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 基础复习题
一、选择题
1.“三寸粉笔,三尺讲台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的高度评价。粉笔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石灰石)和硫酸钙(石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粉笔折断发生了物理变化,燃烧的蜡烛变少发生了化学变化
B.一根长粉笔书写一段时间后变成粉笔头,可以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
C.将粉笔末溶于水可形成溶液
D.粉笔灰在阳光的照射下漫天飞舞是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2.如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时,100g甲的饱和溶液中含30g甲
B.甲中混有少量乙,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C.40℃时,分别将等质量的甲、乙配制成饱和溶液,需要水的质量:甲>乙
D.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20℃升温到40℃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3.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NaCl Na2CO3H2SO4
B.FeCl3Na2SO4KOH
C.BaCl2AgNO3Na2CO3
D.CuSO4 KNO3Na2SO4
4.如图是,,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时,和的饱和 溶液各,其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
B.,,三种物质均属于易溶物质
C.中含有少量,可用冷却的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
D.将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所得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
5.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t℃时KN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则t℃时KNO3的溶解度为25克/100克水
B.某溶液中有晶体析出,其溶质质量减小,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会减小
C.点燃H2和O2混合气体可能爆炸,所以点燃H2与CO的混合气体也可能爆炸
D.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后溶液变红,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6.将粗盐提纯并用所得精盐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过滤时,用玻璃棒搅拌加快过滤速度
B.蒸发时,将蒸发皿中晶体全部析出后才停止加热
C.配制溶液时必须使用的仪器有托盘天平、酒精灯、量筒、烧杯、玻璃棒等
D.配制溶液需要经过计算、称量、溶解、装瓶贴标签等步骤
7.下列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空气中物质的含量:
B.室温时水中溶解度:
C.溶液的pH:
D.铁元素的质量分数:
8.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能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A.Na+、、 B.H+、K+、
C.Cu2+、H+、 D.Cl-、、OH-
9.在t1℃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通酸分别加入到各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甲所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烧杯①中的上层溶液是饱和溶液
B.烧杯②中溶液的溶质是氯化钾
C.将温度升高到t2℃,烧杯②中的固体全部溶解
D.烧杯①中溶液质量比烧杯②中溶液质量小
10.下列劳动项目所涉及的化学知识不正确的是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
A 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隔绝氧气(或空气)灭火
B 用粮食酿醋 物质发生缓慢氧化
C 用活性炭包除去冰箱异味 活性炭有吸附性
D 在盐田中晾晒海水,得到粗盐 粗盐除去泥沙即可得到纯净的氯化钠
A.A B.B C.C D.D
11.下列各组物质需要借助其他试剂才可以鉴别的是( )
A.Na2CO3溶液、CaCl2溶液、稀盐酸
B.CuSO4溶液、NaOH溶液、NaCl溶液
C.Ca(OH)2溶液、稀盐酸、NaCl溶液
D.(NH4)2CO3溶液、Ca(OH)2溶液、稀盐酸
12.下列物质间的转化可一步实现的是
A.
B.
C.
D.
二、填空与简答
13.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请从下列物质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字化学式).
①活性炭 ②二氧化硫 ③二氧化碳 ④生石灰⑤熟石灰⑥小苏打
(1)可治疗胃酸过多的是 ;
(2)常用于冰箱内除异味的物质是 ;
(3)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是 ;
(4)可用于食品干燥剂的是 .
14.“化”说福州名人
(1)我国化工专家侯德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开创了世界制碱工业的新纪元。生产过程涉及到反应为NH4HCO3+NaCl=NH4Cl+NaHCO3↓,已知NH4Cl、NaCl和NaHCO3三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上述反应 (填“属于”或“不属于”)复分解反应;该反应说明NaHCO3的溶解度比NH4Cl溶解度 (填“大”或“小”);所制得的NaHCO3属于 (填“酸”或“碱”或“盐”)。在20℃时,向50g水中加入30g NaCl固体粉末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 g:图中P点表示的意义 。
(2)虎门销烟林则徐使用“海水浸化法”将鸦片销毁。先在海边挖一大池,将鸦片倒入海水中浸泡,然后再投入生石灰这是利用了生石灰与水反应时会 (填“放热”或“吸热”),反应方程式是 。
15.某同学把自制的一种黄色花汁,分别滴加到下列不同的试剂中,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如下表所示。
试剂 稀盐酸 食醋 蔗糖水 蒸馏水 肥皂水 烧碱溶液 石灰水
颜色 红 红 黄 黄 绿 绿 绿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花汁 (填“可以”或“不可以”)作酸碱指示剂。
(2)为提高肥皂水的去污效果, (填“能”或“不能”)向其加入食醋。
(3)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服用的补钙剂中常含有碳酸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6.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向100g水中加入硝酸钾固体或改变温度,得到相应如图所示的混合物体系①~⑤。
(1)①中溶液 (选填“是”或“不是”)饱和溶液。
(2)②中溶液的质量为 克。
(3)②~③变化过程中,溶剂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 。
A.不变 B.变大 C.变小
(4)④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⑤中析出晶体的质量为 克。
17.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温度大于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 (填“<”“>”或“=”)乙物质的溶解度.
