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浙江专版新教材地理高考第一轮
考点分层练61 区域发展战略与四大地区
一、A组 基础达标
下表为2019年我国四大地区电力生产及消费相关数据表。据此完成1~2题。
地区 总发电量 水力发电量 火力发电量 核能、风能、太阳能发电量 电力消费总量 人口总量
甲 4 131 138.05 3 113.71 114.43 4 177 9 980
乙 27 893 1 169.95 22 057.27 727.58 34 111 56 074
丙 27 982 9 422.47 15 366.74 909.84 20 655 38 178
丁 15 030 2 313.91 11 663.77 492.44 13 541 36 573
注:发电量及电力消费量单位为亿千瓦时,人口单位为万人。
1.乙地区是( )
A.东北地区 B.东部地区
C.中部地区 D.西部地区
2.四大地区中( )
A.甲地区重工业发达,人均电力消费最高
B.乙地区煤炭资源丰富,火力发电比例高
C.丙地区煤炭和水能资源丰富,发电总量最大
D.丁地区人均电力消费低,经济发展水平最低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生命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下图为长江经济带示意图。据此完成3~5题。
3.长江经济带建设的优势条件是( )
A.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
B.地跨我国三大自然区
C.改革开放起步早
D.经济腹地广阔,交通便利
4.长江经济带发展中,要优先考虑( )
A.生态保护 B.经济建设
C.灾害防御 D.城市建设
5.长江经济带中的城市辐射范围最广的是( )
A.上海市 B.武汉市
C.成都市 D.重庆市
一个区域可以具有多种功能,其中最主要、最核心的功能被称为主体功能。建设主体功能区是生态文明理念下提出的国土开发和保护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规划促使区域发展由盲目追求经济增长,转向依据主体功能因地制宜、有序开发。据此完成6~7题。
6.下列区域的主体功能不合理的是( )
A.北部湾沿海红树林区——提供生态和游憩产品
B.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提供服务产品
C.东北平原地区——提供农产品
D.长三角经济开发区——提供工业品
7.我国实行主体功能区发展战略的原因是( )
①后备土地资源充足 ②生态环境比较脆弱 ③自然资源丰富 ④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不断扩大、3C电子产品稳定增长,我国锂电池产业保持高速增长状态。锂电池产业链分为上游原材料(以盐湖锂为主)、中游电芯制造及封装、下游应用三个环节。下图为2021年我国135家锂电池上市企业分布图。据此完成8~10题。
8.吸引锂电池企业在广东集聚的主要因素是( )
A.劳动力 B.政策
C.科技 D.市场
9.青海、西藏发展锂电池产业的优势是( )
A.环境质量好 B.劳动力价格低
C.含锂盐湖多 D.国家政策支持
10.在这场锂电池产业市场竞争中,中部地区应优先采取的措施是( )
①引进龙头企业 ②出台优惠政策 ③培育应用市场 ④与西部地区合作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二、B组 综合应用
国务院颁发《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在2025年中国步入制造强国行列。下图为2001—2011年资金密集型制造业空间分布变化图。读图,完成11~12题。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Ⅰ区呈负值是其资金密集型企业落后所致
B.Ⅱ区内部不同省级行政区间工业化水平差异大
C.Ⅲ区交通落后是其工业发展限制性因素
D.Ⅳ区具有资金雄厚、工业发达的区位优势
12.在发展现代先进制造业中,近期可定位为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省级行政区主要位于( )
①Ⅰ区 ②Ⅱ区 ③Ⅲ区 ④Ⅳ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图Ⅰ为河北省生态环境支撑区空间分布图,图Ⅱ为坝上高原生态区、京津保中心生态区和低平原生态区植被(含人工植被和自然植被)覆盖度的年内变化图(横坐标“0”表示1月1日)。据此完成13~14题。
图Ⅰ
图Ⅱ
13.京津保中心生态区和低平原生态区在180天左右植被覆盖度较低的原因是( )
A.蒸发旺盛
B.处于农作物生长期
C.降水稀少
D.农作物收割已完成
14.坝上高原生态区主要保护( )
A.耕地 B.草场
C.针叶林 D.湿地
三、C组 创新提升
