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3 意象意境-小升初语文古诗鉴赏知识点衔接(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03 意象意境-小升初语文古诗鉴赏知识点衔接(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49.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20 13:35: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03 意象意境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一、常见题型
1.这首诗以什么为诗歌的主要意象(刻画了什么形象),形象的具体特征是什么?
2.本诗通过哪些意象(景物),表达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二、解题步骤
答案组织可分为三个部分:
1.塑造的什么形象(意象)。如:梅花的傲霜斗雪、不畏权贵,大雁的春秋迁徙、游子怀乡,杨柳的缠绵悱恻、惜别怀远,流水的时光易逝、怀古思念等。
2.结合诗句分析形象(意象)的特征。
3.总结形象意义。就是分析形象中诗人所寄寓的思想感情或蕴涵的哲理。可用一句话概括总述。
常见意象特征
1.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2.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3.以折柳表惜别,“柳”,“留”的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故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因此“柳”带有伤离别的意味。
4.以蝉喻品行高洁。古人认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
5.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6.菊花,坚贞高洁的品质。
7.梅花,傲霜斗雪,不怕打击挫折,纯净洁白。
8.松,坚贞高洁。
9.莲,“莲”与“怜”音同,借以表达爱情。
10.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
11.鹃鸟,凄凉哀伤的象征,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
12.鹧鸪鸟,离愁别绪。
13.鸿雁,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2020·四川成都·统考小升初真题)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问题。
桑茶坑道中
[宋]杨万里
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
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
1.从形式上看,这首诗属于________,押韵________,韵脚有________。
2.展开想象,用生动的语言将诗歌一二句所描述的画面表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曾经学过或者背诵过不少杨万里写的诗吧,试着默写一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20·重庆·统考小升初真题)古诗阅读。
杂诗
无名氏
近寒食①雨草萋萋,著②麦苗风柳映堤。等是③有家归未得,杜鹃④休向耳边啼。
【注释】①寒食:节名,在清明前一天。古人从这一天起,三天不生火做饭,所以叫寒食。有的地区清明叫寒食。②著:吹入。③等是:为何。④杜鹃:鸟名,即子规。
本诗的一二两句描绘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四幅春天画面,营造了孤寂凄凉的氛围。
(2020·全国·统考小升初真题)阅读下面的小诗,完成问题。
山高路远
(汪国真)
呼喊是爆发的沉默
沉默是无声的召唤
不论激越
还是宁静
我祈求
只要不是平淡
如果远方呼唤我
我就走向远方
如果大山召唤我
我就走向大山
双脚磨破
干脆再让夕阳涂抹小路
双手划烂
索性就让荆棘变成杜鹃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5.下列诗句中哪句最能表达诗的中心( )
A.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B.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C.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D.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6.对本诗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作者认为最可怕的不是人生的大风大浪,不是人生的各种坎坷,而是平淡无奇,单调乏味的生活。
B.面对困难和挫折,面对机遇和挑战,勇敢者应该“走向远方”“走向大山”。
C.从“走向远方”“走向大山”可以看出作者厌恶都市生活,渴望宁静平淡的生活。
D.全诗洋溢着经历人生风雨,战胜艰难的沧桑感。
7.诗中加点的“呼喊”和“沉默”是否矛盾?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
(2021秋·全国·六年级小升初模拟)阅读。
闲居初夏午睡起
