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浙江专版新教材地理高考第一轮
考点分层练62 我国重大战略部署
一、A组 基础达标
2021年7月,杭州联合绍兴发布《杭绍一体化合作先行区建设方案》。方案指出,以杭州萧山、绍兴柯桥和诸暨交界地区为切入点,在萧东—柯西、萧南—诸北两大板块构筑临空经济与现代纺织双引擎发展的合作平台和绿色制造与生态旅游融合发展的高质量发展平台,打造临空经济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和长三角新制造业承载区。据此完成1~2题。
1.推动杭绍一体化合作先行区建设,应优先( )
A.降低城市落户门槛 B.加强两地文化交流
C.实行生态环境共保 D.实现交通、政务互通
2.杭绍一体化合作先行区发展对杭州的主要影响表现为( )
A.改变城市空间结构 B.缓解市中心交通拥堵
C.不断提升城市等级 D.增强城市服务功能
2021年12月8日,国家发改委印发《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实施方案》。综合考虑资源禀赋、产业特色、发展水平、合作基础等因素,沪苏浙有关市、区与皖北地区各市结对合作帮扶,激发皖北地区内生发展动力,不断缩小长三角区域内经济社会发展差距,实现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下图为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示意图,图中相同底纹为结对市、区。据此完成3~4题。
3.侧重考虑资源禀赋因素合作帮扶的一对是( )
A.上海闵行—安徽淮南
B.浙江宁波—安徽蚌埠
C.江苏徐州—安徽淮北
D.浙江杭州—安徽宿州
4.江苏南京市与安徽滁州市结对合作帮扶最具优势的条件是( )
A.空间位置邻近 B.自然环境相同
C.发展水平相当 D.文化习俗相近
以武汉、长沙、南昌三城市为中心的经济区域被称为我国的“中三角”。读图,完成5~6题。
5.与长三角地区相比,“中三角”地区具有的明显优势是 ( )
A.工业基础雄厚 B.水陆交通便利
C.自然资源丰富 D.劳动力素质高
6.与长三角地区相比,“中三角”地区( )
A.商品农业发达,机械化水平高
B.经济联系密切,发展潜力巨大
C.城市带动农村,城镇化水平高
D.生态环境良好,环境质量优良
城市群是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京津冀城市群内部城市间发展差异巨大,推动其新型城镇化发展对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读北京、天津和石家庄三城市新型城镇化驱动因素分布雷达图(数值越大,驱动因素越强)。据此完成7~8题。
7.关于甲、乙、丙代表的城市及其城镇化的主导驱动因素,说法正确是( )
A.甲为北京 资源环境
B.乙为天津 经济发展
C.丙为北京 人口发展
D.丙为石家庄 公共卫生
8.京津冀城市群各城市在新型城镇化中均需( )
A.狠抓公共卫生管理
B.控制城市人口规模
C.加大资源开发力度
D.扩大创新发展规模
二、B组 综合应用
粤港澳大湾区是世界第四大湾区,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的港珠澳大桥总长55千米,是迄今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主体工程由6.7千米的海底沉管隧道和22.9千米的桥梁组成,沉管隧道是由预先制成的管道沉入开挖好的海底稳定地层并连接而成的隧道,下图为粤港澳大湾区和港珠澳大桥岛—隧示意图。据此完成9~10题。
9.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采用“岛—隧”方式修建,其目的是( )
A.躲避台风侵袭 B.缩短桥梁长度
C.便于江海联运 D.避免雾霾影响
10.港珠澳大桥对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发展的主要影响是 ( )
A.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B.缩短主要城市间的距离
C.提升港澳国际地位