人口重心是指区域空间中人口数量可维持空间均衡的受力点,其时序变化可反映区域发展的空间演变轨迹。随着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等国家发展战略的实施,区域内人口重心迁移明显。下图示意1978—2018年我国中部和西部地区人口重心迁移轨迹。据此完成15~16题。
15.下列关于2003—2008年我国中部和西部地区人口重心迁移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人口重心移动速度西部小于中部
B.人口重心移动距离西部大于中部
C.中部人口重心向西北移动
D.西部人口重心向东南移动
16.对我国中部地区1978—2018年人口重心迁移影响相对较小的是( )
A.中部地区人口外流
B.中部地区城市群发展
C.中部地区跨境贸易
D.中部地区矿产资源开发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图1为我国新疆部分区域略图,图2为图1中甲、乙两地1月均温多年变化折线图。
图1
图2
材料二 天山北坡城市群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是我国重要的边疆城市群之一,近年来发展速度较快。但由于发展规划、资源禀赋以及交流互通等,产业同构现象明显,城市群内不同城市间未形成协同发展态势。
(1)描述图示地区的地形特征。
(2)甲地1月均温 (填“高”或“低”)于乙地,并从地形对大气运动影响角度分析其原因。
(3)分析天山北坡城市群发展的社会经济优势。
(4)从产业发展角度,提出增强天山北坡城市间协同发展的具体措施。
考点分层练61 区域发展战略与四大地区
1.B 2.C 第1题,读表可知,甲地区总发电量最少,人口总量最少,电力消费总量也少,以火力发电为主,水力发电量和核能、风能、太阳能发电量少,为东北地区;乙地区人口总量最多,电力消费总量明显多于总发电量,能源严重不足,应存在能源输入工程,为东部地区;丙地区总发电量最大,电力消费总量较小,电力有剩余,且水力发电和火力发电量高,说明水能丰富和煤炭丰富,应该是西部地区;丁地区总发电量大于电力消费总量,人口较多,火电比重较大,核能、风能、太阳能发电量较小,为中部地区。故选B。第2题,由上题可知,甲地区重工业发达,但人均电力消费不是最高的,人均电力消费最高的是乙地区,A错误;乙地区是东部地区,煤炭资源不丰富,B错误;丙地区是我国的西部地区,煤炭和水能资源均丰富,发电总量最大,C正确;丁地区人均电力消费低,是我国中部地区,不是经济发展水平最低的地区,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最低的地区是西部地区,D错误。
3.D 4.A 5.A 第3题,长江经济带横贯我国腹心地带,经济腹地广阔,不仅把东、中、西三大地带连接起来,而且还与京沪、京九、京广、皖赣、焦柳等南北铁路干线交会,承东启西,接南济北,通江达海,交通便利,D正确。长江经济带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并未跨越三大自然区,B错误。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不是长江经济带建设的优势条件,A错误。我国改革开放起步早的地区是珠三角地区,C错误。第4题,国家明确指出,长江经济带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走一条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道路,所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使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所以长江经济带发展中,要优先考虑生态保护,A正确。第5题,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工业城市,是长江三角洲乃至周边地区先进制造业和高科技产业的龙头;上海拥有世界级中心城市的必备条件,诸如优越的地理区位、庞大的城市规模、雄厚的综合实力、发达的教育科技、深厚的文化底蕴、便捷的交通运输、广阔的经济腹地,这些都赋予了上海强大的辐射带动能力,因此长江经济带中的城市辐射范围最广的是上海市,A正确。武汉市、成都市、重庆市的辐射范围没有上海市广,B、C、D错误。
6.B 7.C 第6题,沿海红树林生态功能强大,北部湾沿海红树林区主体功能定位应为提供生态和游憩产品;东北平原地区平原面积广阔,土壤肥沃,耕地面积大,农业生产条件良好,因此应将提供农产品定为其主体功能;长三角经济开发区工业基础雄厚,工业生产能力强大,工业区位优势明显,因此应发挥优势,主体功能应是提供工业品。A、C、D均不符合题意。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海拔高,生态环境脆弱,一旦被破坏便很难恢复,其主体功能不应该为提供服务产品,B符合题意。第7题,我国人多地少,可利用的后备土地资源少,因此后备土地资源不充足,①错误;材料信息表明,建设主体功能区是生态文明理念下提出的重大国土开发和保护战略,而我国生态环境比较脆弱,这是我国实行主体功能区发展战略的主要原因,②符合题意;我国人口众多,经济规模大,许多自然资源比较缺乏,如果自然资源丰富,中国实行主体功能区发展战略的紧迫性不强,③错误;各个地区因为主体功能的不同,分工协作,共同富裕、共同发展,有利于区域经济协作发展,缓解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这是中国实行主体功能区发展战略的主要原因,④符合题意。故选C。
