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3 咏史怀古诗-小升初语文古诗鉴赏知识点衔接(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03 咏史怀古诗-小升初语文古诗鉴赏知识点衔接(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20 19:37: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03 咏史怀古诗
咏史怀古诗
咏史怀古诗一般是怀念古代人物和事迹的诗歌。 它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
咏史怀古诗的鉴赏首先要弄清史实、典故,其次要体会意图、感情,再次要品味技巧手法。
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字样。
2.表达方式:怀古咏史(手段),抒怀讽今(目的),借景抒怀,对比,用典,衬托。
3.结构特点: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①缅怀前贤,表达惋惜或敬仰之情,想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志;
②借古讽今;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
③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④类比古人,借古伤己,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1.(2019秋·全国·六年级专题练习)判断下列诗歌的类型。
1.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唐 李白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泊船瓜洲》宋王安石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赤壁》 唐·杜牧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石灰吟》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全国·六年级专题练习)古诗词阅读。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2.诗中“东风”指______________,周郎指______________。
3.试说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深刻含义。
___________
(2020秋·全国·六年级统考小升初模拟)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4.关于这首诗的作者杜甫,下面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甫是唐代著名诗人,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B.杜甫与同时代的另一位大诗人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C.“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是对杜甫其人及其诗的赞誉。
D.“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这些诗句都出自于杜甫的诗歌。
5.对这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诗歌押in韵,韵脚有森、音、心、襟。
B.诗中“锦官城”,指今四川省成都市。成都以产锦著名,三国蜀汉时在此设官专理此事,故曰锦官城。它和“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中的“锦官城”的意思是不一样的。
C.“颈联”两句,诗人笔锋一转,以高度凝炼的语言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生活际遇、政治理想和辅国功业。
D.文题“蜀相”指三国蜀汉丞相诸葛亮。这首诗歌颂了诸葛亮的功业与才智,表达了作者对他壮志未酬身先死的惋惜。
(2019春·六年级课时练习)阅读《蜀相》这首诗,完成作答。
蜀相
作者:杜甫 (唐)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6.颔联抓住景物特点,具体描绘出祠堂周围的小环境。唐人李华《春行即兴》中写道:“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其中“自”“空”二字用法同杜诗相同。请抓住“自”“空”两个字分析这个小环境的特色,再进而体会这两句诗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颈联写诸葛亮的业绩,尾联写诸葛亮的遗恨,这两联写出了作者怀吊诸葛亮时产生了怎样的感触和情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前一句是自问,后一句是自答。这两句直接承题“蜀相”,起得很得势,用的是记叙兼描写的表达方式。
B.颈联写得格外厚重,含义十分丰富,既写出武侯的雄才大略、报国苦衷和生平业绩,也表现出他忠贞不渝、坚毅不拔的精神品格,同时还郑重地道出诗人景仰诸葛武侯的缘由。
C.尾联是叙事兼抒情,情真意切,很有感人的力量,表现出诗人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景仰之情和对他事业未竟的痛惜心情。
D.这是一首记游兼咏史的佳作,但思想较消极,表现出一种请缨无路、报国无门而欲出世隐居的悲观情调。
(2022秋·全国·六年级阶段练习)课内阅读。
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9.《寒食》的作者是__________代的__________。这是一首__________(讽刺 怀古)诗。诗人笔法巧妙含蓄,从表面上看,似乎只是描绘了__________,实际上,透过字里行间可感受到诗人__________。
10.诗的前两句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两物点明诗歌描写的是春天的景色;后两句用__________、__________点明享受特权的对象。现在人们常用此诗中的“__________”来渲染春天的美丽景色。
