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04 曲
抓住细节、把握情感
想要读懂诗歌,我们要知作者,探风格。
了解诗人的生平经历、诗歌类型、创作背景有利于诗人的艺术风格和思想感情。如“元曲四大家”之一的白朴,多写叹世、写景、闺怨之作,曲辞秀丽清新;关汉卿之作被人称作“没有一句不是温莹的珠玉”,散曲多为写景、闺怨、避世隐逸之作,杂剧多揭露社会黑暗势力的丑恶和腐败,渗透着民主和人道主义的思想光辉;马致远的散曲具有形象美、自然美、画面美、语言美的特点,内容有怀才不遇的感叹,有愤世嫉俗的呼喊,有对归隐生活的讴歌、也有对及时行乐的宣扬;郑光祖之作多描写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和历史故事的述说,他不像关汉卿敢于面对现实,揭露现实,所以他的剧作离现实较远。
想要读懂诗歌,我们要看提示,定基调。标题有时能揭示元曲的写作主旨,所以标题是我们元曲鉴赏的切入点。如关汉卿的《四块玉 别情》从标题中我们可以看出诗歌的主旨大约是体现主人公的离情别恨。我们还需要细读注释。注释一般能帮助我们解读诗歌的难点,还有指导鉴赏的作用。
想要读懂诗歌,我们要找意象,品语句。元曲常见的意象有:梧桐、乌鸦、梅花、长亭等。如元人徐再思的《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用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苦愁。
答题模式
(一)主旨题的模式:翻译+主旨,即此曲通过描写……,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在分析主旨时,我们需要注意“一切景语皆情语”。很多诗人会采用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所以我们需要分析人物所处的环境,包括时间、地点、天气、周围景物等,把握景物描写用语的感彩,分析曲中出现的具体事物的含义
(二)炼字题的答题模式:(风格/手法)+翻译+主旨,即这个字采用了……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塑造了……画面/形象,表达了诗人……感情。
(三)内容题的答题模式:翻译+(主旨),即此曲描绘了……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感情。在分析人物形象时,我们需要分析人物的动作、神情、语言等,关注反映心情的词语,注重人物的细节刻画。
(四)鉴赏题的答题模式:风格/手法+翻译+主旨,即此曲采用了……手法,描绘了/塑造了……画面/形象,表达了诗人……感情。
(2022春·六年级单元测试)元曲二首
天净沙·秋
[元]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注释】
①天净沙:曲牌名。②秋:题目。③残霞:快消散的晚霞。④寒鸦:天寒即将归林的乌鸦。⑤飞鸿:天空中的鸿雁。⑥飞鸿影下:雁影掠过。⑦白草:枯萎而不凋谢的白草。⑧黄花:菊花。⑨红叶:枫叶。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注释】
①枯藤:枯萎的枝蔓。昏鸦:黄昏时归巢的乌鸦。昏:傍晚。②人家:农家。此句写出了诗人对温馨的家庭的渴望。③古道:已经废弃不堪再用的古老驿道(路)或年代久远的驿道。西风:寒冷、萧瑟的秋风。瘦马:瘦骨如柴的马。④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此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⑤天涯:远离家乡的地方。
1.两首元曲描写了同一个季节的景色,描写了这个季节的许多事物,其中,( )( )( )( )是它们都描写到的。
2.下列哪句诗词与这两首元曲描写的季节相同?( )
A.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B.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C.庭前落尽梧桐,水边开彻芙蓉。 D.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3.以下关于这两首元曲中字词的理解正确的有哪些?打“√”
(1)“残霞”是指即将消失的晚霞。( )
(2)寒鸦”是指天寒归林的乌鸦。( )
(3)“轻烟”是指薄薄的雾如淡淡的烟。( )
(4)“一点飞鸿影下”是指有一只孤独的乌鸦,像一个黑点,从空中落下。( )
4.期末诗歌朗诵会上,有同学选择了这两首元曲,你觉得以下朗诵建议正确吗?对的打“√”,错的打“×”。
(1)两首诗的通读速度都是缓慢低沉的,因为表达的都是一种悲凉的情感。( )
(2)前者是低沉的,后者是高亢的,因为两者一悲一喜,所抒发的情感不同,朗读的语调也应不同。( )
(3)前者描写的景物从萧瑟到明丽,诗人的情感是积极向上的,所以语调也要随之由抑到扬。( )
(4)后者描写的景物“小桥流水人家”是美好的,所以应该语调欢快些。( )
5.用刘禹锡《秋词》中的“自古逢秋悲寂塞,我言秋日胜春朝”与第( )首元曲情感相似。与另一首元曲的情感相比,你更喜欢哪种?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
(2019春·湖北荆门·六年级统考期末)阅读。
枯藤老树昏鸭,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白朴《天净沙·秋》