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8.“闲看儿童捉柳花”中的“闲”字用得极妙,请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这首诗选用了哪些景物来表现初夏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山东滨州·小升初真题)阅读。
囚歌
①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②我渴望自由,
但我深深地知道——
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③我希望有一天,
地下的烈火,
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10.第①节诗中,“人”指的是__________。“狗”指的是__________。
11.第②节诗,讲了革命者的坚定选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第③节诗中,“地下的烈火”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第③节诗中“烧掉”和“永生”矛盾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作者在诗中表达了什么精神?请用简短的话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秋·六年级课时练习)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宋]陆游
僵卧①孤村不自哀②,尚思为国戍轮台③。
夜阑④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注释:①僵卧:指卧病在床。②不自哀:不为自己哀伤。③戍轮台:在新疆一带防守,这里指戌守边疆。戍,守卫。轮台,在今新疆境内,是古代边防重地。④夜阑:夜将尽。
15.诗中“僵”与“卧”描绘出了诗人_________的处境,对这两个字的表达效果说法正确的是( )。
A.与“不自哀”形成对比,表现了陆游坚定的报国之志
B.展现了陆游晚年的凄凉与不得志
16.诗的前两句逐层深入,其中“_______”和“_______”两字体现了这种递进。
17.判断下列关于古诗后两句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古诗的后两句巧借自然界的风雨把现实和梦境自然地联系起来,表达了诗人渴望杀敌报国的志向,读来悲壮苍凉。( )
②“夜阑卧听风吹雨”一句语意双关,既交代了特定而真实的时间和环境,又象征着南宋王朝风雨飘摇的处境和命运。( )
(2021秋·六年级课时练习)阅读宋词,完成练习。
临江仙·送钱穆父
[宋]苏轼
一别都门①三改火②,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③。无波真古井④,有节是秋筠⑤。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⑥,我亦是行人。
注释:①都门:都城的城门。②改火:这里指年度的更替。③春温:指春天般的温暖。④古井:枯井。比喻内心恬静,情感不为外界事物所动。⑤筠:竹。⑥逆旅:旅店。
18.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前三句写词人与朋友分别已久,历经世事沧桑,见面强颜欢笑。( )
②第四、五句运用了比喻、对偶的修辞手法,赞扬了友人淡泊、坚贞的品格。( )
19.“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营造了一种_________的氛围,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的心情。
20.“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两句,有人认为是豪放达观,有人认为是失意惆怅,你的看法是什么 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秋·六年级课时练习)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桃夭
桃之夭夭①,灼灼②其华。之子于归③,宜④其室家⑤,
桃之夭夭,有蕡⑥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⑦。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释:①夭夭:花朵怒放,美丽而繁华的样子。②灼灼:花朵色彩鲜艳如火,明亮鲜艳的样子。③之子于归:这位姑娘出嫁。④宜:和顺、亲善。⑤室家:这里指夫家。⑥有蕡(fén):即蕡蕡。草木结实很多的样子。此处指桃实肥厚肥大的样子。⑦蓁(zhēn)蓁:草木繁密的样子。这里形容桃叶茂盛。
2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灼灼其华”让我们自然联想到一个充满青春气息、美丽的少女形象。( )
②从“之子于归”中可以看出本诗是一首在少女出嫁之时表达对其祝福的诗。( )
③本诗各个章节只变换了几个词,反复咏唱,韵律节奏缺少变化。( )
22.清代姚际恒《诗经通论》:“桃花色最艳,故以取喻女子,开千古词赋咏美人之祖。”下列诗词句不是以桃花写美人的是( )。
A.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 B.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C.柳叶眉间发,桃花脸上生。 D.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2019春·六年级课时练习)阅读下面唐诗和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溪上遇雨(其二)
