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浙江专版新教材地理高考第一轮
考点分层练13 太阳视运动
一、A组 基础达标
读北半球某地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示意图,完成1~2题。
1.该地纬度为( )
A.20°N B.30°N C.40°N D.50°N
2.推测该地夏至日昼长约为( )
A.9 h B.12 h C.15 h D.17 h
下图为2023年7月13日,美国纽约曼哈顿某街出现“曼哈顿悬日”美景。该景观一年出现两次,日落时阳光洒满曼哈顿的街道,呈现一幅壮观的景象,时间长达15分钟。据此完成3~4题。
3.根据材料判断街道走向可能是( )
A.东西 B.南北
C.西北—东南 D.东北—西南
4.一年中另一次的时间应该是( )
A.6月1日 B.6月22日
C.11月29日 D.1月13日
我国某中学生发现,每年冬至日左右某座桥梁就会出现“金光穿洞”景象,即太阳光可以直接照进该桥洞,下图为“金光穿洞”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5.若为日落时分,则甲位于桥梁的( )
A.东南 B.东北 C.西北 D.西南
6.若该地冬至日日出为北京时间7:32,日落为北京时间16:53,正午太阳高度为26.5°,该桥最可能在( )
A.杭州 B.北京
C.武汉 D.乌鲁木齐
某年7月17日,我国南极中山站(69°22'S,76°22'E)越冬科考队的队员们迎来了极夜后的第一次日出。据此完成7~8题。
7.当中山站“第一次日出”时,若在天津观测太阳,太阳位于观察者的( )
A.东北方向 B.东南方向
C.西北方向 D.西南方向
8.中山站极夜持续的时间是( )
A.30天左右 B.50天左右
C.70天左右 D.90天左右
二、B组 综合应用
读下图,某经线上点F,虚线为过该点的地面垂直线,Q1、Q2是F点两个不同时刻的太阳光线,且经线、虚线和太阳光线位于同一平面上。完成9~10题。
9.若Q1、Q2是F点夏至日两个不同时刻的太阳光线。当角θ、ω相差12°时,则F点纬度为( )
A.12°N B.78°N
C.72.5°N D.84°N
10.若Q1、Q2分别是二至日正午太阳光线。当角θ、ω之差小于12°时,F点的纬度范围是( )
A.3°N~3°S B.6°N~6°S
C.3°N~17.5°N D.6°S~17.5°S
太阳辐射既影响室内外气温、住宅阴影形状,也影响室内供暖与制冷的能源消耗。下图示意某日从日出到日落的4个时刻(见图中序号)某二层住宅(北半球)太阳阴影形状,该地北半球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接近50°。据此完成11~12题。
11.图示4个时刻中,太阳高度最高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2.该地可能位于( )
A.南半球亚热带 B.北半球热带
C.南半球热带 D.北半球亚热带
下图示意某科考队员在我国第四个南极科学考察站——泰山站(73°51'S,76°58'E)于2023年2月8日拍摄的一天太阳运动轨迹合成图。读图,完成13~14题。
13.该日太阳位于图示F位置时( )
A.泰山(36°N,117°E)旭日东升
B.东京(36°N,140°E)夕阳西斜
C.纽约(41°N,74°W)烈日当空
D.开普敦(34°S,18°E)夜色深沉
14.次日泰山站( )
A.日出正南 B.太阳高度变大
C.白昼变短 D.极昼即将开始
三、C组 创新提升
家住某城(36.5°N,116°E)的小明,秋分时节搬进了新楼房,站在书房2.6米高的落地窗前,远处公园美景尽收眼底。下图示意书房平面布局。据此完成15~16题。
15.从入住到次年春分,书房的日采光时间变化趋势是 ( )
A.一直增加 B.先增后减
C.一直减少 D.先减后增
16.冬至日天气晴朗,小明在书房于北京时间( )
A.6:30看到当日第一缕阳光
B.9:30沐浴着阳光伏案读书
C.12:30估算阳光进深2.6米
D.15:30看到阳光照到书柜上
17.当前城市里,不少楼盘为了“有效”利用土地,竟然缩小了楼间距,降低了居室的日照标准。居民呼吁“阳光权”的新闻屡见不鲜。阅读下面的图表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我国部分城市住宅的日照间距
城市 冬至正午太阳高度 日照间距
理论 实际采用
① 24°45' 2.02 H 1.7 H
② 40°28' 1.18 H 1.2 H
③ 35°21' 1.41 H 1.1~1.2 H
④ 26°36' 1.86 H 1.6~1.7 H
注:H为住宅楼的高度(适用于平地,且住宅呈东西走向)
(1)在我国多数城市的居住建筑日照标准中,以冬至日作为标准日,其理由是什么
(2)根据表中信息判断,在满足采光条件下,夏至日四个城市居住建筑日照时间最短的是 。
(3)从理论上分析,为了使楼房获得较好的光照条件,在楼高相同的情况下,楼房间距北京比上海应 (宽或窄)些,试分析原因。
(4)甲、乙两幅图片是在③城市中某住户客厅拍摄的,时间为夏至日和冬至日正午,其在冬至日正午拍摄的是 ,该城市所在的大地形单元可能是 。
A.塔里木盆地 B.四川盆地
C.内蒙古高原 D.东北平原
考点分层练13 太阳视运动
