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课时作业及教学评价设计
《第二节 弹力 弹簧测力计》教学与作业设计
一、目标确定
(一)课标要求
2. 2. 3 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弹力。
2. 2. 4 会测量力的大小。
(二)教材分析
单元背景:本章内容包括力的初步知识、二力平衡及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全章可分为3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讲力的基本概念、作用效果及表示方法;第二部分初步了解3种常见的力的特点以及力的测量;第三部分着重研究二力平衡条件及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探讨力与运动的关系。这些内容对于后面学习压强、浮力、简单机械、功和能都是十分必要的。因此,要十分重视本章的教学。
本节分析:“弹力"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力,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弹力”又是一种较“复杂”的力(如弹力三要素的分析、胡克定律应用等),对学生的认知水平要求较高。因此教材根据初中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对“弹力”的概念只要求学生“了解”,而将重点放在弹簧测力计的认识和使用上。这种编排方式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这一课标理念。
(三)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力的有关知识,知道了力的作用效果,以及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而且也适应了探究式教学,初歩形成了主动探究问题的习惯,具有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学生对弹力的感性认识较多,生活中形形色色的弹賛随 处可见,弹力的应用也很多,因此能很自然地通过实验或实例引入弹力的教学。
(四)学习目标
1.通过常见的事例或实验,知道什么是弹性,什么是塑性,了解弹力及产生的条件。
2.通过实验,了解弹簧测力计的测力原理,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3.通过对弹簧测力计使用的探究,进一步掌握使用测量工具的基本方法。
(五)作业目标
1. 认识什么是弹性,什么是塑性,了解弹力及产生的条件。
2.了解弹簧测力计的测力原理,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二、评价设计
1.设计问题1、2、3、4促进目标1的达成。
2.设计活动1、2促进目标1的达成。设计活动3、4促进目标2、3的达成。
3.作业设计:
(1)课前作业:依据作业目标,设计实验类作业,通过课前展示让学生初步认识弹性与塑性。
(2)课中作业:依据学习目标1,设计课中作业1、2,通过巩固练习进行评价,检测作业目标1达成。依据学习目标2,设计课中作业3、4,通过巩固练习进行评价,检测作业目标2达成。
(3)课后作业:课后实践作业、课后实践研究作业,通过巩固练习、实验、调查研究等形式进行评价,检验作业目标2的达成情况。
重点: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
难点: 弹力概念及产生条件。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演示实验法、列举实例法、多媒体课件演示法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弹簧、弹簧测力计、橡皮筋、橡皮泥、钢尺、头发等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作业
1. 提供实验器材:弹簧、橡皮筋、面团、橡皮泥、橡皮
(1)选择合适的器材设计实验将橡皮尽可能的弹高
(2)能不能用橡皮泥或者面团达成这一实验,为什么?
(设计意图:在问题情境下,利用生活经验体验感受弹性、塑性,进而初步理解弹力产生的条件)
(预期效果:学生能够利用生活经验达成任务,并利用生活化的语言去描述实验步骤和现象)
(二)新课导入
情境1:播放视频:撑杆跳高、跳板跳水等体育比赛场景。
思考:撑杆跳高、跳板跳水比赛中运动员怎样才能取得好成绩?蹦极中的选手为什么下落到最低点后又会上升呢?
(设计意图:感受力与美的结合,激发学习兴趣。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预期效果: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初步了解弹力的存在。)
(三)新课教学
模块一、弹力
【环节一】弹性与塑性
【教师活动】问题1:分别用力作用在橡皮筋、弹簧、橡皮泥、气球、纸等物体上,物体有什么变化?松手后,结果有何不同呢?人推车过程中,有力存在吗?
【学生活动】动手实验操作,探究完毕,进行交流,互相解决问题,并将不能解决的共同性问题提出来,共同讨论最后得出结论。
【教师活动】问题2: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有类似的性质?你能根据这些物体的特性进行概括与分类吗?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并回答
(设计意图:由直观到抽象,从亲身的体验及身边的现象中归纳出事物的共同特征,得到具有普遍意义的概念。预期效果:学生基本可以区分弹性与塑性。 )
课中作业1:
物理书放在书桌上,书对桌子施加压力,则这个压力的产生原因是( )
A.书受到的重力 B.桌子受到的重力
C.书的形变 D.桌子的形变
课中作业2:如图所示,人站在跳板上,使跳板变形的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跳板发生的形变是______(选填“弹性形变”或“塑性形变”);理由是:______。
(设计意图:弹力概念的建立首先要了解弹力是如何产生的,在这一过程中通过一系列实验、观察与分析,使学生认识弹性和塑形,塑性、弹性形变和弹力。预期效果:学生通过作业在之前所学力的作用效果的基础上认识弹力,了解弹力的作用效果)
【环节二】
【教师活动】活动1:找一名学生演示用橡皮筋将粉笔头弹出去。
思考:不让橡皮筋发生形变,能把粉笔头弹出去吗?当使橡皮筋、弹簧、气球发生形变的同时,你的手有何感觉?这又说明了什么呢?