8.D 9.C 10.A 第8题,由材料可知,锂电池企业是伴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扩大、3C电子产品稳定增长而发展,珠三角是我国较大的3C电子产品生产地,锂电池需求量大,吸引的锂电池企业多,D正确。第9题,由材料可知,锂电池产业链分为上游原材料、中游电芯制造及封装、下游应用三个环节,青海、西藏高原内流湖区,多含锂盐湖,上游原材料生产优势明显。故选C。第10题,在锂电池产业发展中,中部地区市场条件比东部差,原材料条件比西部差,故可利用位置、劳动力优势,在中游电芯制造及封装环节发展相关产业,故首先应出台优惠政策、引进相关龙头企业,①②正确;培育应用市场、与西部地区合作是后续发展壮大的措施,③④错误。故选A。
11.B 12.A 第11题,考查我国的产业活动。Ⅰ区主要是广东省,该省产业转移导致其资金密集型企业占比小;Ⅱ区既包括东部沿海省级行政区,如江苏、浙江工业化水平高,也包含中西部省级行政区,如西藏、新疆工业化水平较低,不同省级行政区之间的工业化水平差异大;Ⅲ区包括的省级行政区多种多样,有的省级行政区交通不便,有的省级行政区当地自然环境恶劣、市场狭小;Ⅳ区中华北地区的优势是资源和交通,湖南和江西的工业发展优势是矿产和能源丰富。第12题,考查对产业活动调整的理解能力。从图中信息可知,Ⅰ区和Ⅱ区是我国资金密集型企业不足的地区,应该加大资金投入,重点发展需要资本支撑的技术密集型制造业。
13.D 14.B 第13题,京津保中心生态区和低平原生态区主要为农业区,植被覆盖度受农业影响大,180天左右约为6月底,该地区冬小麦已基本收割完成,人工植被减少,所以植被覆盖度低,D正确;蒸发旺盛、降水稀少会影响植被生长,但不会使植被覆盖度显著降低,A、C错误;农作物生长期植被覆盖度不会出现下降,B错误。第14题,坝上高原生态区处于农牧交错带,属于高原、山地地形,耕地面积比重不大,A错误;由于气候较为干旱,针叶林在该地区鲜有分布,C错误;湿地面积较小,该地区分布最为广泛的是草场,所以坝上高原生态区主要保护草场,B正确,D错误。
15.B 16.C 第15题,对比2003—2008年中部和西部地区人口重心迁移轨迹,结合图中比例尺判断,人口重心移动距离西部大于中部,时间跨度相同,因此人口重心移动速度西部大于中部,A错误,B正确;中部人口重心向东北移动,C错误;西部人口重心向西北移动,D错误。第16题,中部地区人口外流会影响中部地区人口重心,A不符合题意;中部地区城市群发展、中部地区矿产资源开发都会影响中部地区人口迁移方向,从而影响中部地区人口重心迁移,B、D不符合题意;中部地区跨境贸易是经贸活动,一般不会引起人口迁移,C符合题意。
17.答案 (1)地势南高北低;北部以盆地为主,南部以山地为主;北部沙漠广布。
(2)低 甲地较乙地地势低,并位于乙地北侧;冬季冷空气南下受地形阻挡在甲地堆积;且冬季山坡降温快,冷气流随山风下沉堆积到甲地。
(3)城市密集,人口集中;地理位置优越,利于对外贸易发展;铁路等交通运输便利;矿产资源丰富;国家政策支持。
(4)加强城市产业分工协作,实现产业错位发展;建立产业人才、技术的交流与共享机制;加快中心城市产业升级,提升其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解析 第(1)题,地形特征应从地势、地形等方面描述。读图1可知,该地区南部海拔大于500米,等高线密集,地形以山地为主;北部等高线大多小于500米,且中间低,四周高,为盆地地形,地势南高北低;结合图例可知,北部沙漠广布。第(2)题,读图2可知,甲地1月均温小于乙地,地形对大气运动的影响可从阻挡冷气流以及山谷风的角度分析。甲位于山地的北坡,冬季南下的冷空气受山地的阻挡在此堆积;甲地海拔低于乙地,冬季山坡降温快,盛行下沉气流,冷气流随着山风下沉,在较低位置堆积,甲处气温低于乙处。第(3)题,城市群发展的社会经济优势可从位置、劳动力、交通、国家政策等方面分析。读图可知,天山北坡城镇众多,人口较多,劳动力丰富;该地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国家政策扶持力度较大;铁路穿过该地区,交通运输便利;石油、煤炭等矿产资源丰富,便于经济的发展;地处西北边陲,地理位置优越,便于发展对外贸易。第(4)题,根据材料“由于发展规划、资源禀赋以及交流互通等,产业同构现象明显”可知,增强协同发展应从优势互补、产业分工、合理规划、加强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等方面分析。该地区应进行合理规划,加强城市产业分工协作,使其产业错位发展,减少产业同构现象;加强产业信息、技术、人才的交流互通,促进协同发展;加快中心城市的政策扶持力度,促进其快速发展,提高产业水平,加强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