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浙江专版新教材地理高考第一轮
考点分层练18 风化作用和流水地貌
一、A组 基础达标
在高温多雨的热带、亚热带地区,由于风化作用比较完全而深入,常会形成地表有红土层发育的风化壳,并在接近基岩的部分形成石蛋层。读热带、亚热带地区花岗岩风化强度垂直分带剖面示意图,完成1~2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大石蛋可能会出露地表
B.从下到上风力作用越来越强
C.红土层的有机质含量较高
D.在中等风化层形成大石蛋
2.下列关于石蛋形成的地质过程,排列正确的是( )
①剥蚀作用 ②风化作用 ③岩浆侵入 ④地壳抬升
A.③①②④
B.③④①②
C.③②④①
D.④①②③
白玉又称“中国玉”,是一种优质的玉器制作材料,分山玉和籽玉。山玉是白云石遇岩浆热液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矿石,籽玉更加名贵,籽玉是由山玉“天琢”而成,坚硬致密、细腻温润、光泽如脂。下图是我国某地玉石采集地分布图。读图,完成3~4题。
3.“天琢”所表示的地质作用主要是( )
A.冰川侵蚀
B.流水侵蚀
C.风力侵蚀
D.岩浆活动
4.籽玉开采地附近的主要碎屑物质种类是( )
A.砾石 B.粗砂
C.粉砂 D.黏土
苟鲁错位于青藏高原的可可西里无人区,当地为高寒干旱、半干旱草原气候。研究表明,该湖泊沉积物的粒径(即颗粒直径)受湖水的水动力能量控制。下图示意该湖湖心沉积物中值粒径的时间变化。据此完成5~6题。
5.影响该湖湖心沉积物中值粒径大小的主要因素是( )
A.气候 B.植被
C.土壤 D.地形
6.图示时段中,湖泊面积最大的年份约是( )
A.1956年 B.1974年
C.1984年 D.1997年
阴山南麓许多新洪积扇体呈叠瓦状披盖在年代较老的洪积扇上,被称为叠瓦型洪积扇(下图)。据此完成7~8题。
7.叠瓦型洪积扇的形成说明该区域经历了( )
A.流水的持续性侵蚀作用
B.流水的间歇性侵蚀作用
C.流水的持续性堆积作用
D.流水的间歇性堆积作用
8.叠瓦型洪积扇的形成说明该区域历史时期多发的自然灾害可能是( )
A.寒潮 B.山洪
C.沙尘暴 D.旱灾
二、B组 综合应用
河流某些特征常常受自身某些要素的改变而变化。下图是某河流中游连续三个河段(河段长约50千米)测量的河床平均海拔和平均宽度在过去10万年间的变化图,箭头表示变化方向。读图,完成9~10题。
9.三个测量点从下游到上游的排序是( )
A.甲、乙、丙 B.乙、甲、丙
C.丙、甲、乙 D.甲、丙、乙
10.乙河段河床特征变化的最可能原因是( )
A.洪水泛滥导致河床变宽
B.流水下蚀导致河床变高
C.溯源侵蚀导致河床变高
D.流水堆积导致河床变高
一地质考察队在深入横断山区考察时,在山麓和陡崖的坡脚地带发现了大量崩塌落下的石块、碎屑物,规模大小不等,多呈倒三角形或半圆形,地质学上称为“倒石堆”,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11~12题。
11.考察队发现倒石堆在垂直剖面上岩石粒径呈现出上小下大的特征,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 )
A.岩石的密度不同
B.流水侵蚀
C.岩石的质量差异
D.上层被风化磨细
12.不同时期形成的倒石堆形态差异较大,据此推测发育成熟的倒石堆具备的特征是( )
A.岩石棱角分明,杂乱分布
B.坡面陡峻,呈明显的倒三角状
C.坡面较和缓,可能出现胶结现象
D.岩块堆积物顶部较大,边缘较细
大青山位于阴山山脉中部,区域构造运动强烈,大型季节性流水在山口流出后形成的冲积扇,沿大青山山前断裂横向展布,彼此间连接形成规模较大的冲积扇群。下图为大青山山前地区较明显的三期冲积扇(形成顺序为Ⅰ、Ⅱ、Ⅲ)示意图。据此完成13~14题。
