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浙江专版新教材地理高考第一轮基础练--考点分层练33 河流特征与河流开发(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浙江专版新教材地理高考第一轮基础练--考点分层练33 河流特征与河流开发(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90.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3-25 10:58: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浙江专版新教材地理高考第一轮
考点分层练33 河流特征与河流开发
一、A组 基础达标
读某流域图,完成1~2题。
1.图中所示流域位于(  )
A.黄河流域
B.海河流域
C.淮河流域
D.长江流域
2.关于图中五台山北侧河流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该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 ②河流径流量比较小,但季节变化大 ③河流流量大,水资源丰富 ④有结冰期,含沙量比较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下图为亚洲某区域略图。读图,完成3~4题。
3.关于图中陆地水体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乌伦古河为内流河
B.吉力湖为咸水湖
C.额尔齐斯河以春汛为主
D.乌伦古湖为淡水湖
4.聚落是指人类从事生产生活活动而聚居的场所。影响图中聚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①地形 ②气候 ③水源 ④土壤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下图示意世界某岛屿水系与聚落分布。该岛屿距离最近的大陆2 200千米,距离最近的大岛800千米。据此完成5~6题。
5.在地形影响下,图示岛屿上河流的水系特征表现为 (  )
A.河流短小 B.放射状水系
C.河湖纵横 D.向心状水系
6.聚落比较均衡地分布于该岛的各地,说明聚落选址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河流
C.气候 D.交通
温尼伯湖是加拿大第三大淡水湖,是更新世冰期巨大的古冰川湖的残迹。大陆冰川消融初期,温尼伯湖湖水曾经通过红河流入密西西比河。随着冰川进一步消融,温尼伯湖湖水改由纳尔逊河注入哈得孙湾,湖面逐渐保持稳定。下图示意温尼伯湖流域。据此完成7~8题。
7.温尼伯湖从形成初期到湖面稳定时期,该湖泊(  )
A.水位先下降后上升
B.蓄水量保持稳定
C.水位先上升后下降
D.蓄水量逐渐减少
8.温尼伯湖湖水外泄方向改变后,红河(  )
A.径流量增大
B.会发生凌汛现象
C.结冰期延长
D.水位季节变化小
二、B组 综合应用
下图分别为黄河甲、乙两河段剖面图。读图,完成9~10题。


9.造成甲河段剖面两岸坡度差异的主要原因有(  )
①河流水位季节变化 ②两岸岩石性质的差异 ③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④引水灌溉水量的不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0.根据图示信息可以判断的是(  )
A.甲河段含沙量大于乙
B.甲河段水流速度小于乙
C.甲河段位于乙的上游
D.甲河段径流总量小于乙
河流某些特征常常受自身某些要素的改变而相应变化。下图是某河流中游连续三个河段(河段长约 50千米)测量的河床平均海拔和平均宽度在过去 10 万年间的变化图,箭头表示变化方向。读图,完成11~12题。
11.乙河段河床特征变化的原因是(  )
A.洪水泛滥导致河床变宽
B.流水下蚀导致河床变高
C.溯源侵蚀导致河床变高
D.流水沉积导致河床变高
12.据图可以推知近 10 万年来丙河段水文特征变化的是(  )
A.水流的速度由快变慢
B.径流量由大到小
C.结冰期由长到短
D.河流含沙量由小到大
如下图所示,位于湿润区的某河流,穿过平行的背斜山脉,进入平原。读下图,完成13~14题。
13.上图所示甲、乙、丙、丁四地中,河流流量最小的是 (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14.河流穿过平行的背斜山脉的原因可能是(  )
