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浙江专版新教材地理高考第一轮
考点分层练24 自然界的大气热力环流
一、A组 基础达标
现在影视剧中往往让女主角面朝大海,在海风吹拂下让头发向后飘以反映女主角的快乐心情。下面甲、乙两图分别是北半球某滨海地区海陆热力环流图和气温变化特征图。读图,完成1~2题。
甲
乙
1.此时甲图中①②③④四处气温最高和气压最高的分别是( )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①和④ D.④和①
2.为了完成女主角头发向后飘的场景,如果你是导演,你会选择什么时间段完成拍摄 ( )
A.8时至16时
B.16时至次日8时
C.6时至18时
D.18时至次日6时
湖陆风包括湖风和陆风,是在大气相对稳定情况下,较大湖泊与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读图,完成3~4题。
3.据图可知,此时( )
A.③处风力小于①处
B.①处为陆风
C.①处气压小于③处
D.④处盛行上升气流
4.若图示湖水面萎缩,会导致( )
A.湖陆风消失
B.湖陆风增强
C.陆地湿度下降
D.陆地昼夜温差减小
下图中的甲地气温低于乙地(甲、乙位于北半球)。读图,完成5~6题。
5.若图所示为海陆交界地带的白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是海洋,乙是陆地
B.甲、乙都是陆地
C.甲是陆地,乙是海洋
D.甲、乙都是海洋
6.图中a处的风向是( )
A.东南风 B.西北风
C.正西风 D.正东风
下图为某城市热岛环流模式示意图。据此完成7~8题。
7.图中气压最高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8.下列举措能有效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是( )
A.提高市区建筑密度
B.扩大市区工业规模
C.减少郊区人口数量
D.加强市区绿化建设
二、B组 综合应用
湟水是黄河上游的一条重要支流,受地形影响,山谷地区热力不均匀,形成局地环流——山谷风。一般日出及日落以后的2—3个小时,分别为山风转谷风和谷风转山风时刻。下图为湟水谷地某地段山谷风风向频率及风速日变化图。读图,完成9~10题。
9.湟水谷地该地段的平均风速( )
A.正午最大
B.山风大于谷风
C.傍晚最低
D.谷风大于山风
10.该地是湟水谷地最典型的山谷风地段,主要原因是该地段( )
A.阴雨天气多,昼夜温差较小
B.植被覆盖多,摩擦阻力较大
C.地势起伏大,热力差异显著
D.河道较宽阔,水平气流显著
大理洱海盆地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地区,海拔悬殊。某日天气预报显示,大理天气晴朗无风,但午后游客在洱海东部的A地感觉有风吹过,到B地时风力明显增强。据此完成11~12题。
11.午后A地风向为( )
A.东南风 B.西北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
12.B地风力明显增强的原因是( )
A.谷风和湖风叠加
B.山风和陆风叠加
C.山脉阻挡作用小
D.地表温差减小
我国一海滨城市某日海陆风明显。下图为当日该市不同高度的风向和风力随时间的变化示意图(图中数字代表风力等级,当日该市风力等级在0~4级变化;图中圆点表示某一时刻的风向、风力状况,每两个圆点之间相差2个小时。空心圆为起点,表示凌晨1:00)。据此完成13~14题。
海拔150 m
海拔500 m
海拔1 000 m
13.当日在观测站释放一只氢气球,其在1千米高度以下的运动轨迹如下图(坐标轴原点表示起点)。由图可知释放气球的时间可能为( )
A.1时 B.7时 C.11时 D.17时
14.据图推测,海洋大致位于陆地的( )
A.东北方 B.东南方 C.西南方 D.西北方
三、C组 创新提升
1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冰川风是指在冰川谷地中,冰川表面较稳定而下沉的冷却气流沿冰面向冰川前方运动,迫使边缘地区较暖的空气上升而产生对流交换,形成由冰川表面向冰缘地带吹送的风,如下图所示。在我国祁连山和珠穆朗玛峰北侧的河谷地区均存在冰川风现象,冰川风势力强弱有着明显的日变化。近年来,珠穆朗玛峰北侧河谷和祁连山地区的冰川风变化趋势显著。
(1)指出珠穆朗玛峰北侧河谷与祁连山北侧冰川风势力的大小关系,并说明原因。
(2)描述珠穆朗玛峰北侧河谷冰川风一天中势力强弱的变化过程。
(3)说明冰川风对祁连山北侧山谷风的影响。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祁连山绵亘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由几条呈西北—东南走向的平行山岭和谷地组成,长1 000 km,宽约200~500 km,平均海拔4 000~6 000 m,许多地方终年积雪,发育着现代冰川。祁连县位于祁连山的狭窄河谷中,受地形的影响,云量明显多于周围地区。
材料二 下图为2004—2013年祁连风速、风向和云量日变化曲线图。
(1)判断云量最大时的风向。
(2)描述祁连县山谷风一天内转换变化的一般特征。
(3)说明该地夜间云的形成过程。
考点分层练24 自然界的大气热力环流