(2)40℃时,若将20g乙物质(不含结晶水)放入4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结果保留到0.1%).
(3)40℃时,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降温至20℃,析出晶体(均不含结晶水)较多的物质是 .
(4)如果甲物质中含有少量乙物质,应该采用 方法提纯甲物质.
18.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七种物质,它们之间关系如图所示(“→”表示转化,“一”表示两者之间能反应),已知:A和B均含三种元素:C、G、F是氧化物,E和D是单质,C可用于灭火,G是生活中最常见的溶剂;D与F反应也可生成G,同时有红色固体生成。试分析回答:
(1)写出G的化学式 。
(2)写出物质A的一种用途 。
(3)写出相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A+B 。
(4)图中可能涉及的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的反应是 (写一个化学方程式)。
19.为了除去氯化钠样品中的碳酸钠杂质,兴趣小组最初设计了如下的方案并进行实验.
(1)写出沉淀A的化学式 .
(2)加入CaCl2溶液后,分离除去沉淀A的实验操作方法是 .
(3)同学在实验过程中,又发现了新的问题:此方案很容易引入新的杂质,请写出固体物质B的成分 (用化学式表示).
(4)同学继续探究后又提出新的方案:将混合物溶解,若滴加盐酸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则既能除去Na2CO3杂质,又能有效地防止新杂质的引入.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三、科学探究题
20.某校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甲、乙两个实验。
(1)乙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2)甲实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实验结束后,小组同学把实验后的两支试管的溶液倒入同一个烧杯中,发现烧杯中仅得到无色溶液,他们决定对烧杯中溶液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烧杯中溶液的溶质成分是什么?
一致认为溶液的溶质一定有Na2SO4和 ;溶质中还可能有什么?
【进行猜想】小明认为烧杯中溶液的溶质可能有Na OH;小亮认为烧杯中溶液的溶质可能有Na2CO3;你认为烧杯中溶液的溶质可能有 。
【验证猜想】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①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试管,测定 pH pH >7 溶液呈碱性
②另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BaC12溶液,静置再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你的猜想成立
【结论分析】小刚认为实验操作②的结论不严谨,因为 (用文字表述);
若要确定你的猜想是否成立,应另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 ,然后观察是否有 出现。
四、计算题
21.石灰石是重要矿产资源。某水泥厂为测定刚购进的一批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利用稀盐酸,用质量分析法测定某石灰石样品的纯度(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实验时,先将盛有足量稀盐酸的锥形瓶(两者质量之和为300.0g)放置于电子天平上,再将25.0g的石灰石加入锥形瓶中,立即发生反应。每隔3分钟读得电子天平的数据如下:
反应的时间(min) 3 6 9 12 15
电子天平读数(g) 320.6 317.3 315.1 M 315.1
(1)表格中M的值是 g;
(2)计算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A、粉笔折断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物理变化,燃烧的蜡烛变少是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B、一根长粉笔变成粉笔头,发生的是物理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不符合题意;
C、粉笔主要成分:碳酸钙难溶于水,硫酸钙微溶于水,不能形成溶液,不符合题意;
D、粉笔灰在阳光的照射下漫天飞舞是宏观物质的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不符合题意。故选A。
2.B
【详解】A、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30甲形成130g饱和溶液。即20℃时130 g甲的饱和溶液中含30 g甲。错误。
B、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受温度的影响较大,乙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故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正确。
C、40℃时,取50g的甲配制成饱和溶液,所需要水的质量为100g;50g的乙配置成饱和溶液,因为乙在此温度下的溶解度小于50g,因此溶解50g乙需要的水的质量超过100g,因此所需水的质量:甲<乙。错误。
D、分别将甲、乙的饱和溶液从20℃升温到40℃。由于甲、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则升温后甲乙的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溶质与溶液质量不变。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甲=乙。错误。
故选B。
3.D
【详解】A、因Na2CO3和H2SO4在溶液中能相互交换成分生成硫酸钠、水、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
B、FeCl3和KOH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钾,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
