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浙江专版新教材地理高考第一轮
考点分层练42 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主要陆地自然带
一、A组 基础达标
读图,完成1~2题。
1.与植被②→③→④更替相似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⑥→⑤→④
D.①→⑤→④
2.下列各地自然带形成过程中,受地方性因素影响较大的是( )
A.③④两地 B.①④两地
C.⑤⑥两地 D.①⑥两地
植被指数是对地面植被生长和覆盖状况的度量,指数越大,地面植被生长越好,覆盖状况越好。增强植被指数(EVI)可以指示不同海拔、不同地貌类型的植被变化。下图示意我国某河流上游河谷植被类型及EVI垂直变化。近几十年来该地区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据此完成3~4题。
3.图中P植被类型最可能是( )
A.热带季雨林
B.热带草原
C.亚热带阔叶灌丛
D.落叶阔叶林
4.近几十年来,该河谷植被类型生长条件会有所改善的是( )
A.P植被类型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亚热带山地针叶林
D.高寒嵩草、杂类草草甸
浑善达克沙地榆树疏林区较周边草原区植被更加茂密,千百年来一直是内蒙古优质的冬季牧场。近半个世纪以来,榆树疏林破坏严重,固定或半固定沙丘活化。随着国家草畜平衡政策的推广,适度放牧措施的落实,该区域草原生态系统逐渐恢复。下图示意浑善达克沙地及周边自然环境。据此完成5~6题。
5.影响浑善达克沙地榆树疏林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 )
A.纬度较低 B.距海较近
C.地形平坦 D.面积广阔
6.浑善达克沙地固定或半固定沙丘活化后,其移动最明显的季节及方向为( )
A.春季、东北
B.夏季、西北
C.秋季、西南
D.冬季、东南
下图为青藏高原自然带与北半球自然带分布相关图示。读图,完成7~8题。
7.图中四座山峰垂直自然带类型最多的是( )
A.珠穆朗玛峰
B.木孜塔格峰
C.博格达峰
D.友谊峰
8.影响四座山峰苔原带分布高度的主导因素是( )
A.海拔 B.纬度位置
C.海陆位置 D.相对高度
二、B组 综合应用
土壤有机物含量的高低是判断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通常通过测定土壤中有机碳含量来换算,下图为内蒙古草原地区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空间分布图。据此完成9~10题。
9.内蒙古草原地区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布特征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是( )
A.纬度地带性
B.陆地干湿度地带性
C.垂直地带性
D.非地带性
10.影响内蒙古草原地区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的主要因素有( )
①降水 ②风力 ③气温 ④地形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下图为某地区自然景观分布示意图以及P区域的等高线(单位:米)图。读图完成11~12题。
11.引起图示区域植被分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的变化 B.经度位置的变化
C.海拔的变化 D.海陆位置的变化
12.P处气候类型及河流侵蚀能力最强月份是( )
A.温带海洋性气候 1月
B.亚热带季风气候 7月
C.地中海气候 1月
D.地中海气候 7月
读安第斯山西坡不同地带垂直景观略图,完成13~14题。
13.图中甲、乙、丙代表的景观分别是( )
A.雨林、常绿硬叶林、荒漠或半荒漠
B.雨林、常绿硬叶林、热带草原
C.雨林、常绿阔叶林、热带草原
D.雨林、常绿阔叶林、荒漠或半荒漠
14.影响图中①②两段自然带数量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
A.纬度位置
B.海陆分布
C.大气环流
D.相对高度
三、C组 创新提升
下图为华北地区土壤、植被组合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15~16题。
15.图中②③④⑤土壤分布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 )
A.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B.地方性分异规律
C.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D.垂直分异规律
16.该地落叶阔叶林主要分布在太行山地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人类活动
B.海陆位置
C.大气环流
D.地形地势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植被覆盖度指某一地域植物(包括叶茎枝)垂直投影面积与该地域面积之比。地形作为影响植被分布的最基本的生境因子,通过外部形态(如海拔、坡度等)影响气温、降水等气候条件的空间差异,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类活动,从而影响植被的空间分布格局。下图为秦岭南北坡植被覆盖度垂直分布图。
材料二 秦岭为东西走向山脉,北坡陡南坡缓。因受山体的遮挡,南北坡接收的太阳辐射和水汽循环不同,因此形成了植被覆盖明显的南北差异。南北坡内又有阴阳坡之分,南北坡的坡度分布亦有所不同,因此坡度、坡向会对太阳辐射和降水空间再分配,从而对植被分布及变化在地形上产生了分异效应。下图分别为不同坡度、坡向秦岭南北坡植被覆盖度图。
(1)分别说明秦岭在海拔1 000米以下和3 000米以上植被覆盖度低的原因。
(2)指出坡度对秦岭植被覆盖度的影响并说明南北坡存在差异的原因。
(3)在秦岭北坡,阴坡和阳坡的植被覆盖度均低于半阴坡和半阳坡,试分析其成因。
考点分层练42 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主要陆地自然带