崔道融
坐看黑云衔猛雨,喷洒前山此独睛。
忽惊云雨在头上,却是山前晚照明。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 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23.赏析第一首诗前两句中“衔”、“喷”两字的妙处。 ________
24.第二首诗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请联系全诗分析。 ________
25.这两首诗在写景上有何不同?请简要概括。 ________
(2019春·六年级课时练习)阅读课文 ,回答问题。
兰溪棹歌
[唐]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26.结合语境给加点词语选择合适的意思:凉月如眉挂柳湾。(  )
A.圆圆的月亮。 B.新月。
27.结合语境给加点词语选择合适的意思:越中山色镜中看。(  )
A.越过中间。 B.周代诸侯国名。
28.结合语境给加点词语选择合适的意思:兰溪三日桃花雨。(  )
A.桃花瓣落下来,像下雨一样。
B.江南春天桃花盛开时下的雨。
29.根据下面的画面,写出合适的诗句。
(1)一弯新月挂在柳湾的上空,月光清朗,凉爽宜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鱼群在夜半人静之时纷纷涌上溪头浅滩。
__________________
30.判断下列对这首诗歌的赏析,对的画“√”,错的画“×”。
(1)这是一首富有民歌风味的船歌。全诗清新灵妙地写出了兰溪的山水之美及渔家的欢乐之情。( )
(2)首句写行舟看见的江岸边的景色,因为是雨后的春夜,因此皎洁的月色显得更加清澄。( )
(3)古诗描写的是江南春天的景色,从“桃花雨”一词可以判断出来。( )
(4)“越中山色镜中看”,描绘出越中一带水清如镜,两岸秀色尽映水底的美丽图景。( )
(2021春·六年级课时练习)七律·长征·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31.解释词语
天翻地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诗句中的“霸王”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这首诗的前四句着重于_________,后四句主要是___________, 颈联是全诗的______________。
3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春·六年级课时练习)题金陵渡
张 祜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州。
(选自《唐诗三百首》)
35.这首诗的诗眼是_____。
36.诗句“潮落夜江斜月里”的“斜”字能否换成别的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
37.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
(2019春·六年级课时练习)阅读下面的诗歌,

杜 甫
万里瞿唐①月,春来六上弦②。
时时开暗室,故故③满青天。
爽合风襟静,高当泪脸悬。
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注】 ①瞿唐:瞿塘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安史之乱后,杜甫曾困居于此。②上弦:上弦月,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的弓形月亮。③故故:常常,频频。
38.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从“万里”“时时”“夜久”三个词中任选两个,分别简析它们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8春·六年级课时练习)赏析感悟。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40.这首词的作者是__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_
41.同“路转溪桥忽见”中“见”用法不同的是__________。
A.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B.风吹草低见牛羊。
C.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42.用自己的话解释词句的意思。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3.根据理解完成填空。
(1)“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采用的是以动写静的写法,和我们学过的王维的《鸟鸣涧》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有异曲同工之妙。
(2)“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描写的意境和陆游的《游山西村》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极为相似。
44.从词句中你能够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8春·六年级课时练习)品读下面两首小令,填空答题。
(一)天净沙·秋思 (二)天净沙·秋
马致远 白朴
枯藤老树昏鸦, 孤村落日残霞,
小桥流水人家, 轻烟老树寒鸦,
古道西风瘦马。 一点飞鸿影下。
夕阳西下, 青山绿水,