1.D 2.A 第1题,①地海洋垂直方向上气流为下沉气流,为高气压;④地陆地垂直方向为上升气流,为低气压,所以气压①地>④地。近地面气压高于高空,则①气压最高。陆地气流上升,海洋气流下沉,故陆地温度高于海洋,近地面气温④>①。近地面气温高于高空,则④地气温最高。第2题,女主角面朝大海,头发向后飘,因此风从海洋吹向陆地,8时到16时陆地温度高于海洋,说明此时陆地形成低压,海洋形成高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3.D 4.C 第3题,结合图例可看出,图中③为8级风,①为4级风,③处风力大于①处,A错。①由湖面吹向陆地,为湖风,B错。①处海拔较③处低,①处气压大于③处,C错。①处风由湖面吹向陆地,湖面为高压,②处为下沉气流,陆地为低压,④处为上升气流,D正确。故选D。第4题,若图示湖水面萎缩,湖陆热力性质差异减弱,湖陆风减弱,不一定会消失。湖水面萎缩,蒸发减弱,局地空气湿度下降,陆地湿度下降。湖泊对陆地气温的调节作用减弱,陆地昼夜温差增大。
5.A 6.B 第5题,若图所示为海陆交界地带的白天,陆地升温快、海洋升温慢,则海洋气温低于陆地,而材料已知甲地气温低于乙地,因此甲为海洋,乙为陆地。第6题,由材料可知,甲地气温低于乙地,甲地气温低,b为下沉气流,甲处近地面形成高压,乙处气温高,d为上升气流,乙处近地面形成低压,故a处气流由甲向乙运动,受地转偏向力影响为西北风。
7.A 8.D 第7题,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图中③④位于高空,气压较低,不是气压最高的地点,排除C、D;近地面的②地盛行上升气流,气压较低,①地盛行下沉气流,气压较高,因此图中气压最高的是①地,排除B,A符合题意。第8题,提高市区建筑密度,会使得城区散热不畅,不利于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排除A;扩大市区工业规模,会使得城区排放的废热更多,不利于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排除B;减少郊区人口数量,会使得城郊之间冷热差异加大,不利于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排除C;加强市区绿化建设可以提高城区植被覆盖率,增强比热容,吸收大量废热,从而有效缓解城市“热岛效应”,D符合题意。
9.D 10.C 第9题,根据材料分析可知,偏东风为谷风,偏西风为山风;结合图分析,偏西风即山风盛行时,风速较小,偏东风即谷风盛行时,风速较大,平均风速谷风大于山风。第10题,由材料“受地形影响,山谷地区热力不均匀,形成局地环流——山谷风”可知,该地段由于地势起伏大,热力差异显著,导致该地段成为典型山谷风地段,C正确。
11.B 12.A 第11题,白天时,洱海温度相对较低,气压值较高;陆地比热容较小,升温速度快,温度相对较高,气压值较低。因此风由洱海吹向陆地,加上北半球偏右的地转偏向力,因此A地吹西北风。第12题,根据上题可知,B地附近风由洱海吹向陆地,为湖风,同时B地位于山地一侧,白天山谷地区由于受热不均,风由山谷吹向山坡,吹谷风,此时湖风和谷风叠加,风力明显增强,A正确。
13.C 14.B 第13题,氢气球先向北飘,再向西北方向飘,然后转向西南方向,再转向东南方向,说明风先是南风,再是东南风,然后转为东北风,再转为西北风,在此过程中,氢气球是从低空逐渐上升的。从图中看,只有11—13时低空(海拔150米)风向为南风,C正确;1时低空为东风,7时低空为东北风,17时低空为东南风。第14题,当日白天11—13时,低空处为偏南风,即海风,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再加上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向右偏)对风的影响,可知海洋大致位于陆地的东南方向。
15.答案 (1)珠穆朗玛峰北侧河谷冰川风势力大于祁连山北侧。原因:珠穆朗玛峰北侧河谷的冰川面积较大,冰川面反射的太阳辐射多,冰川面上的气温较低,冰川面上空气和谷中同高度空气的温差较大,冰川风势力强盛。
(2)珠穆朗玛峰北侧河谷地区冰川风的强弱受山谷风风向变化的影响,谷风会削弱冰川风,山风会增强冰川风,因此白天冰川风的势力较弱,夜晚冰川风的势力较强。
(3)延长山风的时间,增强山风的势力;缩短谷风的时间,削弱谷风的势力。
解析 第(1)题,与祁连山北侧相比,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北侧河谷冰川覆盖面积大,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更多,所以气温更低;冰川面上空气与谷中同高度空气的温差更大,热力性质差异更明显,所以其冰川风更强。第(2)题,珠穆朗玛峰北侧河谷除了存在冰川风,还存在山谷风,冰川风的风向是稳定的,但是山谷风的风向随昼夜而变化。白天吹谷风,风从山谷吹向山坡,与冰川风的风向相反,会削弱冰川风;夜晚吹山风,风从山坡吹向山谷,与冰川风风向一致,会增强冰川风,故白天冰川风的势力较弱,夜晚冰川风的势力较强。第(3)题,冰川风和山谷风两者是相互叠加的,由于冰川风和山风的风向一致,所以会增强山风的势力,也会延长山风的时间;冰川风和谷风的风向相反,所以会削弱谷风的势力,也会缩短谷风的时间。
16.答案 (1)西北风
(2)最大值出现在19:00前后,最小值出现在6:00前后;山风转谷风时间为10:00左右,谷风转山风时间为19:00左右。
(3)白天河谷气温较高,蒸发较强,大气比较暖湿;夜晚山上空气温度低于同高度河谷上空自由大气的温度,吹山风;受山风影响,河谷暖湿空气被迫抬升;在抬升过程中气温降低,水汽凝结成云。
解析 第(1)题,找到云量最高的位置,向下作垂线,与风向变化曲线的交点所在位置即云量最高时的风向,为西北风。第(2)题,曲线的描述要从最高点、最低点、转折点等角度描述。第(3)题,云的形成需要具备三个条件:凝结核、水汽、降温的过程。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