C.水和橙汁
25.上课时,教室每个角落都能听见老师讲课的声音,这说明声音能在(  )中传播。
A.空气 B.固体 C.液体
26.如果用1000毫升代表地球的总水量,那么地球上的淡水总量大约(  )毫升。
A.20 B.25 C.30
27. (  )在1603年,制作了世界上第一支温度计------空气温度计。
A.伽利略 B.爱迪生 C.牛顿
28.右图是风的形成模拟实验装置图,从A孔流入的是(  )空气。
A.冷 B.热 C.冷热混合
29.将敲响的锣面用手一按,响声就立即消失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波传到锣内去了 B.锣面的温度升高了 C.锣面停止了振动
30.(2020三上·龙华期末)在做水结冰的实验时,往碎冰中加入食盐的目的是(  ) 。
A.让盐结冰 B.制造更低的温度 C.制造更高的温度
31.关于噪声的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
A.在家里旁若无人地引吭高歌不是噪声
B.让人心情烦躁的杂乱声音是噪声
C.噪声不会影响听力
32.用尺子探索声音的高低变化中发现,尺子伸出桌面越长,振动(  ),发出的声音就(  )。
A.越快 越高 B.越慢 越低 C.越快 越低
33.蚕豆种子和菜豆种子都是由(  )和胚两部分组成。
A.种皮 B.子叶 C.胚根
四、实践与运用 探究多样的动物
34.(2023四上·巴东期末)白鳍豚是一种生存在长江里的珍稀动物,右图是该物种自1980年至2002年的数量变化。
(1)根据右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白鳍豚在1980年的数量是400头,2002年的数量仅剩50头
B.1980 年至1986年,白鳍豚数量下降幅度最大
C.白鳍豚的数量总体呈下降趋势
(2)白鳍豚是我国特有的(  )
A.淡水鱼 B.淡水鲸 C.海水鱼
(3)根据所学知识,导致白鳍豚种群急剧减少乃至灭绝的原因包括(  )(多项选择)
A.围湖造田、修筑大坝切断了白鳍豚的洄游路线,导致食物匮乏
B.水污染
C.水下施工,使用非法渔具等
D.国家没有建立专门的自然保护区与养护场
(4)我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分为   级。动物分类的主要依据是身体的    、内部结构、   特点等。根据这些,可以将动物逐步分类并   。
(5)关于哺乳动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普氏原羚是我国特有的哺乳动物
B.兔、鸡、黄牛都是哺乳动物
C.哺乳动物的体表有毛,用乳汁喂养后代
(6)(  )动物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A.爬行 B.两栖 C.哺乳
(7)动物王国召开昆虫音乐会,下面哪种动物不能参加 (  )
A.蜻蜓 B.蜘蛛 C.蝴蝶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神舟十七
【知识点】探索宇宙
【解析】【分析】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于北京时间2023年10月26日11时14分发射, 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在轨驻留期间,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迎来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的来访对接。神舟十七号飞船对接于空间站核心舱前向端口,形成三舱三船组合体。
2.【答案】水微粒;排布;体积
【知识点】凝结
【解析】【分析】液态水凝固成冰会使整体体积变大,从微观上讲是因为液态的水分子在氢键的作用下紧密连在一起,导致分子间隙较小;当液态水凝固成冰时,水的微观物理结构发生变化,水变为晶体,水分子之间的氢键作用力被削弱,导致分子间隙变大。在宏观上表现出水的体积变大。
3.【答案】纺锤;阻力
【知识点】鸟类
【解析】【分析】 在物理学中,纺锤体的形状有利于物体在运动过程中保持稳定,纺锤体可以减小空气空气阻力,使物体更加平稳移动。小鸟为了飞行更加平稳,保留了纺锤体的外形。如下图。
4.【答案】弦乐;众乐之王;东方钢琴
【知识点】弦乐器的声音
【解析】【分析】古筝是一种多弦多柱的弹拨乐器,共21弦,又名汉筝、秦筝,是汉民族古老的民族乐器,流行于中国各地。古筝的结构由面板、雁柱、琴弦、前岳山、弦钉、调音盒、琴足、后岳山、侧板、出音口、底板、穿弦孔组成。常用于独奏、重奏、器乐合奏和歌舞、戏曲、曲艺的伴奏。因音域宽广,音色优美动听,演奏技巧丰富,表现力强,而被称为“众乐之王”,亦称为“东方钢琴”,是中国独特的、重要的民族乐器之一。
5.【答案】海洋;71%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
【解析】【分析】 地球的表面大约 29% 是由大陆和岛屿组成的陆地,剩余的 71% 大部分被海洋、海湾和其他咸水体覆盖,也被湖泊、河流等其他淡水体覆盖,尤其冰川覆盖最多,它们共同构成了水圈。
6.【答案】热空气
【知识点】制作热气球