11.下面对诗歌内容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无处不”用双重否定的形式写出了整个长安城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
B.诗中用“传”与“散”生动地刻画出了一幅夜晚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寒食禁火是我国沿袭已久的习俗但权贵大臣们却可以破例点蜡烛。诗人对这种腐败的政治现象作出委婉的讽刺。
C.诗的后两句是说寒食节这天家家都不能生火点灯皇宫也不例外。
D. “寒食东风御柳斜”描写的是皇宫园林中的风光。
(2022秋·全国·六年级专题练习)《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注释]①山坡羊:曲牌名,“潼关怀古”是标题。②潼关:古关口名,下临黄河,非常险要。③山河表里:外面是山,里面是河,形容潼关一带地势险要。④西都:指长安(今陕西西安)古称长安为西都,洛阳为东都。⑤踌躇:犹豫、徘徊不定,心事重重,此处形容思潮起伏,陷入沉思.表示心里不平静。⑥伤心:令人伤心的是,形容词作动词⑦经行处,经过的地方。⑧宫阙:宫殿。
[阅读训练]
12.曲的开头描写潼关的地势,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赏析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作者是如何从“潼关路”联想到朝代兴亡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请谈谈你对“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理解,这句诗蕴含了作者哪些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对这元曲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起句“峰峦如聚,波涛如怒”,气势飞动。作者纵笔酣写山川的壮美,赋于它以强烈的感情。沉郁的声调,产生闷雷滚动般的效果,使人心灵震撼。
B.“山河表里潼关路”,突出写潼关的险要。这里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多少次关系着兴亡的战斗在这里展开。
C.“伤心秦汉经行处”两句,是说遥望那片秦代人、汉代人乃至历代人曾经走过的土地,不禁感慨系之。诗人感到,历史在他面前一页页地翻开,无情地宣示王朝更替不可避免的现实。
D.“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四个字,鞭辟入里,精警异常,恰如黄钟大吕,振聋发聩,使全曲闪烁着耀眼的思想光辉。
(2018春·四川成都·六年级校联考期末)阅读这首现代诗,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汨(mì)罗怀古
他从汨罗江的波浪里悄然走来,
几千年前的那朵浪花犹如一滴水彩,
把中华大地染成粽叶式的青绿,
从此让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亘古不变的艾香。
17.很多古诗句包含着丰富的节日文化内涵。照样子,填空。
(春节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清明节)——_______,_____________。
(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你能读出这首现代诗中隐含的人物故事和节日习俗吗?
人物故事:__________________
节日习俗:___________________
(2022春·六年级课时练习)回顾《春日》这首古诗完成练习。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 。
19.将古诗补充完整,再回答问题。
20.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诗表面描绘了_________(季节)的美丽景色,实则是一首_________(咏史 哲理)诗,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
21.选择下列词语的意思。(填序号)
胜日:( ) 寻芳:( ) 光景:( ) 等闲:( )
A.平常,轻易。 B.游春,踏青。 C.风光景物。 D.天气晴朗的好日子。
22.与本诗中“等闲”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B.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23.下面不是描写春天景色的一项是( )
A.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B.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4.第一句诗中,“胜日”点明_________;“泗水滨”点明_________;“寻芳”,即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__________________。
25.读到朱熹的“_________,___________”时,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了春天的美丽景象。
26.读完这首诗的后两句,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秋·全国·六年级专题练习)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27.初中三年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唐诗:有的咏史,有的咏物;有的描写清新美丽的山水田园,有的刻划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上面这首诗属于哪一类 这类诗最突出的特点 是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试说说"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的深刻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秋·全国·六年级期末)古诗词。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注释:
①浣溪沙:词牌名。②蕲水:在今湖北浠水一带。③短浸溪:指初生的兰芽浸润在溪水中。浸,泡在水里。④潇潇:这里形容雨声。⑤子规:杜鹃鸟。⑥无在少:不能再回到少年。⑥休将白发唱黄鸡:不要因老去而悲叹。唱黄鸡,语出白居易“黄鸡催晓丑时鸣”,比喻时光流逝。
⑦《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此词描写雨中的南方初春,表达作者虽处困境而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洋溢着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9.解释下列词语。
浸:___________。潇潇:_____________。
30.“谁道人生无再少?”这是一个_________句,意思是说:_____________
31.苏轼写这首词时,正以待罪之官的身份被安置在偏僻的黄州,原孤寂苦楚的心情不是轻易可以摆脱的,但我们却从“________________”(填诗句)中感受到了他的一中_________的人生态度。
32.请你回顾自己学过的和课外积累的诗句,想一想关于感叹时光流逝、珍惜时光的诗句有哪些?然后选一句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
33.(2021秋·全国·六年级专题练习)阅读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下列各项是对《登幽州台歌》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主题角度看,这首诗以慷慨悲凉的调子,表现了作者失意的境遇以及寂寞苦闷的情怀。
B.从艺术表现角度看,这首诗前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绵长;第三句登楼远眺,写出空间的辽阔;第四句则描绘了诗人的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
C.诗人“独怆然而涕下”的原因是因为时间的消逝与空间的寂寥。
D.“幽州台”即“蓟北楼”,是当时燕昭王礼贤下士的处所,诗人因此有感而发。
参考答案:
1. 赠别诗 思乡诗 咏史怀古 咏物言志
【详解】略
2. 火烧赤壁 周瑜 3.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慨叹,他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或“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反映出作者抑郁不平的心境”。
【分析】2.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掌握和字词的理解。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但这大内容、大主题却是通过“小物”“小事”来显示的。
东风:指三国时期的一个战役──火烧赤壁。
周郎:指周瑜,字公瑾,年轻时即有才名,人呼周郎。后任吴军大都督,曾参与赤壁之战并为此战役中的主要人物。
3.本题考查对重点诗句的理解。“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意思是:假使当年东风不给周瑜的火攻计方便;大乔小乔就要被曹操锁闭在铜雀台中。这两句是说周瑜的获胜是偶然的机遇所致,仅安凭一时侥幸并不是定国之策。假若不是东风骤起,蜀军相助,周瑜的火攻之计大显神威,那么,东吴政权就必然为曹操所灭。这两句诗颇具史论意味,见解独到。诗人对周瑜的谐谑揶揄,暗示了对曹操的肯定。
4.D 5.A
【解析】4.本题考查学生对唐朝著名诗人杜甫的了解情况。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是郭沫若对杜甫其人及其诗的赞誉。D项,“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作者是唐朝诗人柳宗元。
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了解古诗的意思,进而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A项,“森”押的是en韵;
B项,诗中的“锦官城”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中的“锦官城”均指今四川省成都市。成都以产锦著名,三国蜀汉时在此设官专理此事,故曰锦官城;
C项,“颈联”两句,诗人笔锋一转,以高度凝炼的语言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生活际遇、政治理想和辅国功业。“三顾”令人想起三顾茅庐和隆中决策,“两朝”更令人想起诸葛亮辅佐先主刘备、后主刘禅,取三川、建蜀汉,白帝托孤、辅佐幼主的情形。诸葛亮可以说是殚精竭虑,忠贞不渝,尽了“老臣”之心。透过诗人饱含深情的诗句,诸葛亮这位“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的丞相的一生的事业,以及他对后人的感召力量,得以充分体现,感人至深。
D项,《蜀相》这首诗是杜甫借游览古迹,表达了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称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惋惜之情。诗中既有尊蜀正统的观念,又有才困时艰的感慨,字里行间寄寓了感物思人的情怀。
6.草色莺声无人滋扰,无人赏玩,写出了祠堂的清幽荒寂。而碧草黄鹂不解人事,对诸葛亮毫无怀吊之情,则寄寓了人事代谢、英雄寂寞的怅惘之感,所以这两句写景,也是下文怀古思人的引子。 7.一方面是仰慕诸葛亮非凡的才干和功业,有自叹不如的感慨。另一方面则想到英雄尚且有事业未竟者,何况自己呢?以此聊以解嘲、聊以自慰。 8.D
【解析】6.略
7.略
8.略
9. 唐 韩翃 讽刺 一幅寒食节长安城内富于浓郁情味的风俗画 怀着强烈的不满对当时权势显赫,作威作福的官宦进行了深刻的讽刺 10. 花 柳 汉宫 五侯 春城无处不飞花 11.C
【解析】9.本题主要考查对诗人的识记以及内容的理解。
《寒食》出自唐代诗人韩翃。开头一句“春城无处不飞花”。“春城”指春天里的都城长安。“飞花”即花瓣纷纷飘落,点明暮春季节。“无处不”,用双重否定构成肯定,进而写出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本诗中“汉宫”是借古讽今,实指唐朝的皇宫。“五侯”则暗中指中唐以来受皇帝宠幸的近臣。本诗是一首讽刺诗,但诗人的笔法巧妙含蓄。透过字里行间可感受到作者对当时受宠的权贵进行委婉的讽刺。