6.这两首小令的曲牌名是___________,都押______韵。
7.《天净沙·秋思》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游子的思乡之情,其中表现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天净沙·秋》却没有悲凉的情绪,曲中“__________”一句使全曲静中有动,“_________,_________”一句色彩鲜明地描绘出了秋天的美景。
8.判断对错。
(1)《天净沙·秋思》中,作者写的是游子背井离乡的羁旅之愁,感情惆怅而落寞。全曲仅二十八字,语言极为凝练却容量巨大,意蕴深远,结构精巧,顿挫有致,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 )
(2)《天净沙·秋》是由悲到喜,写出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
(2022秋·全国·六年级专题练习)《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注释]①山坡羊:曲牌名,“潼关怀古”是标题。②潼关:古关口名,下临黄河,非常险要。③山河表里:外面是山,里面是河,形容潼关一带地势险要。④西都:指长安(今陕西西安)古称长安为西都,洛阳为东都。⑤踌躇:犹豫、徘徊不定,心事重重,此处形容思潮起伏,陷入沉思.表示心里不平静。⑥伤心:令人伤心的是,形容词作动词⑦经行处,经过的地方。⑧宫阙:宫殿。
[阅读训练]
9.曲的开头描写潼关的地势,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赏析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作者是如何从“潼关路”联想到朝代兴亡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请谈谈你对“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理解,这句诗蕴含了作者哪些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对这元曲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起句“峰峦如聚,波涛如怒”,气势飞动。作者纵笔酣写山川的壮美,赋于它以强烈的感情。沉郁的声调,产生闷雷滚动般的效果,使人心灵震撼。
B.“山河表里潼关路”,突出写潼关的险要。这里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多少次关系着兴亡的战斗在这里展开。
C.“伤心秦汉经行处”两句,是说遥望那片秦代人、汉代人乃至历代人曾经走过的土地,不禁感慨系之。诗人感到,历史在他面前一页页地翻开,无情地宣示王朝更替不可避免的现实。
D.“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四个字,鞭辟入里,精警异常,恰如黄钟大吕,振聋发聩,使全曲闪烁着耀眼的思想光辉。
(2019春·浙江丽水·六年级统考期末)古诗词阅读。
天净沙·秋 天净沙·秋思
[元]白朴 [元]马致远
孤村落日残霞, 枯藤老树昏鸦,
轻烟老树寒鸦, 小桥流水人家,
一点飞鸿影下。 古道西风瘦马。
青山绿水, 夕阳西下,
百草红叶黄花。 断肠人在天涯。
14.这两首元曲的曲牌名都是_________。
15.《天净沙·秋》中 “ ________”、“_______”和 《天净沙·秋思》中“_______”、“_________”表明两首小令写的都是黄昏之景。
16.两首元曲以不同内容表现诗人的不同心境,《天净沙·秋》写的是_____,
《天净沙 秋思》写的是_______
A.秋景之歌 B.思乡绝唱
(2022春·山西长治·六年级统考期末)读一读
天净沙·秋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17.下列诗词中与本曲描述的季节相同的一项是( )
A.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B.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C.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D.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18.在这首小令中,以动感打破画面沉寂的句子是( )
A.孤村落日残霞 B.轻烟老树寒鸦 C.一点飞鸿影下 D.白草红叶黄花
(2018春·浙江丽水·六年级统考期末)课内阅读:品读下面这首小令,完成后面的练习。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白朴《天净沙·秋》)
19.这首散曲的作者是元代散曲家__________,全曲描写了_______种景物,曲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使全曲静中有动。
20.对《天净沙·秋》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散曲中,作者非常巧妙地把“心中之景”与当时真实的环境放在一起,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
B.此曲与《天净沙·秋思》无论写法还是构成的意境,都有相似之处。
