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竹石
同学们,你们喜欢竹子吗 古代诗人很欣赏竹子,为什么呢 竹子有哪些品质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郑燮的《竹石》。
认识作者
郑燮,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他不仅在官场上以清正廉洁著称,在艺术领域更是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书画尤以绘竹见长,与他的诗词相辉映,被誉为“三绝”,即诗、书、画三者皆精。作为一个文学家,郑燮的诗词广受欢迎,涉及多种题材和形式,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才华。郑燮一生的创作和实践,使他在中国文化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并且成为后世敬仰和研究的典范。
字词学习
焚
(焚烧)
汉字“焚”是一个会意字,本义是用火烧林木或草。
“焚”字在商代甲骨文中已有出现,其古字形上部像树林,下部有火的象形,表示火烧山林的意思。在现代汉语中,“焚”字的基本含义是烧,常用于“焚烧”、“焚毁”、“焚化”等词语中。
初读感知
思考:这是一首几言诗?朗读的节奏应该是怎样的?
朗读时要读准确、读通顺,注意停顿,读出节奏感。
这是一首七言诗,朗读的节奏可以是4/3或者2/2/3。
竹 石
[清]郑燮
咬 定 青 山 不 放 松,
立 根 原 在 破 岩 中。
千 磨 万 击 还 坚 劲,
任 尔 东 西 南 北 风。
/
/
/
/
/
/
/
/
扎根;生根。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品读诗句
指竹子深深地扎根在山岩里。
本来,原本,原来。
裂开的山岩,即岩石的缝隙。
紧紧抓住青山绝不放松,竹根深深扎进岩石裂缝中。
诗句通过竹子的形象表达了坚韧不拔、坚定不移的精神。在困难的环境中,竹子依然能够紧紧抓住山石,不被风雨所动摇。这象征着那些即使在逆境中也能坚守原则、信念和目标的人的坚强意志和执着精神。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拟人手法
意志坚定
咬定青山
立根破岩
竹子全貌
竹根特写
整体
局部
画之“形”
拟人手法
通过拟人手法形容竹子的根紧紧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固地扎在岩石的裂缝中。这里的“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就像咬着青山不松口一样,而“立根”则是指扎根、生根。这句话中的“破岩”指的是裂开的山岩,即岩石的缝隙。
整句话描绘了竹子在恶劣环境中依然能够坚强生长的形象,比喻了那些即使在困难和不利条件下,也能够坚持自己立场和信念的人。它传达了一种坚韧不拔、不畏艰难的态度和精神。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折磨。
打击。
坚强有力。
任凭。
你。
经历了无数的磨难和打击仍然坚韧有力,无论来自四面八方的风怎样吹打都毫不动摇。
这句诗通过比喻赞扬了竹子(也象征人)即使面对重重困难和挑战,也能保持坚强不屈的品质。无论遭遇何种方向的逆境(东、西、南、北风),都能稳立不倒,展现了顽强的生命力和坚定不移的决心。
千磨万击还坚劲,
“磨”“击”
手段之残忍
用心之险恶
“千”“万”
不达目的不罢休
任尔东西南北风。
竹子的姿态之豪迈
对东西南北风的蔑视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托物言志
这两句写竹子坚韧不屈,刚正不阿、不惧艰险、傲然独立的品格。
诗人借竹子坚韧的傲气,表达自己的刚正不阿、铁骨铮铮。
诗中哪些字词用得好?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咬”字用得好,充分表现了竹子顽强和坚韧的品格;“任”字用得好,生动、准确地写出了傲竹迎风而立的姿态。
学习郑燮的故事
郑板桥为官时对粮食采取了限价措施,一些富绅对限价售粮心虽不甘,但公然违抗县令之命又不敢,于是就想法刁难贫民,激起民愤,借机制造冲突,而后赴县署状告贫民种种“劣行”,妄图迫使郑板桥撤销其令。然而,郑板桥洞悉其意,往往在审案之时,法不阿贵,力保贫民利益。有一次,有个全县闻名的贪婪监生上堂状告贫民“抢粮”,郑板桥将其召入,瞋目而骂:“你这个贪得无厌的驮钱骡,还想唠叨什么呢?”命属吏们脱其帽以足踏之,而后驱赶出去。一时富豪全都畏其严法而心怀忌惮,只好依其命去做。
在百姓最危急的时候,郑板桥决定开官仓放粮,由百姓开列借条,赴官仓领粮。按照清朝的法律,开仓放赈必须事先得到上级的批准后方可实行,否则,轻者下狱,重者杀头。然而,郑板桥毅然决然地开仓放粮,挽救了潍县万余人的生命。
在了解诗人郑燮的经历后,再读全诗,你对《竹石》有没有更深的理解?
《竹石》让人感受到岩石中生长的竹子不屈不挠的精神,联系诗人的坎坷经历,就能体会到诗人与竹子一样经受着“东西南北风”的“千磨万击”,仍然有“咬定青山”的坚定意志。
拓展延伸
梅花
宋代: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诗中的“墙角数枝梅”描绘了梅花在墙角静静开放的景象;“凌寒独自开”表现了梅花冒着严寒、孤独地开放的坚韧。最后一句“为有暗香来”揭示了梅花特有的幽香远远飘散,尽管它看似不起眼,但香气却是其独特的魅力所在。
兰花
明代:薛蕙
美人如新花,许嫁还独守。
岂无青铜镜,终日自疑丑。
这首诗通过比喻将美人与新花相比,“许嫁还独守”意指美人虽然美丽且有人求娶,却依然保持着贞洁和矜持。“终日自疑丑”表达了一种谦虚的美,即使貌美如花仍不自满。
于潜僧绿筠轩
宋代苏轼宁可食无肉,
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
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
士俗不可医。
旁人笑此言,
似高还似痴。
若对此君仍大嚼,
世间那有扬州鹤?
《于潜僧绿筠轩》一诗,苏轼以竹为媒,表达了对清雅高洁生活的向往。他赞美竹子,认为无肉使人瘦,无竹却使人俗。人瘦尚可变肥,但一旦陷入俗气则难以救治。苏轼以此警示世人,不应只追求物质享受,更应注重精神修养,追求高尚品质。
菊花
唐代:黄巢
飒飒西风满院载,
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
报与桃花一处开。
“飒飒西风满院载”描述了秋风吹满庭院,萧瑟的氛围中菊花盛开。“蕊寒香冷蝶难来”暗示了在寒冷之中,菊花孤芳自赏,蝴蝶难以接近。最后一句“报与桃花一处开”通过设想自己掌控季节的权力,表达了诗人对改变现状、让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都能得到展示的愿景。
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竹石》。
2.积累类似的咏物诗,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