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浙江专版新教材地理高考第一轮基础练--考点分层练16 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浙江专版新教材地理高考第一轮基础练--考点分层练16 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61.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3-25 10:52: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浙江专版新教材地理高考第一轮
考点分层练16 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一、A组 基础达标
读某大洋洋底岩层年龄分布图,完成1~2题。
1.甲板块可能位于(  )
①非洲板块 ②美洲板块 ③欧亚板块 ④印度洋板块 ⑤太平洋板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④
2.关于乙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处于板块的消亡边界
B.图示边界类型会出现深海沟
C.图示海底可能形成海岭
D.东非大裂谷的成因与此不一致
下图为世界部分板块分布示意图,图中实线表示板块边界,箭头表示板块运动方向。读图,完成3~4题。
3.甲、乙板块分别是六大板块中的(  )
A.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
B.欧亚板块、美洲板块
C.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
D.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
4.图中丙处附近的海底地形多是(  )
A.裂谷
B.海岭
C.海沟
D.海岸山脉
2023年11月12日,埃特纳火山喷发,大量火山灰和岩浆喷涌而出,造成了人员受伤和财产损失。读图,完成5~6题。
5.该地区多火山的主要原因是(  )
A.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生长边界
B.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C.位于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生长边界
D.位于欧亚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消亡边界
6.按自然灾害成因和发生过程,火山爆发属于(  )
A.地貌灾害
B.地质灾害
C.气象灾害
D.海洋灾害
帕米尔高原位于天山、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喜马拉雅山、兴都库什山交会处,地质结构复杂,在波斯语中意为“平顶屋”。下图示意帕米尔高原地质构造。据此完成7~8题。
7.慕士塔格山的形成过程是(  )
A.板块挤压—水平褶皱—地层断裂—垂直抬升
B.地壳下沉—形成断层—板块碰撞—地壳抬升
C.地层断裂—垂直抬升—水平褶皱—板块挤压
D.地壳抬升—形成断层—板块碰撞—水平收缩
8.帕米尔高原在波斯语中意为“平顶屋”,主要是因为 (  )
A.高原内部一望无际
B.高原地层未经历褶皱构造
C.莫霍面分布平整
D.高原内部地势起伏较小
二、B组 综合应用
阿留申群岛位于太平洋北部,呈半圆形,恰似露出水面、连接东西两侧大陆的一长串“踏脚石”。阿留申群岛由70多个小岛组成,该地区多云雾、火山。下图为阿留申群岛周边区域年太阳辐射总量(单位:亿焦耳·米-2·年-1)等值线及其南侧海域等深线(单位:米)图。据此完成9~10题。
9.关于阿留申群岛地区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特点,描述较为合理的是(  )
A.岛屿呈东西弧形走向
B.等深线密集,数值变化小
C.南侧海域海底地形为海岭
D.岛屿呈集中带状分布
10.运用板块构造学说推测阿留申群岛及其南侧海底地形的成因,合理的是(  )
A.地处板块生长边界
B.板块碰撞挤压,岩层隆起露出海面形成岛屿
C.大陆板块俯冲到大洋板块下方,形成地壳凹陷地带
D.狭长的海沟为板块生长边界,走向为弧形