【学生活动】观察思考,认识到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会产生弹力。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气氛,从生活走向物理,认识弹力的效果,了解弹力的产生,也能极为自然的引出弹力的概念。预期效果:学生认识什么是弹力。)
归纳总结:任何物体只要发生形变就一定会产生弹力。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对支持面的压力、物体受到的支持力、绳的拉力等,其实质都是弹力。
【学生活动】活动2:取出废旧圆珠笔里的小弹簧,先用较小的力拉,再用较大的力拉,使发生较大形变。
【教师活动】问题3:观察后一种情况下,撤去力后弹簧还能恢复原状吗?引出弹性限度概念。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讨论,体会到物体的弹性形变是有一定限度的。
(设计意图:为弹簧测力计原理的探究做准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他们的思维。物体的弹性是有限度的,能让学生认识到弹簧测力计在使用时是不能超量程的。预期效果:学生可以得出弹性限度的概念。)
【环节三】
【教师活动】问题4:书做在桌面上书发生形变吗?压力怎么来的?桌子形变了吗?支持力怎么来的?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交流。桌子发生了形变,要恢复原状,要向上恢复,所以向上产生弹力——支持力。
书发生了形变,要恢复原状,要向下恢复,所以向下产生弹力压力。
所以拉力、压力、支持力等都是弹力。
(设计意图:体现“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道理,勇于探究曰常生活用品或新器材中的科学原理''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预期效果:学生能说出弹力产生的原因。)
模块二、弹簧测力计
【环节一】
【教师活动】活动3:1.弹簧测力计的作用。2 .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出示形形色色的弹簧测力计, 分析比较各种测力计。与学生一起了解其结构。
3.弹簧测力计的原理。4.弹簧测力计使用方法。
探究“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明确探究目的,引导学生评估交流。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探究。认识弹簧测力计的结构。经历探究讨论分析交流的过程,归纳得出正确使用测力计的方法。
【教师活动】活动4:按照课本中安排的实验步骤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体验力的大小,记录好数据,交流体会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注意事项。
【学生活动】交流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注意事项:(1)要先轻轻拉秤钩几次,以避免测量时指针被刻度盘卡住;(2)被测的力要施加在秤钩上,被测力的方向要沿弹簧的轴线方向,以防摩擦或其它阻碍;(3)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最大量程;(4)当指针相对于刻度盘静止时方可读数,读数时视线必须和刻度盘垂直。
(设计意图:使学生了解间接测量的科学方法,知道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经历基本的探究过程,通过观察、实验,然后分析、总结出: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了解一般仪器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预期效果:学生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课中作业3: ☆☆关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下例说法错误的是()
A.使用前必须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B.使用前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
C.使用中弹簧指针、挂钩应尽量避免与外壳间的摩擦
D.测量力的大小时,弹簧测力计必须竖直放置
课中作业4: ☆☆关于如图所示的弹簧测力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及最小分度值分别是0~5N和1N
B.弹簧测力计的弹簧伸长越长,它所受的拉力就越大
C.使用弹簧测力计只能测出竖直方向上的拉力而无法测出水平方向上的拉力
D.量程大的测力计弹簧长度一定比量程小的测力计弹簧长度长
【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在实验探究中又存在哪些问题?还有什么想探究的问题?
课后作业(一):
巩固课堂所学知识,进一步加深对弹力的理解
通过动手制作弹簧测力计,进一步理解弹簧测力计原理
练习并规范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课后作业内容:(用时10min)
实践作业:☆☆☆
制作橡皮筋弹簧测力计,并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评估制作的弹簧测力计是否准确、美观,并在班级展示书面作业:
1.下列现象中发生的不是弹性形变的是( )☆
A.跳板被跳水运动员压弯
B.橡皮泥上留下漂亮的指印
C.轻压一把直尺使它发生形变
D.把橡皮筋拉长
2. ☆☆如图所示,一根弹簧,一端固定在竖直墙上,小明用手水平向右拉伸弹簧的另一端使之发生弹性形变、长度伸长。此时,“弹簧力图恢复原来的形状而产生的力”是( )
①手对弹簧施加的力 ②弹簧对手施加的力
③墙对弹簧施加的力 ④弹簧对墙施加的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如图所,几位同学比试臂力,每个人都能把手臂撑直,则()
A.臂力大的人所用的拉力大 B.手臂长的人所用的拉力大
C.体重大的人所用的拉力大 D.每个人所用的拉力一样大
板书设计
第二节 弹力
一、弹力:1.弹性2.塑性
二、弹簧测力计:1 .作用 结构 原理 使用方法
课后作业(二)实践作业:制作橡皮筋弹簧测力计,并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评估制作的弹簧测力计是否准确、美观,并在班级展示。
课后作业(三)实践研究作业
1.大英同学在用同一只弹簧测力计实验时,在挂钩下面施加不同的拉力对应的弹簧力度也不同。具体数据见下表。☆☆☆
拉力F/N 0 1 2 3 4 5
弹簧长度L/cm 5 7 9 11 13 15
弹簧伸长量L/cm 0 2 4 6 8 10
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当拉力F=4N时,弹簧伸长了________cm;
(2)在如图中作出拉力F与弹簧伸长量L的关系图像( )
(3)由表中数据,你能得一条结论是___________;
(4)在实验中大英不小心将弹簧弄断了,然后他拆去断掉的较短部分,把剩下的较长部分弹簧仍装在原来的弹簧秤上,零点校正后,用它测力,结果比真实值_______(选填“偏大”“ 偏小”或“不变”)
实践研究作业评价量表
序号 评价内容与标准 自评 互评 教师 评价
1 能够进行实践调查活动并记录调查内容(☆)
2 设计实践调查报告并详实记录调查内容(☆☆)
3 留有调查问卷、语音、影像等过程性材料,对调查报告内容进行分析和总结,并能反思总结实践调查研究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自己和小组的实际情况二选一来完成,体现作业的选择性。在布置该作业的同时,还要公布相应的评价量表,可采用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从调查报告的设计、调查内容的记录和信息处理以及自我反思等方面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