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浙江专版新教材地理高考第一轮基础练--考点分层练81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浙江专版新教材地理高考第一轮基础练--考点分层练81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01.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3-25 10:17: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浙江专版新教材地理高考第一轮
考点分层练81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一、A组 基础达标
地面沉降是指地壳浅表层局部范围的下降运动,其特点是以缓慢的、难于察觉的向下垂直运动为主。通常河道两岸大堤沉降量与地面沉降量基本一致。海河在天津境内自西向东注入渤海。下图为天津境内海河大堤沉降前后高程及行洪能力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监测地面沉降并分析地面沉降带来的影响所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分别是(  )
A.RS、GIS B.GNSS、GIS
C.GNSS、RS D.GIS、RS
2.对天津市地面沉降前后海河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沉降前后,800立方米每秒流量洪水均保证安全
B.沉降后,海河河水流动速度变慢
C.沉降前后,海河大堤高程都是西高东低
D.海河大堤沿线地面沉降幅度一致
读我国地壳运动观测网图,完成3~4题。
3.对地壳运动进行精确观测采用的主要技术是(  )
A.遥感技术
B.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地球
4.根据观测站的分布特点判断,建立地壳运动观测网最主要的目的是(  )
A.泥石流、滑坡的监测和预报
B.大地高程测量
C.地震监测和预报
D.电离层研究
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减灾防灾安全预警系统在我国灾害防治中已成功应用,并对我国灾害防治水平的提升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5~6题。
5.该地区的地质灾害(  )
A.发生频率随降水量的增多而减少
B.多分布于西部和北部的高山高原
C.可通过加强监测和预报避免损失
D.强度与地质构造和地形地貌有关
6.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用于灾害预警,主要是因为它能 (  )
A.及时发现地面变动,传输位置信息
B.发布实时灾情信息,有利于救灾
C.分析灾害的成因,提出相应解决措施
D.根据灾害特点,模拟灾害发生的过程
人群热力图是利用手机基站定位,获取该区域的用户数量来渲染地图颜色,实时描述人群分布密度和变化趋势的一种地图。下图为某区域热力图。某游客从下图A处驱车赶往B处,其手机地图提示“前方1千米处行驶非常缓慢”。据此完成7~8题。
7.该游客手机地图发出该提示信息需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有(  )
A.GNSS和RS B.GIS和RS
C.GNSS和GIS D.GIS、RS和GNSS
8.通过对人群热力图提供的大数据进行分析,不能 (  )
A.确定道路拥堵状况
B.评估区域商业价值
C.核定区域游客数量
D.助力交通部门决策
二、B组 综合应用
江汉关的塔钟由美国赛斯·托马斯钟表公司制造于1923年,该塔钟每日按时敲钟,按刻奏乐。江汉关钟声是武汉人记忆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是很多游客来武汉打卡的地标。但由于故障,维修后的江汉关塔钟每天误差最大时达15分钟,经常引起市民和游客的投诉。2000年,江汉关塔钟由传统的机械钟变成了GPS电子钟。2022年10月,使用了22年的GPS电子钟换上了“中国芯”北斗授时系统(下图),30亿年误差不到一秒。据此完成9~11题。
9.换上“中国芯”的江汉关塔钟属于北斗导航卫星系统中的(  )
A.卫星星座 B.传感器
C.地面监控系统 D.信号接收系统
10.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不仅能够提供精确的授时服务,还能应用于(  )
①电力调度 ②短报文通信 ③农作物长势监测 ④气温异常监测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1.某游客使用打车软件,能为他调度最近车辆的技术是(  )
A.遥感技术
B.数字地球技术
C.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D.地理信息系统
由于精确农业优点多,其发展前景十分广阔,目前已在美国、英国、德国、荷兰、意大利等西方发达国家蓬勃兴起。下图为精确农业系统工作示意图。读图,完成12~14题。
12.图中主要反映出(  )
A.工业基础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程度增强
B.土壤肥力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程度增强
C.市场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程度增强
D.技术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程度增强
13.下列目的,借助精确农业系统不能实现的是(  )
A.合理施肥
B.农产品品质鉴定
C.作物估产
D.土壤状况调查
14.根据肥力电子图对农田进行精确施肥,从图中可以看出其借助的重要手段是(  )
A.GNSS B.GIS
C.RS D.数字地球
某科技公司研发了一款手机软件。人们通过该软件就能快速租用和归还一辆单车,完成一次几千米的市内骑行。下图示意北京某用户在一天中的不同时段利用该软件查询到的同一区域单车分布状况。据此完成15~16题。
15.图中不同时段单车分布存在差异的原因最可能是该区域(  )
A.办公区集中 B.住宅区集中
C.公交站点集中 D.工业区集中
16.查询同一区域单车分布状况主要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GNSS和GIS
B.RS和GNSS
C.RS
D.RS和GIS
17.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在震后救灾中,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发挥了重要作用。BDS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定位与短报文通信系统,是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和俄罗斯格洛纳斯(GLONASS)之后的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BDS在抗震救灾中发挥的主要作用有(  )
①提供灾区的影像 ②统计灾区的经济损失 ③确定救灾人员的位置 ④提供短报文联络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三、C组 创新提升