C.全曲仅二十八字,却写出了秋景的萧瑟,表达了诗人孤寂、愁苦的心情。
(2021春·全国·六年级统考期末)《飞越大渡河》是大型声乐套曲《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中的歌曲,叙述了红军在长征途中在党中央、毛主席的领导指挥下,勇渡大渡河的事迹。请阅读歌词,并回答问题。
飞越大渡河
水湍急,山峭耸,雄关险,豺狼凶。
健儿巧渡金沙江,兄弟民族夹道迎。
安顺场边孤舟勇,踩波踏浪歼敌兵。
昼夜兼程二百四,猛打穷追夺泸定。
铁索桥上显威风,勇士万代留英明。
21.“水湍急,山峭耸,雄关险,豺狼凶”写出了红军长征中自然环境的恶劣和敌人的凶残。请仿照这种结构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歌词中反映了长征中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这三次战斗。
23.用两个成语形容长征精神:_________、_________。
(2020秋·全国·六年级专题练习)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4.“天净沙”“秋思”分别是这首曲子的( )
A.曲牌名 词牌名 B.词牌名 曲牌名
C.词牌名 词题 D.曲牌名 曲题
25.下列对这首元曲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从题目来看,作者只是表达了对秋的思考,而并未表达思乡之情。
B.从篇幅来看,短短二十八字,创造性地将多种孤立的景物精巧地组合在一起,营造出特别的氛围。
C.从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写景是为了衬托人。
D.从情感来看,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充分表现了“断肠人”浪迹天涯的羁旅愁怀。
(2021秋·六年级课时练习)课外阅读我能行。
天净沙·秋
【元】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26.这首元曲的曲牌名是______,题目是__。
27.下列诗句与本曲描写的季节相同的一项是( )
A.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B.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C.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D.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28.本曲前后两组景物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
29.对这首元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以“孤村”领起,渲染秋日黄昏的冷寂,表现秋的荒凉、萧瑟,表达了诗人落寞、忧愁的心情。
B.青、绿、白、红、黄五色,多层次地描绘出秋日美丽的景象,使整个画面充满了诗意。
C.“一点飞鸿影下”,描写“雁影”是为了以静衬动,赋予秋日生机之感,造成曲子情感由悲到喜的转变。
D.“青山绿水”是广大的图景,“白草红叶黄花”是细微的图景,这样交错写使原本寂寞、萧瑟的秋景变得多姿多彩。
(2019秋·全国·六年级专题练习)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才上马齐声儿喝到,只这的便是那送了人的根苗,直引到深坑里恰心焦。祸来也何处躲,天怒也怎生饶,把旧来时威风不见了!
30.解释从“才上马……心焦”这句话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请解释”要路”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春·全国·六年级专题练习)阅读理解
天净沙·秋 天净沙·秋思
[元]白 朴 [元]马致远
孤村落日残霞, 枯藤①老树昏鸦②,
轻烟老树寒鸦, 小桥流水人家③,
一点飞鸿影下。 古道④西风⑤瘦马⑥。
青山绿水, 夕阳西下,
白草红叶黄花。 断肠人⑦在天涯⑧。
[注释] ①枯藤:枯萎的枝蔓。②昏鸦:黄昏时的乌鸦。昏,傍晚。③人家:农家。④古道:古老荒凉的道路。⑤西风:寒冷、萧瑟的秋风。⑥瘦马:骨瘦如柴的马。⑦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此处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⑧天涯:远离家乡的地方。
32.“飞鸿影下”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
33.结合注释说说画横线句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这两首元曲都是描写秋天景色的,但全曲中并无一个“秋”字,而是用不同的景物来表现:《天净沙·秋》中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净沙·秋思》中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想象作者描绘的画面。下列对这两首元曲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净沙·秋》选取典型的秋天景物,由远及近,描绘出了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表达了作者积极身上、乐观开朗的处世态度