D.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末是上海卫星城的启动与初建阶段。2016年8月21日,上海市发布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选取发展基础较好的嘉定、松江、青浦、奉贤、南汇五个卫星城作为新城,要求建设成为长三角城市群中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综合性节点城市。下表是五大新城数据,下图为五大新城位置图。据此完成11~12题。
城市 南汇 嘉定 松江 青浦 奉贤
面积/km2 343 159 158 91 67
规划人口/万人 65 70 110 65 75
产业定位 先进制造业、航运贸易、海洋以及医药 汽车制造业 高新产业深度融合经济走廊 数字研发和会展商贸 综合服务型核心城市
11.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上海建立卫星城的目的是 ( )
A.拦截上海制造业迁往苏州
B.控制中心城区的人口规模
C.推动上海城乡一体化发展
D.留出城市未来发展的空间
12.关于五大新城的发展描述,正确的是( )
①从位置上看,嘉定和青浦有利于辐射周边城市 ②从面积上看,近期南汇的开发强度较其他新城强
③从人口上看,松江迁入的高素质人口较多 ④综合来看,青浦的发展潜力大于南汇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化学工业迁移可分为三个阶段,见下表。据此完成13~14题。
迁移阶段 迁入地 迁出地
阶段一(1980—2000年) 东部沿海地区 西部、中部地区
阶段二(2001—2017年) 西部地区 中部、东部地区
阶段三(2018年以来) 东、中、西部协调发展。资源密集的中西部地区着力发展基础化工;东部地区着力发展精细化工,将发展重点集中在低碳资源利用、化工新材料和高端专用化学品上,继续引领我国化学工业转型升级
13.1980—2000年,东部沿海地区承接中西部化学工业的区位优势是( )
A.航海业发达,面向国际市场
B.率先对外开放,投资环境优
C.劳动力众多,城镇化水平高
D.化工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
14.进入东、中、西部协调发展阶段的化学工业空间布局特点是( )
A.中西部重点发展化工资源开采业
B.东部沿海着力打造“绿色”精细化工
C.中部地区尽量压缩化工生产规模
D.东、中、西部均衡布局高、中、低端化工
三、C组 创新提升
黄河滩区指黄河主河槽与防汛大堤之间广阔的滩地区域,其不仅担负着行洪、滞洪和沉沙的重大使命,还是180万常住居民的生产生活场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滩区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下图为黄河下游某河段河槽、河滩、大堤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15~16题。
15.推测目前黄河下游滩区占比较大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 )
①工矿仓储用地 ②政府机关用地 ③耕地 ④交通用地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6.为推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黄河下游滩区应( )
A.沿河槽筑新堤,保障滩区安全
B.疏浚河槽,解除洪水漫滩风险
C.移民迁并结合,减少滩区人口
D.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产业转入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行业和规模影响制造业的集聚水平,京津冀地区石油与核燃料加工业由于资本雄厚、企业规模大,分布较分散,201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引发新一轮产业转移。为解决产业转移中出现的产业盲目对接、产业链断层等问题,2022年京津冀起步工业互联网战略,提出构建区域化工业大数据中心,推动全产业链的信息流通,为获取区域产业分工格局(如各地产业层次和主导优势产业),实现产业高效协同提供数据支撑,下图示意2013年京津冀地区电子设备制造业、石油和核燃料加工业的空间分布。
a.电子设备制造业
b.石油与核燃料加工业
注:核密度值表征各空间尺度下制造业的集聚指数,数值越大,集聚水平越高。