断肠人在天涯。 白草红叶黄花。
45.这两首小令都描写了__________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写了十种景物,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游子的__________之情,给人__________的感觉,其中表现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白朴《天净沙·秋》却没有悲凉的情绪,曲中________________一句使全曲静中有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色彩鲜明地描绘出了秋天的美景。
46.对《天净沙·秋思》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悉。
B.“夕阳西下”一句,将前面九个独立事物统一到一幅画面中,有一种凄凉之美。
C.全篇没有一句直接抒情,但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因此更加动人。
D.这首小令仅用28个字,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
47.白朴的《天净沙·秋》,前三句用孤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个典型景物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画面。在这一片宁静中,突然掠过__________,飞下地面,使人心为之一动。
参考答案:
1. 七言绝句 i
时、溪、西 2.雨后的晴天,风和日丽,地面上的雨水已经蒸发得无踪无影,小溪里的流水却涨满河槽,岸边野草繁茂,野花肆意开放。 3.《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解析】1.考查对文章的理解。
《桑茶坑道中》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七言绝句。此诗描写夏日江南田野水边的景色,是一种诗文创作的修饰技巧,即将韵母互相谐音的文字放在诗文固定的地方(一般在句尾),诗文读起来就十分顺口、悦耳,这种现象就叫做押韵。通过这首诗的最后一个字的规律总结,押韵是i,韵脚是“时、溪、西”。
2.本题考查描绘诗中展现的画面。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句意:雨后初睛之日,阳光透亮,风儿流畅,地面的积水正被阳光蒸发,被风儿吹干。小溪被雨水充盈了,水面和堤齐平,童子在柳树的浓荫下酣睡。注意抓住“雨水”“水流”“野花”的特点来丰富画面内容。
3.此题考查诗词歌赋的默写能力。学生在识记过程中要分清作者,杨万里的古诗学过的有‘《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宿新市徐公店》、《小池》等等。
4. 春雨绵绵 春草萋萋 春柳拂堤 风吹麦苗
【详解】本道题考查了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阅读诗歌可知,“近寒食雨草萋萋,著麦苗风柳映堤”的意思是时令将近寒食,春雨绵绵春草萋萋;春风过处苗麦摇摆,堤上杨柳依依。
这两句描绘了春雨绵绵,芳草萋萋,风吹麦苗,绿柳拂堤四幅画面,营造了孤寂凄凉的氛围。
5.D 6.CD 7.不矛盾。“呼喊”是“沉默”爆发后的一种状态,它更多的象征着一种不屈的精神。
【分析】5.本题考查的是对全诗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整首诗歌抒发了一种进取执着乐观自信的情感,表现了当代青年搏击奋进昂扬向上的精神风,它给人以健康向上的精神引导。所以最符合原文主旨的是D项,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6.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是CD两项,C项中“走向远方”“走向大山”并不是看出作者对都市生活的厌恶,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一种憧憬和向往。D项中全诗洋溢的并不是一种沧桑感,而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感情。
7.本题考查的是对全诗内容内容的分析理解。结合诗歌内容,“呼喊”与“沉默”对立统一:它们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实质却是统一的——“只要不是平淡”。在宁静中蓄积,在呼喊中爆发,是如此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所以两者之间并不是矛盾的。
8.“闲”字写出了诗人的恬静闲适,抒发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呼应了诗题。 9.梅子、芭蕉、柳花。
【分析】8.本题考查诗歌关键字的赏析,注意结合诗歌内容作答。
细读全诗,明确“闲看儿童捉柳花”句意:闲着无事观看儿童戏捉空中飘飞的柳絮。“闲”字表现的不仅是眼前无事做的状态,更是指内心的安适状态,这个字传达出了作者内心的感情。乡村生活处处充满着美惑,在此能吃到酸酸的梅子,能看到绿意盎然的芭蕉,能享受充足的午睡,能看到无忧无虑的儿童嬉戏玩闹,这一切都体现着生活的美好,处处体现着“闲”的味道,怎能不让人心生喜爱之情呢。结尾句中一个“闲”字,不仅淋漓尽致地把诗人心中那份恬静闲适和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表现出来,而且非常巧妙地呼应了诗题。据此可作答:“闲”字写出了诗人的恬静闲适,抒发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呼应了诗题。
