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浮力单元练习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章浮力单元练习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3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03-20 13:15: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十章 浮力 单元练习
一、单选题
1.由做饭联想到的物理知识,错误的是( )
A.泼水时,盆留在手中,水却能飞出,这是因为水具有惯性
B.把鸡蛋往灶台上一磕,鸡蛋就破了,是利用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C.用吸盘挂钩挂铲子,是利用了大气压强
D.土豆沉入水盆底部,是由于水的密度大于土豆的密度
2.小红同学在一支铅笔的下端粘上一块橡皮泥,将它分别置于甲、乙两杯液体中,观察到静止时的情形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铅笔在甲杯液体中受到的浮力较大
B.铅笔在乙杯液体中受到的浮力较大
C.乙杯液体的密度大
D.甲杯液体的密度大
3.电子秤有“清零”功能,例如,在电子秤上放砝码,电子秤显示为,按清零键后,显示变为零:随后再放上砝码,电子秤显示为。利用电子秤的这种功能,结合物理知识可测定玉镯的密度。具体操作如下:步骤a:向烧杯内倒入适量水,放在电子秤上,按清零键,显示数变为零:步骤b:手提细线拴住玉镯,浸没在水中,且不与烧杯底和壁接触,记下此时电子秤示数为;步骤c:把玉镯接触杯底,手放开细线,记下此时电子秤示数为。则下列判断中(  )
①玉镯的质量为 ②玉镯的质量为 ③玉镯的密度为④玉镯的密度为
A.只有①③正确 B.只有①④正确 C.只有②④正确 D.只有②③正确
4.如图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容器甲为圆柱形,容器乙为圆锥形,甲乙两容器本身的质量和底面积都相同.装入相同深度的水后再各放入质量和体积都相同的木块,如图丙、丁为放入木块后的情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放入木块前,两容器对桌面的压强相等,两容器底受到水的压强相等
B.放入木块前,由于甲容器中的水多于乙容器,所以甲容器底部所受水的压力大于乙容器
C.放入木块后,两容器底部所受水的压强相等,两木块受到水的浮力相等
D.放入木块后,丁容器底部所受水的压力大于丙容器底所受水的压力
5.两个量筒均装有50mL的水,往量筒中分别放入甲、乙两个不吸水的物块,物块静止后如图所示,则(  )

A.甲的体积为10cm3
B.甲受到的浮力为0.6N
C.乙排开水的体积为48cm3
D.甲受到的浮力小于乙受到的浮力
6.如图所示,用细绳将一物体系在容器底部,若物体所受浮力为10N,上表面受到水向下的压力为3N,则物体下表面受到水向上的压力为(  )
A.13N B.3N C.7N D.10N
7.下列关于浮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浮力的方向是垂直向上的
B.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与物体密度有关
C.物体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D.漂浮或悬浮的物体,其浮力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
8.茶是中国的国饮,泡茶、喝茶中包含很多物理知识,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泡茶时,杯口冒出白气———是液化现象
B.泡茶时, 部分茶叶下沉———是由于茶叶受到的浮力小于自身的重力
C.茶水太烫, 放一会茶水凉了———此时茶水具有的热量变少
D.闻到茶香———是由于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
9.“草船借箭”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一个故事,讲的是诸葛亮利用若干草船诱敌,最终“借”到了十万余支箭(如图所示)。关于“草船借箭”的过程中涉及的物理知识,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借箭”前,草船受到的浮力小于其自身重力
B.“借箭”后,草船受到的浮力等于其排开水的重力
C.“借箭”前后,草船排开水的体积保持不变
D.“借箭”后,草船底部受到水的压力变小
10.如图所示,将两个完全相同的木块放入盛有甲、乙两种液体的相同容器中,木块静止时,两容器中液面相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木块在甲、乙两种液体中所受浮力相等
B.木块在乙液体中排开液体的质量较大
C.甲液体的密度小于乙液体的密度
D.两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相等
二、填空题
11.有一物体质量为80g,体积为,现将它浸没在水中,物体所受浮力为 N,松手后,物体将会 (选填“上浮”“下沉”或“悬浮”)最终静止时,物体排开水的质量为 g。
12.某一金属块受到的重力为7.2N,将其悬吊在某种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6N,则此物体受到液体的浮力为 N,浮力的施力物体是 ,浮力的方向是 .
13.爱米做如下实验:将三个相同的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在容器底部,另一端分别与三个体积相同的实心球相连,向容器内倒入某种液体,待液体和球都静止后,观察到如图所示的情景,发现乙球下方弹簧长度等于原长.爱米由此分析推理以下结论:
(1)因为浮力的大小跟 和 有关,所以三个球受到浮力F甲、F乙、F丙的大小关系是 ;
(2)根据浮沉条件,可以判断这三个球的密度ρ甲、ρ乙、ρ丙大小关系是 ;ρ液 ρ乙;
(3)请画甲球所受重力、丙球所受弹力的示意图.
