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浙江专版新教材地理高考第一轮
考点分层练5 特殊行星——地球、月相
一、A组 基础达标
2021年5月19日,我国“祝融号”火星车成功传回第一批火星照片,引发人们去火星开辟第二家园的畅想。据此完成1~2题。
1.“祝融号”火星车降落到火星,表明其已离开( )
A.地月系 B.银河系
C.河外星系 D.可观测宇宙
2.与目前的火星相比,地球存在高级智慧生命的主要条件是( )
A.液态水 B.稳定的光照
C.深厚的土壤 D.安全的轨道
下图是月相图,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月相出现的时间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④③② B.②④③①
C.①④②③ D.③④①②
4.“杨柳岸晓风残月”,这里的“残月”是指( )
A.农历初一的月亮
B.农历初七、初八的月亮
C.农历十五的月亮
D.农历二十五左右的月亮
有着“超级天眼”之称的全球最大球面射电望远镜位于贵州平塘的喀斯特洼坑大窝凼(见下图),“天眼”探测范围可达目前人类可知的宇宙边缘,对探索地外文明具有重要意义。据此完成5~6题。
5.该望远镜可探测到的最高级别天体系统为( )
A.可观测宇宙 B.银河系
C.河外星系 D.太阳系
6.科学家们一直致力于在宇宙中寻找与地球相似的天体,适合生命存在的条件是( )
①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②体积和质量适中 ③有昼夜更替现象 ④距恒星近,表面温度高 ⑤有液态水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④⑤ D.①②⑤
“生命宜居带”是指恒星周围的一个适合生命存在的最佳区域,下图为天文学家公认的恒星周围“生命宜居带”示意图。图中横坐标表示行星距离恒星的远近,纵坐标表示恒星质量的大小。据此完成7~8题。
7.宜居带可能出现生命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 B.宇宙辐射的强度
C.行星具有适中的体积 D.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
8.生命存在需要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层,大气层的存在主要取决于( )
A.日照条件稳定 B.行星与恒星的距离适中
C.宇宙环境安全 D.行星的体积、质量适中
二、B组 综合应用
冲日是指行星和太阳正好分处地球的两侧,三者几乎成一条直线的现象。2022年12月8日发生了火星“冲日”现象,火星亮度增加,引发天文爱好者争相观测。读图,完成9~10题。
“火星冲日”天象示意图
9.以下会发生类似天文现象的天体是( )
A.土星和水星 B.木星和土星
C.水星和金星 D.金星和木星
10.有人认为火星上曾经可能有生命存在,其依据最有可能的是( )
A.火星属于类地行星
B.火星自西向东绕日公转
C.火星上发现有水存在的遗迹
D.火星距离地球较近
“月掩金星”是指金星被月球掩盖的自然现象,与日全食的原理相似。2023年3月24日(农历闰二月初三),我国部分地区观测到了这一难得的天文奇观。下图为部分天体及其轨道示意图。据此完成11~12题。
11.本次“月掩金星”发生时,金星和月球可能分别位于 (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本次“月掩金星”发生当天可观察到的月相是( )
A.A B.B
C.C D.D
2023年8月22日正值我国传统节日“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家住山东青岛的小明傍晚去海边赏月。下图为某月不同时间的月相图。据此完成13~14题。
13.2023年七夕节小明看到的月亮形状最可能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4.2023年七夕节小明观赏月亮时应面向( )
A.东北方向 B.西北方向
C.西南方向 D.东南方向
三、C组 创新提升
2023年1月7日午夜时分,我国约27°N地区的民众目睹到大约18年才出现一次的“头上有明月,脚下无暗影”的有趣景象。月亮高悬在当地公众的头顶,月光垂直照射地面,呈现“月心、人心、地心,三心一线”的奇观。据此完成15~16题。
15.下列位于北纬27°的地区看到“三心一线”现象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A.湖南衡阳—福建建瓯—云南丽江
B.云南丽江—湖南衡阳—福建建瓯
C.福建建瓯—湖南衡阳—云南丽江
D.福建建瓯—云南丽江—湖南衡阳
16.该日民众看到的月相最接近( )
A.满月 B.上弦月
C.新月 D.下弦月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2023年2月24日下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十年成就展在国家博物馆正式开展,向公众展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十年发展历程和建设成就。火星大气稀薄,直径约为地球的一半,地表密布多个环形陨石坑。图1为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场景图,图2为探测器拍摄到的火星图片。
图1 图2