在未来的农业生产中,依托地理信息技术,农民首先可定期获得农田长势的影像资料,再经过系统分析,最后把杀虫剂、化肥施用到最需要的农田,从而减少污染、提高产量。据此完成18~19题。
18.这一过程中,依次使用的技术是(  )
A.GNSS—RS—GIS
B.RS—GNSS—GIS
C.GIS—RS—GNSS
D.RS—GIS—GNSS
19.土地利用信息数据库在数字城市规划中不能用于 (  )
A.分析应急避难场所数量
B.确定市区停车场的规模
C.决策公交线路合理布局
D.统计城市流动人口数量
20.深圳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搜集有关南极科考与“3S”技术的材料,开展研究性学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2016年11月2日,中国第33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雪龙”号破冰船从上海出发,远征南极,执行南极考察任务。
材料二 在南极中山站前使用探测仪器的科考队员。
(1)南极科考队为安装大型望远镜设备选址并准备场地,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考察队员监测南极冰川和海岸线变化要利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2)“数字南极”的构建是我国南极科考的重要任务。下列对“数字南极”的利用,叙述错误的是(  )
A.方便查阅南极地区的三维地图及地图信息
B.可以对附近地区冰川、海岸线的变化进行观察分析
C.为防止极冰融化提供治理的技术
D.对地物相关信息的分析采用数字化处理
(3)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在对南极地区进行勘探研究中,除了上述应用外,还有哪些用途 试举两例。
考点分层练81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1.B 2.B 第1题,结合材料“缓慢的、难于察觉的向下垂直运动”可知,监测地面沉降需要获得高程数据,主要利用GNSS技术,利用卫星群来获取地面经纬度坐标及其高程坐标,以判断地面是否沉降,而分析地面沉降所带来的影响主要利用GIS,B正确。第2题,读图可知,沉降后高程降低,安全性明显降低,A错误;沉降后坡度下降,河流流速减慢,B正确;沉降前后,最西侧都较低,C错误;比较沉降前后堤顶线可知,沉降幅度并不一致,D错误。
3.B 4.C 第3题,图中对地壳运动进行精确观测的基准站、基本站与区域站在我国分布的范围较广,但又相对集中在我国地质不稳定的地区,显然是通过对地壳运动的精确观测,判断各站点之间的距离位移,进行地震监测和预报,而各站点之间的距离位移则需要用GNSS技术进行测量,故选B。第4题,图中观测站相对集中在我国地质不稳定的地区,显然是通过对地壳运动的精确观测,判断各站点之间的距离位移,进行地震监测和预报,故选C。
5.D 6.A 第5题,根据图示经纬度和等高线数值可以确定,该地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多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其强度与地质构造和地形地貌有关。第6题,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能够进行空间定位,在灾害发生时能够及时发现地面变动,并传输位置信息,起到灾害预警的作用。
7.C 8.C 第7题,手机地图发布该提示信息需要利用GNSS对车辆进行定位,还需要利用GIS对线路状况信息进行分析、处理。第8题,人群热力图能实时描述人群分布密度,而游客数量是不断变化的,通过对人群热力图提供的大数据进行分析,并不能核定区域游客数量。
9.D 10.A 11.D 第9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斗导航卫星系统包括卫星星座、地面监控系统、信号接收系统。江汉关塔钟由北斗授时,属于信号接收系统,不是卫星星座、地面监控系统,D正确,A、C错误;传感器一般为遥感系统中的一部分,B错误。第10题,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导航、定位和授时,5G和北斗结合,将降低延迟、精准定位等功能在时空统一,能够进行电力调度服务,北斗卫星导航也能进行短报文通信,①②正确。农作物长势预测和气温异常监测是遥感技术的功能,③④错误,故选A。第11题,地理信息系统主要对地理信息进行查询、分析等,能够分析并调度最近车辆,D正确;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主要用于定位、确定地理位置,遥感技术主要对面状地理事物进行获取,数字地球是将地理信息数字化后借助计算机系统的管理的技术,均不能调度最近车辆,A、B、C错误。
12.D 13.B 14.A 第12题,图中有GNSS、电子图等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故图中内容反映的是技术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第13题,通过土壤状况电子图可进行土壤状况调查,根据调查状况可分析出合理施肥量,根据产量电子图可以评估作物产量;但农产品品质鉴定借助精确农业系统是不能实现的。第14题,对农田进行精确施肥,需要精准定位,定位需要借助GNSS来实现。
15.B 16.A 17.D 第1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区域9:43单车分布较稀疏,23:11单车分布较密集,故该区域最可能为住宅集中分布区,白天人们骑单车上班,该区域停放单车较少,晚上人们骑单车下班,该区域停放单车较多。第16题,RS的主要功能是获取信息,GNSS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导航,GIS的主要功能是信息处理。查询同一区域单车分布状况,需要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GNSS和GIS。第17题,由题干“BDS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定位与短报文通信系统”知,提供短报文联络是BDS的特殊功能。
18.D 19.D 第18题,农民利用RS定期可获得农田长势的影像资料;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为地理信息系统,即GIS,利用该系统可将影像资料进行系统分析;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导航、定位的为GNSS,最后结合该技术把杀虫剂、化肥施用到最需要的农田。第19题,土地利用信息数据库用于存储地理空间数据,因此不能统计城市流动人口数量。
20.答案 (1)GNSS和GIS RS
(2)C
(3)利用GNSS测量观测点的海拔,确定科考队员的位置;利用RS探测资源状况;利用GIS绘制资源分布图。(任举两例即可)
解析 第(1)题,选址过程要通过GIS进行空间分析,位置的确定要应用GNSS,监测环境的变化需要用到RS。第(2)题,“数字南极”不能提供治理极冰融化的技术,但能为极冰融化的治理提供有用的分析数据。第(3)题,可从GNSS、RS以及GIS等技术的应用,结合南极科考现状进行分析。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