C、三种溶液两两都会反应产生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
D、因三种在溶液中相互交换成分不能生成沉淀、气体、水,能够在溶液中大量共存,故D正确。
4.D
【详解】A. 时,和的溶解度相等,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饱和溶液各,其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选项正确;
B. 由图可知,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均大于10g,均属于易溶物质,选项正确;
C. a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且随温度的降低而快速减小,b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小,中含有少量,可用冷却的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选项正确;
D. 将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a、b的溶解度变大,溶质不析出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由于时a的溶解度比b的大,a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比b的大,c有晶体析出,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选项错误。
故选D。
5.B
【详解】A.如果t℃时KN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则t℃时KNO3的溶解度为25克/100克水,现在不知道溶液是否饱和,选项错误;
B.如果饱和硝酸钾溶液恒温蒸发,其溶质质量分数不变,如果饱和硝酸钾溶液降低温度后析出晶体其溶质质量分数会减少,正确;
C.H2与CO都能燃烧但没有支持燃烧的气体,点燃二者的混合气体不会爆炸,选项错误;
D.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后溶液变红,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的性质,该实验不能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选项错误;
故选B。
6.D
【详解】A、过滤时,用玻璃棒搅拌会弄破滤纸,达不到过滤的目的,选项错误;
B、蒸发时,蒸发皿中出现大量晶体时就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的水分蒸干,选项错误;
C、配制溶液时不需要酒精灯,选项错误;
D、配制溶液需要经过计算、称量、溶解、装瓶贴标签等步骤,选项正确,故选D。
7.B
【详解】A、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为氮气(78%),其次为氧气(21%),因此,选项顺序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B、CaCO3为难溶物,Ca(OH)2为微溶物,CaCl2为易溶物,室温时,它们在水中的溶解性依次递增,选项顺序正确,故符合题意;
C、NaCl在溶液中显中性,pH=7,HCl在溶液中显酸性,pH<7,NaOH在溶液中显碱性,pH>7,因此,选项顺序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D、根据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等于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和原子个数的积与该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可得,FeS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100%=≈63.6%,Fe2O3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 ×100% =70%,FeO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 ×100%≈77.8% ,因此,铁元素的质量分数由低到高的顺序是:FeS、Fe2O3、FeO,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A
【详解】A、Na+、、两两结合不能生成水或气体或沉淀,且均显无色,能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
B、H+、、结合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不能大量共存;
C、Cu2+在水中显蓝色,不能形成无色溶液;
D、、OH-结合生成氨气,不能大量共存;
故选:A。
9.C
【详解】A、烧杯①的底部没有固体剩余,剩余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选项错误;
B、t1℃时,氯化钾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钾的溶解度,所以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加入到各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烧杯①中没有固体剩余,溶液的溶质是氯化钾,选项错误;
C、t2℃时,硝酸钾、氯化钾的溶解度相等,所以将温度升高到t2℃,烧杯②中的固体全部溶解,选项正确;
D、在t1℃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加入到各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烧杯①中的固体全部溶解,烧杯②中有固体剩余,所以烧杯①溶液质量比烧杯②中溶液质量大,选项错误,故选C。
10.D
【详解】A、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是隔绝氧气(或空气),达到灭火的目的,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用粮食酿醋,是因为粮食中的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很缓慢、甚至不易觉察,属于缓慢氧化,正确,不符合题意;