【解析】【分析】 当热气球内的空气被加热时,空气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剧烈,体积膨胀,密度减小,因此热空气会上升,从而带动着热气球上升。
7.【答案】100;不变
【知识点】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
【解析】【分析】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而沸点是指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固定的,为100 ℃。沸点与大气压强有关,大气压强降低沸点降低。大气压不变,当水温上升到100℃ 时,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不会改变。
8.【答案】发声
【知识点】制作乐器
【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乐器发声的方式不同,就需要选择不同的材料、不同的弹奏方式。例如弦乐器的主要发声原理是使拉紧的弦振动发音。弦乐器的音高是通过改变弦的长度来实现的,有时还需要通过手指按弦来改变弦长。
9.【答案】错误
【知识点】鱼的特点;海洋动物
【解析】【分析】鱼类的特征是身体表面有鳞(少数种类无鳞),都用鳃呼吸,靠鳍运动,用卵繁殖后代,终生生活在水里。鲸是生活在水中的动物,胎生哺乳,用肺呼吸,而不是鱼类。
10.【答案】正确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声带是我们发声器官的主要组成部分,声音的产生是由于声带的振动产生的。
11.【答案】正确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闹钟刚放进玻璃罩时,声音传播途径:响铃→玻璃罩内空气→玻璃罩→玻璃罩外空气→人耳朵。当玻璃罩内的空气被抽走之后玻璃罩内形成了真空环境,缺少了声音传播的空气介质,导致声音无法传入我们的耳中。由此说明声音无法在真空中传播
12.【答案】正确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冰和雪都属于固态的水。 冬季气温通常较低,当气温接近或低于冰点时,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凝结成小水滴,形成云层。这些云层中的水滴会因为低温而逐渐凝结成雪晶。或者是上升的水蒸气在高空中遇冷直接凝结成冰晶。
13.【答案】错误
【知识点】温度计
【解析】【分析】温度计测水温时应该将玻璃泡完全浸入水中,避免和试管的底和壁接触。因为碰触到容器壁时,测量的温度数值容易受外界环境影响。
14.【答案】正确
【知识点】节约用水
【解析】【分析】 水是人类及所有生物赖以生存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物质。水在地球表面的覆盖面积大约达到72%,构成了所有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无论是动物还是植物,都依赖于水来维持最基本的生命活动。
15.【答案】错误
【知识点】测量气温
【解析】【分析】陆地的吸热快,散热快,而海洋的吸热慢,散热也慢。故白天时,在太阳照射下陆地吸收的热量多,气温要高于海面;到了晚上,陆地的气温比低于海面。
16.【答案】正确
【知识点】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温泉是泉水的一种,从地下自然涌出的,含有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微量元素的矿物质(微量元素)泉水。
17.【答案】正确
【知识点】水结冰过程中的变化;凝结;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水的凝固点是0 ℃ ,因此当空气中的水蒸气和小水滴遇较冷温度时会凝结成冰。
18.【答案】错误
【知识点】酒精灯的使用
【解析】【分析】正确的灭火方法是用湿毛巾盖灭,而不能用水浇灭。因为水与酒精是互溶的,加了水之后,由于水的隔氧效果不佳,被稀释的酒精会继续燃烧,无法达到有效灭火。
19.【答案】错误
【知识点】弦乐器的声音
【解析】【分析】马头琴属于弦乐器,应该是用弹拨的方式弹奏。
20.【答案】正确
【知识点】水的蒸发
【解析】【分析】湿衣服变干是因为衣服中的水蒸发变成水蒸气,去到了空气中。
21.【答案】错误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 一个物体(比如音叉、橡皮筋等)在力的作用下,会不断地做往复运动,这种运动称为振动。而旋转是物体围绕一个点或一个轴做圆周运动。
22.【答案】正确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
【解析】【分析】音调即音的高低,也叫“音高”,是由声音振动的频率决定。
23.【答案】错误
【知识点】固体的热胀冷缩
【解析】【分析】金属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工人师傅在夏天拉电线时,会注意多预留一些电线,所以夏季的电线松弛又下垂。到了冬天,则能够避免电线遇冷收缩被拉断。
24.【答案】C
【知识点】物体的分类
【解析】【分析】物体的状态有固态、液态、气态。
