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现代生活与化学 单元练习题
一、多选题
1.香料化学家已经开发出多种脂类人工香料,如丁酸甲酯(化学式为C5H10O2)具有苹果香味.下列有关丁酸甲酯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丁酸甲酯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丁酸甲酯的每个分子有17个原子构成
C.丁酸甲酯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58.82%
D.丁酸甲酯中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0:5:16
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B.化学变化的过程会伴随能量变化
C.化学科学和技术的快速发展必然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
D.物质本身就有优劣之分,应用的方法和目的也存在好与坏的差别
3.归纳总结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各组对主题知识的归纳完全正确的是
A.化学与材料 B.化学与生活
①钢筋混凝土属于复合材料 ② 青铜和钢属于金属材料 ③塑料、合金、合成橡胶属于合成材料 ① 鉴别棉织物和羊毛织物可灼烧闻气味 ② 炒菜时油锅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③ 为了保护环境,减少使用一次性餐具
C.化学与健康 D.化学与安全
① 食用水果、蔬菜可以补充维生素 ② 食用甲醛溶液浸泡的水产品对人体有害 ③ 碘摄入不足或过量均会引起人体甲状腺肿大 ①室内发生火灾时,迅速打开门窗 ②夜晚煤气泄漏时,立即开灯检查 ③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应先做灯火实验
A.A B.B C.C D.D
4.建构模型是化学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甲、乙、丙、丁分别代表图中对应的四种物质)。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x的数值为4 B.该反应是氧化反应
C.物质甲和丙都属于有机物 D.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1:1
5.2021年9月我国科学家利用CO2人工合成了淀粉,其中关键的一步是用CO2制取甲醇(化学式CH3OH),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体系中共有2种单质
B.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没有改变
C.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1:1
D.该反应体现了无机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有机物
二、选择题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棉花、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都属于合成材料
B.用亚硝酸钠代替食盐腌制腊肉
C.用水灭火的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水银、干冰、酒精依次属于单质、氧化物、化合物
7.小红为妈妈设计了一份午餐食谱:米饭、清炖牛肉、麻辣豆腐。这个食谱营养不够全面,加上下列选项中的一项后能使之合理。这一项是
A.牛奶 B.素炒豆角 C.鸡蛋羹 D.小米粥
8.学习化学的目的并不在于要成为化学家,重要的是善于用化学知识去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从化学的角度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用大理石做装饰材料 B.用甲醛浸泡海鲜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C.用氢氧化钙改良酸性土壤 D.用氯化钠做调味品
9.关于“绿色化学”特点概述错误的是
A.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生产有利环保、人体健康、安全的产品。
B.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反应,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
C.充分利用能源、资源,提高原子利用率、使原料的原子都成为产品。
D.充分利用绿色原料进行化工生产,产出绿颜色产品。
10.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
A.减少使用一次性筷子 B.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C.生活污水集中处理 D.严禁燃放鞭炮
11.下列不属于有机物的是
A.碳酸 B.乙醇 C.甲烷 D.蔗糖
12.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A.有机物都含有碳元素,则含碳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有机物
B.置换反应生成单质和化合物,生成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一定为置换反应
C.必需元素摄入不足不利于人体健康,则对于必需元素的摄入越多越好
D.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但均一、稳定的物质不一定是溶液
13.中小学生健康成长需要合理膳食。小红的午餐菜谱中已有:米饭、红烧鲤鱼、白斩鸡。你认为她还需要搭配下列哪种菜肴比较合理
A.红烧肉 B.脆皮烤鸭 C.回锅肉 D.炒青菜
14.下图是一种最经济最理想的获得氢能源的循环体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燃料电池能够使化学反应产生的能量转化为电能
B.在此循环中发生了反应:2H2O2H2↑+O2↑
C.该氢能源的循环体系能够实现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D.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寻找适合光照条件下分解水的催化剂