C、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异味,正确,不符合题意;
D、在盐田中晾晒海水,得到粗盐,粗盐除去泥沙,不能得到纯净的氯化钠,还含有氯化镁、氯化钙等可溶性杂质,不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11.C
【分析】在不另加试剂就能鉴别的题目中,首先观察有无有特殊颜色的物质,若有,将有颜色的溶液鉴别出来,然后再借用这种溶液鉴别其它溶液;若都没有颜色就将溶液两两混合,根据混合后的现象进行分析鉴别。
【详解】A、组内三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其中有一种溶液与其它两种溶液混合时出现一次白色沉淀和一次放出气体,该溶液为碳酸钠溶液;与碳酸钠溶液产生气体的溶液为盐酸,产生白色沉淀的为氯化钙;故不加其它试剂可以鉴别;
B、CuSO4溶液是蓝色的,首先鉴别出蓝色的CuSO4溶液,能与CuSO4溶液反应产生蓝色沉淀的是NaOH溶液,无明显变化的是氯化钠溶液,故不加其它试剂可以鉴别;
C、Ca(OH)2溶液 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但无明显现象,其余两两混合均没有明显现象,故不加其它试剂无法鉴别;
D、组内三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其中有一种溶液与其它两种溶液混合时出现一次白色沉淀和一次放出气体,该溶液为(NH4)2CO3溶液;与(NH4)2CO3溶液产生气体的溶液为稀盐酸,产生白色沉淀和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的为Ca(OH)2溶液;故不加其它试剂可以鉴别。
故选:C。
12.A
【详解】A、,属于碱生成盐,可以碱和酸反应,也可以碱和盐反应等,例如氢氧化钠与硝酸反应可以生成硝酸钠,符合题意;
B、,氧化铜难溶于水,也不与碱溶液反应,所以氧化铜不能一步生成氢氧化铜,不符合题意;
C、,氯化钾是易溶物,而生成另一种物质应含有硝酸根,也是易物质,所以硝酸钾不能一步生成氯化钾,不符合题意;
D、,一氧化碳不能与碱或盐反应,所以一氧化碳不能一步生成碳酸钠,不符合题意。故选A。
13. NaHCO3 C SO2 CaO
【详解】(1)可治疗胃酸过多的是小苏打---NaHCO3 。(2)常用于冰箱内除异味的物质是活性炭---C。
(3)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硫----- SO2 。(4)可用于食品干燥剂的是生石灰---CaO。
14.(1) 属于 小 盐 68 20℃时,NaCl、NH4Cl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 放热 CaO+H2O=Ca(OH)2
【详解】(1)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符合“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特点,属于复分解反应;
反应有NaHCO3晶体析出,说明NaHCO3的溶解度比NH4Cl溶解度小;
NaHCO3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
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36g氯化钠,向50g水中加入30g NaCl,只能溶解18g NaCl,所得溶液的质量为50g+18g=68g;
20℃时,NaCl、NH4Cl两种物质交于一点,则P点的含义是20℃时,NaCl、NH4Cl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故填:属于;小;盐;68;20℃时,NaCl、NH4Cl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放出热量,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故填:放热;CaO+H2O=Ca(OH)2。
15. 可以 不能 CaCO3 +2HCl = CaCl2 +H2O +CO2↑
【详解】(1)根据表格可以看出,该花汁在酸性、中性和碱性溶液中的颜色不同,可以用作酸碱指示剂;
(2)根据表格可以看出,肥皂水呈碱性,食醋呈酸性,两者混合会发生化学反应,影响肥皂水的去污效果。为提高肥皂水的去污效果,不能向其加入食醋;
(3)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 +2HCl = CaCl2 +H2O +CO2↑。
16.(1)不是
(2)131.6
(3) A B
(4) 39.0% 18.1g
【详解】(1)①中温度20摄氏度,硝酸钾溶解度31.6g,故100g水加入30g硝酸钾是不饱和溶液,故填:不是。
(2)②中60g硝酸钾只能溶解31.6g,溶液的质量为31.6g+100g=131.6g,故填:131.6。
(3)②~③升温变化过程中,溶剂的质量不变,溶解度增大,溶质的质量增大,故填:A;B。
(4)④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⑤中析出晶体的质量为30g+30g+3.9g-45.8g=18.1g故填:39.0%;18.1g。
17. > 28.6% 甲 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
【详解】(1)由图可知:温度大于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2)40℃时乙的溶解度是40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40g的乙,所以将20g乙物质(不含结晶水)放入40g水中不能全部溶解,此时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28.6%;
(3)由图可知: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乙大,所以40℃时,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降温至20℃,析出晶体(均不含结晶水)较多的物质是甲;
(4)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所以如果甲物质中含有少量乙物质,应该采用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
【点睛】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溶解度曲线的认识和应用,及对溶解度概念、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计算法的了解,掌握相关知识才能正确分析解答.