( )
14.台秤上放置一个装有适量水的溢水杯,现将一个重力为3N、体积为4×10-4 m3的实心长方体A用细线吊着放入水中,当A有一半浸入水中时,溢水杯中的水恰好到溢水口但未溢出,如图所示。则细线对 A 的拉力为 N;把细线剪断后,A静止时(水面仍在溢水口处)容器B中接收到水的质量为 kg,此时台秤示数 (大于/小子/等于)未剪断细线时的示数。(g=10N/kg)
15.将体积相等的松木(ρ木=0.5g/cm3)和石蜡(ρ蜡=0.9g/cm3)分别放入装满水的杯中,松手静上后,松木所受到的浮力F1和石蜡所受到的浮力F2的大小关系为F1 F2(选填“>”“=”“< ”),此时它们露出水面的体积比V木露∶V蜡露= 。
16.如图所示为一个大型海洋气象观测站,观测站的排水量为50t,吃水深度为1.5m,则观测站底部受到海水的压强为 Pa,满载时受到的浮力为 N,当观测员从观测站离开时,观测站受到的浮力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kg/cm3、g取10N/kg)
17.小亮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研究“弹簧测力计下悬挂的物体所受拉力与物体所受浮力的关系”,他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随物体所受浮力F浮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请你根据图象分析:当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1.2N时,F浮= N。
18.世界上最大的豪华渡轮之一“海洋魅力号”,长361m,宽66m,排水量达22.5万吨,满载时吃水深度达30m,可以搭载6320名游客,则满载时船底受到的海水压强约为 Pa,船受到的浮力约为 N。当客人下船后,船受到的浮力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海水取1000kg/m3,g取10N/kg)
19.【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浮力与升力检测题】如图所示的大鱼和小鱼的争论中, 鱼的说法正确,这是因为两条鱼浸没在同种液体中,它们所受浮力的大小与 有关,而与 无关.
20.如图甲所示,底面积S为25cm2的圆柱形平底容器内装有适量的未知液体,将容器放入水中处于直立漂浮状态,容器下表面所处深度h1=10cm,该容器受到的浮力是 N;如图乙所示,从容器中取出100cm3的液体后,容器下表面所处深度h2=6.4cm时,则该容器所受浮力减少了 N,未知液体的密度是 kg/m3。(g取10N/kg)
三、综合题
21.如图所示,将一个体积为1.0×10﹣3m3、重6N的木块用细线系在底面积为50cm2的圆柱形容器的底部,当容器中倒入足够的水使木块被浸没时,求:
(1)木块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2)剪断细线后,请判断木块的运动状态。
22.(1)2022年珠海航空展上,战斗机做飞行表演时速度时快时慢,当战斗机加速飞行时,它的惯性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我国开展“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轿车的头枕,对人起保护作用,它能减轻 (填“前方碰撞”或“后方追尾”)可能对人体造成的伤害。
(2)一款环保共享电动汽车满载时总重为9×103N,轮胎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300cm2,静止在水平马路上时,路面受到的压强是 Pa;若该车不慎陷入路边松软的水平草坪,受力面积变大,电动汽车对地面的压强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3)如图1是洒水车的工作场景。该车罐内装入1.5m深的水时,水对罐体底部的压强 Pa。当增大罐内气压后,水就可以洒向更远处,此时罐体与出水管 (填“是”或“不是”)连通器。(ρ水=1.0×103kg/m3,g取10N/kg)
(4)如图2所示,这是中国航母“辽宁号”训练时舰载飞机起飞的情景。飞机起飞时能获得向上的升力,是因为机翼上方空气流速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机翼下方空气流速。飞机飞离航母后,航母所受的浮力将 ,航母底部所受海水的压强将 。(后两空均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3.如图所示,是一个用浮筒、小灯泡和收放线装置A制作的航标灯模型,细线下端固定在水槽底部,航标灯总重4 N,当水位上升时,A放线;水位下降时,A收线,从而使细线的拉力保持不变,航标灯静止时浸入水中的深度h始终为10 cm,浮筒底面积为100 cm2(不计细线重和摩擦)。 当航标灯静止在水面时,求:(ρ水=1.0 ×103kg/m3,g= 10 N/kg)
(1)航标灯静止时,自身重力 (选填“大于” “小于”或“等 于”)水对它的浮力;
(2)航标灯底部受到水的压强;( )
(3)细线对航标灯的拉力;( )
(4)若剪断细线,当航标灯静止后,航标灯浸入水中的深度变为多少?( )
参考答案:
1.D
2.C
3.D
4.D
5.D
6.A
7.D
8.C
9.B
10.A
11. 1 上浮 80
12. 1.2 液体 竖直向上
13. 液体的密度 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相等的 ρ甲<ρ乙<ρ丙 =
14. 1 0.1 等于
15. < 5∶1
16. 1.5×104 5×105 变小
17. 7.8
18. 3×105 2.25×109 变小
19. 大 排开液体的体积 深度
20. 2.5 0.9 0.9×103
21.(1)10N;(2)木块将上浮,最终漂浮
22. 不变 后方追尾 3×105 变小 1.5×104 不是 大于 变小 变小
23. 小于 1000 Pa 6N 4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