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浙江专版新教材地理高考第一轮基础练--考点分层练46 人口迁移的概念及类型(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浙江专版新教材地理高考第一轮基础练--考点分层练46 人口迁移的概念及类型(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09.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3-25 11:55: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浙江专版新教材地理高考第一轮
考点分层练46 人口迁移的概念及类型
一、A组 基础达标
位于我国青藏高原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实行一种兼顾性生态移民策略,即在分地区实行生态移民的同时,兼顾“草畜平衡”与草原生态环境改善。据此完成1~2题。
1.影响我国三江源地区实施生态移民的主要因素是 (  )
A.自然环境 B.经济
C.政治 D.社会文化
2.兼顾性生态移民工程的成功实施(  )
A.利于提升迁入区的人口容量
B.改善迁入区的生态环境质量
C.缓解迁出区人口老龄化程度
D.利于迁出区人口的致富
近年来,我国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象。据此完成3~4题。
3.这种空心化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自然环境好
B.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小
C.城乡收入差距大
D.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4.“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会带来(  )
A.土地资源浪费
B.农业发展水平提高
C.城乡协调发展
D.农村老龄化程度降低
读某区域图,图中箭头为人口移动方向。据此完成5~6题。
5.图中人口移动的主要原因是(  )
A.农民工流动
B.道路建设
C.水利工程建设
D.输气管道建设
6.对图中人口移动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从人口年龄结构上看,以青壮年居多
B.从人口受教育程度上看,以高学历人口居多
C.从人口移动距离上看,以长距离迁移居多
D.从人口移动形式上看,以线形分散为主
近年来,我国的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同时出现了城市传统劳动力需求的“招工难”和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据此完成7~8题。
7.我国城市传统劳动力需求“招工难”,主要原因是 (  )
①东部地区产业升级,制造业比重降低 ②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 ③中西部地区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 ④农民工受教育程度低 ⑤农民工价值观的改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②⑤
8.外出农民工增速放缓,将导致(  )
A.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
B.农村老龄化问题明显加剧
C.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化水平提高 
D.省际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
二、B组 综合应用
下图示意某城市20世纪80年代和90 年代平均人口年变化率,当前该城市人口约为1 300万。据此完成9~10题。
9.20世纪90年代和80年代相比,该城市(  )
A.总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B.总人口减少
C.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
D.人口净迁入量减少
10.该城市所在的国家可能是(  )
A.美国 B.尼日利亚
C.俄罗斯 D.德国
流动人口,简单说是归于“人户分离”的人口,即居住地和户口登记地不一致,且不一致的时间必须在半年以上。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全国人口(指我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中,人户分离人口约为4.92亿人,比“六普”时增加了约2.3亿人,其中流动人口就增加了约1.54亿人。图1为2020年我国跨省及省内流动人口统计图,图2为2020年我国流动人口流向图。据此完成11~12题。
图1
图2
11.自改革开放到2020年,中国流动人口的方向主要是 (  )
A.自西向东,自北向南
B.自西向东,自南向北
C.自东北向东南
D.自西北向东北
12.近年来,我国省内流动人口数量不断增长,其主要原因是(  )
A.高铁缩短空间距离
B.背井离乡难度增大
C.省内中心城市得到发展
D.省与省之间的经济差距缩小
读2005—2020年我国跨省人口迁移总量及四大地区人口省际净迁移率统计表(正值表示净迁入,负值表示净迁出)。据此完成13~14题。
项目 2005—2010年 2010—2015年 2015—2020年
跨省迁移人口总量/万人 5 756 5 328 5 168
省际净迁移率/% ①地区 7.046 4.551 3.223
②地区 -3.181 -2.039 -1.575
③地区 -6.152 -4.079 -2.710
④地区 -1.167 -1.293 -1.654
13.表中①地区是(  )
A.东部地区
B.东北地区
C.中部地区
D.西部地区
14.导致近些年省际人口迁移规模总量有所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A.迁入地区达到人口容量
B.社会文化差异日益缩小
C.地区经济差异影响减弱
D.人口户籍制度逐渐严格
三、C组 创新提升
长期以来,在中国大规模的城镇化进程中,流动人口被视作城镇化最主要的实现方式和核心载体。在中国跨区域人口流动中,东部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成为人口的主要流入地,而中西部地区以人口流出为主。近年来,人口回流规模不断扩大,成为中国城镇化中的新现象。下图为江西某市回流人口定居意愿和购房意愿示意图。据此完成15~16题。
15.近年来,从东部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回流的人口多属于主动回流,其主要是因为(  )
A.沿海地区经济不景气 B.交通条件不断改善
C.收入差距逐渐缩小 D.发达地区就业机会少
16.影响该市大部分回流人口定居意愿和购房意愿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有(  )
①城乡距离 ②产业基础 ③气候舒适度 ④户籍政策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按照《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要求,要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2018年北京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66‰,常住人口2 154.2万人,比2017年减少16.5万人。调查发现北京周边的中小城市的外来常住人口增加明显。据此完成17~18题。