10.本题主要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意思: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诗的前两句用花、柳点明诗歌描写的是春天的景色;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意思: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后两句用汉宫、五侯点明享受特权的对象。本诗中“汉宫”是借古讽今,实指唐朝的皇宫。“五侯”则暗中指中唐以来受皇帝宠幸的近臣。
11.本题主要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A.正确。开头一句“春城无处不飞花”。“春城”指春天里的都城长安。“飞花”即花瓣纷纷飘落,点明暮春季节。“无处不”,用双重否定构成肯定,进而写出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
B.正确。诗中用“传”与“散”生动地刻画出了一幅夜晚传烛图。描写夜晚景象,生动地描绘出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
C.不正确。这两句是说寒食节这天家家都不能生火点灯,但皇宫却例外,天还没黑,宫里就忙着分送蜡烛,除了皇宫,贵近宠臣也可得到这份恩典。
D.正确。“寒食东风御柳斜”描写的是皇城的风光。
12.潼关路上望西都,自然引发历史兴亡的感慨;写潼关之险意在说明历代王朝仍然难逃灭亡的命运,突出了主题。 13.一个聚字和一个怒字,分别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形象地表现出峰峦高峻的形态和波涛呼啸的气势。 14.潼关,地势险要,扼守“西都”要道,为兵家必争之地,关系着关中建都的那些封建王朝的兴亡。因此,当诗人在“潼关路”上望“西都”的时候,自然就想到朝代的兴亡了。 15.表现了一个历史主题: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群众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人民苦难的同情。 16.C
【解析】12.本题考查赏析文中句子的能力。
句子“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的意思是:山峰从四面八方汇聚,(黄河的)波涛像发怒似的汹涌。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 将通关的地形与历史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寓情于景,触景生情,由此引发了下文的感慨。
13.本题考查赏析文中句子的能力。
首先要找到一个切入点,找到“聚”、“怒”,然后再结合句子赏析,运用拟人手法,“聚”字化静为动,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怒”字赋予了黄河人的情绪,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了潼关的险要。所以这两句正是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入手,前半句“峰峦如聚”通过视觉表现出峰峦高峻的形态,后半句“波涛如怒”通过听觉表现了波涛呼啸的气势。
14.本题考查理解文中句子的能力。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写潼关雄伟险要的形势,扼守“西都”要道,为兵家必争之地,关系着关中建都的那些封建王朝的兴亡。因此,当诗人在“潼关路”上望“西都”的时候,自然就想到朝代兴亡了。
15.本题考查理解文中句子和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这两句,指出一个朝代的兴也好,亡也好,受苦的都是老百姓,它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封建统治者的无比愤慨。
16.本题考查学生对元曲的理解与辨析。
C选项中的“遥望那片秦代人、汉代人乃至历代人曾经走过的土地”错误,此处只是指秦汉的宫殿遗址。
【点睛】参考译文:
(华山的)山峰从四面八方汇聚,(黄河的)波涛像发怒似的汹涌。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遥望古都长安,陷于思索之中。从秦汉宫遗址经过,引发无限伤感,万间宫殿早已化作了尘土,一朝兴盛,百姓受苦;一朝灭亡,百姓依旧受苦。
17.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重阳节 七夕节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18. 屈原投江 端午节插艾、吃粽子
【解析】17.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积累理解能力以及对节日的理解情况。春节——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清明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重阳节——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七夕节——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18.考查学生对现代诗的理解领悟能力以及对节日的理解。结合“汨罗江”‘ 粽叶式的青绿”“艾香” 可知这句话是对端午节的描述,由此可以确定其中隐含的人物故事是屈原投江。端午习俗甚多,主要有扒龙舟、祭龙、采草药、挂艾草与菖蒲、洗草药水、浸龙舟水、食粽、放纸鸢、拴五色丝线、佩香囊等等。
19.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干红总是春 20. 宋 朱熹 春天 哲理 21. D B C A 22.A 23.C 24. 天气 地点 出游目的 25.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26.我仿佛看到东风如仙子般走来,轻拂百花,瞬间百花绽放,摇曳生姿,让我们感受到这春天的蓬勃生机。
【解析】19.此题考查对诗词的熟悉程度。
《春日》这首七言绝句是宋代的朱熹所作,原文: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白话文: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20.此题考查诗词的理解。