13.图中构造运动最强烈的时期可能是( )
A.Ⅰ期扇 B.Ⅱ期扇
C.Ⅲ期扇 D.无法判断
14.该区域三期冲积扇的形成说明该区域气候变化是( )
A.保持不变
B.温度升高
C.降水增加
D.降水减少
三、C组 创新提升
处于分水岭两侧的河流,由于侵蚀速度存在差异,侵蚀力强的河流切穿分水岭,抢夺侵蚀力较弱的河流上游河段,这种河系演变的现象,称为河流袭夺。下图为山东省某区域等高线分布略图,该地东周河袭夺了沂河上源。读图,完成15~16题。
15.沂河上源被袭夺后( )
A.ab河段流速降低
B.ac河段流量增加
C.ad河段流向倒转
D.ef河段含沙量增加
16.导致沂河上源被东周河袭夺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海拔 B.坡向
C.植被 D.降水量
地表岩石风化后,由残留在原地基岩上的风化产物组成的壳层,称为风化壳。下图为不同气候-植被带的风化壳厚度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17~18题。
17.曲线Ⅰ、Ⅱ、Ⅲ分别代表( )
A.气温、降水、蒸发
B.降水、蒸发、气温
C.降水、气温、蒸发
D.气温、蒸发、降水
18.风化壳厚度( )
A.甲大于丁是因为热量丰富、降水量大
B.乙大于丙是因为植被茂盛、蒸发量大
C.刚果盆地总体上大于格陵兰岛
D.伊朗高原总体上大于恒河平原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盐风化是岩石表面的盐分随着降水渗入岩石孔隙(或裂隙)中,向岩石背风面运动,在干燥的背风面结晶、膨胀,导致岩石背风面崩裂,在岩石表面形成坑坑洼洼的风化穴,这种风化作用多见于沿海和内陆干旱地区的近地面岩石中。下图示意盐风化原理和崖壁盐风化穴景观。
(1)简述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盐风化穴形成的基本条件。
(2)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盐风化现象主要发生在岩石东南侧,分析其原因。
(3)根据盐风化穴景观图可判断崖壁的岩石为沉积岩,指出其依据。
(4)若地壳运动导致陡崖上升,推测陡崖上盐风化穴的变化特点。
考点分层练18 风化作用和流水地貌
1.A 2.B 第1题,高温多雨的热带、亚热带地区,流水侵蚀作用强,表层受流水侵蚀,大石蛋可能会出露地表,A正确。第2题,首先是岩浆侵入,形成花岗岩,然后地壳抬升,表土受剥蚀作用被剥蚀,岩石裸露,岩石在外力风化作用下,形成石蛋。因此,石蛋形成的地质过程是③④①②。故选B。
3.B 4.A 第3题,籽玉经过“天琢”,坚硬致密、细腻温润、光泽如脂,这些特点所表示的地质作用为流水作用,B正确;冰川侵蚀磨圆度低,排除A;风力侵蚀磨圆度差,排除C;岩浆活动不是侵蚀作用,排除D。第4题,据图可知,籽玉开采地为河流上游,河流上游冲刷力度大,以砾石为主。
5.A 6.B 第5题,由材料可知,湖心沉积物粒径大小受湖水流动速度的影响,湖心距离湖岸越近,说明湖泊面积越小、深度越浅,湖心处水流速度越快,沉积物的粒径越大,而影响湖泊面积大小的主要因素是流域内降水量,降水属于气候因子。第6题,由材料分析得出,湖泊面积越大,湖心处水流速度越慢,沉积物粒径越小。1974年前后,湖心沉积物中值粒径最小,说明湖泊面积最大。
7.D 8.B 第7题,据材料可知,叠瓦型洪积扇的形成至少经历了两次洪水的堆积作用,说明该区域经历了流水的间歇性堆积作用。第8题,洪积扇是洪水的堆积作用形成的,叠瓦型洪积扇的形成说明该区域历史时期多发的自然灾害是山洪;洪积扇与寒潮、沙尘暴、旱灾没有关系。
9.B 10.D 第9题,河流从上游到下游海拔逐渐降低,丙海拔最高,乙海拔最低,所以三个测量点从下游到上游的排序依次为乙、甲、丙。第10题,乙处位于河流下游,河床海拔升高,宽度变宽,河流流速变慢,外力沉积作用使得河床升高,侧蚀作用使河床变宽。