A、牛奶是液态,面包是固态,故不属于同一类,错误;
B、水是液态,白糖是固态,故不属于同一类,错误;
C、水和橙汁都是液态,正确。
25.【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声音能在固体、气体和液体中传播。老师讲课的声音会通过空气的振动传到教室每个角落,故A项正确
26.【答案】B
【知识点】节约用水
【解析】【分析】地球上淡水储量仅占全球总水量的2.5%。用 1000毫升代表地球的总水量 ,则地球上的淡水总量为:1000 × 2.5%=25 (毫升),B项正确。
27.【答案】A
【知识点】科学常识
【解析】【分析】伽利略在1603年,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发明制作了世界上第一支空气温度计,A项正确。
28.【答案】A
【知识点】风
【解析】【分析】模拟风的成因实验中,蜡烛加热的是实验装置内的空气,加热的空气后会从上方B孔流出口,而A孔流入的是实验装置外的冷空气。故A项正确。
29.【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用手按住鼓面,使鼓面无法继续振动,因此响声随之消失,故C项正确。
30.【答案】B
【知识点】水结冰过程中的变化
【解析】【分析】盐能加速冰的融化,快速吸收热,所以水就结冰了。
31.【答案】B
【知识点】噪音
【解析】【分析】从生理学方面来说,凡是干扰人们休息、学习和工作以及干扰人们所要听的声音,都被成为噪声。
A.在家里旁若无人的高歌,显然是未考虑他人的感受,会干扰他人,所以是噪声,错误;
B.让人心情烦躁的杂乱声音,属于噪声,正确;
C.长期处于噪音环境下对人体身体造成严重危害,最主要影响的是听力方面,所以C项错误。
32.【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 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音高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的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用同样大小的力去拨动尺子,当尺子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尺子伸出桌面越短,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
33.【答案】A
【知识点】种子的结构、形态
【解析】【分析】 蚕豆种子和菜豆种子为双子叶植物的种子,种子由种皮和胚两部分组成,缺胚乳。故选择A项。
34.【答案】(1)B
(2)B
(3)A;B;C
(4)两;外部形态;胚胎发育;命名
(5)B
(6)A
(7)B
【知识点】动物的分类;海洋动物
【解析】【分析】(1)A、读图可知白鳍豚在1980年的数量是400头,2002年的数量仅剩50头;
B、1980年至1986年,白鳍豚数量下降100头,而1986年 至1990年,下降了1500头,所以下降幅度最大的是1986年 至1990年,B项错误;
C、据图可知,白鳍豚数量逐年递减,正确。
(2)白鳍豚是我国长江流域特有的淡水鲸类,因此选择B项。
(3)导致物种急剧减少乃至灭绝的原因有人为因素、环境因素等。其中人为导致的环境变化是影响白鳍豚灭绝的重要原因,例如围湖造田、修筑大坝切断白鳍豚的洄游路线,导致食物匮乏;水污染破坏了白鳍豚的生活环境;水下施工,使用非法渔具对白鳍豚造成伤害等,因此选择ABC三项。
(4)我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分为两级。动物分类的主要依据是身体的外部形态 、内部结构、胚胎发育特点等。根据这些,可以将动物逐步分类并命名。
(5)A、普氏原羚是中国境内分布数量最多的一种野生动物,是中国特有的物种,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称为“天空之舞者”,属于哺乳动物,正确;
B、鸡属于卵生动物,兔子和牛都是哺乳动物,错误当选;
C、哺乳动物的体表有毛,用乳汁喂养后代,正确。
(6)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是因为它们的生殖和幼体发育过程完全脱离了水的限制。例如,爬行动物用肺呼吸,体内受精,陆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保护,A项当选。
B、两栖类动物,可以爬上陆地,但是不能离水,因此不能称为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C、哺乳动物中的鲸鱼,是生活在水中的,所以也不能称为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7) 昆虫是六足节肢动物, 身体分为3个区域:头部、胸部和腹。
A、蜻蜓属于蜻蜓目蜓科马大头属的昆虫动物,因此可以参加昆虫音乐会;
B、蜘蛛属于节肢动物,其身体分头胸部和腹部,两部分由细长的腹柄相连,不属于昆虫,因此不能参加,当选;
C、蝴蝶是昆虫纲,类脉总目,鳞翅目,凤蝶总科昆虫的统称,因此能参加音乐会。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