《春日》这首七言绝句是宋代的朱熹所作,由诗词的意思: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我们可知,这首诗表面描绘了春日美好的景致,实则是一首哲理诗,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
21.此题考查的是词语解释。
胜日:“胜”美好的、优越的,因此该词的意思是:天气晴朗的好日子。
寻芳:“寻”指的是“寻找”的意思,寻找芬芳,也就是“游春,踏青”之意。
光景:“光”指的是“风光”的意思,也就是“风光景物”。
等闲:“闲”有“空闲时间”之意,也就指的是“平常”。
22.此题考查的是对诗词名句的理解。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整句意思: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等闲意思:不怕困难,不可阻止,把困难看的极为平常。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不要虚度年华,花白了少年黑发,只有独自悔恨悲悲切切。“等闲”指的是不要荒废空闲时间。
23.此题考查对诗词名句的理解。
A.“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意思是: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B.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早春二月,在北方,当树梢上、屋檐下都还挂着冰凌儿的时候,春天连影儿也看不见。但若是下过一番小雨后,第二天,春天就来了。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写的是冬天。意思是一夜之间天地铺满白雪,树上的积雪就像梨花开满树梢似的。出自唐代边塞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D.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出处:唐·贺知章《咏柳》 不知那丝丝柳叶是谁裁出,原来二月的春风像巧匠手中的剪刀。
24.此题考查对诗词的理解。
“胜日”指的是天气晴朗的好日子,点明了出游的天气。
“寻芳”指的是游春,踏青,点明了出游的目的。
“泗水滨”指的是在泗水之滨,点明了地点。
25.此题考查的是对诗词的理解。
“等闲识得春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指的是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展现的是春天的景致。
26.此题考查的是对诗句的理解。
根据诗句:“等闲识得春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意思是: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我们可以根据“百花绽放,万紫千红”展开叙述,如:我仿佛看到东风如仙子般走来,轻拂百花,瞬间百花绽放,摇曳生姿,让我们感受到这春天的蓬勃生机。
27.咏史诗。特点是咏史抒怀或借史实抒发作者情感。 28.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慨叹,他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 或" 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反映出作者抑郁不平的心境"
【解析】27.略
28.略
29. 泡在水中 形容雨声 30. 反问 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时期? 31. 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在逆境中乐观奋发、旷达振作 32.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解析】29.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山下兰芽短浸溪”意思是脚下兰草新抽的幼芽浸润在溪水中。浸:泡在水中。
“潇潇暮雨子规啼”意思是傍晚时分,细雨萧萧,布谷声声。萧萧:形容雨声。
30.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
反问句就是用疑问的句式,表达肯定的观点。“谁道人生无再少?”意思是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时期?是 一句反问句。
3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
“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巧用“白发”、“黄鸡”比喻世事匆促,光景催年,发出衰飒的悲吟;化用乐天诗作者反其意而用之,希望人们不要徒发自伤衰老之叹,“谁道人生无再少?”“休将白发唱黄鸡!”,表达出对生活、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在贬谪生活中,能一反感伤迟暮的低沉之调,唱出如此催人自强的歌曲,这体现出苏轼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
32.本题考查诗句的积累。
根据平时的积累,写出关于感叹时光流逝、珍惜时光的诗句即可。如: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点睛】参考译文:山脚下刚生长出来的幼芽浸泡在溪水中,松林间的沙路被雨水冲洗的一尘不染。傍晚,下起了小雨,布谷鸟的叫声从松林中传出。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时期?门前的溪水还能向西边流淌!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的飞逝啊!
33.C
【详解】“诗人‘独怆然而涕下’的原因是因为时间的消逝与空间的寂寥”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诗人“独怆然而涕下”的原因是怀古伤今,联系到了过去,家国及自己。那些先者贤人被重用,而自己不然,深有怀才不遇之感。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