9.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问题,一定要认真阅读原诗,理解其意思,结合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
“梅子留酸软齿牙”选用“梅子”;“芭蕉分绿与窗纱”选用“芭蕉”;“闲看儿童捉柳花”选用“柳花”。在这首诗中的梅子、芭蕉与柳花都是初夏特有的景物。
10. 共产党员 革命队伍中的叛徒 11.绝不能为了活命向敌人屈膝投降 12. 革命的烈火,比喻全国人民愤怒之火 在革命的烈火和流血牺牲中得到永生,表达作者即便为革命事业丧失性命,但是革命的精神却是永生的 13.“烧掉”和“永生”不矛盾。烧掉的是人的躯壳,永生的是人的精神和灵魂。 14.在这首诗歌中表达了作者不畏严刑拷打,拒绝高官厚禄,为了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宁愿献出自己的生命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
【分析】10.本题考查现代诗歌的理解。考查的是词语的比喻义。诗歌中第二个句子运用了暗喻,把国民党的监狱大门比作了为狗爬出的洞。“人”指牢房中的革命者;“狗”指牢房中的叛徒。
11.本题考查诗句理解。第二节诗中“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意指的革命者绝对不能背叛革命。
12.本题考查诗歌中词语的理解。诗句中“地下的烈火”指的是革命的烈火,作者提到“我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意为我虽然在革命斗争中牺牲自己,但是我的精神永远不会消失。
13.本题考查诗句赏析。两个词语烧掉和永生看似矛盾,实则不然,烧掉的是我的生命、我的肉体,但是我的革命精神和坚强的意志将永垂不朽,所以说两个词语并不矛盾。
14.本题考查诗歌赏析。《囚歌》是近代革命者叶挺于一九四二年创作的一首现代诗。此诗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的丑恶行径、极端虚弱的本质,表现了革命者的伟大气节,抒发了为革命献身的壮志豪情,表现了革命者坚强的意志。《囚歌》这是一篇白话述志诗,分为上下两节。全诗明白晓畅,通俗易懂,不着一典,没有华丽的文字雕饰,更没有用一个典故,但音韵嘹亮,感情炽烈,气势豪迈,意境壮美,让人读后被作者那股凛然正气所震撼。这是诗人高尚情操的真实流露,让读者情不自禁地为诗中的那股凛然正气而震撼,为诗人的高尚人格而肃然起敬。诗的上半节,作者以“人”与“狗”、“门”和“洞”作对比,鲜明的阐述了革命者对于人的气节的崇高追求。匈牙利诗人裴多菲曾有过“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之名句,表达出了人对自由的执著追求。
15. 年老体衰 A 16. 不 尚 17. ①√ ②√
【分析】15.这道题考查形成解释的能力。作答时,要结合注释理解古诗的意思,明白其表达的思想感情。“僵卧”的意思是卧病在床。这表现出了他年老体衰的处境。虽然“僵卧孤村”写出了诗人的生活现状是寂寞、窘迫、冷落的,笼罩着一种悲哀的气氛,但“不自哀”使情绪急转,又显出一种乐观豪放之气。诗人对自己的处境并不感到悲哀,只需要别人理解他为统一而奋斗的一生,理解他的满腔热血、一颗忠心即可。这显示出了诗人坚定的报国之志,本题选A。
16.这道题考查形成解释的能力。“僵卧孤村不自哀”表现了诗人的现实处境和精神状态。此时诗人穷居孤村,卧床不起,可他却“不自哀”,展现出了一种乐观豪放之气。诗人不仅“不自哀”,还尚且想着再守卫国家,一个“尚”字展现了诗人终生不渝的统一之志。“不”和“尚”让诗人的情感逐层深入,展现了作者的一腔热血、一颗忠心。
17.这道题考查形成解释的能力。“夜阑卧听风吹雨”紧承上面两句,写出了因“思”而不能成眠,不能眠就更真切地感知现实自然界的风吹雨打声,由自然界的风雨又想到国家的风雨飘摇,由国家的风雨飘摇自然又会联想到战争的风云、壮年的军旅生活。这样听着,想着,幻化出特殊的梦境——铁马冰河,同时“入梦来”反映了政治现实的可悲:诗人有心报国却遭排斥而无法杀敌,一腔御敌之情只能付诸梦境。“铁马冰河入梦来”正是诗人日夜所思的结果,这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英雄气概和渴望杀敌报国的志向。因此①②都是对的。
18. × √ 19. 凄清幽冷 与友人分别时抑郁寡欢 20.我认为这两句表现了词人的豪放达观。这两句的意思是人生就像是旅店,我也只是匆匆过客。既然我们都是匆匆过客,那么就会在不同的旅店中停了又走,走了又停。所以人不应该为过往伤怀,不该徒增烦恼,应该要豁达处世。
【分析】18.这道题考查对词的理解。词的前三句写出词人与友人分别虽久,可情谊弥坚,相见欢笑,犹如春日之和煦。既然这笑如春天般的温暖,那么这笑一定是发自肺腑的,而不是强颜欢笑。因此①错误。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平仄相对的一对语句表达相反或相关的意思的修辞手法。在“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这两句词中用到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同时,词人将友人的心境比喻成枯井不起波澜,将友人的高风亮节比喻成秋天的竹竿,也用到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这样写赞颂了友人保持名节、内心坚贞的品格。因此②正确。
19.这道题考查对词的理解。“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中,“惆怅”“孤帆”“淡月”“微云”给人一种孤寂的感觉,营造出一种凄清幽冷的气氛。这是一首送别词,此时词人正在送友人,因此这两句渲染了词人与友人分别时郁郁寡欢的心情。
