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浙江专版新教材地理高考第一轮
考点分层练47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和推拉理论
一、A组 基础达标
与追求经济利益的传统移民不同,“生活方式型移民”是指为获得一种更好、更满意的生活方式而形成的人口移动形式,其迁入地或具有温和气候、充足阳光和新鲜空气,或安静古朴、远离都市。据此完成1~2题。
1.形成“生活方式型移民”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区间经济水平的差异
B.地区间就业机会的差异
C.地区间环境条件的差异
D.地区间投资政策的差异
2.“生活方式型移民”的主体最可能是( )
A.婴幼儿 B.青少年
C.青壮年 D.中老年
读浙江省某市迁入人口与年龄关系示意图,完成3~4题。
3.从图中判断,影响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最可能是( )
A.人口密度 B.政治因素
C.生态环境 D.经济因素
4.关于上述人口迁移带来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A.促进了交通运输的发展
B.增加了迁出地的环境压力
C.减小了迁入地的就业压力
D.加大了迁出地与迁入地之间的文化差异
据我国学者考证:古陇西,即今甘肃临洮,为李姓重要发源地。据统计李姓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姓氏。姓氏可以作为一种遗传印记,使得我们可以追踪世系并理解现代中国的人口迁移与历史事件。据此完成5~6题。
5.李姓人在历史上从甘肃逐渐迁移到河南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因素 B.政治因素
C.经济因素 D.文化教育
6.我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下列省级行政区中姓氏越来越复杂的是( )
A.甘肃省 B.河南省
C.四川省 D.广东省
读图甲和图乙,完成7~8题。
图甲 某年A市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图
图乙 某年A市从业人员构成图
7.以下关于A市迁入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迁移主要受自然因素的影响
B.迁入人口中女性数量多于男性可能会产生婚育方面的社会问题
C.该市外来人口多于本地人口
D.迁入人口中男性数量多于女性与该市产业结构有关
8.迁入人口对该市的影响可能有( )
①缓解了人地矛盾 ②促进了该市的经济发展 ③减轻了该市的环境压力 ④加重了该市基础设施的压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B组 综合应用
下图示意2016—2020年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地区输入农民工占全国农民工总数比重的变化。据此完成9~11题。
9.表示东部地区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0.①地区农民工占比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当地( )
A.人口容量降低 B.生活成本过高
C.环境质量下降 D.产业结构升级
11.与其他地区相比,2016—2020年④地区( )
A.农民工数量多 B.经济发展缓慢
C.人地矛盾突出 D.城镇化水平高
“候鸟老人”是指季节性居住在某个城市,随季节变化而迁移的老人。近年来“候鸟老人”的数量越来越多,迁移方向也趋于多元化。据此完成12~13题。
12.来自东北地区的“候鸟老人”最多,主要居住在海南三亚,会促使当地( )
A.环境承载力提高 B.资源消耗降低
C.第三产业发展 D.人口合理容量增加
13.近年来,三亚的“候鸟老人”开始向周边城镇迁移,影响其迁入的主要因素是( )
A.环境优美、气候适宜
B.经济发达
C.就业机会多
D.生活成本低
三、C组 创新提升
耕地撂荒受多种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图1示意2015年中国各省份玉米种植亩(1亩=1/15公顷)均用工数差异分布,图2示意2001—2015年黑龙江和重庆农业机械发展水平对比。据此完成14~15题。
图1
图2
14.影响重庆和黑龙江亩均用工数差异的根本原因是两地的( )
A.自然环境差异 B.人口自然增长差异
C.劳动力价格差异 D.机械化水平差异
15.下列地区中,最容易出现耕地撂荒的一组是( )
A.黄河三角洲、珠江三角洲
B.太湖平原、河套平原
C.粤北山地、河西走廊
D.云贵高原、浙南山地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北部湾经济区以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为核心,东邻近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重要组成部分。图1为北部湾经济区简图,图2为钦州湾及其周边区域示意图。
材料二 钦州市2014—2016年产业结构统计数据表。
产业 年份
2014 2015 2016
