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举行音乐会》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春天举行音乐会》是一首曲调活泼、欢快的儿童歌曲,四二拍,整首歌曲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春雨、春水、春风、春雷都比喻成会唱歌、会弹琴、会打鼓、会鼓掌的人物,还把春笋比喻成小小指挥家。歌曲中多处巧妙的运用了休止符、使歌曲节奏活泼、跳跃,旋律富有流动性,充分展现了春天生机勃勃、大地万物开始苏醒,花红柳绿的一片盎然景色,生动形象的象声词奏响了一曲优美动听的“春天交响曲”。
二、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聆听、演唱歌曲《春天举行音乐会》,感受春天的美及大自然给人类带来的欢乐。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聆听、试唱情景模拟等教法与学法,在情境中参与音乐,能够提高参与积极性和合作能力。
【知识与技能】
掌握八分休止符的演唱方式,并能够完整、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八分休止符的学习。
2.能用欢快的情绪、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春天举行音乐会》,做到有强弱的变化。
难点:
认识并掌握八分休止符的演唱方式。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创设情景,通过多媒体播放《嘀哩嘀哩》,引导学生感受美丽的春天。
2.教师:这节课老师带领大家走进音乐里的春天,去欣赏一场春天里的音乐会。
(二)感受体验
1.初听歌曲并设问:歌曲速度是怎样的?你感受到一场怎样的音乐会?
2.复听歌曲并设问:谁来参加这场音乐会了?它们在音乐会上表演了什么节目?
3.你听清了吗?下面老师唱前半句,同学们模仿后半句它们发出的声音,然后用身体动作表现它们的声音。(打响指、擦掌、敲桌面、鼓掌)
(三)学唱歌曲
下面让我们一起加入美妙的音乐会。
1.教师弹琴范唱第一乐句(分别不用休止、用休止两种唱法),同学们分辨哪种唱法好听。
2.学生观察八分休止符记号,并发现其特点,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在简谱中用“0”表示的称为休止符,那么在“0”下面有一条横线的,这样的记号就称之为八分休止符记号。有了它的加入,春雨的歌声更轻巧了。请同学们唱一唱第一、二乐句。
3.春雷打鼓的声音好响,我们用渐强来表现。
4.春水缓缓地流向远方,我们用渐弱来表现。
5.完整地演唱第一乐段,注意唱出休止符和力度的变化。
6.跟琴唱唱第二乐段,前两句出现了十六分音符的节奏,最后一句除了八分休止符,还有重音记号出现,把春笋作为指挥家的干脆利落表现地淋漓尽致。
7.这真是一场快乐的音乐会呀,下面我们一起用欢快活泼的声音完整演唱一边歌曲。
8.还记得我们开始练习时的声势动作吗?试着用声势动作来为你的演唱伴奏。(打响指、擦掌、敲桌面、鼓掌)
(四)拓展延伸
1.同学们,除了歌曲,很多音乐家创作了不少关于春天的器乐曲,一起来听下面这首乐曲。(播放小提琴协奏曲《春》),闭上眼睛,边听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2.简介意大利作曲家维瓦尔第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春》,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以及人们欢欣愉悦的心情。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唱了歌曲《春天举行音乐会》,欣赏了小提琴协奏曲《春》,两首音乐作品都表现了美丽的春天,你还记得以前学过的关于春天的歌吗?课后练习几首,我们期待再来一场春天音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