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浙江专版新教材地理高考第一轮
考点分层练34 海水的温度
一、A组 基础达标
下图为8月世界海洋表层海水平均温度分布图(单位:℃)。读图,完成1~2题。
1.一般来说,8月世界海洋表层水温分布特点是( )
A.高纬度海区水温高于低纬度海区
B.相同纬度海区水温不一定相同
C.大洋西部的水温都低于大洋东部
D.南北半球副热带海区水温最高
2.影响南半球等温线分布较北半球平直的主要因素是( )
A.海陆分布 B.洋流
C.地形 D.纬度
温跃层是海洋上层薄暖水层与下层厚冷水层间出现的水温急剧下降的层,分为永久性温跃层和季节性温跃层(随季节变化的温跃层),该层是海水环流的一个重要界面,在潜艇隐蔽作战中具有重要影响。读某海域永久性温跃层示意图,完成3~4题。
3.图示永久性温跃层的深度范围是( )
A.0~10米 B.100~1 000米
C.1 000~1 500米 D.1 500~2 000米
4.推断季节性温跃层最明显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海水的冰点温度(指海水开始结冰的温度)与盐度呈负相关。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下图示意渤海及其附近区域一年中日平均气温≤-4 ℃日数的分布。据此完成5~6题。
5.海水结冰后( )
A.蒸发量变大 B.水温下降
C.盐度上升 D.密度下降
6.图示甲、乙、丙、丁四海域中,海冰厚度最大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读图,完成7~8题。
7.图中能表示海水水温垂直变化的曲线是( )
A.曲线① B.曲线②
C.曲线③ D.曲线④
8.造成曲线③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
A.太阳辐射 B.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C.大气环流 D.海水热导率
二、B组 综合应用
下图为印度洋海域表层海水等温线图(单位: ℃)。读图,完成9~10题。
9.图中的P、Q、E、M四地中,海水温度最高的是( )
A.P B.Q C.E D.M
10.图中,F岛屿附近海域的等温线向北凸出。由此可判断此时最可能为( )
①北半球冬季 ②北半球夏季 ③南半球冬季 ④南半球夏季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19年10月15日,中国第36次南极科学考察队暨“雪龙2号”从深圳起航,在澳大利亚霍巴特港接受补给后,驶往中山站(下图所示)。读图,完成11~12题。
11.“雪龙2号”经过的海域中,海水温度最高的是 ( )
A.深圳沿海 B.赤道海域
C.霍巴特港 D.中山站沿海
12.从赤道至中山站航线所经过的海域,海水盐度的变化规律是( )
A.由低到高 B.由高到低
C.先升高后降低 D.先降低后升高
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海水表层等温线(单位: ℃)分布图。读图,完成13~14题。
13.甲处海水温度低,主要原因是( )
A.淡水注入 B.海水上泛
C.受陆地影响大 D.天气复杂多变
14.获取表层海水温度分布状况,主要借助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RS B.GIS C.GPS D.BDS
三、C组 创新提升
下图为大西洋不同纬度海水温度的垂直分布图。读图,完成15~16题。
15.在水深1千米以内,海水温度随深度变化最大的海区位于( )
A.热带 B.北温带
C.寒带 D.南温带
16.造成大西洋表层水温纬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海水深度 B.洋流性质
C.太阳辐射 D.海水蒸发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全球气候变暖造成了区域气候以及海洋水文特征相应的变化,并直接影响了渤海湾地区海水表面温度的改变。近年来,渤海湾夏季表层水温空间分布差异大,同纬度的东西两侧海水表层温度最大温差可达2 ℃以上。西侧海水近年来增温幅度显著高于东侧海域。下图示意1998—2018年渤海湾夏季表层海水平均温度分布。
(1)描述渤海湾夏季表层水温的空间分布规律。
(2)分析渤海湾夏季东西部海域水温差异的原因。
考点分层练34 海水的温度