1.C 2.C 第1题,根据图中二分日正午太阳高度是50°,正午太阳高度=90°-纬度差,判断该地纬度为40°;结合图中该地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该地位于北半球,纬度是40°N,C对。A、B、D错。第2题,读图,该地冬至日的日出时间为7:30,日落时间是16:30,则昼长为9小时,夜长为15小时。夏至日的昼长与冬至日夜长相等,推测该地夏至日昼长约为15小时,C对。A、B、D错。
3.C 4.A 第3题,7月13日为北半球的夏半年,太阳日出东北,日落西北。若出现“曼哈顿悬日”景观,则街道走向应与日落方向平行,故街道为西北—东南走向,故选C。第4题,该景观一年有两次,且关于6月22日对称,所以一年中另一次的时间应该是6月1日。
5.C 6.B 第5题,读图分析可知,该时间为冬至日,日落方位为西南,太阳光照要从桥洞穿出,说明桥洞朝向西南,桥体大致走向为西北—东南,则甲地位于桥梁的西北。第6题,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H(26.5°)=90-纬度差,求出纬度差是63.5°。冬至日太阳直射在23.5°S,求出我国该桥所处的纬度为40°N。四个城市中,位于40°N的是北京,B正确。杭州、武汉在30°N附近,乌鲁木齐在43°N附近。
7.D 8.B 第7题,当中山站“第一次日出”时,即76°22'E地方时为12时(东五区区时接近12时),天津的地方时(按东八区计算)应为15时左右,故在天津观测太阳,太阳应位于观察者的西南方向。第8题,根据时间的对称性规律,中山站出现极夜的时间应该为5月27日到7月17日,故为50天左右。
9.D 10.B 第9题,由夏至日经线与太阳光线同平面,可知Q1、Q2是从正南或正北方向射入,故此地为极昼地区。若角θ、ω相差12°,则其分别对应的余角(即Q1和Q2太阳光线与当地地平线的倾角)也相差12°,极昼地区的任一纬线与0时和12时所在的经线的交点到北极点的距离相等,由此可以推知F点纬度与北极点相差12°/2,即84°N。第10题,由经线、虚线和太阳光线位于同一平面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可以推知,太阳光线Q1和Q2分别从正南或正北方向射入。故判断当地位于回归线之间,由于角θ、ω之差小于12°,故确定F点的纬度范围为6°N~6°S。
11.D 12.B 第11题,太阳高度越大,物体的影子越短。读图可知,④的影子较短,说明此时太阳高度最高,D正确。故选D。第12题,材料提到该地北半球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接近50°,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公式可以算出当地纬度是16.5°N左右,位于北半球热带,B正确。故选B。
13.B 14.C 第13题,当该日太阳位于F位置时,太阳高度最高,为当地正午时刻,泰山(36°N,117°E)为下午(约15时),A错误;东京(36°N,140°E)为16时多,夕阳西斜,B正确;纽约(41°N,74°W)为2时左右,C错误。开普敦(34°S,18°E)为上午8时多,D错误。第14题,2月8日的次日,该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向北运动,泰山站白昼变短,正午太阳高度变小,由图可知该地昼长小于24小时,极昼已经结束,9月23日至次年3月21日日出东南。故C正确。
15.D 16.D 第15题,此地为(36.5°N,116°E),秋分时入住到次年春分,为北半球的冬半年,当地昼短夜长,太阳直射点先向南移动再向北移动,该地昼长先变短再变长,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书房窗子朝向正南,冬半年日出日落方位偏南,所以整个白天都有采光,则书房的采光时间随着昼长的变化而变化,先减后增,在冬至日达到最小值。第16题,该城市位于(36.5°N,116°E),春秋分北京6时日出,该地大约是6:16日出,“6:30看到当日第一缕阳光”在冬至日不太可能,冬至日日出更晚,A错误;9:30时,太阳位于东南方位,书房接近正方形,书桌位于书房对角线的东北一侧,位于窗子的正北方位,阳光受东南0.5米的墙的遮挡照射不到书桌,B错误;冬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90°-(36.5°+23.5°)=30°,则室内光照面积应大于落地窗面积,落地窗为2.6米,且北京时间12:30,当地时间接近12:14,太阳斜射,阳光进深应该大于2.6米,C错误;15:30时,当地时间接近15:14,太阳斜射,太阳位于西南方位,日影朝向东北方位,书柜位于落地窗的东北方位,阳光正好照射到书柜上,D正确。所以选D。
17.答案 (1)我国地处北半球,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日影长度达最大值。
(2)②
(3)宽 北京和上海都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任何一天北京比上海正午太阳高度小。
(4)甲 B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