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浙江专版新教材地理高考第一轮基础练--考点分层练36 海水的密度(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浙江专版新教材地理高考第一轮基础练--考点分层练36 海水的密度(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30.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3-25 10:59: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浙江专版新教材地理高考第一轮
考点分层练36 海水的密度
一、A组 基础达标
下图为不同纬度海区海水密度随深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序号按纬度由低到高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②③①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低纬海区,随着深度增加密度下降
B.在中纬海区,随着深度增加密度变化速度变大
C.在高纬海区,随着深度增加密度变化最小
D.在海洋表面,随着纬度增加密度减小
海水密度是指单位体积海水的质量,其大小取决于盐度、水温和压力。读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变化图。据此完成3~4题。
3.图中三条曲线代表的含义分别是(  )
A.①海水温度 ②海水盐度 ③海水密度
B.①海水密度 ②海水盐度 ③海水温度
C.①海水温度 ②海水密度 ③海水盐度
D.①海水盐度 ②海水密度 ③海水温度
4.由图可知,赤道附近的表层海水(  )
A.温度低、盐度较低、密度小
B.温度高、盐度较低、密度大
C.温度高、盐度较高、密度小
D.温度低、盐度较高、密度大
夏季,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海水性质差异明显。下图为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分布图。据此完成5~6题。
5.夏季,与长江口Ⅱ海区相比较,Ⅰ海区表层海水 (  )
A.水温高,盐度高 B.水温低,盐度低
C.水温高,盐度低 D.水温低,盐度高
6.夏季,长江口Ⅱ海区浮游植物密度大于Ⅰ海区,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水温 B.盐度
C.密度 D.透光度
图1为我国东部部分海域等深线分布图,图2为沿30°N海域甲—乙的冬季表、底层海水多年平均温度和盐度空间分布图。读图,完成7~8题。
图1
图2
7.图中序号对应正确的是(  )
A.①表层盐度 ②底层盐度 ③表层温度 ④底层温度
B.①表层盐度 ②底层盐度 ③底层温度 ④表层温度
C.①底层盐度 ②表层盐度 ③表层温度 ④底层温度
D.①底层盐度 ②表层盐度 ③底层温度 ④表层温度
8.与乙海域相比,甲海域冬季表层、底层海水温度相近的主要原因是(  )
A.密度小 B.水深浅
C.距离陆地近 D.受暖流影响大
二、B组 综合应用
黑海是一个辽阔幽深的内陆海,表层海水盐度、密度与底层海水差异较大,海水交换少,且表层海水平均盐度高于亚速海、低于地中海。下图为黑海及其周边区域图。读图,完成9~10题。
9.与表层海水相比,黑海底层海水(  )
A.盐度和密度均较高 B.盐度和密度均较低
C.盐度较高、密度较低 D.盐度较低、密度较高
10.若一艘装满粮食的货轮由图中甲城市开往罗马,其间货轮吃水深度的大致变化是(  )
A.越来越深 B.先变深后变浅
C.越来越浅 D.先变浅后变深
下图是世界大洋海水密度(单位:g/cm3)随纬度分布图。读图,完成11~12题。
11.据图可知世界大洋海水密度(  )
A.赤道地区海水密度垂直差异大
B.赤道附近海区表层海水密度最高
C.南北纬30°附近的表层海水密度最高
D.南极附近海区海水密度垂直差异大
12.南半球深层海水密度比北半球普遍偏高的原因不可能是(  )
A.南极大陆附近冷海水不断下沉,低温海水沿海床向低纬运动
B.北半球陆地面积大,河流径流量大,对海水有一定的稀释作用
C.北极地区为海洋,接受低纬输送的热量多,深层水温较高
D.南半球海洋比北半球海洋深度深,深层海水受到压力大
据地理工作者考察,在某海域中部海面以下20~30米处,存在一个明显的温跃层(垂直方向水温出现突变的水层),抑制了海水的上下对流,在海底洼地的下层海水表现为相对低温。读图,完成13~14题。
13.一年中,该海域上下层盐度差最小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4.该海域温跃层表现最明显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三、C组 创新提升
海水密度一般在1.02~1.07克/厘米3,但不同的海域、不同的海水深度,海水密度差异较大。下图示意南半球某海域海水密度(单位:克/厘米3)分布。据此完成15~16题。
15.影响图示海域表层海水密度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
A.盐度 B.潮汐 C.洋流 D.纬度
16.与乙海域相比,甲海域密度偏高,主要原因是甲海域 (  )
A.洋流影响、海水涨落
B.波浪汹涌、风暴潮多
C.压力大、温度低
D.盐度大、温度高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圣劳伦斯河是北美洲东部的大河,是五大湖的出水道,注入圣劳伦斯湾(图1)。圣劳伦斯湾面积约23.8万平方千米,平均水深127米,海流从贝尔岛海峡流入圣劳伦斯湾,经卡伯特海峡流出,中心地区表层海水盐度27‰~32‰,深层可达33.5‰,冬季完全冰封,5月底开始解冻。
材料二 纽芬兰岛沿岸是世界上观看冰山的最佳地点之一,每年常有来自高纬度的冰山漂浮到该岛附近海域,吸引来自各地的游客。图2为巨型冰山搁浅于纽芬兰岛东南部小镇费里兰的照片。
图1
图2
(1)分析圣劳伦斯湾表层海水盐度低的原因。