B.《天净沙·秋思》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选用“枯藤”“老树”和西下的“夕阳”等景物,将“断肠人”的情感寓于其中,充分表达了作者漂泊天涯的孤寂、愁苦之情
C.这两首元曲都运用景物描写,写出了秋天的萧瑟。作者运用“孤村”“落日”“残霞”“枯藤”“老树”“昏鸦”这些景物表现了寂寞、无助的内心世界
(2019·全国·六年级专题练习)寿阳曲 远浦归航
元·马致远
夕阳下,酒旆闲,两三航未曾着岸。
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
【注释】酒旆(pèi):酒旗,挂在酒店门前招徕顾客的幌子。
36.全诗境界清淡闲远,前三句中________是近景,________是远景,近景远景,相得益彰。
37.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8春·全国·六年级专题练习)课内阅读
天净沙 秋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38.天净沙是_________,秋是__________。
39.诗的开篇描绘了一副_______________图。
40.文中写了哪些景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夕阳 老树 昏鸦 流水 2.C 3.(1)√ (2)√ (3)√ 4. × × √ × 5. 一 我更喜欢刘禹锡这种。自古以来每逢秋天,人们都会感到悲凉寂寥,诗人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诗人深深懂得古来悲秋的实质是志士失志,对现实失望,对前途悲观,因而在秋天只看到萧条,感到寂寥,死气沉沉。诗人同情他们的遭遇和处境,但不同意他们的悲观失望的情感。他针对这种寂寥之感,偏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要好,强调秋天并不死气沉沉,而是很有生气。
【解析】1.考查古诗内容理解。
《天净沙·秋》是元代曲作家白朴创作的一首写景散曲,作者通过撷取十二种景物,有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飞鸿、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描绘出一幅景色从萧瑟、寂寥到明朗、清丽的秋景图。这是一首描写当时社会的抒情曲,写出了诗人由冷寂惆怅之感到开朗希望的情怀。这篇散曲用笔精深,风格独具,婉约清丽,意境新颖,颇有词的意境。
《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散曲小令。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这支小令句法别致,前三句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一共列出九种景物有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后两句列出夕阳、人,言简而意丰。全曲仅五句二十八字,语言极为凝练却容量巨大,意蕴深远,结构精巧,顿挫有致,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
两首散曲都描写的秋景,提到的景物都有夕阳、昏鸦、老树、流水。
2.这两首散曲都描写的是秋景。
A.选自宋代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描写的晚春时节。
B.选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卖炭翁》,描写的季节是冬季。
C.选自元代朱庭玉的《天净沙·秋》。
D.选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描写的季节是春季。
3.考查对两首诗内容的理解。
“残霞”是指即将消失的晚霞。“寒鸦”是指天寒归林的乌鸦。“轻烟”是指薄薄的雾如淡淡的烟。“一点飞鸿影下”就是指大雁落下,因为背后有晚霞照着,所以像个黑影。不是乌鸦。
故(1)(2)(3)正确,(4)错误。
4.(1)情感不同。前者写出了诗人由冷寂惆怅之感到开朗希望的情怀,后者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所以是错误的。
(2)应该是前者高亢,首二句以“孤村”领起,着意渲染秋日黄昏的冷寂。“一点飞鸿”给阴冷的静态画面带来了活力,造成曲子抒发情感的转移。接着诗人用青、绿、白、红、黄五色,以远及近、由高到低、多层次多侧面立体交叉式地描绘出秋日美丽的景象,使整个画面充满了诗意。此曲极富艺术张力,一笔并写两面,成功地将秋日迟暮萧瑟之景与明朗绚丽之景融合在一起,高亢,开朗。 后者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 、低沉的情调。两首诗情感不同,所以是错误的。
(3)《天净沙·秋》首二句以“孤村”领起,着意渲染秋日黄昏的冷寂。后两句青、绿、白、红、黄五色,以远及近、由高到低、多层次多侧面立体交叉式地描绘出秋日美丽的景象,诗人的情感是积极向上的,所以语调也要随之由抑到扬。所以是对的。
(4)“小桥流水人家”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应该语调低沉些,所以是错误的。
