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4张PPT。 离 骚屈 原 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1953年,他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波兰哥白尼、英国莎士比亚、意大利但丁)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 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及顷襄王的放逐。屈原被贬离开国都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 、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以死明志日月同辉,光照千古
端午亦称端五,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 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 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来。俗说屈原投江以后,当地人民伤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因有竞渡风俗;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蛟龙所食,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成后来的粽子样。端午的由来楚辞: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因此将《诗经》与《楚辞》并称为“风、骚” 。 “风骚”一词,泛指文学,原指《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到春秋中叶(公元前6世纪)大约500年间的诗歌;《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文人创作的诗歌总集。《诗经》和《楚辞》分别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风,“风骚”也因此成为文学的代名词。 屈原作品主要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等。其中《离骚》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充分表现出诗人的“美政”理想。与此相关,屈原的作品还深刻揭露了楚国政治的黑暗、楚国贵族集团的腐朽和楚王的昏庸,表现了他坚持“美政”理想、坚持节操,“虽九死而犹未悔”的斗争精神和忧国忧民、忠贞爱国的情怀。 《离骚》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是一篇热爱祖国,伸张正义,鞭挞黑暗,追求光明的杰作。大约作于屈原放逐江南之时,是屈原的代表作。“离骚”释义
离忧也。离,犹罹也。骚,忧愁也。离骚者,乃言遭遇忧愁,陷入困境。
离,犹畔也,别也。骚,忧愁也。离骚者,乃言离别之愁也。
离骚,为叠韵连绵词,犹言牢骚。离骚者,牢骚之词也。
诵读指导 《楚辞》以六、七言为主,兼及四、五、八、九言,并多用楚地口语“兮”字。朗读时,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好它的节奏特点。以第一节为例: 帝 /高阳/之苗裔兮 , 朕/皇考/曰/伯庸。 模仿上面所举诗句节奏,朗诵《离骚》诗章。 《离骚》全诗分为三部分
一.(1—2段)
二.(3-6段)
三.(7-12段)
自述家世、出生年月日和名字的由来自述一生追求美好事物,提高自身修养的嘉德懿行回顾历史上兴衰成败的教训,联系楚国的黑暗现实,反复申诉自己的忠心和事君不合的遭遇《离骚》(节选)?我本是古帝高阳氏的后裔,
号叫伯庸的是我已故的父亲。
太岁在寅的那一年的正月,
庚寅的那一天便是我的生辰。
先父看见了我有这样的生日,
他便替我取下了相应的美名。
替我取下的大名是叫着正则,
替我取下的别号是叫着灵均。? 译文(郭沫若译)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原文我的内部既有了这样的美质,
我的外部又加以美好的装扮。
我把蘼芜和白芷都折取了来,
和秋兰纽结着做成了个花环。
?
我匆忙地就象是在赶路一般,
怕的是如箭的光阴弃我飞掉。
我在春天去攀折山上的木兰,
我在冬天去收揽水边的青藻。 原文译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金鸟和玉兔匆匆地不肯停留,
春天和秋天轮流着在相替代。
想到草和木都时刻地在雕零,
怕的是理想的佳人也要早衰。
?
你应该趁着年少以自图修洁,
为甚总不改变你那样的路数?
我驾着骏马正要打算去奔驰,
你来吧,我要为你在前面引路。 原文译文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此度?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朗读课文,找出能表现作者下列 特征的语句:1.他血统高贵,出身不凡:2.他身披香草鲜花,具有美丽的华彩: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3.他勤勉修行,自强不息。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指出下列语句的比喻意义:1、扈江离与辟芷,纫秋兰:喻修身养性。2、木兰、宿莽:喻内在的美好品德。3、美人:喻楚怀王。4、乘骐骥以驰骋:喻追求和实现美好的政治理想。5、来吾道夫先路: 喻革新强国的先驱者,为楚王和国家献身,一往无前。高贵的出身
奇特的生日
美好的名字楚国兴亡义不容辞美好的品德
杰出的才能
忠贞的理想振兴楚国
时不我待 问题探讨 :课文中大量运用语气助词“兮”,其作用是什么? “兮”是有浓厚的楚国地方色彩的语气词,它在诗句中的位置不同,作用也不尽一样。 “兮”字通常出现在三种位置上,各有不同的作用。
1、在一个完整的意思之后,有时有感叹意味;
2、在一句话末尾,表示语意未尽,需待下句补足
3、表示一个句子中间的延长音,不可读断。把下列例句归类,将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A、鸾鸟凤皇,日以远兮。
B、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C、步余马兮山皋,邸余车兮方林。
D、驾青虬兮骖白螭,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
E、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F、怀信侘傺,忽乎吾将行兮。①属于第一种有: 。②属于第二种的有: 。③属于第三种的有: 。A、F B、E C、D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