地幔中的岩浆在某个固定位置上具有强烈上升的趋势,称之为“热点”。当板块移动且板块上某处的薄弱点经过热点时,岩浆会沿板块的薄弱点上升并可能喷出地表形成火山喷发,这种火山称为热点火山。随着板块移动,热点火山在板块表面留下一连串火山锥,在海洋上则形成岛链,下图是形成于某海洋的岛链示意图。据此完成11~12题。
11.据图可知,“热点”位于图中的(  )
A.①处附近
B.②处附近
C.③处附近
D.④处附近
12.由岛链的分布可知,此板块的移动方向是(  )
A.先往正北再往西北
B.先往东南再往正东
C.先往西北再往正北
D.先往正南再往东南
读图,完成13~14题。
13.图中区域所示的板块个数为(  )
A.3 B.4
C.5 D.6
14.以下对图中事物描述正确的是(  )
A.①②之间地震发生概率高于②④之间
B.板块挤压处⑤的地层年龄较轻
C.板块消亡边界附近②地多石灰岩矿
D.③附近的海域有岛弧链
三、C组 创新提升
下图为太平洋中希尔绍夫海岭地质构造剖面图,两侧覆盖了中新世以来未变形的沉积岩。据此完成15~16题。
15.图中地层由新到老排列正确的是(  )
A.⑤④③①② B.②①③④⑤
C.③④⑤②① D.③②①⑤
16.有关该海岭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形成年代晚于中新世
B.洋壳碰撞挤压抬升形成
C.属地堑构造
D.呈东北—西南走向
克拉通是地球表面上相对稳定的构造单元,总厚度150到200千米,作为一个整体“漂浮”在软流层上。科学家发现,位于中国的华北克拉通却从2亿年以来极不稳定,发生了强烈地壳变形和岩浆活动,被命名为华北克拉通破坏。下图示意华北克拉通破坏过程。据此完成17~18题。
17.图中的俯冲板块极可能来自(  )
A.欧亚板块 B.美洲板块
C.太平洋板块 D.印度洋板块
18.华北克拉通破坏之后,该区域(  )
A.地壳厚度呈现东厚西薄状态
B.地震活动呈现西多东少现象
C.断层活动频繁,克拉通厚度增加
D.凹陷盆地较多,有良好的储油层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晚白垩纪开始,印度洋板块向北与欧亚板块初始碰撞挤压,导致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壳增厚,三江造山带构造体系初步形成。之后,印度洋板块与扬子陆块(属欧亚板块)相向运动,三江造山带边缘受到强烈剪切,向外挤出的过程中顺时针旋转(图1)。摩擦剪切热对断层附近的温度结构起关键作用,剪切生热很容易使岩石温度升高,接近熔点。如今,三江造山带地区形成众多断裂带(图2),留有多处火山遗迹,且形成了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并流”的壮观场景。
图1
图2
(1)嘉黎—高黎贡断裂带与甘洛—小江断裂带两侧岩体位移方向都相反,试对此做出合理的解释。
(2)分析三江造山带地壳运动对火山活动的影响。
(3)判断“三江并流”地区河流、断裂带形成的先后顺序,并说明理由。
考点分层练16 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1.D 2.C 第1题,图中乙地附近洋底岩层年龄为0~7百万年,向两侧逐渐增加,说明乙地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甲地位于该生长边界东侧;结合世界主要板块及其边界类型可知,非洲板块、欧亚板块、印度洋板块的西侧都有生长边界分布,而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西侧都为消亡边界。故选D。第2题,结合上题分析,乙地处大洋底部的生长边界附近,且海底岩层年龄以乙为中心,呈对称分布,据此判断图示海底可能形成海岭。故选C。
3.C 4.B 第3题,从图中位置可以判断,甲、乙板块分别是六大板块中的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故选C。第4题,消亡边界是两个板块相遇时,一个板块俯冲到另一板块之下,最终消失,一般在海洋形成较深的海沟,而在陆地上形成海岸山脉;而生长边界是新的板块的诞生处,多是海底的海岭、火山,或附近是正在生长的大洋和海。图示丙处位于海底的生长边界,多为海岭。故选B。
5.D 6.B 第5题,通过图中的轮廓和经纬度位置可知,此处为意大利,意大利多火山是由于位于非洲板块和欧亚板块的消亡边界,岩浆活动频繁。故选D。第6题,火山活动属于地质灾害,B正确。故选B。