5.考查鉴赏能力。
《秋词》表达了诗人刘禹锡积极高昂的精神面貌与豁达乐观的心境,也表达了诗人愿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概。与第一首元曲情感相似。
6. 天净沙 a 7. 断肠人在天涯 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 白草红叶黄花 8. √ √
【解析】6.本题考查曲的基础知识。
这两首小令的曲牌名是天净沙。根据诗词“鸭、家、马、下、涯”和“霞、鸦、下、花”可知,两首词都押韵“a”。
7.本题考查诗词赏析。
白朴这首小令《天净沙·秋》与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无论写法还是构成的意境都有相似之处。此曲题目虽为“秋”,并且写尽秋意,却找不着一个“秋”字。此曲开篇先绘出了一幅秋日黄昏图,营造出一种宁静、寂寥的氛围,再以名词并列组合的形式,选取典型的秋天景物,由远及近,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秋景也由先前的萧瑟、寂寥变为明朗、清丽了。
《天净沙·秋思》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游子的思乡之情,其中表现主旨的句子是断肠人在天涯。《天净沙·秋》却没有悲凉的情绪,曲中“一点飞鸿影下”一句使全曲静中有动,“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一句色彩鲜明地描绘出了秋天的美景。
8.本题考查诗词理解。
(1)《天净沙·秋思》着重写“思”,即秋景带来了游子的思乡之情。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抒发了游子背井离乡的羁旅之愁,感情惆怅而落寞。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故本题正确。
(2)《天净沙.秋》着重写“看”,即所看到的秋景;是由悲到喜,先描写很萧索的景色,再托以生机勃勃的景色,写出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故本题正确。
9.潼关路上望西都,自然引发历史兴亡的感慨;写潼关之险意在说明历代王朝仍然难逃灭亡的命运,突出了主题。 10.一个聚字和一个怒字,分别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形象地表现出峰峦高峻的形态和波涛呼啸的气势。 11.潼关,地势险要,扼守“西都”要道,为兵家必争之地,关系着关中建都的那些封建王朝的兴亡。因此,当诗人在“潼关路”上望“西都”的时候,自然就想到朝代的兴亡了。 12.表现了一个历史主题: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群众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人民苦难的同情。 13.C
【解析】9.本题考查赏析文中句子的能力。
句子“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的意思是:山峰从四面八方汇聚,(黄河的)波涛像发怒似的汹涌。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 将通关的地形与历史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寓情于景,触景生情,由此引发了下文的感慨。
10.本题考查赏析文中句子的能力。
首先要找到一个切入点,找到“聚”、“怒”,然后再结合句子赏析,运用拟人手法,“聚”字化静为动,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怒”字赋予了黄河人的情绪,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了潼关的险要。所以这两句正是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入手,前半句“峰峦如聚”通过视觉表现出峰峦高峻的形态,后半句“波涛如怒”通过听觉表现了波涛呼啸的气势。
11.本题考查理解文中句子的能力。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写潼关雄伟险要的形势,扼守“西都”要道,为兵家必争之地,关系着关中建都的那些封建王朝的兴亡。因此,当诗人在“潼关路”上望“西都”的时候,自然就想到朝代兴亡了。
12.本题考查理解文中句子和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这两句,指出一个朝代的兴也好,亡也好,受苦的都是老百姓,它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封建统治者的无比愤慨。
13.本题考查学生对元曲的理解与辨析。
C选项中的“遥望那片秦代人、汉代人乃至历代人曾经走过的土地”错误,此处只是指秦汉的宫殿遗址。
【点睛】参考译文:
(华山的)山峰从四面八方汇聚,(黄河的)波涛像发怒似的汹涌。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遥望古都长安,陷于思索之中。从秦汉宫遗址经过,引发无限伤感,万间宫殿早已化作了尘土,一朝兴盛,百姓受苦;一朝灭亡,百姓依旧受苦。