A.河流侵蚀逐步将山脉切开
B.河流改道,由与山脉平行改为穿行
C.河流先于褶皱形成
D.山脉断裂,断裂处形成河流
三、C组 创新提升
19世纪以来,德国境内的河流被大规模裁弯取直和渠化,使河流失去正常的河道功能,严重影响沿岸城乡居民的生产生活。近十几年来,德国恢复河流水文形态特征工程日益兴起,工程要重塑自然河道的凹岸和凸岸、浅滩和深潭、沙洲和沙滩,发挥河流生态系统的物质生产、环境和生态效益,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共处。下图为某河流水文特征工程规划示意图。据此完成15~16题。
15.19世纪以来,河流被大规模裁弯取直和渠化有利于 (  )
A.发电和航运 B.水质改善
C.航运和行洪 D.鱼类生产
16.近十几年来,河流的生态修复使河流(  )
A.水流速度减缓 B.河道摆动空间减少
C.河道形态标准化 D.侵蚀作用明显增强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科罗拉多河长2 300余千米,流域面积约65万平方千米,但径流量仅为密西西比河的2.3%,且时空分布不均,86%的径流量集中于河流上游的高山地区,70%的径流量集中于4—7月。
材料二 科罗拉多河是美国进行水资源综合利用与开发的第一个流域。著名的胡佛大坝于1931年开工,1936年建成。此后,在科罗拉多河流域兴建了一系列水利工程。科罗拉多河的地表水绝大部分用于农业灌溉,每年引水量约为95亿立方米,灌溉7个州的土地。
材料三 下图为科罗拉多河流域示意图。
(1)指出科罗拉多河的主要补给类型。
(2)分析科罗拉多河上、下游径流量差异的原因。
(3)说明科罗拉多河流域水利工程给下游带来的综合效益。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无定河是黄河的一级支流之一,发源于定边县白于山北麓,向东北流经毛乌素沙漠南缘,后向东南流经黄土高原,沿途接纳众多支流,在清涧县注入黄河。甲图示意无定河流域及水系结构,乙图示意1976—2010年无定河流域土地利用类型的动态变化。
(1)试对无定河“南部支流长而多、北部支流短而少”这一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
(2)简述乙图所示时期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对无定河水文特征的影响。
(3)分析无定河上述水文特征的变化对该地区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
考点分层练33 河流特征与河流开发
1.B 2.C 第1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流域位于海河流域,所以B正确。第2题,该位置位于黄土高原地区,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河流径流量比较小,但季节变化大,有结冰期,含沙量比较大。
3.A 4.C 第3题,读图可知,乌伦古河最终注入乌伦古湖,没有注入海洋,是准噶尔盆地非常重要的内流河,A正确。吉力湖的湖水有流出,为淡水湖,B错误。额尔齐斯河主要依靠高山冰雪融水补给,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大,进入汛期(夏汛),C错误。乌伦古湖的湖水没有流出,为咸水湖,D错误。故选A。第4题,该区域深居内陆,距海遥远,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水资源是影响图中聚落分布的主要因素。
5.B 6.C 第5题,读图可知,图中岛屿上的河流几乎都是从中间流向四周的,可知该岛屿上河流的水系特征表现为放射状水系;向心状水系多见于盆地地带。第6题,该岛屿沿海和岛屿内部都有聚落分布,根据该岛屿的纬度位置可知该岛屿位于热带,气候炎热,当地居民为了寻找较凉爽的居住地,一是趋于沿海,二是趋于岛上海拔较高的山地,说明聚落选址考虑的主要因素是气候。
7.C 8.B 第7题,温尼伯湖形成初期是大陆冰川消融提供水源补给,开始时湖泊的蓄水量会先上升,A、D错误;之后随着冰川的进一步消融,冰川面积缩小,消融的水量减少,并且湖水改由纳尔逊河注入哈得孙湾,湖泊蓄水量下降,水位下降,C正确,B错误。第8题,温尼伯湖湖水外泄方向改变后,红河失去湖泊的水源补给,径流量减小,水位季节变化增大,A、D错误。受气温影响,结冰期不变,C错误。温尼伯湖湖水外泄方向改变后,红河流动方向改为自南向北流,在秋末、初春和初冬可能会出现凌汛现象,B正确。