20.这道题考查对词的理解。在理解词句意思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理解,对这两句作简要的分析即可。认为是豪放达观可以,认为是失意惆怅也可以,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21. √ √ × 22.D
【分析】21.这道题考查形成解释的能力。在读古诗时要关注到注释,这有助于我们对古诗的理解。这首古诗表达的是对新娘子的祝福。“灼灼”在注释中的意思是“花朵色彩鲜艳如火,明亮鲜艳的样子”。“灼灼其华”指的是如花朵般鲜艳、美丽,因此可以由艳丽的花朵联想到充满青春气息、美丽的少女,所以第①题是对的。从注释中可以知道,“之子于归”的意思是“这位姑娘出嫁”,而后面的“宜其室家”“宜其家室”“宜其家人”都是对这位少女的祝福,所以第②题是对的。这首古诗具有和谐的韵律美,每句之间和谐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因此第③题是错的。
22.这道题考查创意运用的能力。只要大概明白每项中诗词句的意思,就可以选出正确答案。A项中,这两句出自韦庄《女冠子·昨夜夜半》,是用桃花来形容美人,因此正确。B项中,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去年春天,就在这扇门中,姑娘的脸庞与桃花相映,红扑扑的。它是以桃花来映衬美人,因此正确。C项中,“桃花脸上生”字面意思是桃花开在脸上,然而桃花不可能真的开在脸上,所以作者是以桃花来形容美人,因此正确。D项中,诗句的意思是: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到了初春江水的回暖。这两句诗是描写作者看到和想到的景色,和美人没有关系,所以这两句诗没有以桃花写美人,因此错误。本题选D。
23.“衔”、“喷”二字,写黑云挟带着猛雨,往山前喷洒,好像在撒泼、顽皮,用拟人的手法赋予黑云以生命,形象生动,富有力度,充满猛烈的动感和浇注感。 24.比喻,用翻墨比喻黑云的来势,用跳珠比喻雨点飞溅的情态,既形象逼真又有声有色。对比,“黑云”和“白雨”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给人以很强的质感;动静结合,前三句写云、写雨、写风,突出其动态,第四句写水,突出其静态。 25.① 苏轼仅从景物的角度描绘望湖楼的美丽雨景,崔诗除从景物的角度外,还通过“遇雨”者表情的变化,侧而烘托出夏雨的瞬息变化难以意料。 ② 苏诗重点强调景色在不同时间上的变化,而崔诗则双管齐下,既有景物在不同时间的变化,又有空间上的对比。
【解析】略
26.B 27.B 28.B 29. 凉月如眉挂柳湾。 半夜鲤鱼来上滩。 30. √ × √ √
【解析】26.略
27.略
28.略
29.略
30.略
31.形容变化巨大 32.项羽 33. 叙事 议论 主旨和灵魂 34.诗人热情歌颂了人民解放军飞渡长江天堑,解放南京,改造黑暗旧社会的光辉史实。
【解析】31.此题考查的是词语理解。根据诗句的意思和日常积累可以得知“天翻地覆”形容变化非常巨大。
32.本题考查对知识的积累。文中的霸王指的是“项羽”。
33.本题主要考查对诗句的理解。首联开门见山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也是全诗的艺术基调。它是全诗精神的开端,也是全诗意境的结穴。“不怕”二字是全诗的诗眼,“只等闲”强化、重申了“不怕”;“远征难”包举了这一段非凡的历史过程,“万水千山”则概写了“难”的内外蕴涵。这一联如高山坠石,滚滚而下,牵动着全篇,也笼罩着全诗。“只等闲”举重若轻,显示了诗人视自然之敌若梯米,玩社会之敌于股掌的统帅风度。“只”加强了坚定的语气,具有强烈的感彩。它对红军蔑视困难的革命精神作了突出和强调,表现了红军在刀剑丛中从容不迫,应付自如,无往不胜的铁军风貌。首联是全诗的总领,以下三联则紧扣首联展开。
34.本题考查对诗及对诗人的理解。这首诗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5.愁 36.不能,“斜”字很形象地描绘出了天边残月西下的景象,暗喻了诗人的无限愁思。 37.这首诗抒写了诗人在旅途中的愁思,表现了诗人心中的寂寞凄凉的思想感情。
【解析】35.所谓的“诗眼”是诗歌中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做强的关键词句。《题金陵渡》是唐代诗人张祜的一首客愁之作,全诗以“愁”字贯穿全篇,诗眼甚明,神韵悠远,在艺术结构方面独具匠心。
36.回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回答能不能替换,因为古诗里的每一个字都是作者经过反复斟酌的,是不能轻易换掉的,然后根据具体的诗句和诗意说明原因。
37.这首诗歌是诗人漫游江南时写的一首小诗,面对长江夜景,抒发旅途中的愁思,表现心中的寂寞凄凉。
38. 抒发了三种感情:①对家乡故园的亲人的思念,②对时局国事的忧虑,③对早日结束战乱的渴望。 39.①“万里”极言空间之寥廓,烘托了诗人望月怀远的思绪之绵长。②“时时”借用月亮频繁的出现惹起作者的思乡之痛。③“夜久”极言时间之久远,烘托了诗人忧虑时局动荡、国事艰难以及思念亲人而老泪纵横、夜不成寐的感人形象。
【解析】38.略
39.略
40. 宋  辛弃疾 41.C 42.稻花香里传来蛙声一片,青蛙们好像在谈论着丰收的年景。 43.(1)月初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春。 44.闲适愉快
【解析】40.略
41.略
42.略
43.略
44.略
45. 秋 思乡 悲凉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一点飞鸿影下 春山绿水 白草红叶黄花 46.C 47. 落日 残霞 轻烟 老树 寒鸦 雁群
【解析】45.略
46.略
47.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