14.天净沙 15. 落日 残霞 昏鸦 夕阳西下 16. A B
【分析】14.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曲牌名就是曲,俗称“牌子”。和词牌一样,是曲的音乐谱式。(就像一首很长的歌里的部分小节的名字)注:古代的曲很长,所写的曲牌都是一个很长的一首曲的部分小节的名字。
这两首元曲的曲牌名都天净沙,天净沙,曲牌名,又名“塞上秋”,属北曲越调,用于剧曲、套数或小令。
15.本题考查诗句的理解。
《天净沙·秋》是元曲作家白朴创作的一首写景散曲。“落日、残霞”表明写的是黄昏之景。
《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小令,是一首著名的散曲作品。“昏鸦、 夕阳西下”表明写的是黄昏之景。
16.本题考查诗句的理解。
《天净沙·秋》是元曲作家白朴创作的一首写景散曲。作者通过撷取十二种景物,描绘出一幅景色从萧瑟、寂寥到明朗、清丽的秋景图,是一首描写当时社会的抒情曲。写出了诗人由冷寂惆怅之感到开朗希望的情怀。
《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小令,是一首著名的散曲作品。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17.C 18.C
【分析】17.本题考查诗词句的理解。
《天净沙·秋》是元曲作家白朴创作的一首写景散曲,作者通过撷取十二种景物,描绘出一幅景色从萧瑟、寂寥到明朗、清丽的秋景图,是一首描写当时社会的抒情曲。写出了诗人由冷寂惆怅之感到开朗希望的情怀。
译文:太阳渐渐西沉,已衔着西山了,天边的晚霞也逐渐开始消散,只残留有几分黯淡的色彩,映照着远处安静的村庄是多么的孤寂,拖出那长长的影子。雾淡淡飘起,几只乌黑的乌鸦栖息在佝偻的老树上,远处的一只大雁飞掠而下,划过天际。山清水秀;霜白的小草、火红的枫叶、金黄的花朵,在风中一齐摇曳着,颜色几尽妖艳。
此曲题目虽为“秋”,并且写尽秋意,却找不着一个“秋”字。 此曲开篇先绘出了一幅秋日黄昏图,营造出一种宁静、寂寥的氛围,再以名词并列组合的形式,选取典型的秋天景物,由远及近,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秋景也由先前的萧瑟、寂寥变为明朗、清丽了。
A“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出自宋代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意思是你可知道,这个时节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描写暮春初夏季节的景象。“绿”代替叶,“红”代替花,是两种颜色的对比;“肥”形容雨后的叶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谢稀少,是两种状态的对比。本来平平常常的四个字,经词人的搭配组合,竟显得如此色彩鲜明、形象生动,这实在是语言运用上的一个创造。由这四个字生发联想,“红瘦”不正表明春天的渐渐消逝,而“绿肥”象征着绿叶成荫的盛夏的即将来临。
B“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出自唐代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意思是野花竞相开放就要让人眼花缭乱,春草还没有长高才刚刚没过马蹄。描写的是春季的景色。以“乱”“浅”“渐欲”“才能”,状写花草向荣的趋势。这就准确而生动地把诗人边行边赏的早春气象透露出来,给人以清新之感。
C“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元代诗人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意思是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描写的是秋季的景象。
D“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新乐府》组诗中的一篇《卖炭翁》,意思是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碾轧冰冻的车轮印往集市上赶去。描写的季节是冬季。
18.本题考查诗句的理解与分析。
此曲描绘的秋景图由两部分构成:前面部分是暗淡、萧瑟、冷清的迟暮秋景,而后面部分画面色彩斑斓,鲜艳明丽,充满着勃勃的生机。
A孤村落日残霞:太阳渐渐西沉,已衔着西山了,天边的晚霞也逐渐开始消散,只残留有几分黯淡的色彩,映照着远处安静的村庄是多么的孤寂,拖出那长长的影子。描写的是暗淡、萧瑟、冷清的迟暮秋景。
B轻烟老树寒鸦:雾淡淡飘起,几只乌黑的乌鸦栖息在佝偻的老树上,远处的一只大雁飞掠而下,划过天际。描写了秋日秋景的萧瑟气氛。
C一点飞鸿影下:远处的一只大雁飞掠而下,划过天际。本句作为上半段的结语,如此一来,原本萧瑟的画面转成了活跃,寂寞的秋景彷佛也展现了另一种鲜活的生气。“一点飞鸿”以动感打破画面沉寂,给阴冷的静态画面带来了活力,造成曲子抒发情感的转移。
D白草红叶黄花:霜白的小草、火红的枫叶、金黄的花朵,在风中一齐摇曳着,颜色几尽妖艳。诗人用青、绿、白、红、黄五色,以远及近、由高到低、多层次多侧面立体交叉式地描绘出秋日美丽的景象,使整个画面充满了诗意。
19. 白朴 12##十二 一点飞鸿影下 20.C
【分析】19.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的理解和识记。