(2)纽芬兰岛东部沿岸分布着世界四大渔场之一——纽芬兰渔场,试描述其形成原因。
(3)每年春季纽芬兰岛附近会出现大量冰山,说出其对附近表层海水性质可能带来的影响。
考点分层练36 海水的密度
1.A 2.C 第1题,主要受温度影响,表层海水密度大致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增。读图可知,三个海区的表层(0米深度)海水密度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①②③,因此纬度由低到高排列顺序应为①②③。第2题,随着深度的增加,海水温度下降,密度也随之上升,因此在各纬度海区(包括低纬海区),随着深度增加密度会上升;各纬度海区海水深度较浅处,密度变化大,海水较深处,密度变化较小,因此在中纬海区随着深度增加密度变化速度应变小;在高纬海区,因表层海水温度低,表层海水密度大,因此高纬度海区随着深度增加密度变化最小;由上题可知,在海洋表面,随着纬度增加密度增大。
3.A 4.C 第3题,在水平方向上,表层海水的温度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为图中的①。表层海水的盐度由副热带向赤道和两极递减,为图中的②。表层海水密度受到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影响,由赤道向两极递增,为图中的③。故选A。第4题,赤道附近表层海水温度最高,盐度较高,密度最小。故选C。
5.C 6.D 第5题,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同纬度陆地温度高于海洋,与Ⅱ海区相比,Ⅰ海区受长江淡水影响明显,水温较高,盐度较低,C正确。第6题,夏季长江径流量大,含沙量大,造成Ⅰ海区海水透明度低,不利于浮游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浮游植物生长量低;Ⅱ海区海水透明度高,有利于浮游植物的生长,密度较大,D正确;根据上题分析可知,Ⅰ海区表层海水夏季温度更高,更有利于浮游植物生长,A错误;盐度、密度不是两海区浮游植物密度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B、C错误。
7.A 8.B 第7题,根据材料可知,该时间为冬季,则③④表示温度,①②表示盐度。甲地临近大陆,受陆地淡水补给影响较大,甲地盐度较低,与底层海水相比,表层海水盐度受径流、降水等影响较大,表层海水盐度变化较大,故①表示表层盐度,②表示底层盐度;海底温度较表层温度变化较小,③为表层温度,④为底层温度。综上所述,故选A。第8题,海水深度和洋流是影响海水温度的主要因素。海水越深,温度越低。暖流对海水有增温作用,寒流对海水有降温作用。甲海域深度较浅,乙海域深度较深,故甲海域冬季表层、底层海水温度相近,B正确,A、C、D错。故选B。
9.A 10.C 第9题,黑海周围有多条大河汇入,表层海水盐度较低;因盐度较低,表层海水密度较小。根据材料可知,黑海表层海水与底层海水交换少,说明底层海水淡水稀释少,盐度较高,同一海域,因盐度较高,海水密度也较高。故与表层海水相比,黑海底层海水盐度和密度均较高,故选A。第10题,货轮吃水深度受海水密度影响较大。海水密度越大,吃水越浅。罗马位于地中海沿岸。黑海表层海水平均盐度高于亚速海、低于地中海,地中海海水密度>黑海>亚速海。故一艘装满粮食的货轮由图中甲城市开往罗马,其间货轮吃水深度大致变化是越来越浅,故选C。
11.A 12.D 第11题,赤道地区海水密度线在不同深度较密集,说明海水垂直差异大,A对;结合图可看出赤道附近表层海水密度较低(1.023 0 g/cm3左右),B错;结合图可看出南北纬30°附近的海水密度较高,但不是最高,C错;南极附近海水密度线在固定的区间,说明海水密度垂直差异小,D错。第12题,海洋越深,密度越大。由图中的海床深度可推算海洋的深度,南半球的深度并不比北半球深,如图中南纬60°海洋深度比北半球同纬度浅,但南纬60°的密度大于北纬60°,故选D。
13.D 14.B 第13题,读图可知,该海域下层盐度高于上层盐度,二者盐度差最小的季节在冬季,D正确。第1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海域上下层海水温度差异最大是在夏季,下层海水表现为相对低温,结合材料中温跃层的概念,此季节温跃层(垂直方向水温出现突变的水层)表现最明显,B正确。
15.D 16.C 第1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海域表层海水密度大致由赤道向60°S地区增大,这主要是因为随着纬度的增加,太阳辐射减弱,温度降低,海水吸收的热量减少,因此密度不断增大。第16题,甲海域由于深度大,其海水压力更大,而海洋表层的热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甲海域因位于深海,其温度更低,使得其密度更大,C正确,D错误。洋流、海水涨落、波浪、风暴潮主要发生在海洋表层,对位于深海区的甲地影响较小,A、B错误。
17.答案 (1)圣劳伦斯河大量径流汇入;附近多岛屿分布,海域较封闭;纬度较高,气温相对较低,蒸发较少。
(2)寒暖流交汇,使海水搅动,带动海底的营养盐类上泛,使得大量浮游生物繁殖,为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饵料。
(3)水温降低,盐度降低,密度增大。
解析 第(1)题,结合图示信息进行分析,圣劳伦斯湾有圣劳伦斯河大量径流汇入,对海水具有稀释作用,使得盐度降低;结合图示地理位置进行分析,附近多岛屿分布,海域较封闭,与外界海水水体交换少,受外界影响较小;同时,该海区纬度较高,气温相对较低,蒸发较少,盐度较低;由于该海区与高纬度海区相连,高纬低温海水注入,降低盐度。第(2)题,解答的关键是掌握纽芬兰渔场处于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交汇处。第(3)题,随着纬度降低,气温、水温上升,冰山融化,使表层海水水温降低。冰山融化导致淡水增多,使得表层海水盐度降低。水温降低,使得密度增大。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