15.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下列归纳总结完全正确的是
A.化学与能源 B.化学与生活
①太阳能、氢能和风能都属于新能源 ②氢氧燃料电池是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 ③化石燃料是优质能源,不能作为化工资源 ①洗涤剂可以利用乳化原理去除油污 ②用活性炭吸附冰箱中的异味 ③点燃并闻气味区分棉线和羊毛线
C.化学与安全 D.化学与健康
①冬天用煤炉取暖时,一定要保证室内通风 ②皮肤沾上浓硫酸,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③夜间发现液化气泄漏立即开灯寻找泄漏源 ①老年人缺钙会导致骨质疏松 ②人体缺乏微量元素Fe会引起夜盲症 ③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来保鲜
A.A B.B C.C D.D
三、综合应用题
16.根据所学知识解答:
(1)青少年缺“钙”易患的疾病是 。
(2)即热型快餐加热原理:利用生石灰和水反应放热,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反应 。
(二)过氧化钙(CaO2)的性质
(3)CaO2能与稀盐酸发生复分解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鱼类运输的增氧剂主要含有CaO2,它与水缓慢反应生成O2,还生成一种碱,其化学式为: 。
(三)过氧化钙晶体的制备
【资料】过氧化钙晶体(CaO2 yH2O),常温为白色,能溶于酸,难溶于酒精。
制备原理:CaCl2+H2O2+NH3+H2O→CaO2 yH2O↓+NH4Cl,装置如图1。
(5)装置A中试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6)装置C采用冰水浴控制温度在0℃左右,可能的原因主要有:
Ⅰ、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低有利于提高CaO2 yH2O产率;
Ⅱ、 。
(7)反应结束后,经过滤、洗涤、低温烘干可获得CaO2 yH2O。
①洗涤时采用95%的酒精溶液洗涤的优点是减少晶体损失,易于干燥。
②检验晶体已洗涤干净的方法为 。
(四)过氧化钙晶体组成的测定
称取21.6克晶体用热分析仪对其进行热分解实验,并绘制成固体质量与温度关系图(图2)(过氧化钙晶体受热时会先失去结晶水)。
(8)根据图2可知y= 。
(9)350℃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7.中国人民在抗击新冠肺炎中的表现得到世界的高度肯定。“战疫情”中,也涉及到许多化学知识。
(1)防护服和口罩的生产需要大量无纺布,去年2月,多家石化企业临时转产。制造无纺布的主要原料是聚丙烯。聚丙烯与聚乙烯类似,都属于 ,聚乙烯和聚丙烯的组成元素都是 和 ,聚丙烯和聚乙烯的分子式可分别表示为:(AB2)、(AB2)m,聚丙烯中相对原子量较大元素的含量与聚乙烯相比是 (填“>”“<”或“=”)。
(2)新冠肺炎病人因肺功能损害,急需吸氧,正常情况下,供氧为5L/min,但危重症病人往往需要50L/min,这会造成医院氧气供给严重短缺,2020年初湖北抗疫中武汉钢铁厂停止了部分炼钢用氧供应,以氧气钢瓶、杜瓦瓶、液氧槽车三种方式为火神山等医院运送医用氧。通常情况下,氧气钢瓶中盛放的是 态氧,液氧槽车中盛放的是 态氧;一个常温150大气压40L的氧气钢瓶充满氧气时,相当于常温1大气压下氧气 L,这些氧气只够一个危重症病人使用 小时。
(3)钢铁厂制氧气的方法是将空气在低温下液化,利用空气各组分沸点的差别,进行精馏分离而得氧。已知氮气和氧气的沸点分别为-196℃和-183℃,则精馏时首先得到 (填N2或O2),钢铁厂的氧气主要用于炼钢,其作用是 。
(4)检测新冠病毒的重要方法是核酸检测。核酸(DNA或RNA)是病毒的遗传物质,任何物种都有独一无二的核酸序列。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过程如下图所示,检测步骤主要包含提取基因片段,逆转录为DNA,扩增放大,从日前技术方法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来看,第二代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相对是最佳的。
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病毒将在灭活后提取基因片段
B.新冠病毒的RNA中有特征遗传物质
C.核酸检测结果百分之百准确
18.阅读下面科普短文中国是“茶之国”,喝茶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茶叶中含有多种生物碱,咖啡因()是其中之一,咖啡因具有刺激心脏、促进血液循环及兴奋大脑等作用。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的过程,如图1。
咖啡因能溶于水,可使用分光光度法比较不同茶叶水提物中咖啡因的含量,结果如表1。吸光度值越高,咖啡因含量越高。
表1 四种茶叶咖啡因吸光度值
茶叶品种 铁观音 滇红茶 白毫银针 龙井
吸光度值 0.076 0.103 0.123 0.047
实验人员使用信阳毛尖、控制茶叶与水的质量比为1:75进行其他研究,结果如图2、3。咖啡摄入过多容易刺激胃肠道,引起骨质疏松等,生活中应将其摄入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获得浓缩液的过程发生的是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由表1可知,咖啡因含量最低的茶叶是 。
(3)由图3得出的结论是:在使用信阳毛尖、 、 、浸泡3min,浸泡次数4次内,随浸泡次数增加,茶水中咖啡因含量降低。
(4)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填“对”或“错”)。
①由图2可知,单次浸泡、浸泡时间相同时,温度在80~95°C范围内,浸泡温度越高,茶水中咖啡因含量越高 。
②咖啡因摄入过多对人体有害 。
参考答案:
1.BD
2.CD
3.BC
4.ABD
5.BD
6.D
7.B
8.B
9.D
10.B
11.A
12.D
13.D
14.B
15.B
16.(1)佝偻病
(2)
(3)
(4)Ca(OH)2
(5)
(6)防止过氧化氢分解
(7)取适量洗涤液于试管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如果无明显现象,说明洗涤干净
(8)8
(9)
17. 高分子有机化合物 C H = 气 液 6000 2 N2 将铁中的碳氧化成二氧化碳除去 AB
18.(1)物理
(2)龙井
(3) 茶叶与水的质量比为1:75 浸泡温度为85℃
(4) 错 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