11.C 12.C 第11题,总的来说,一般较大的岩块可以滚落到倒石堆的边缘部位才停下来,而一些较小的碎屑多堆积在倒石堆的顶部。当倒石堆进一步发展时,山坡坡度也就变得平缓,崩塌作用逐渐减小,崩塌的碎屑也变小。第12题,根据崩塌作用的强度以及后期的风化剥蚀,可以把倒石堆划分为三个发育阶段。①正在发展中的倒石堆:陡峻,新鲜断裂面,坡度陡。其中A岩石棱角分明,杂乱分布应该位于初期阶段。坡面陡峻,倒三角状明显也应该为初期阶段。②趋于稳定的倒石堆:较和缓的轮廓,岩块风化,呈上陡下缓的凹形坡,表面碎屑有一定固结。此时岩块堆积物顶部较大,边缘较细。③稳定的倒石堆:坡面和缓,呈上凹形,结构紧密,部分胶结,生长植被。
13.A 14.D 第13题,冲积扇是由山中河流在出山口处泥沙沉积形成,落差越大,冲积扇范围越大,在图中三个时期的冲积扇面积比较中,Ⅰ期冲积扇面积最大,故可认为在地质活动中Ⅰ期扇的构造运动最强烈。第14题,冲积扇为流水沉积作用形成,三期冲积扇面积依次减小,说明降水减少,气候趋于干旱。
15.C 16.A 第15题,读图可知,沂河上源被袭夺后,ab河段地形坡度并没有明显变化,因此流速并不会降低。沂河上源被袭夺前,ad河段流向为由a流向d,沂河上源被袭夺后,ad河段河水流入ab段,因此流向为由d流向a,流向发生了倒转。ac河段流量不受影响。ef河段含沙量可能会减少。第16题,读图可知,沂河ef河段海拔明显高于东周河ab河段,使得东周河落差更大,流速更快,流水侵蚀力更强,东周河切穿分水岭,抢夺侵蚀力较弱的沂河上游河段,从而形成河流袭夺,因此导致沂河上源被东周河袭夺的最主要因素是海拔,与坡向关系不大,两河流流域的植被、降水量差异不大,不是河流袭夺的主要影响因素。
17.B 18.C 第17题,最中间的自然带为热带森林带,向两侧依次是亚热带、温带和亚寒带,气温从中间向两侧递减,所以,Ⅲ代表气温;左侧为森林带,右侧为草原和荒漠带,所以,左侧降水多,右侧降水少,Ⅰ为降水;气温高,降水少的地区蒸发较强,Ⅱ为蒸发。第18题,甲地和丁地的差异主要为降水差异;乙地比丙地降水多,蒸发弱,植被茂盛;刚果盆地为热带雨林带,雨热充足,植被茂盛,而格陵兰岛位于苔原带,气温低,降水少,风化壳薄;恒河平原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总降水量较多,而伊朗高原降水较少,风化壳较薄。
19.答案 (1)具有可渗水孔隙(裂隙)的岩石结构;渗入水分含盐量较高;干湿交替的小气候环境。
(2)西北地区盛行西风迎风坡一侧(西北侧)雨水较丰富,而东南侧一般保持干燥;南侧比北侧光照强,蒸发量大,盐分易结晶,破坏岩石表面。
(3)盐风化穴沿着特定的层位发育,层间差异明显;盐风化穴沿岩石表面延伸,说明同层岩性相似;不同岩层岩性不同,符合沉积岩的层理构造特点,应为沉积岩。
(4)陡崖上升,盐风化穴分布高度增大;岩层表面形成新的盐风化穴,盐风化穴分布面积增大;经过长期的风化作用,早期形成的盐风化穴崩塌消失。
解析 第(1)题,要根据盐风化的概念并结合图示岩层中的水运动,如材料中“降水渗入”“孔隙”和“干燥的背风面”等关键信息思考答题切入点。第(2)题,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盐风化现象发生在岩石的东南侧,主要与降水、光照、蒸发量、盐分结晶对岩石表面的破坏密切相关。第(3)题,要根据盐风化原理图中的“砂岩颗粒”图例和景观图中岩石表面风化穴的形成情况等相关信息思考。第(4)题,要结合图示信息,描述盐风化穴随陡崖上升发生的动态变化。若陡崖上升,背风面扩大,盐风化穴分布高度随之增大;岩层表面会在陡崖底部风化,形成新的盐风化穴,盐风化穴分布面积增大;经过长期的风化作用,早期形成的盐风化穴位于顶部,失去底部支撑,会崩塌消失。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