18. H2O 生产化肥、农药,除锈等(合理即可) 或 (合理即可) 或 (合理即可)
【分析】C、G、F是氧化物,C可用于灭火,故C可能是CO2,G是生活中最常见的溶剂,G是H2O;E和D是单质,且E和D能够发生反应,都能转化生成水,故E和D分别是H2和O2中的一种,D与F反应也可生成H2O,同时有红色固体生成,故该反应是氢气和氧化铜加热反应生成铜和水,D是H2,F是CuO,A能够和CuO反应,且含有三种元素,故A是H2SO4,B含有三种元素,且能和CO2和H2SO4反应,故B是碱,可以是NaOH或Ca(OH)2,代入检验,各个转化关系均成立,故推断合理。
【详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G的化学式为H2O;
(2)物质A是H2SO4,用途可以是生产化肥、农药,除锈等(合理即可);
(3)A是H2SO4,B是碱,可以是NaOH或Ca(OH)2,故A和B的反应方程式可以是或(合理即可)
(4)基本反应类型的反应包括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化合反应是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分解反应是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的反应,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图中可能涉及的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的反应可以是或 (合理即可)。
19. CaCO3 过滤 NaCl、CaCl2 Na2CO3+2HCl=2NaCl+H2O+CO2↑
【详解】(1)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碳酸钙难溶于水,沉淀A是碳酸钙,其化学式:CaCO3;
(2)加入氯化钙后生成了不溶于水的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要将沉淀分离出来,需要过滤;
(3)加入的氯化钙是过量的,反应后的溶液中存在剩余的氯化钙和反应生成的氯化钠,固体物质B的成分:NaCl、CaCl2 ;
(4)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水、氯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
【点睛】在做物质的除杂题时,要搞清除需要除去的离子,在选择适当的试剂将其沉淀,当加入的试剂的状态和杂质状态相同时,要注意加入量的控制。
20.(1)产生白色沉淀
(2)CuSO4 + 2NaOH = Cu(OH)2↓+Na2 SO4
(3) NaCl/氯化钠 Na2CO3和NaOH 产生白色沉淀 Na2SO4和BaCl2反应也会产生白色沉淀 足量的稀盐酸(或稀硫酸) 气泡
【详解】(1)乙实验中氯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可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
(2)甲实验中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该反应方程式为;
(3)[提出问题]
甲实验中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过滤得到无色透明溶液,说明溶液中不含有硫酸铜,即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钠,可能含有氢氧化钠;
乙实验中氯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过滤得到无色透明溶液,溶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钠,可能含有氯化钡或碳酸钠;
实验乙有氯化钠生成,氯化钠不与实验甲中的氢氧化钠、硫酸钠反应,所以溶液的溶质中一定有氯化钠;
[进行猜想]
甲实验中得到无色溶液,说明溶液中不含有硫酸铜,即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钠,可能含有氢氧化钠;乙实验中一定含有氯化钠,可能含有氯化钡或碳酸钠;因混合后无沉淀生成,因甲实验中一定有硫酸钠在试管中,所以乙实验中不会有氯化钡剩余。所以混合后可能只有氢氧化钠剩余,可能只有碳酸钠剩余,也可能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剩余;故你的猜想为:Na2CO3 和NaOH;
[验证猜想]
①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试管,测定 pH,pH>7,则溶液为碱性;
②根据结论你的猜想成立,即含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另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BaC12溶液,碳酸钠和足量的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所以现象为产生白色沉淀;
[结论分析]
因为混合后溶液中一定有硫酸钠,Na2SO4与BaCl2反应也会产生白色沉淀,所以无法判断是否有碳酸钠;
由于硫酸钡沉淀不溶于酸,碳酸钡沉淀与酸反应生成气体二氧化碳,所以可以滴加足量的稀盐酸或稀硫酸,观察是否有气泡出现,如有气泡则存在碳酸钠。
21.(1)315.1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300g+25g-315.1g=9.9g,设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x=22.5g,
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100% =90%;
答:该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90%。
【详解】(1)由表格的情况可判9min和15min时的数据相同,说明9min时反应已完成,那么12min时的数据应该和9min、15min时的一样,故表中M的值应该是315.1;
(2)见答案。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