本题中这首词《天净沙·秋》的作者是元代散曲家白朴,从“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飞鸿”“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可以得出描写了12种景物。曲子中“一点飞鸿影下”意思是远处的一只大雁飞掠而下,划过天际。这是一处动态描写。
20.本题考查的是对元曲的赏析。
本题中赏析有误的是C项,此曲开篇先绘出了一幅秋日黄昏图,营造出一种宁静、寂寥的氛围,再以名词并列组合的形式,选取典型的秋天景物,由远及近,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至此,读者眼前的秋景也由先前的萧瑟、寂寥变为明朗、清丽了。此曲仅二十八字,但语言简练优美 ,意义深刻。此曲表达了作者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处世态度,真是所谓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所以并不是表达了诗人孤寂、愁苦的心情。
21.天湛蓝,风轻柔,河水清,山花红。 22. 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23. 不屈不挠 一往无前
【分析】21.本题考查仿写句子,注意观察例句结构。
例句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排比是把三个或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组成的句子。仿写时按照例句这一特点去仿写即可。
22.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注意仔细阅读歌词。
从“健儿巧渡金沙江,兄弟民族夹道迎。”可知,“巧渡金沙江”是一次战斗;从“安顺场边孤舟勇,踩波踏浪歼敌兵。”及题目“飞越大渡河”可知,“强渡大渡河”是一次战斗;从“昼夜兼程二百四,猛打穷追夺泸定。”可知,“飞夺泸定桥”是一次战斗。
23.本题考查成语积累,学生注意平时要多积累。
不屈不挠:形容不畏困难十分顽强,或在恶势力面前坚决不屈服。
一往无前:无所畏惧地一直向前进。
还可以是“坚韧不拔、百折不回、勇往直前、坚苦卓绝、坚持不懈、披荆斩棘”等。
24.D 25.A
【分析】24.本题考查学生对曲的格式的理解与辨析。《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小令,是一首著名的散曲作品。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这支小令句法别致,前三句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一共列出九种景物,言简而意丰。全曲仅五句二十八字,语言极为凝练却容量巨大,意蕴深远,结构精巧,顿挫有致,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
词牌名是词的一种制式曲调的名称,有固定的格式与声律,决定着词的节奏与音律。词牌名和曲牌名词就是古代一种可以配乐演唱的文字形式。
25.本题考查学生对这首词内容的理解与辨析。A选项中的“并未表达思乡之情”错了,正确说法是:从题目来看,作者既表达了对秋的思考,又表达了思乡之情。
26. 天净沙 秋 27.C 28. 萧索低沉 明朗绚丽 29.C
【解析】略
30.才上马就有差役齐声喝道,这就是那葬送人的根苗,直引到了深坑里才感到心焦。祸来了躲到哪里去,老天动怒了怎么能宽恕,此时旧日的威风全都不见了。 31.比喻显要地位
【解析】30.略
31.略
32.雁影掠过 33.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极度忧伤的旅人还漂泊在天涯。 34.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雁影、青山、绿水、白草、红叶 黄花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 35.C
【分析】12. 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平时我们要对这些具有特殊意思的词语多记忆。
13. 本题考查理解诗句的能力。我们结合注释,知道“断肠人”是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天涯”是指远离家乡的地方。然后我们把这些词语连起来,组成一句通顺的话就可以了。
14. 本题考查对信息的筛选与提炼。仔细读这两首元曲,我们可以发现《天净沙 秋》描写的都是自然景物,而《天净沙 秋思》中出现了人物,那么曲中的自然景物就成了这个“断肠人”活动的背景了。
15. 本题考查对散曲的理解。《天净沙 秋》通过强烈的色彩对比,描写了秋天的生气勃勃,与一般诗歌表现秋天的萧瑟大不相同,这也体现了作者的乐观态度。显然C项是不正确的。
32.略
33.略
34.略
35.略
36. 酒旆 夕阳、两三航 37.渔人晚归。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解析】36.略
37.略
38. 曲牌名 题目 39.秋日黄昏 40.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
【解析】38.略
39.略
40.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