7.A 8.D 第7题,据图可知,该区域位于印度洋板块和欧亚板块的交界处,板块挤压,然后出现水平褶皱,岩层隆起,慕士塔格山深处的岩层有明显的断裂,因此又经过了地壳断裂,而后垂直抬升形成慕士塔格山。第8题,帕米尔高原为板块挤压形成的,高原内部平坦,地势起伏小,犹如平顶屋,故D正确;高原内部有起伏,并不是一望无际,故A错误;高原地层经历褶皱构造,故B错误;平顶屋不在地球内部,莫霍面在地球内部,C错误。
9.A 10.B 第9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岛屿呈东西弧形走向,A正确;等深线密集,数值变化大,B错误;南侧海域海底深度变化大,地形为海沟,C错误;岛屿呈分散带状分布,D错误。故选A。第10题,有海沟分布,地处板块消亡边界,A错误;板块碰撞挤压,岩层隆起露出海面形成岛屿,B正确;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下方,形成地壳凹陷地带,C错误;狭长的海沟为板块消亡边界,走向为弧形,D错误。故选B。
11.D 12.B 第11题,根据图中岛链的形成年代,最年轻的岛屿是最靠近“热点”的,推测“热点”位于图中的④处附近。第12题,根据图中火山锥形成的年代判断,“热点”在④处,最年轻的岛屿是最靠近“热点”的,因“热点”的位置可以看成是固定的,而板块是在移动的,所以最先形成的岛屿距离“热点”最远,岛屿形成后不是靠近“热点”,而是在不断离开“热点”。根据岛链示意图可知,此板块的移动方向为先往东南再往正东。
13.B 14.A 第13题,关键在于空间定位,结合经纬度和大陆轮廓等信息可以推断出,图中纬线30°为南纬,在图示范围内包括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四个。故选B。第14题,读图可知,①②之间为海沟,属于板块消亡边界,地壳运动活跃,多地震,A对。板块消亡边界为高温高压环境,在高温高压下容易形成变质岩,C错。海岭属于板块的生长边界,而非挤压处,B错。③附近的海域属于太平洋东部,岛弧链主要分布在太平洋西侧,D错。
15.A 16.D 第15题,地层②在①的下面,②比①老;①在③的下面,①比③老;③在④的下面,③比④老;④在⑤的下面,④比⑤老,⑤是最新。第16题,两侧覆盖了中新世以来未变形的沉积岩,并不能说明它晚于中新世形成,A错误;据图可知,该地区断层发育明显,希尔绍夫海岭应该是地垒构造,由洋壳断裂抬升形成,B、C错误;这是该海岭的横截面图,该海岭是东北—西南走向,D正确。
17.C 18.D 第17题,图中地区为华北地区,位于欧亚板块东部地带,根据板块分布特征可知,欧亚板块东侧为太平洋板块,两者碰撞挤压,由于太平洋板块位置较低,太平洋板块俯冲至欧亚板块之下,造成华北克拉通破坏,因此图中的俯冲板块极可能来自太平洋板块,选C。第18题,图中显示,华北克拉通破坏之后,该区域地壳厚度呈现东薄西厚的状态;华北克拉通破坏之后,东部由于太平洋板块的俯冲运动,地壳更加活跃,断裂活动频繁,而西部远离俯冲交界处,断裂活动相对较少,因此地震活动呈现西少东多现象;华北克拉通破坏之后,东部断层活动频繁,岩浆活动加剧,使得相对稳定的构造单元——克拉通厚度变小;华北克拉通破坏之后,该区域发生强烈地壳变形,凹陷盆地较多,容易形成较厚的沉积层,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储油层,选D。
19.答案 (1)印度洋板块向北楔入欧亚板块,三江造山带受断裂影响,被迫向南挤出;嘉黎—高黎贡断裂带西侧属印度洋板块,故北移,东侧属三江造山带,故南移;甘洛—小江断裂带西侧属三江造山带,故南移,东侧属扬子陆块,故北移。
(2)强烈的剪切作用产生摩擦热,导致地壳深处岩石熔融,为火山活动提供了岩熔物质基础;构造运动活跃,积聚了岩浆活动的能量;断裂为岩浆喷出提供了(阻力较小的)通道,导致岩浆能够喷出地表,形成火山。
(3)顺序:先形成断裂带,后形成河流。理由:三江造山带受强烈的挤压与剪切作用,超过岩层耐受限度,形成断裂带;断裂带处地势较低,易汇水成河,流水侵蚀形成峡谷。
解析 第(1)题,从图1中可以看出印度洋板块向北楔入欧亚板块,三江造山带被向外挤出,进而影响断裂带的相对运动方向。第(2)题,主要从岩浆物质来源、岩浆活动条件和岩浆上升通道的角度分析。第(3)题,断裂是山川形成的基础,河流发育在断裂带上,据分析可知,三江造山带受强烈的挤压与剪切作用,超过岩层的弹性限度,岩层断裂,断裂带易汇集流水加上侵蚀形成峡谷地貌。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