1.C 2.D 第1题,图中的②③④分别表示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图中的⑥→⑤→④降水量也逐渐减少,自然带分别是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这种分异与②→③→④植被更替相似。第2题,①地位于赤道附近,应该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但由于该地处于东非高原,海拔高,导致气温稍低,大气对流也不显著,降水少,形成热带草原气候,对应自然带为热带草原带;⑥地位于南回归线附近,由于它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又受暖流影响,形成了终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对应热带雨林带,故这两地受地方性因素影响较大。
3.C 4.D 第3题,据图可知,EVI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开始向上下减少,说明P植被类型植被覆盖状况低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故P处可能是灌丛。热带季雨林的植被覆盖状况优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其EVI较大;我国不存在热带草原;落叶阔叶林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热量方面,而低海拔地区热量条件更好。第4题,根据材料可知,近几十年来该地区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加上全球气候变暖,当地气候出现暖干化趋势,因此森林植被的生长条件会恶化。高山草甸等植被因热量条件改善而生长期延长,加上对降水的需求量较小,故生长条件会有所改善,D正确,A、B、C错误。故选D。
5.B 6.D 第5题,当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所以推断影响榆树疏林布局的主要因素为降水。读图可知,该地区东南部降水量最多,在400毫米左右,适合榆树分布,而该地降水较多的原因是距离东部(海洋)较近。第6题,该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受冬季风影响强烈,冬季风为西北季风,将沙粒物质吹向东南方向,D正确。
7.A 8.B 第7题,读图分析可知,珠穆朗玛峰所处纬度最低,基带为热带雨林带,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由热带雨林带依次过渡到永久积雪冰川带,带谱最为复杂。第8题,图中四座山峰的苔原带分布高度不同,主要是各山峰所处的纬度位置不同,基带不同,因此主导因素是纬度位置。
9.B 10.A 第9题,从图中看,有机碳含量大体由东向西递减,反映的是陆地干湿度地带性,B正确。第10题,内蒙古东部地区降水多,有机碳含量丰富;降水适宜,气温较高的地区植物生长茂盛,则土壤有机碳含量丰富。所以影响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的主要因素是气温和降水,①③正确;风力和地形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较小,②④错误。
11.C 12.D 第11题,图中海拔200米以下区域为常绿阔叶林,200至2 000米高度区域为针阔混交林,海拔2 000米以上区域为针叶林,这是因为在不同的海拔,水热条件存在差异。图示区域范围较小,纬度和经度变化不大,海陆位置变化也不大,A、B、D错误。第12题,图中显示该地位于30°附近,图中还显示大陆西岸有自南向北的洋流,结合洋流分布规律可知,P地位于30°S以南的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P地位于30°S以南的大陆西岸,因此P处为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降水越多,河流的流量越大,侵蚀能力越强。该地为南半球,7月为其冬季,也是雨季,河流流量最大,侵蚀能力最强,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3.A 14.A 第13题,结合纬度位置及海陆位置可判断:甲位于赤道附近,属热带雨林气候,植被为热带雨林;乙位于30°S~40°S大陆西岸,属地中海气候,植被为常绿硬叶林;丙位于南回归线附近,加之受沿岸秘鲁寒流的影响,为热带沙漠气候,植被为荒漠或半荒漠。第14题,一般情况下,纬度越低、相对高度越大的山脉,垂直带谱越多,而图中②段虽然相对高度大,但垂直自然带数量却比①段要少,因此影响两地自然带数量差异的主导因素是纬度位置;①②两段海陆分布差异不大;由于纬度的差异,导致大气环流存在差异,进而也影响了①②两段自然带数量差异,相比而言,纬度才是最主要的因素;②的相对高度更高,但自然带数量更少,表明主导因素不是相对高度。
15.B 16.A 第15题,图中②是冲积扇地带的褐土,植被为落叶灌丛。③④⑤土壤分布区属于冲积平原,其中③是褐潮土,生长农作物及落叶果树,④是潮土,生长农作物及落叶果树、草甸植被,⑤是沼泽化潮土,生长农作物及落叶果树。因为上述现象主要是由于土壤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植被,体现地方性分异规律。第16题,与华北平原相比,太行山区地形起伏大,土壤贫瘠,不适宜农垦,故原始的落叶阔叶林在太行山区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保存相对完好,A正确。
17.答案 (1)1 000米以下,水热条件充足,以农耕植被为主,但因为城市建设的影响,植被覆盖度低;3 000米以上,气温低,受热量条件的限制,植被覆盖度低。
(2)影响:从不同的坡度来看,随着坡度的增加,秦岭植被覆盖度逐渐增高;坡度对北坡植被覆盖度的分异作用大于南坡。差异原因:秦岭山地北陡南缓,北坡的土壤持水能力不及南坡,因而坡度对于北坡植被的影响更为明显。
(3)北坡的阳坡是整个秦岭北坡太阳辐射最强的区域,蒸发迅速,水分条件差,植被覆盖度较低;由于山体对太阳辐射的遮挡作用,秦岭北坡的阴坡是太阳辐射最弱的区域,较为阴冷,热量条件差,植被覆盖度较低。
解析 第(1)题,秦岭在海拔1 000米以下和3 000米以上植被覆盖度低的原因,可以从气温、降水、人类活动等方面回答。第(2)题,首先指出坡度对秦岭植被覆盖度的影响,然后说明南北坡存在差异的原因,可以从陡缓、保水能力等方面回答。第(3)题,在秦岭北坡,阴坡和阳坡的植被覆盖度均低于半阴坡和半阳坡,其原因可以从蒸发、水分、热量等方面回答。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