(1)分别判断发射到太空的在轨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与准备发射时的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的天体属性。
(2)简述与火星相比,地球上更适宜生命存在的条件。
(3)分析火星上密布环形坑的原因。
考点分层练5 特殊行星——地球、月相
1.A 2.A 第1题,火星和地球都属于太阳系的行星,“祝融号”火星车降落到火星,表明其已经离开地月系,进入以火星为中心的行星系,A正确;仍然属于银河系和可观测宇宙。第2题,生命存在需要适宜的外部环境和自身条件。与目前的火星相比,地球存在高级智慧生命的主要条件是地球存在液态水。
3.A 4.D 第3题,依据月相和月面朝向可判断,①为月初的蛾眉月,②为月末的蛾眉月,③为十五前后的满月,④为初七、初八的上弦月。因此,图中月相出现的时间按先后顺序排列的是①④③②。故选A。第4题,农历十五、十六前后,月球的亮区全部对着地球,我们能看到一轮圆月,这一月相称为“满月”,也叫“望”。满月过后,亮区西侧开始亏缺,到农历二十二、二十三,又能看到半个月亮(凸面向东),这一月相叫“下弦月”。又过四五天,月球又变成一个蛾眉形月牙,弓背朝向旭日,这一月相叫“残月”。因此,“杨柳岸晓风残月”中的“残月”是指农历二十五左右的月亮。故选D。
5.A 6.D 第5题,由材料可知,该望远镜探测范围可达目前人类可知的宇宙边缘,目前人类可以探测到的宇宙范围为可观测宇宙,属于目前天体系统的最高级别,A正确。第6题,由所学知识可知,适合生命存在的条件是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①正确;体积和质量适宜,能够吸引住一定的大气,②正确;行星类天体都有昼夜更替现象,有昼夜更替现象不是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③错误;距恒星较近,表面温度较高不是生命存在的条件,④错误;有液态水存在是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⑤正确。
7.A 8.D 第7题,横坐标表示行星距离恒星的远近,纵坐标表示恒星质量的大小,在这个宜居带中,之所以可能出现生命,主要是因为行星与恒星的距离适中,使其具有适宜生物生存的温度条件。第8题,日照条件稳定影响能量来源,排除A。行星与恒星的距离适中影响温度,排除B。宇宙环境安全影响外部环境,排除C。行星的体积、质量适中影响大气层状况,D正确。
9.B 10.C 第9题,冲日是指行星和太阳正好分处地球的两侧,三者几乎成一条直线的现象。要出现类似现象,需要地球公转轨道之外的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才能形成,水星和金星位于地球公转轨道之内。第10题,某天体有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主要有适宜的大气、温度和水,火星上发现有水存在的遗迹,可以成为火星上曾经可能有生命存在的依据。
11.C 12.B 第11题,“月掩金星”是指金星被月球掩盖的自然现象,此时月球位于地球与金星之间,且三者位置成一直线,因此金星和月球可能分别位于②③位置,C正确。第12题,本次“月掩金星”发生在农历闰二月初三,当天形成的月相是蛾眉月。A月相是凸月,B月相是蛾眉月,C月相是残月,D月相是凸月,当天可观察到的月相是B。故选B。
13.B 14.C 第13题,此时为农历七月初七,应为上弦月,图中乙位置为上弦月,B正确。甲位置为蛾眉月,丙位置为满月,丁位置为残月。故选B。第14题,上弦月时,天球上月球与太阳相距90°。日落时月球在最高处(当地上中天),月落时太阳在最低处(下中天),也就是午夜时分,这期间月球在当地的西南方天空,所以小明观赏月亮时应面向西南方向。故选C。
15.C 16.A 第15题,此时出现的月相为满月,满月时,月亮在黄昏的时候从东方升起,子夜位于南方,黎明前在西方落下,故北纬27°地区看到“三心一线”现象的先后顺序为自东向西,即越靠东越先看到,故福建建瓯先看到,其次是湖南衡阳,最后是云南丽江。第16题,由材料可知,1月7日午夜时分,月亮高悬在当地公众的头顶,月光垂直照射地面,呈现“月心、人心、地心,三心一线”的奇观,说明此时出现的月相为满月。故选A。
17.答案 (1)发射到太空的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属于天体。准备发射的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属于地球的一部分,不是天体。
(2)地球与太阳距离适中,温度适宜;有液态水存在;具有适宜的大气成分和厚度,能维持生命生存;有相对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
(3)火星位于小行星带附近,易受小行星撞击;外围大气层较稀薄,对小行星阻力小。
解析 第(1)题,发射到太空的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脱离地球,在太空中有独立的运行轨道,属于天体。准备发射的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属于地球的一部分,不是天体。第(2)题,适宜生命存在的条件包括液态水、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以及适宜的温度等内在条件以及稳定的宇宙环境等外部条件。第(3)题,在火星与木星之间存在一个小行星带,火星易受小行星撞击;此外,火星外围大气层较稀薄,对小行星阻力小,小行星在其大气层不足以燃烧殆尽。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