(1)比较2013年京津冀地区电子设备制造业、石油与核燃料加工业空间分布的异同。
(2)推测京津冀地区石油与核燃料加工业分布较分散的原因。
(3)简述京津冀地区实施工业互联网的优势及此战略对区域产业协同的积极作用。
考点分层练62 我国重大战略部署
1.D 2.D 第1题,推动杭绍一体化合作先行区建设,应优先加强两城市之间的交通线路、交通设施建设,实现交通运输服务的互通对接;同时,实现两城市政务服务的互联互通,为两城市产业发展和区域一体化发展提供便利。故选D。第2题,杭绍一体化合作先行区发展要求打破城市壁垒,实现不同城市之间的互联互通,促进区域一体化融合发展,这会使杭州的城市服务功能增强,D正确。杭绍一体化合作先行区发展对城市空间结构影响有限,A错误;临空经济示范区位于航空港,远离市中心,不能缓解市中心交通拥堵,B错误;杭绍一体化合作对杭州城市等级的提升作用不大,C错误。
3.C 4.A 第3题,注意关键词“资源禀赋”,安徽淮南、淮北、蚌埠、宿州等城市相比,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可知,淮北是安徽著名的煤炭之都,矿产资源禀赋最为明显,所以江苏徐州—安徽淮北对点帮扶考虑资源禀赋因素的可能性最大,C正确。第4题,注意①图和②图在南京和滁州处的省界轮廓信息,由此可知,两地空间位置临近,结对合作帮扶过程中,地理位置优势更为明显,A正确。自然环境、文化习俗等不是最具优势的条件,B、D错误。两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C错误。
5.C 6.B 第5题,与长三角地区相比,“中三角”地区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两地都在长江沿岸,水陆交通便利;长三角的工业基础更好,劳动力素质更高。第6题,与长三角地区相比,“中三角”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农业基地,但机械化水平不高,A错误;三个中心城市距离较近,经济联系密切,发展潜力巨大,B正确;该地区的城镇化水平不及长三角地区高,C错误;“中三角”地区重工业及冶金工业发达,环境质量较差,D错误。
7.C 8.D 第7题,从三个城市的整体驱动因素强度看,丙最强,甲最弱,推测甲是石家庄,乙是天津,丙是北京。结合各驱动因素差异得出主导驱动因素,甲是环境资源,乙是城乡统筹,丙是人口发展。综合分析得出,C正确。第8题,代表京津冀城市群最核心的三个城市北京、天津和石家庄在新型城镇化各驱动因素中,创新发展整体较弱,说明整个城市群需要扩大创新发展规模,增强城市群竞争力,D正确。丙的公共卫生和人口发展驱动因素较强,A、B错误。北京、天津资源缺乏,加大资源开发力度不利于城市发展,C错误。
9.C 10.D 第9题,由“主体工程由6.7千米的海底沉管隧道和22.9千米的桥梁组成”可见隧道只占主体工程的一小部分,对减少台风影响有限。桥梁的长度主要由两岸的距离来确定,采用此种方式修建对桥梁长度没有影响。大桥中部建成隧道,主要是为了大型船舶通行,便于江海联运。珠江口地区雾霾少。第10题,港珠澳大桥不会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主要城市位置没有变动,主要城市间的距离不会缩短,交通便捷可以缩短主要城市间的时间距离。大桥的建成主要是促进当地发展,对提升港澳国际地位没有明显影响。大桥的建成,缩短了三地的时间距离,有利于促进三地经济发展,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11.B 12.B 第11题,上海人口多,二十世纪发展速度快,中心城区的人口规模迅速扩大,为发展郊区工业,减轻中心区压力,建设了卫星城,B正确;建设卫星城无法阻止产业转移,A错误;推动上海城乡一体化发展、留出城市未来发展的空间不是主要目的,C、D错误。第12题,从位置上看,嘉定和青浦与周边城市接壤,有利于辐射周边城市,①正确;从面积上看,南汇面积最大,意味着建设周期长,开发程度较其他新城弱,②错误;从规划人口迁入来看,松江迁入人口最多,且定位是深度融合的经济走廊,所以迁入人口以高素质人口为主,③正确;综合来看,青浦的规划人口与南汇相差不大,产业定位更高端,对外辐射能力更强,所以发展潜力更大,④正确。故选B。