第一产业 22.7% 21.7% 20.7%
第二产业 39.6% 40.4% 43.1%
第三产业 37.7% 37.9% 36.2%
(1)简述北部湾经济区建设对广西人口迁移的影响。
(2)根据2014—2016年钦州市的产业结构特点,提出促进钦州市内人口合理有序流动的措施。
考点分层练47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和推拉理论
1.C 2.D 第1题,“生活方式型移民”是指为获得一种更好、更满意的生活方式而形成的人口移动形式,其迁入地域具有温和气候、充足阳光和新鲜空气,或安静古朴、远离都市。故地区间环境条件的差异是形成“生活方式型移民”的主要原因,C正确。第2题,“生活方式型移民”是为了寻找更好、更满意的生活方式的一种迁移,移民主体对环境要求相对较高,所以其主体最可能是中老年人群,D正确;青少年一般是因为学业需要进行迁移,青壮年一般因为经济因素进行迁移,婴幼儿多跟随父母进行迁移。
3.D 4.A 第3题,从年龄段看,20~34岁人口迁移数量大,主要是为了获得较好的就业机会和较高的收入。第4题,人口迁移增加了迁入地的环境压力,降低了迁出地的环境压力;增加了迁入地人口数量,增加了迁入地的就业压力;减小了迁出地与迁入地之间的文化差异;有利于交通运输的发展。
5.C 6.D 第5题,在历史上,河南省地处中原地区,经济较为发达,吸引甘肃李姓人向此迁移。第6题,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国家政策的影响,广东省经济发展迅速,因此吸引外省人口向广东省迁移,故广东省的姓氏变得越来越复杂。
7.B 8.C 第7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市人口迁入以青壮年劳动力为主,主要受经济因素影响,排除A;迁入人口中,女性人口数量多于男性,与本地区产业结构相关,但有可能会产生婚育方面的社会问题,B正确,排除D;无法判断该市外来人口和本地人口数量,排除C。第8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量人口迁入该市,对于该地来讲,可以增加劳动力,促进该地区经济发展,②正确;但同时,大量人口迁入,使得本地区人地矛盾突出,增加了本地区的环境压力,加重了该市的基础设施压力,④正确,排除①③。故选C。
9.A 10.D 11.B 第9题,由图可以判断,表示东部地区的应该是①,东部地区输入农民工占比最高,因为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用工量最大。故选A。第10题,我国东部地区由于经济发展程度比较高,人口迁入较多,因此农民工占全国农民工总数的比重应该是最高的,对应的是①。东部地区农民工占全国农民工总数的比重下降,说明当地提供的就业机会或岗位减少,由于产业结构升级,对廉价劳动力需求减少,D正确。第11题,结合材料可知,④地区的流入农民工数量非常少,说明当地的经济发展缓慢,因为人口较少,所以人地矛盾不突出,同时经济发展缓慢,城镇化水平较低。故选B。
12.C 13.D 第12题,来自东北地区的“候鸟老人”主要居住在海南三亚,会促使当地与老人生活养老相关的服务业迅速发展,即第三产业发展,C正确;人口合理容量和环境承载力主要与当地资源状况、科技水平、对外开放程度和消费水平有关,“候鸟老人”迁入,对当地人口合理容量、环境承载力影响不大,A、D错误;“候鸟老人”迁入,会使当地资源消耗增多而非降低,B错误。第13题,“候鸟老人”迁入,会促使当地与老人生活养老相关的服务业迅速发展,住房需求提升,生活成本上升,而周边城镇与三亚自然环境相似,但是成活成本低就开始吸引三亚的“候鸟老人”向周边城镇迁移,D正确。三亚与周边城镇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差别不大,A错误。“候鸟老人”迁移主要是为了养老,就业、经济因素对其迁移影响较小,B、C错误。
14.A 15.D 第14题,黑龙江地形平坦、耕地广阔,玉米种植的机械化水平高。重庆山地比重大,耕地地块小,机械化作业难度大。第15题,云贵高原乡村人口迁出多,劳动力流失现象严重;浙南山地劳动力流失现象也很突出。
16.答案 (1)省际人口迁移规模缩小;省内人口迁移规模扩大;人口迁移平均距离减小;人口迁移方向由主要向东变为向南;迁移频率增大(迁移距离缩短,探亲回乡增多)等。
(2)第一产业比重过高,应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和产业化,提高生产效率,扩大农村剩余劳动力规模;第二、三产业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应扩大开放,引进资金大力发展加工制造业和第三产业,为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促进人口有序流动。
解析 第(1)题,从人口迁移的方向、规模、迁移距离、迁移频率等角度思考。第(2)题,材料显示,钦州市的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一产业比重过高,说明经济发展水平低,特别是农业生产效率低,严重束缚了农村劳动力的合理有序流动;第二、三产业有很大的增长空间,扩大开放,引进外资,大力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是促进人口合理流动的方向。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