17.导致近年来北京市外来常住人口增速减缓的主要原因是北京市(  )
A.交通拥堵加重 B.环境质量下降
C.产业转型升级 D.房产价格大增
18.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主要原因是这些中小城市(  )
①服务设施齐全 ②承担了北京的首都职能 ③就业机会多 ④生活成本较低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改革开放后,由于外来人口大量涌入,北京、上海、广州3个城市的人口规模持续快速增大。下图为某年3个城市外来人口分省统计情况。
北京
上海
广州
(1)归纳北京、上海、广州3个城市外来人口来源的共性特点。
(2)分析河南、四川、湖北3省在北京、上海、广州外来人口中均占较大比例的原因。
(3)诸如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超大城市是否应限制外来人口 请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
考点分层练46 人口迁移的概念及类型
1.A 2.D 第1题,我国三江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生态环境脆弱,作为自然保护区,强调对区域生态环境的保护,故实施生态移民主要考虑自然环境,A正确。第2题,生态移民工程的实施会增加迁入区人口数量,不能提升迁入区的人口容量,A错误;迁入人口增多,污染物增多,会降低迁入区的生态环境质量,B错误;迁出区留下的人口中往往老年人占比较高,可能加重迁出区的人口老龄化程度,C错误;兼顾性生态移民工程的成功实施减轻迁出区的人地矛盾,会增加迁出区牧民收入,利于迁出区人口的致富,D正确。
3.C 4.A 第3题,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象,主要是城乡收入差距大,农村人口迁移到城市务工、经商的多,导致农村空心化现象,C对。城市环境主要优势体现在人文环境,其自然环境不如农村。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于城市,人均居住面积大。第4题,“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造成了土地资源荒芜、浪费,A对。无人耕种不能带来农业发展水平提高,进一步加大了城乡差距。由于迁出的多是青壮年劳动力,留守的是老年人口和儿童,因此农村老龄化程度较高。
5.C 6.D 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人口迁移主要是由丹江口水库向四周迁移,即水利工程建设是图中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第6题,水利工程建设导致的人口迁移与年龄结构、受教育程度无关,所有的居民必须全部搬迁;图中的人口迁移以短距离为主,从形式上看以线形分散为主。
7.C 8.C 第7题,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中西部地区就业环境改善,公共服务水平提高,加之新生代农民工占比持续提高,农民工价值观的改变(新生代农民工期待的不仅是外表的“进城”,他们最渴望的是和城里人一样的权利)导致外出农民工增速放缓,出现城市传统劳动力需求的“招工难”现象,C正确。第8题,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导致就业机会减少,外出农民工增速放缓;农民工跨省流动减少,到东部发达地区的就业人员比重下降,省内就业增多,导致中西部地区城镇化水平提高,地区间经济发展差距减小,但农村老龄化问题不会明显加剧。C正确。
9.D 10.A 第9题,20世纪90年代总人口增长率低于80年代,故人口增长速度减慢;该城市总人口增长为正值,故总人口在增加;20世纪90年代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于80年代,即自然增长率上升;两时间段国内净迁移率均为负值,且20世纪90年代国内净迁移率下降趋势明显,国际净迁移率为正值,但20世纪90年代也有所降低,故人口净迁入量减少。第10题,四个选项中,尼日利亚为发展中国家,人口以迁出为主,排除B;俄罗斯、德国的自然增长率很低,接近0,甚至为负,而美国虽然是发达国家,但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该城市自然增长率较高,并且对国外移民有较大的吸引力,选A。
11.A 12.C 第11题,从改革开放到2020年,中国的人口流动方向主要是自西向东,自北向南,到东南沿海地区打工、创业,A正确。第12题,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的集聚效应越来越强,更多的城市希望融入国家大战略,国家中心城市不断扩容,各省都在推行强省会战略,人们到自己所在省份的省会城市或经济强市,也有工作机会,C正确;高铁主要缩短时间距离;交通发展,背井离乡难度小;省与省之间的经济差距缩小,但仍存在差距,与省内流动人口数量增长关系不大。
13.A 14.C 第13题,由表格可以看出,除了①地,其余三个地区人口均在流出,说明①地经济最发达,吸引人口迁入的能力最强,应为我国东部地区,A正确。第14题,导致近些年省际人口迁移规模总量有所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随着各地区的发展,地区经济差异影响减弱,对于人口迁移的影响也在减弱,C正确;目前东部地区人口数量尚未达到最大人口容量,A错误;社会文化差异不随人口迁移明显缩小,B错误;材料中没有信息显示户籍制度变得严格,D错误。
15.C 16.A 第15题,人口主动回流是受到回流地的吸引,与沿海地区经济不景气、交通条件不断改善、发达地区就业机会少关系不大,这些都不是人口主动回流的主要原因,A、B、D错误。人口主动回流是受到回流地的吸引,最可能是因为回流地的经济收入提高,回流地与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收入差距缩小,C正确。第16题,读图可知,大部分回流人口定居县城,乡村距离市区远,而县城与其居住过的乡村较近,城乡距离是影响人们定居意愿和购房意愿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①正确;县城的产业基础较镇和村更好,工资收入水平更高,②正确;江西省的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与回流人口定居集中在县城关系不大,③错误;县城与镇、市区和其他城市相比,户籍政策没有差异,④错误。所以选A。
17.C 18.D
19.答案 (1)(地理位置)邻近省份;人口大省流入人口多;中东部省份比例高。
(2)3省与3个城市的距离差别不大;3省兼具南北文化属性,适应性强;皆为人口大省,剩余劳动力多。
(3)观点:应该限制。理由:外来人口增加了城市负担(基础设施、社会服务设施、就业等);加重了大城市病(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
[观点:不该限制。理由:外来人口(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角色)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促进了不同地域和城乡间的文化交流。]
解析 第(1)题,结合中国政区图和图中信息可以看出,迁入这三个城市的人口主要来自邻近省份;且主要来自中东部的人口大省。第(2)题,3省与3个城市的距离差别不大;河南、四川、湖北都为人口大省,剩余劳动力多;对北方和南方的文化适应性强。第(3)题为开放性设问,从人口的迁入对地理环境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的角度进行分析作答。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