1.B 2.A 第1题,受海陆分布、洋流等因素影响,同纬度海区水温不一定相同,故B正确。第2题,南半球陆地面积少,以海洋为主,下垫面比较单一,故等温线较平直;北半球陆地面积大,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影响水温分布,故等温线较弯曲。据此可知,影响南半球等温线分布较北半球平直的主要因素是海陆分布,A对。
3.B 4.B 第3题,据材料可知,温跃层是海洋上层薄暖水层与下层厚冷水层间出现的水温急剧下降的层。由图可知,在100~1 000米深度内,水温受表层太阳辐射影响急剧减小,出现温度随水深增加而急剧减小现象,且常年存在,为永久性温跃层,B正确,A、C、D错误。故选B。第4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阳辐射是海水最主要的热源。受太阳辐射的影响,海洋表层水温夏季高,因此季节性温跃层夏季表现最明显,B正确,A、C、D错误。故选B。
5.C 6.B 第5题,海水结冰后盐分析出,导致海水盐度上升、密度增加,C正确,D错误;海水结冰放热,海水温度上升,但结冰后受冰层的阻隔,蒸发减弱,A、B错误。故选C。第6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年平均气温≤-4 ℃日数越多,海冰厚度越大,图中四地年平均气温≤-4 ℃日数持续时间较长的是甲、乙两地,但乙海域位于近海,海水较浅,水域相对狭小,易结冰且结冰期较长;而甲海域位于渤海内部,海水深且海面宽广,相比较不易结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7.A 8.A 第7题,海水水温的垂直变化表现为海水温度随深度增加而变化。1 000米以内的海水温度随深度变化幅度较大,1 000米以下的深层海水温度变化幅度较小。第8题,由曲线③可知,纬度越高,海水温度越低,这主要是因为纬度越高,海水接受的太阳辐射量越少。
9.C 10.C 第9题,根据等温线的规律,E的温度大于28 ℃,Q的温度在27 ℃至28 ℃之间,P的温度在25 ℃至26 ℃之间,M为25 ℃。第10题,南半球的F岛屿附近海域的等温线向北凸出,说明岛屿的温度低于海洋的温度,应该为南半球的冬季。C符合题意。
11.B 12.C 第11题,纬度越低,海水温度越高,所以“雪龙2号”经过的海域中,海水温度最高的是赤道海域,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第12题,海水盐度的变化规律是从副热带海域向赤道和两极递减,所以从赤道至中山站航线所经历的海域,海水盐度的变化规律是先升高后降低,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13.B 14.A 第13题,该地表层海水温度较高,可推测为当地夏季,夏季该地盛行离岸的西南风,受其影响表层海水由海岸向外海流动,深层冷海水上升补偿,导致水温偏低,B正确;淡水注入不易影响海水温度,A错误;该区域附近受陆地影响差异不大,C错误;天气复杂多变,是短时间影响,D错误。第14题,由所学知识可知,RS是获取信息;GIS注重数据分析;GPS和BDS是定位、导航;题中获取表层海水温度信息,应用RS,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5.A 16.C 第15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在水深1千米位置,各纬度海水温度差异较小;热带海域海洋表层温度较高,在水深1千米以内海水温度随深度变化最大,A正确。北温带、寒带、南温带海域在水深1千米以内,海水温度随深度变化较小,B、C、D错误。故选A。第16题,根据图示信息以及所学知识可知,大西洋表层水温大致由赤道向南北两侧(由低纬向高纬)递减,说明影响大西洋表层水温纬度差异的因素是纬度差异导致的太阳辐射差异,C正确。海水深度、洋流性质、海水蒸发都不是影响大西洋表层水温纬度差异的主要因素,A、B、D错误。故选C。
17.答案 (1)渤海湾北、西、南三侧水温高,东侧水温低;越靠近海岸线,水温越高。
(2)西侧距大陆更近,大陆性更强,水体升温快,水温更高;西侧受东南风影响,低纬表层海水集聚,水温高;西侧海岸封闭,海水交换不畅,水温高。
解析 第(1)题,根据图中等温线分布特征描述渤海湾夏季表层水温的空间分布规律,要先整体描述,再局部描述;从整体看,渤海湾北、西、南三侧水温高,东侧水温低;从局部高值分布地区看,越靠近海岸线,水温越高。第(2)题,结合材料分析,渤海湾夏季东西部海域西侧水温偏高,东侧水温偏低;再结合影响水温的纬度、海陆、大气环流等因素进行分析。注意时间是夏季,要与其他季节相比较,夏季受东南风影响,故导致低纬表层海水在岸边集聚,水温偏高;西侧距大陆更近,大陆性更强,水体夏季升温快,水温更高;另外,西侧海岸封闭,海水交换不畅,容易形成高温。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