13.B 14.B 第13题,注意关注时间信息“1980—2000年”,随着改革开放的实施,该阶段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对外开放,其投资环境更好,B正确。航海业发达不是主要原因,且20世纪80年代的化工产品不以出口为主,A错误。化学工业不属于劳动力指向型工业,且改革开放初期东部沿海地区的城镇化水平也不是很高,C错误。中西部地区的化工资源更为丰富,D错误。第14题,注意材料中阶段三的信息“东、中、西部协调发展。资源密集的中西部地区着力发展基础化工;东部地区着力发展精细化工,将发展重点集中在低碳资源利用、化工新材料和高端专用化学品上”,所以中西部重点发展基础化工,而不是资源开采,同时,应稳定化工生产规模,而不是尽量压缩化工生产规模,A、C错误。东部沿海应发挥技术、资金优势,着力打造“绿色”精细化工,B正确。东、中、西部应发挥各自优势,因地制宜布局化工生产,而不是均衡布局高、中、低端化工,D错误。
15.A 16.C 第15题,黄河下游“地上河”上的河滩由于水量小,很少被淹没,吸引了一部分居民进入滩区生产生活,但滩区作为黄河的行洪区或滞洪区仍有很高的安全风险,不宜用于政府机关用地、交通用地,可作为临时性工矿仓储用地和耕地,故选A。第16题,移民搬迁和集中迁移可以改变滩区人口散乱局面,利于减少滩区占用和恢复滩区生态,促进滩区高质量发展;沿河槽筑新堤会在新堤内形成新的悬河,加大滩区安全风险;疏浚河槽可以减轻小流量洪水漫滩风险,但对大流量洪水的泄洪作用有限,而且工程量大,治标不治本;滩区洪水风险大,生态脆弱,应以生态保护为重点,不宜大力发展各类产业。故选C。
17.答案 (1)同:两者都分布不均,两者都分布在京津冀地区的中部和南部。异:电子设备制造业出现北京、天津两个集聚中心(在北京、天津的集聚水平高)。石油与核燃料加工业没有出现明显集聚中心(集聚水平低)。
(2)京津冀地区石油与核燃料加工业资本雄厚,企业规模大,具有较成熟完备的生产体系,独立性强,对其他企业依赖性小;京津冀地区制造业众多,石油与核燃料加工产品的市场需求大且分散;分散布局可以服务更大的市场,避免集聚带来的同行竞争,分散布局可以减轻环境污染。
(3)优势:京津冀地区电子设备制造业集聚水平高,软件开发或计算能力具备优势,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完善;京津冀地区工业一体化进程早,区域产业联系多;政策支持。积极作用:区域化工业大数据分析为产业协同提供战略指导,实现产业精准对接;实现各地优势产业互补;避免产业链断层,实现产业高效协同。
解析 第(1)题,读图并结合材料“核密度值表征各空间尺度下制造业的集聚指数,数值越大,集聚水平越高”可知,2013年京津冀地区电子设备制造业、石油与核燃料加工业空间分布的相同点是两者都分布不均,核密度值较大的区域都分布在京津冀地区的中部和南部,说明两者都分布在京津冀地区的中部和南部;不同点是电子设备制造业的核密度值在北京和天津出现了两个高值区,说明电子设备制造业在北京、天津的集聚水平高。石油与核燃料加工业核密度值没有明显高值分布区,即石油与核燃料加工业没有出现明显集聚中心,集聚水平低。第(2)题,根据材料“京津冀地区石油与核燃料加工业由于资本雄厚、企业规模大”可知,京津冀地区的石油与核燃料加工业具有较成熟完备的生产体系,独立性强,对其他企业依赖性小;京津冀地区产业历史悠久,经济发达,制造业众多,石油与核燃料加工产品的市场需求大且分散;由所学知识可知,石油与核燃料加工业属于市场指向型工业,分散布局可以服务更大的市场,避免集聚带来的同行竞争;石油与核燃料加工业的废弃物会污染大气、水、土壤等,分散布局可以减轻环境污染。第(3)题,由2013年京津冀地区电子设备制造业空间分布可知,京津冀地区电子设备制造业集聚水平高;京津地区高等院校众多,人才力量雄厚,软件开发或计算能力具备优势;经济发展水平高,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完善;由材料“201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引发新一轮产业转移”可知,京津冀地区工业一体化进程早,区域产业联系多;由材料“2022年京津冀起步工业互联网战略”可知,京津冀地区实施工业互联网有国家政策支持。积极作用:由材料“推动全产业链的信息流通,为获取区域产业分工格局(如各地产业层次和主导优势产业),实现产业高效协同提供数据支撑”可知,实施工业互联网可以通过区域化工业大数据分析为产业协同提供战略指导,实现产业精准对接;通过分析各地产业层次和主导优势产业,实现各地优势产业互补;由材料“为解决产业转移中出现的产业盲目对接、产业链断层等问题,2022年京津冀起步工业互联网战略”可知,实施工业互联网可以避免产业链断层,实现产业高效协同。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