9.B 10.C 第9题,岩石性质是造成流水侵蚀速度快慢的重要原因,再一个就是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使北半球河流右岸岩石侵蚀严重,②③正确。河水水位季节变化和引水灌溉对两岸坡度没有影响,①④错误。故选B。第10题,从图示信息中无法判断河流的含沙量大小和径流总量大小,A、D错误。根据两河段河谷形态及海拔,甲河段海拔高,河谷为V形谷,位于上游,流速快;乙河段海拔低,为槽形谷,位于下游,流速慢,B错误,C正确。故选C。
11.D 12.A 第11题,乙处位于河流下游,河床海拔升高,宽度变宽。下蚀和溯源侵蚀会使河床海拔下降;洪水流速快,侵蚀作用强,会使河床降低;流水沉积会抬高河床。第12题,由图可知丙河段海拔变低,河床变宽,说明丙处前期水流速度快,以下切为主,河床海拔下降,后期水流速度变慢,以侧蚀为主,河床加宽。
13.A 14.C 第13题,河流上游位于高山峡谷中,支流短小,水量最小;中游水量较多;到下游地形平坦,河道变宽,接纳大量的支流水汇入,水量最多。甲位于河流上游,丙和乙位于中游,丁位于下游。第14题,若山脉先形成,河流流向应平行于山脉即纵列分布,不会将山脉切开,更不会改为穿行;只有河流先于褶皱形成的前提下,才会出现河流穿行山脉,C正确。河流穿过平行的背斜山脉,说明山脉没有断裂。
15.C 16.A 第15题,河流大规模裁弯取直和渠化,缩短了河流里程,减小了河流的弯曲度,增加了流速,有利于航运和行洪;发电与河流流量及落差等因素关系较大,与河流裁弯取直和渠化关系不大;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由于河流大规模裁弯取直和渠化,导致河流的生态功能减弱甚至消失,生物多样性减小,不利于水质的改善以及鱼类生产。第16题,通过生态修复,重塑自然河道的凹岸和凸岸、浅滩和深潭、沙洲和沙滩,使得河流水速减缓;据图可知,修复后的河道摆动空间增大;修复后的河道形态逐步恢复至自然形态,形态多样化明显;流速减缓,侵蚀作用减弱。
17.答案 (1)科罗拉多河的主要补给类型为高山冰雪融水和季节性积雪融水。
(2)科罗拉多河上游径流量大、下游径流量小。科罗拉多河流域全年降水稀少,主要补给类型是高山冰雪融水和季节性积雪融水,上游水源补给多,水量大;下游水源补给少,农业灌溉用水量大,蒸发和下渗量大,水量小。
(3)保障下游农业灌溉用水,兼具防洪、发电、航运、旅游等综合效益。
解析 第(1)题,科罗拉多河径流量仅为密西西比河的2.3%,可推测科罗拉多河流域雨水补给河流少。结合材料可知,科罗拉多河的主要补给类型应为高山冰雪融水和季节性积雪融水。第(2)题,根据材料,科罗拉多河86%的径流量集中于河流上游的高山地区,可得出结论,科罗拉多河上游径流量大、下游径流量小。原因主要从河流的收入和支出角度分析。第(3)题,根据材料,科罗拉多河的地表水绝大部分用于农业灌溉,每年引水量约为95亿立方米,灌溉7个州的土地,所以,科罗拉多河流域水利工程的主要功能是保障下游农业灌溉用水,兼具防洪、发电、航运、旅游等综合效益。
18.答案 (1)无定河南部受夏季风影响较显著,降水相对较多,且由于地处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严重,沟谷众多,利于河流发育;北部处于毛乌素沙漠,地形平坦,且降水少,蒸发旺盛,不利于河流的形成。
(2)土壤侵蚀减弱,河流含沙量减少;植被覆盖率增大,流量季节变化减小。
(3)流量季节变化减小,可减轻水旱灾害;河流含沙量减少,水土、肥力能得以保持;河水变清,减少水库等设施的淤积,有利于灌溉。
解析 第(1)题,无定河南部地处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严重,沟壑纵横,众多沟谷发育;同时,该流域受季风气候的影响,南部地区受夏季风影响较显著,降水相对较多,所以河流发育较多;而北部相反。第(2)题,乙图所示时期,耕地、草地面积减少,林地面积增加,植被保持水土能力增强,土壤侵蚀减弱,河流含沙量减少。植被覆盖率增大,涵养水源能力增强,流量季节变化减小。第(3)题,分析河流径流量、水位的变化以及含沙量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可从自然灾害、农业灌溉以及农田水利设施的利用等角度分析作答。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